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小玲  谢小望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4):3263-3264
难治性贫血(RA)与巨幼细胞性贫血(MA)是两种不同的疾病。难治性贫血是一种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主要累及髓系细胞,使骨髓粒、红、巨三系细胞出现病态造血,常表现为贫血、感染与出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是以叶酸、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细胞内脱氧核糖核酸(DNA)合成障碍。导致细胞的巨型改变。但两者在临床、实验室检查、细胞形态学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2.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系由于叶酸及(或)维生素B12缺乏、代谢异常,导致红细胞内脱氧核糖核酸(DNA)合成障碍而引起的一组贫血。在骨髓内出现巨幼红细胞而呈大红细胞性贫血,称为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成人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中,90%由于叶酸及(或)维生素B12缺乏所致,故称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采用叶酸及(或)维生素B12治疗有效。少数为由于造血系统疾病,如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干细胞疾病所致,使用抗代谢性化疗药物如MTX、6MP、Ara-C等干扰叶酸代谢亦可发生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相似文献   

3.
<正>巨幼细胞性贫血(简称巨幼贫)是由于叶酸及(或)维生素B12缺乏使DNA合成障碍导致细胞核发育障碍所致的骨髓三系细胞核浆发育不平衡及无效造血性贫血[1]。本病患者骨髓中三系细胞出现巨幼变为其特征,外周血表现为大细胞贫血并有中性粒细胞的核右移。除造血组织外,还可累及全身多种组织,故病人产生贫血外,还可有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症状和体征[1]。多数患者及时补充维生素B12或叶酸后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巨幼细胞性贫血较少见,且易  相似文献   

4.
王怡  陆滢 《中国全科医学》2008,11(20):1869-1870
目的 探讨以全血细胞减少为表现的老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老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误诊情况、合并症、治疗和预后.结果 36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头晕、乏力等症状,骨髓细胞呈"核幼浆老"改变,以红系为明显,细胞有巨幼样变.叶酸、维生素B12水平下降28例.20例行骨髓染色体检查:未见核型异常.58.3%的患者被误诊为其他疾病.给予维生素B12、叶酸片后疗效显著.结论 老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因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被误诊为心脑血管疾病及消化道肿瘤.对于有全血细胞减少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须强调骨髓检查的重要性,最好开展骨髓染色体检查.  相似文献   

