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CCP)、纤维蛋白原(Fg)和D-二聚体与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病情活动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十堰市人民医院60例RA患者为研究对象(RA组),同时选取60例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CCP、Fg及D-二聚体水平。结果 RA组患者CCP、Fg及D-二聚体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9±22)U/L比(15±4)U/L,(3.80±0.18)g/L比(2.78±0.29)g/L,(963±112)μg/L比(321±23)μg/L,P<0.01]。RA组低活动度及高活动度患者CCP、Fg及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RA缓解期[(60±5)U/L、(83±5)U/L比(35±5)U/L,(3.56±0.29)g/L、(4.78±0.36)g/L比(2.98±0.42)g/L,(789±92)μg/L、(1245±110)μg/L比(499±85)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A患者血浆CCP、Fg、D-二聚体与病情活动度指数(DAS)呈正相关(r=0.396,0.412,0.426,P<0.05)。结论 RA患者血清CCP、Fg及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群,且与疾病活动度有密切的关系,提示纤溶系统激活可能在RA疾病发生及进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华医学杂志》2009,89(42):2988-2991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后心房颤动(房颤)的影响.方法 随机、对照、双盲、前瞻性研究.单纯行CABG术的患者140例,其中71例入选他汀组(术前1周服阿托伐他汀20 ms/d),69例入选对照组(不给予阿托伐他汀).使用心电监护仪对CABG患者进行术后持续心电监测至少7 d,记录房颤的发生及持续时间.术前及术后24 h、72 h、7 d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 他汀组中有10例在术后7 d内至少发生了1次房颤,显著低于对照组(14%vs 34%,P=0.009);他汀组首次房颤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3.6±0.4)h比(5.7±0.5)h,P<0.01].Logistic回归显示使用阿托伐他汀是降低术后房颤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OR=0.219,95%CI0.076~0.633).他汀组术后hs-CR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24 h(23±5)g/L比(32±7)g/L,P<0.01];术后72 h[(42±8)g/L vs(68±6)g/L,P<0.01];术后7 d[(11±3)g/L比(31±9)g/L,P<0.01].结论 阿托伐他汀能抑制CABG术后炎症反应,降低术后房颤的发生率,缩短房颤的持续时间,对CABG术后房颤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3.
王琴  姚震 《广州医药》2007,38(4):10-11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急性心肌梗死52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和常规治疗组,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40 mg/天.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比较其差异.结果 阿托伐他汀组C反应蛋白水平由(1.86±0.47)g/L降至(0.51±0.21)g/L,治疗前后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常规治疗组C反应蛋白水平由(1.84±0.49)g/L降至(1.69±0.56)g/L,治疗前后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显著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起到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肝癌患者血浆中的D-二聚体,探讨其在肝癌不同分期及预后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对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就诊且资料完整的50例肝癌患者和35例正常对照组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进行检测,比较肝癌患者不同分期及治疗前后的D-二聚体水平变化。结果本组50例肝癌患者各临床期血浆D-二聚体检测含量为Ⅰ期(0.43±0.10) mg/L,Ⅱ期(0.60±0.14) mg/L,Ⅲ期(1.65±0.32) mg/L,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肝癌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均上升且随肿瘤分期逐步进展而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肝癌患者治疗后缓解组40例,未缓解组10例,治疗前D-二聚体含量为(0.84±0.12) mg/L,治疗后缓解组D-二聚体含量为(0.50±0.21) mg/L,治疗后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检测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可作为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及治疗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早期使用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与单用阿托伐他汀对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将9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单独治疗组(阿托伐他汀20mg/d)和联合治疗组(普罗布考1g/d,阿托伐他汀20mg/d).分别测量两组患者服药前和服药1个月时的血清PAPP-A、hs-CR水平.结果 单独治疗组治疗前血清PAPP-A和hs-CRP水平分别为(2.09±0.69)mIU/L和(4.17±2.93)mg/L,治疗后降至(1.68±0.40)mIU/L和(2.33±2.25)mg/L.联合治疗组治疗前血清PAPP-A和hs-CRP水平分别为(2.25±0.64)mIU/L和(5.18±4.56)mg/L,治疗后降至(1.54±0.38)mIU/L和(1.60±1.11)mg/L.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PAPP-A和hs-CRP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1),但联合治疗组降低的幅度较单独治组大(P<0.05).