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节性筋膜炎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结节性筋膜炎的组织来源和细胞分化,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对其鉴别诊断的意义2。用波形蛋白,结蛋白,平滑肌肌纤蛋白,肌红蛋白,肌球蛋白,S100蛋白,神经原纤维,Ⅷ因子相关抗原,溶菌酶和α1抗胰蛋白酶进行免疫组化标准。病灶中纤维母细胞2样细胞对im,SMA,MyG,mYS,s100蛋白,Lys和AAT呈不同程度阳性反应,实验结果支持病灶起源于间叶组织细胞,并具有向平滑肌,横纹肌,组织细胞及血管等多  相似文献   

2.
①目的探讨结节性筋膜炎的组织来源和细胞分化,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对其鉴别诊断的意义。②方法用波形蛋白(Vim)、结蛋白(Des)、平滑肌肌纤蛋白(SMA)、肌红蛋白(MyG)、肌球蛋白(Mys)、S100蛋白(S100)、神经原纤维(NF)、Ⅷ因子相关抗原(Ⅷf)、溶菌酶(Lys)和α1抗胰蛋白酶(AAT)进行免疫组化标记。③结果病灶中纤维母细胞样细胞对Vim,SMA,MyG,Mys,S100蛋白、Lys和AAT呈不同程度阳性反应,实验结果支持病灶起源于间叶组织细胞,并具有向平滑肌、横纹肌、组织细胞及血管等多向分化能力。④结论多种抗体标记对本病的组织来源及诊断与鉴别诊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结节性筋膜炎的超声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病理证实的结节性筋膜炎的声像图特征。结果本组术前超声诊断符合率为71.4%(10/14)。超声声像图表现为:无完整包膜;边缘回声清晰;内部回声为中等偏低回声或间杂高回声,发生黏液变时出现无回声;无转移,对邻近组织无明显影响;CDFI和PDI可检测到血流信号,且具有低速高阻的特点。结论结节性筋膜炎的超声表现有一定特点,需同时参考病史、临床症状及好发部分综合判定;并与脂肪瘤、软组织恶性肿瘤、神经鞘瘤等相鉴别。  相似文献   