5.
现将1955~1981年12月,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病历完整者130例分析如下。一、诊断标准1.具有维生素B_(12)和/或叶酸缺乏的病史;2.大细胞性贫血,或有多余分叶核粒细胞增多;3.骨髓象:骨髓增生旺盛,红系和/或粒系呈巨幼变,并已除外其它有巨幼变的疾病;4.B_(12)和/或叶酸疗效显著。(注:本组有9例无骨髓象,但贫血明显并符合其余标准)。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13例重症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形态学,这是指体内缺乏叶酸/或维生素B12引起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同时观察血像及骨髓像的细胞形态,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 红细胞系中,核染色质出现改变,及不同步核和胞浆的发育,以致细胞体积增大是巨幼红细胞性贫血(Megaloblastic anaemia)的特征。巨幼红细胞症是紊乱的 DNA 合成的形态学表现。它是因维生素 B12或叶酸缺乏或两者均缺乏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8.
崔晶娴 《吉林医学》2013,34(16):3106-3107
目的:对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的血常规及几项生化指标进行分析,以进一步了解巨幼细胞性贫血的试验诊断特点。方法:用血球仪检测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的血常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总蛋白及白蛋白水平,化学发光仪测定患者的血清叶酸、Vit B12水平。结果:血常规示血2系及血3系减低较常见;化学发光分析示本组巨幼细胞性贫血以Vit B12缺乏为主,叶酸缺失次之,而两者同时缺乏较少;生化检验示:绝大部分患者LDH偏高,部分患者总胆红素偏高,总蛋白、白蛋白偏低。结论:除了大细胞性贫血,叶酸或Vit B12缺乏外,巨幼细胞性贫血尚存在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异常,血清总胆红素升高,总蛋白、白蛋白水平降低、LDH升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红细胞系中,核染色质出现改变,及不同步核和胞浆的发育,以致细胞体积增大是巨幼红细胞性贫血(Megaloblastic anaemia)的特征。巨幼红细胞症是紊乱的 DNA 合成的形态学表现。它是因维生素 B_(12)或叶酸缺乏或两者均缺乏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10.
鲁学萍 《黑龙江医学》2019,43(12):1509-1511
目的探讨巨幼细胞性贫血(MA)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在细胞形态学、生化以及细胞遗传学方面的差异。方法分析60例MA和54例MDS患者的血常规、生化检查、骨髓涂片及染色体核型的特点。结果二者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血细胞减少,骨髓可见不同程度的病态造血。MA组乳酸脱氢酶(LDH)、a羟丁酸脱氢酶(a-HBD)、总胆红素(T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值均高于MDS组,而铁蛋白(SF)、维生素B12(VitB12)和叶酸(FA)则低于MDS组,两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骨髓中红系以中晚幼红的巨幼变为主,而在MDS中红系除了中晚幼红的巨幼变外,还可见H-J氏小体、多核、核碎裂等;MA和MDS的粒系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病态造血,表现为核浆发育失衡、巨晚幼粒、巨杆状核、多分叶核、环形核等。但是,MDS骨髓中原始细胞(61.11%)和淋巴样小巨核(53.70%)比例增高,与M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MDS可伴有染色体核型的异常,本研究中其异常率达42.61%,与MA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DS和MA虽然在细胞形态学上有相似之处,但也有细微的差别,MA组骨髓形态学的诊断重要强调幼红细胞的巨幼变,而MDS组则着重强调三系的病态造血,此外,MDS骨髓中原始细胞比例增高。同时结合生化检验和染色体核型,可以有效的提高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1.
吴美丽 《吉林医学》2010,31(32):5812-5812
目的:对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细胞形态分析、总结。方法:回顾分析95例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血像及骨髓像。结果:血像MCV增大,可有一系、二系或三系的减少;骨髓像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出现幼红细胞"幼核老浆"现象。结论:偏食或吸收障碍引起叶酸和(或)维生素B12缺乏导致贫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巨幼细胞性贫血(MA)形态学上的分型。方法:用形态学检查方法分析4 8例MA骨髓象特点。结果:93.7% ( 4 5 / 4 8)MA幼红细胞显著增生和巨变,巨变的原红和早幼红细胞易见,粒系细胞增生和巨变均不明显。6.3 % ( 3 / 4 8)MA粒系细胞显著增生和巨变,幼红细胞增生和巨变均不明显,巨变的原红和早幼红细胞极少见。结论:依据形态学特点可将MA分为以幼红细胞巨变为主和以粒系细胞巨变为主的两个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红细胞症(macrocytosis,MCV≥100fl)的病因及血液学意义。方法利用svsnlex SE-9000血细胞分析仪,筛查我院近18个月内科住院患者3886例,发现大红细胞症70例(1.8%),对上述大红细胞症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和体查、网织大红细胞计数、外周血及骨髓形态学、血清B12及叶酸浓度测定,甲状腺功能及肝功能测定等,依据上述资料确定病因诊断。结果本组70例大红细胞症中,巨幼细胞性贫血6例(8.6%),其中4例为维生素B12缺乏,1例为叶酸缺乏,1例为维生素B12和叶酸均缺乏。非巨幼细胞性大细胞性贫血(维生素B12和叶酸浓度正常)57例(81.4%),其中酒精中毒及慢性肝病5例,甲状腺功能减低症1例,化疗药物所致者7例,溶血或出血所致的网织红细胞增多症12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9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2例,血液系统恶性肿瘤11例。单纯大红细胞症不伴贫血者7例(10.0%),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病5例,糖尿病2例。结论与网织红细胞增多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化疗药物等所致的非巨幼细胞性大细胞性贫血相比,维生素B12和叶酸缺乏所致的巨幼细胞性贫血可能已不是深圳地区成人大细胞症最常见的病因。  相似文献   

14.
巨幼细胞贫血(Megaloblastic anemia,MA)是叶酸和(或)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DNA合成障碍所致。临床上以贫血或白细胞、血小板减少为特征,在形态学上一般认为MA以骨髓幼红细胞生成和巨变为主要的形态学特点。  相似文献   