多因素直线相关分析显示ACS患者的血清PAPP-A与hs-CRP显著相关(r=0.378,P<0.01).结论 短期使用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与单用阿托伐他汀均能降低ACS患者血清PAPP-A与hs-CRP水平,可能起到抑制炎症反应、稳定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作用.加用普罗布考可能发挥进一步稳定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症(ACS)患者血浆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以120例经临床症状和/或冠脉造影确定为ACS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阿托伐他汀剂量的不同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常规剂量组(20 mg/d,60例)和阿托伐他汀大剂量组(40 mg/d,60例),分别于入院24 h内及服药后1周、2周测定两组患者的ox-LDL及hs-CRP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两组的ox-LDL水平分别为[常规剂量组:(0.62±0.12)mg/L,(0.47±0.14)mg/L,(0.33±0.13)mg/L;大剂量组:(0.63±0.15)mg/L,(0.41±0.11)mg/L,(0.21±0.15)mg/L];两组的hs-CRP水平为[常规组:(17.62±1.90)mg/L,(8.81±2.6)mg/L,(6.22±0.87)mg/L;大剂量组:(17.81±2.42)mg/L,(7.24±3.82)mg/L,(3.88±0.81)mg/L]。治疗前两组的ox-LDL及hs-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2周二者的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1),但是大剂量组下降水平较常规治疗组更显著(P<0.05)。结论大剂量的阿托伐他汀能更有效降低ACS患者的ox-LDL及hs-CRP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扩张型心肌病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肌功能及相关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8月至2015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收治的60例老年扩张型心肌病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照抽签法分为曲美他嗪组、阿托伐他汀组和联合治疗组各20例,分别服用20 mg曲美他嗪(每日3次)、阿托伐他汀20 mg(每日1次)、20 mg曲美他嗪(每日3次)及20 mg阿托伐他汀(每日1次)。记录三组患者心肌功能情况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33(IL-33)、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6 min步行试验、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高于曲美他嗪组、阿托伐他汀组[(386±19)m比(341±23)m,(343±20)m;(48±9)%比(38±10)%,(39±10)%];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心室短轴缩短率显著低于曲美他嗪组、阿托伐他汀组[(54.4±0.9)mm比(58.1±3.8)mm,(57.9±3.6)mm;(162±36)m L比(179±29)m L,(187±27)m L;(87±15)m L比(126±29)m L,(123±24)m L;(22.6±4.3)%比(25.3±4.6)%,(25.1±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TNF-α、IL-33和TGF-β水平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联合治疗组水平显著低于曲美他嗪组和阿托伐他汀组[(23±4)ng/L比(28±8)ng/L,(27±8)ng/L;(10.3±1.3)pg/L比(12.3±2.4)pg/L,(13.2±1.2)pg/L;(135±11)μg/L比(188±13)μg/L,(190±14)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扩张型心肌病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干预治疗后,患者心肌功能及免疫指标改善程度均显著升高,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冠状动脉慢血流(CSF)患者血脂、血管内皮功能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4年9月在延安市人民医院就诊的75例CSF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37例)和阿托伐他汀组(38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阿司匹林每日100 mg口服、单硝酸异山梨酯每日20 mg口服,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者给予降脂和降糖治疗,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每日10 mg口服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内皮功能以及疗效。结果治疗后,阿托伐他汀组患者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水平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2.3±0.4)mmol/L比(3.3±0.5)mmol/L、(4.0±0.5)mmol/L比(4.9±0.6)mmol/L、(1.78±0.18)mmol/L比(2.38±0.29)mmol/L、(0.89±0.08)g/L比(1.22±0.18)g/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Ⅰ水平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1.89±0.22)mmol/L比(1.33±0.16)mmol/L,(1.55±0.22)g/L比(1.23±0.14)g/L](P<0.05);阿托伐他汀组患者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状动脉的心肌梗死溶栓试验帧数均明显少于常规治疗组[(34.0±4.2)比(42.6±4.4)、(36.1±4.4)比(45.7±4.7)、(33.5±3.7)比(40.1±4.2)](P<0.01);阿托伐他汀组患者血浆内皮素1的水平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68.1±7.3)ng/L比(105.3±12.5)ng/L],一氧化氮水平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56.8±6.7)μmol/L比(41.5±4.6)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够改善血脂代谢,加快血流速度,保护内皮功能,是治疗CSF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9.