4.
5.
结节性筋膜炎(NF)可见于全身各处,其高频超声表现多样,多数病变的高频超声表现为形态规则、边界清楚、无明显包膜的均匀低回声或以低回声为主的混合回声结节,一般血流信号不丰富。NF根据解剖位置可分为皮下型、筋膜型及肌内型,不同分型的NF有其相对特征性的高频超声表现;根据病变主要的组织成分可分为黏液型、细胞型和纤维型,不同组织病理学亚型的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特征,尤其是彩色多普勒血流表现。NF的组织病理学表现与其高频超声表现有一定的相关性,不同的高频超声表现反映了不同的组织病理学特征。高频超声对NF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作为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结节性筋膜炎(NF)的超声表现,分析超声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NF患者的术前超声表现,总结其声像图特征。结果超声声像图表现为:单发的梭形、椭圆形或有浅分叶状结节,边界清楚或欠清楚,无明显包膜;肿块二端分别见筋膜汇合呈"筋膜尾征",8例为高回声,中央不规则无回声,5例为高低相间回声,2例为均匀低回声,13例后方回声增强;与皮肤无粘连,对邻近组织无明显影响;CDFI和PDI可检测到血流信号,且具有低速高阻的特点。其中病变位于皮下11例,累及皮下浅筋膜层2例,累及肌肉筋膜2例,超声提示皮下结节,炎性考虑12例(80%,12/15),超声漏误诊3例分别是血管瘤1例,皮脂瘤1例,不能定性1例)。结论 NF超声声像图有一定的特征性,彩色多普勒超声对NF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8.
谈雯  陶山  陶斯翠 《重庆医学》2018,(9):1269-1270
目的 探讨肌骨超声对浅表型结节性筋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16例组织学确诊的浅表型结节性筋膜炎的声像图表现,评价超声特征包括筋膜炎的位置、大小、轮廓、内部回声、血供、病变中心的位置水平及与深筋膜的关系.结果 16例患者平均年龄(33 ± 2)岁,病变在上肢占62.5%(10/16),下肢占18.75%(3/16),背部占6.25%(1/16),胸壁6.25%(1/16),乳腺6.25%(1/16).超声表现:肿块大小8~28 mm,轮廓为椭圆形或呈分叶状椭圆形,2例低回声内伴点状高回声,6例低回声内伴边缘高回声,5例高回声内伴裂隙状低回声,3例高低回声相间,9例肿块外周回声增强,12例中心水平位于皮下脂肪层深层及深筋膜层,15例未见明显血流或少量血流,12例与深筋膜相连.结论 浅表型结节性筋膜炎常位于皮下深部临近深筋膜的脂肪中,声像图有别于其他软组织肿瘤的特征性,肌骨超声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石彦  曾冬竹  余佩武 《重庆医学》2002,31(6):509-510
目的 探讨结节性筋膜炎的诊断要点、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我院1989-1999年收治的结节性筋膜炎1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7例生长迅速、质硬、边界不清,15例(88.2%)直径在1-3cm。术中冰冻病理切片确诊14例(82.4%),3例误诊(17.6%),其中2例怀疑软组织肉瘤。17例均手术治疗,全部治愈。结论 加强对本病的认识,是正确诊断的关键,术中宜常规行病理检查。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结节性筋膜炎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特点,分析超声误诊原因,以提高对结节性筋膜炎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结节性筋膜炎患者的术前超声声像图表现,并归纳总结结节性筋膜炎的临床及超声病理特征。结果:23例结节性筋膜炎超声表现为单发梭形、椭圆形结节,或有分叶状;病灶最大径约0.7~3.6 cm,平均(1.0~2.8)cm。14例为低回声,部分夹杂中高回声结构;5例为中等回声;2例为高回声,中央见不规则无回声;2例为低-无回声;边界清楚或欠清楚,无明显包膜,18例可见肿块两端筋膜汇合成线样延伸,即呈"筋膜尾征";23例结节后方回声均无衰减,19例结节后方回声增强;与皮肤无粘连,对邻近组织无明显影响;CDFI检查:17例结节内部及周边未见明显血流,6例结节内部或周边可测及血流信号,脉冲多普勒显示为低速高阻的动脉血流。超声提示皮下结节15例(65%,15/23),超声误诊8例(35%,8/23,脂肪瘤3例,积液2例,囊肿1例,转移瘤1例,血管瘤1例)。结论:结节性筋膜炎超声声像图有一定的特征性,超声检查结合病变部位及临床表现对结节性筋膜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12.
结节性筋膜炎10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莉  何凡桂 《吉林医学》2014,(12):2505-2507
目的:探讨结节性筋膜炎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结节性筋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以往文献资料对结节性筋膜炎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HE染色,光镜观察。结果:结节性筋膜炎多见于青壮年,好发于上肢前臂,临床表现:肿块小、生长迅速、质硬或韧、边界不清。具有诊断意义的组织学特征为纤维母细胞形成"S"形漩涡,核分裂相易见,无病理性核分裂相;小裂隙形成;红细胞外渗、有少量的炎细胞及丰富的新生毛细血管;黏液样基质。结论:诊断结节性筋膜炎应抓住其临床特点、具有诊断意义的组织学特征,掌握其鉴别诊断,防止误诊为软组织肉瘤。  相似文献   