15.
张敏  陈恬  徐徐  王利  高源源 《西部医学》2021,33(10):1500-1503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铁蛋白(SF)、乳酸脱氢酶(LDH)、维生素B12水平及骨髓细胞形态学表现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巨幼细胞性贫血(MA)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2018年7月~2020年7月我院收治的53例MDS(MDS组)和55例MA(MA组)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4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SF、LDH、维生素B12水平,并分析骨髓细胞形态学。 结果 MDS组血清SF、维生素B12水平高于MA组,LDH水平低于MA组 (P<0.05);MDS组外周血涂片中检出原粒细胞检出率高于MA组,巨红细胞检出率低于MA组 (P<0.05);MDS组骨髓细胞学形态中原始细胞≥5%、核浆发育不平衡、环状铁粒幼红细胞、小巨核细胞及单圆核巨核细胞检出率高于MA组,幼粒巨幼变细胞、巨幼变幼红细胞检出率低于MA组 (P<0.05)。 结论 血清SF、LDH、维生素B12水平及骨髓细胞形态学表现对MDS和MA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和分析难治性贫血与巨幼细胞性贫血骨髓形态学方面的不同症状表现,探究这两种疾病症状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2月 -2014年11月收治的42例难治性贫血患者以及46例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对两组实验对象分别进行骨髓形态学检验,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检验结 果.结果 难治性贫血患者组骨髓形态中的粒系细胞病态、红系细胞病态、淋巴样小巨核细胞的百分率均高于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有核红细胞PAS阳性率也高于 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难治性贫血患者组骨髓形态中的粒系细胞巨幼变、红系细胞巨幼变、多核小巨核细胞的 百分率与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组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难治性贫血患者的骨髓形态检验应侧重于患者巨核系病态造血方面的表现;巨幼细胞性 贫血患者的骨髓形态检验应侧重于患者巨幼变幼红细胞的胞体;难治性贫血患者与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的骨髓形态检验对于患者今后的临床康复治疗具有重要意 义,能够显著提升临床治疗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巨幼细胞性贫血是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一种大细胞性贫血。可表现大细胞性或亚细胞、正色素型贫血、血小板减少、中性粒细胞多分叶,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多。笔者近日治愈1例初诊巨核细胞减少的巨核细胞性贫血。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人巨幼细胞性贫血(巨幼贫)的特点。方法:对近几年我院收治的38例住院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老年人巨幼贫,男性多见,男女比例2.45:1,全部患者有典型的巨幼贫骨髓象,血清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多数为重度贫血,以头昏、乏力、食欲不振为主要表现,伴消化道疾病20例,占52.63%,以非血液病入院12例,占31.58%。结论:老年人巨幼贫常因非血液病就诊而易于漏诊,与同时存在消化道疾病关系密切,用叶酸和维生素B12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与巨幼细胞性贫血的骨髓细胞学鉴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斌 《蚌埠医学院学报》2003,28(3):265-266,F003
目的:探讨骨髓细胞形态学变化特征在鉴别诊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及巨幼细胞性贫血(MA)中的意义。方法:用形态学方法分析两类疾病患者骨髓粒系、红系和巨核系细胞形态学特征。结果:MDS的粒系、红系和巨核系细胞病态变化阳性率、有核红细胞糖原染色(PAS)阳性率较MA为高(P<0.005),外周血幼稚粒细胞和幼稚红细胞阳性率、骨髓粒系及红系细胞巨幼变阳性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MA的巨幼变幼红细胞体大于MDS相应阶段的幼红细胞胞体(P<0.05和P<0.01)。结论:MDS在骨髓粒系、红系和巨核系细胞病态改变、巨幼变幼红细胞胞体、PAS阳性上与MA差异有显著性,这些特点将有助于MDS与MA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0.
吴海珠 《海南医学》2010,21(14):124-124,107
巨幼细胞性贫血(Megaloblastic anemia)是由于叶酸和(或)维生素B12缺乏导致脱氧核糖核酸(DNA)合成障碍而引起的一种大细胞性贫血。由于胞浆合成RNA、Hb并不受影响,导致巨幼红细胞呈“老浆幼核”的发育失衡病态造血现象。如果不全面综合分析病性,容易误诊。本院收治一例曾被误诊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患者,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