徐永美 《当代医学》2012,18(24):28-29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混合型高脂血症大鼠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60只高脂血症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阿托伐他汀组、联合组,对照组不给予任何药物,阿托伐他汀组给予两倍剂量的阿托伐他汀,联合组给予正常剂量的阿托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的治疗,8周后检测3组LDL-C、HDL-C、TG、TC水平,比较3组大鼠降脂治疗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阿托伐他汀组LDL-C、TG、TC水平均显著降低[(1.950±0.232)mmol/L比(5.485±1.276)mmol/L,(0.590±0.097)mmol/L比(1.478±0.145)mmol/L,(4.543±2.176)mmol/L比(8.476±3.128)mmol/L,均P<0.05],H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阿托伐他汀组相比,联合组LDL-C([ 1.176±0.289)mmol/L]、TG[(0.389±0.054)mmol/L]、TC[(2.985±2.543)mmol/L]水平均显著降低,HDL-C水平显著升高([ 2.489±0.184)mmol/L比(1.793±0.216)mmol/L,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对于混合性高脂血症大鼠具有较好的降血脂效果.  相似文献   

10.
顾申红  姚震 《海南医学》2007,18(2):46-47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急性心肌梗死52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和常规治疗组,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400mg/天.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两周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比较其差异.结果 阿托伐他汀组C反应蛋白水平由1.86±0.47g/L降至0.51±0.21g/L,治疗前后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常规治疗组C反应蛋白水平由1.84±0.49g/L降至1.69±0.56g/L,治疗前后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显著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11.
近年新生儿、婴儿、成人麻疹患者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一般仍较典型,成年人麻疹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重。麻疹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是主要的诊断依据。麻疹发病的双相移位的机理可能是,免疫保护力不足,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力低。孕期母传胎的麻疹抗体减弱,母经乳汁传给婴儿的抗体减弱,成人麻疹抗体水平逐年下降。预防措施是怀孕前给予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鼓励母乳喂养,麻疹疫苗计划免疫适当提前,在成人追加麻疹疫苗的免疫,加强病毒变异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13.
14.
以^3氢-胸腺嘧啶核苷放射自显影法及HE染色,观察并分别测定了18例正常子宫内膜增殖中期,15例增殖晚期的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的标记指数、分裂指数。结果显示:子宫内膜增殖晚期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之LI均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同时,增殖晚间质细胞之MI也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即此两种细胞在增殖晚期中增生明显,其增生状态初步获得了定位定量测定的正常值。  相似文献   

15.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在继发性肾脏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lb)检测在继发性肾脏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Beckman Immage全自动特种蛋白分析仪对糖尿病组、高血压组、心脏病组患者进行了m-Alb测定,同时与健康组结果作对比。结果m-Alb检测糖尿病组为3.7±5.26mg/dl,高血压组为7.5±8.18mg/dl,心脏病组为7.8±3.76mg/dl,健康组为0.66±0.48mg/dl,各试验组m-Alb增高百分率为糖尿病组48.9%,高血压组37.5%,心脏病组26.9%。结论尿蛋白阴性的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患者进行m-Alb检测,可以监测病程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17.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做法;方法:主要在手术配合的六个方面,解决防感染、防栓塞等问题。结果:3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均获成功,结论:手术配合是护士责任心和基本功的全面体现,对提高手术效果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尿液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尿液 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观察 ,更加科学、准确地诊断血尿和血红蛋白尿。[方法 ]采用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和尿液显微镜红细胞计数 ,观察 180例正常人尿标本加入正常人血标本后 ,不同 pH值 ,不同时间内 ,观察红细胞溶解情况。 [结果 ]pH <5 .5以下时 ,随着时间的延长 ,红细胞溶解现象明显。 1h后观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h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pH <5 .5时对红细胞计数影响较大 ,易致红细胞发生溶解现象 ,出现假性血红蛋白尿 ,对血尿和血红蛋白尿很难区分 ,给临床诊断造成不便 ,更易引起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80例局限于小腿或手或足的银屑病。均经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确诊。因部位比较特殊。受多种理化因素影响,使皮疹形态发生轻重程度不同的变化,常看不到典型损害,因而误诊为神经性皮炎,湿疹,慢性皮炎及癣等。作者对误诊原因进行了分析后,提出了鉴别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解决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神经压迫。方法对1980~1998年再手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讨论分析再手术原因,再次手术前影像学检查,观察病理变化以确定再手术方法。结果对11例随访6个月~1年,优7例(68.4%),良3例(36.8%),差1例(2.8%)。结论初次手术前详细查体和分析X线片,术中用导尿管和神经剥离探查,尽量避免髓核遗留,手术范围不宜太大,尽量减少对软组织和脊柱结构的破坏,避免形成硬膜囊与神经根粘连而致单纯形疤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