13.
王正  刘爽 《当代医学》2011,17(35):15-16
目的 探讨乳腺结节性筋膜炎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对2例发生于乳腺的结节性筋膜炎的临床特点、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进行研究,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两例肿块,男、女各1例,主要由梭形或胖梭形细胞构成,排列成束状或交织状,伴有不同程度的增生的胶原纤维,间质见有水肿和黏液变性,伴红细胞外渗及炎细胞浸润,病变浸润周围脂肪组织.免疫表型为增生的梭形细胞Vimentin、SMA表达强阳性,部分细胞S-100表达阳性,CK、EMA、CD34表达阴性.结论 乳腺结节性筋膜炎是一种以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反应性增生为主的增生性、良性病变,很少复发,也不转移.  相似文献   

14.
结节性筋膜炎是发生于皮下脂肪组织、深浅筋膜表面甚至骨膜的一种良性纤维母细胞增生性病变。临床上有生长迅速的肿块形成,组织学上细胞丰富,核分裂易见,故常误诊为肉瘤。本文收集我院1981~1991年间病理诊断为本病者30例,进行病理分析。1 材料与结果 30例标本均经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回顾性重新阅片,结合有关文献比较分析。 年龄和性别:30例中,男、女各15例。年龄最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探讨结节性筋膜炎的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手术切除标本常规石蜡切片和免疫组化。结果 5例结节性筋膜炎3例男性,2例女性,平均年龄44.5岁。临床肿块生长迅速,病灶处有疼痛,境界不清,无包膜。结论 结节性筋膜炎具有多种不同病理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7.
沈宁  谢祖兰 《广西医学》1998,20(2):316-317
颌面部结节性筋膜炎罕见,国内未见有专文报道,现报告2例,并结合文献讨论。l病例介绍例1男,18岁,右眶下区拇指头大肿物3个月,迅速增大1个月,伴右上后牙隐痛1个月。全身检查无异常发现。专科检查:右眶下区软组织肿块约3.0X2.scm,质中偏硬,固定,界不清,轻压痛。辅助检查:彩超及细胞学病理不能除外恶性肿瘤的可能。初步诊断:右眶下区软组织肉瘤。治疗情况:活检后在全麻下行右眶下区肿物摘除术(口内进路),术前活检及术中冰冻、术后病理常规均为右眶下区结节性筋膜炎(纤维瘤样型)。术后1周原病灶区又出现一1.ZX1.Zcm肿…  相似文献   

18.
误诊为肉瘤的结节性筋膜炎之临床病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结节性筋膜炎被误诊为肉瘤的原因,方法观察74例被误诊为肉瘤的结节性筋膜炎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点,其中对62例采用ABC、LSAB法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74例病人临床表现均为良性经过,但镜下组织学极似肉瘤形态,68例获随访,结果均存活,复发率不足1%,62例做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梭形细胞Vimentin阳性,MSA,SMA和KP1部分病例阳性,Keratin、S-100、Desimin均为  相似文献   

19.
<正> 1.病例介绍 患者女,27岁,发现右胸壁肿块5月,患者于5月前发现右胸壁皮肤粉刺样丘疹,丘疹消失后发现皮下小硬结,约“黄豆”大小,无痛痒,5个月来无增大。到禄劝县医院就诊,查体:右胸壁锁骨下皮肤色泽、皮温正常触及皮下结节约0.8cm×0.5cm×0.5cm,无压痛,质硬,不活动,给予切除。大体标本:带脂肪组织一块,  相似文献   

20.
10例肢体坏死性筋膜炎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鲍晓毅  钟小明  李维宾 《重庆医学》2005,34(12):1875-1877
目的探讨肢体坏死性筋膜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对本院近10年期间住院诊断坏死性筋膜炎的1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评估。该类患者大多数有外伤史或虫咬史,并具有典型的局部临床表现和明显的全身毒血症症状。结果10例坏死性筋膜炎患者6例治愈;2例截肢;1例死亡;1例放弃治疗。平均住院时间29.8d。结论坏死性筋膜炎是一种较为少见的由细菌经皮肤黏膜破损入侵皮下组织、筋膜的急性坏死性感染,起病急,较早出现全身中毒症状、休克。早期诊断及彻底切开引流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