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离子型与非离子型造影剂副反应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造影剂在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剂量也越来越大,快速注射大剂量造影剂所导致的副反应已引起人们的重视.非离子型造影剂的问世是碘造影剂发展的突破性进展,它可降低造影剂的渗透性、电离性及化学毒性.本文旨在对离子型造影剂和非离子型造影剂在CT增强扫描时发生的副反应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2.
CT增强扫描中泛影葡胺与欧乃派克副反应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沙树贞  张兰 《西部医学》2006,18(3):351-352
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过程中离子型与非离子型造影剂的选择和造影剂毒副反应的防治。方法将CT增强扫描的1568例患者分为离子型造影剂组(76%泛影葡胺)925例和非离子型造影剂组(欧乃派克)643例,观察给药后毒副反应发生率及其程度。结果离子型造影剂组毒副反应发生率10.7%,非离子型造影剂组为1.1%(χ2=57.923,P=0.000)。离子型造影剂组2例出现重度毒副反应,经抢救获得成功。非离子型造影剂组仅1例出现中度毒副反应。结论非离子型造影剂的毒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离子型造影剂,高危病例应选择非离子型造影剂进行CT增强扫描检查。应用造影剂过程中应严密观察有无毒副反应的发生,并及时做出相应处理。  相似文献   

3.
本院使用的是单排螺旋CT,自动高压注射器,非离子型造影剂(优维显、碘海醇及欧乃派克均可)。资料来源于近年来我院所有做过CT肝脏动静脉双期高压增强扫描200病例的CT片。所有能配合的病例,均应无药物过敏史及危险因素。CT及高压注射器都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注射过程顺利。造影剂为非离子型。常用80ml~100ml,50公斤以下者用80ml或70ml,60公斤以上用100ml,  相似文献   

4.
欧乃派克和泛影葡胺在CT增强扫描中副反应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非离子型造影剂欧乃派克和离子型造影剂泛影葡胺在CT增强扫描中的副反应.方法 共200例各种原因行CT增强扫描的患者,其中100例使用非离子型造影剂欧乃派克,另100例使用离子型造影剂泛影葡胺,对两组扫描后的副反应进行对比.结果 欧乃派克组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泛影葡胺组(P<0.01).结论 在CT增强扫描中尽量用非离子型造影剂.  相似文献   

5.
在CT增强扫描中,造影剂的应用十分重要.长期以来,我们都使用离子型造影剂泛影葡胺,但因用量大、注射速度快、渗透压高、容易产生副反应,严重者需要抢救,影响检查的进行.但离子型造影剂价格低,易被患者接  相似文献   

6.
我院自1986年11月开始CT检查至今,曾有多例使用离子型造影剂泛影葡胺而发生副反应的病例。其中2例为严重休克反应,经抢救未造成死亡。放自1992年后,基本不使用离子型造影剂作CT增强检查、现将非离子型造影剂(化维显、欧乃派克)及离子型造影剂(复方泛影葡胺)在CT增强的应用情况作一介绍。1临床资料复方泛影葡胺在快速注射前自静脉注入lml作过敏试验,观察15min,若出现任何不适,即改用非离子型造影剂或终止增强检查。非离子型造影剂原则上不作过敏试验。本组对复方泛影葡胺(100例)、化维显(IOO例)、欧乃派克(100例)三种造…  相似文献   

7.
造影CT增强扫描中碘过敏反应的预防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爱民 《河北医学》2006,12(2):180-181
CT增强扫描,即采用快速法,将某一剂量的碘浓度造影剂加压快速注入静脉,在造影剂经血循环大量注入靶器官的供血动脉时开始扫描的方法.增强后显示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的吸收差别增加,以提高诊断准确率.虽然CT增强扫描给临床诊断带来诸多方便,但造影剂作为过敏原,过敏反应在造影中引起不良反应不容忽视.目前临床常用CT造影剂有离子型造影剂如泛影葡胺,非离子型造影剂如碘海醇、欧乃派克、优维显等.  相似文献   

8.
杨刚  刘军  李荣秀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7):2350-2350
在CT检查中增强扫描是一项重要环节。它对病灶内部结构显示、血运情况及与周围血管的关系等,提供了更多的信息。CT增强扫描目前所用的造影剂种类很多,归纳起来就两类:离子型造影剂、非离子型造影剂。离子型造影剂为高渗性的,非离子型为低渗性的,两种都能引起过敏反应,离子型过敏反应发生率为12.66%,重度反应发生率为0.22%,非离子型过敏反应发生率为3.13%,重度反应发生率0.04%。主要过敏表现轻的为:咽喉部发热、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皮疹。患者运动使图像产生移动伪影,直接影响增强效果及质量。这里我们就10 a里数千例CT增强扫描中总结…  相似文献   

9.
王平英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15):170-170
目的:比较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海醇和离子型造影剂泛影葡胺在CT增强扫描中的不良反应。方法:共200例各种原因行CT增强扫描的患者,其中100例使用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海醇,另100例使用离子型造影剂泛影葡胺,对两组扫描后的不良反应进行对比。结果:碘海醇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泛影葡胺组。非离子型造影剂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离子型造影剂。结论:在CT增强扫描中尽量用非离子型造影剂。  相似文献   

10.
造影剂注射流量与CT增强扫描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 探讨造影剂注射流量与不良反应及肝实质强化 (CT值 )效果的关系。②方法 将 2 76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病人 ,按注射流量不同分为 5组 ,3.5mL/s组 32例 ,3.0mL/s组 4 0例 ,2 .5mL/s组 77例 ,2 .0mL/s 组 6 8例 ,1.5mL/s组 5 9例。再根据造影剂类型不同分为两组 ,使用离子型造影剂 119例 ,使用非离子型造影剂 15 7例。观察各组CT增强扫描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③结果 随造影剂注射流量的增加 ,肝实质CT值逐渐升高 ,5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F =3.0 1,q =2 .91~ 4 .0 1,P <0 .0 5 ) ;离子型与非离子型造影剂组不良反应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χ2 =4 .2 5 ,P <0 .0 5 )。④结论 注射流量越大 ,肝实质强化效果越好 ;离子型造影剂较非离子型造影剂副作用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压注射器在螺旋CT增强中的应用与护理。方法:高压注射器增强扫描2 134例,造影剂均选用非离子型造影剂优维显。结果:在高压注射器注射非离子型造影剂2 134例中,穿刺成功2 098例,成功率98.31%,穿刺失败24例,发生副反应24例,发生率1.3%。结论:高压注射器是一种简便、高效的诊断器械,临床只要正确使用,可给CT增强扫描带来更为精确的诊断而且不会增加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CT增强扫描中过敏反应的预防和护理对策.方珐分析348例使用非离子型造影剂进行冠状动脉CT增强扫描患者的过敏反应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348例患者过敏率为3.45%,受性别、年龄、体重、文化程度的影响.结论 对非离子型造影剂进行冠状动脉CT增强扫描中易发生过敏反应的人群应做好检查各阶段的预防和护理.  相似文献   

13.
造影剂在CT增强检查中的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离子型造影剂和非离子型造影剂的毒副反应及其合理使用。方法 :随机抽取湖北医科大学附二医院CT室 1990~ 1996年作增强CT的病例 5 6 0 0例 ,比较离子型造影剂Angiografin和非离子型造影剂Ultravist的不良反应 ,全部病例采用团注非动态CT和动态CT。结果 :卡方检验结果可知两种造影剂不良反应发病率有明显差别 ,使用离子型造影剂者不良反应的发病率显著增高。结论 :从病人的生命安全角度出发应尽量采用非离子型造影剂 ,特别是高危因素的患者。  相似文献   

14.
造影剂在CT对比增强扫描应用中副反应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T对比增强扫描中预防和减少造影剂的副作用。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2年1月-2008年1月,行增强检查1 030例的临床资料,并对造影剂副反应特征、临床表现、预防和护理进行分析。结果:离子型造影剂组毒副反应发生率8.2%,非离子型造影剂组为1.5%。离子型造影剂634例有4例出现重度毒副反应,经抢救获得成功,396例非离子型造影剂组仅6例出现轻度副反应(χ2=20.51,P<0.01)。结论:使用离子型造影剂的毒副反应发生率及反应症状明显高于非离子型造影剂。在使用这些造影剂对病人进行CT增强扫描时,要严密观察有无毒副反应的发生,积极地预防并及时做出相应处理。  相似文献   

15.
碘造影剂导致的副反应一直为大家所重视尤其在CT增强检查时 ,快速注射大量高渗离子型碘剂在具有造影剂反应高危因素者 (以下称高危因素者 )所引起的副反应尤为严重 ,其发生率较一般常人高。目前CT增强造影一般用团注法 ,造影剂多选用非离子型 ,如欧乃派克 (omn :paque)、优维显 (uitvavist)等及离子型造影剂如安琪格那芬 ,60 %泛影葡胺。虽然现在关于离子型与非离子型造影剂优缺点争议已结束 ,非离子型造影剂以其低渗透性、低化学毒性、低神经毒性的优点已被广大医疗工作者所青睐 ,但价格昂贵往往不被一般患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在CT增强扫描时对预防离子型造影剂副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将1200例CT增强扫描的患者分为预防组600例和对照组600例,观察记录注射离子型造影剂30~60分钟内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预防组和对照组总的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67%和8.33%,轻度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5%和7.67%,中度反应分别为0.17%和0.67%.结论地塞米松不仅可明显减少离子型造影剂副反应的发生,而且使副反应的严重程度明显减轻,可作为常规用药.  相似文献   

17.
CT增强扫描是CT诊断的重要手段,但使用大剂量造影剂所引起的不良反应一直为大家所重视.当前用于CT增强扫描的造影剂有离子型和非离子型两大类.我们分别使用这两种类型的造影剂进行CT增强扫描,对其不良反应和增强的显影效果进行比较,以探讨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四种碘造影剂在CT静脉增强应用中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四种CT静脉增强碘造影剂的不良反应,选择最佳用药。方法:CT静脉增强其2397人次,随机给予离子型造影剂安其格纳芬和非离子型造影剂优维显、双北碘海醇和欧乃派克分别为947、496,559、395例,统计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与性别、年龄、预注射地塞米松等因素的相关性。结果:安其格纳芬、优维盟、双北碘海醇和欧乃派克轻中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3.50%(412/947)、12.10%(6N496)、7.51%(42/559)和15.95%(63/395),无重度不良反应。非离子型和离子型造影剂之间不良反应存在显著差异(x^2=199.558,P=0.000)。三种非离子型造影剂之间不良反应亦存在差异,双北碘海醇不良反应最少(x^2=9.462,p=0.009)。注射地塞米松不能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结论:非离子型造影剂比离子型造影剂更安全可靠,国产双北碘海醇不良反应最低;增强扫描前可以不需预注射地塞米松。  相似文献   

19.
CT检查中,为了增加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之间的密度差别及了解病变的血供情况,常使用碘造影剂作增强扫描检查.碘造影剂分为"离子型"和"非离子型",非离子型造影剂过敏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离子型造影剂[1],但价格昂贵,一般基层医院的病人难以接受,因此常使用离子型造影剂作增强扫描.  相似文献   

20.
CT检查中增强扫描对于很多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是必不可少的。临床常用以泛影葡胺为代表的离子型造影剂以及各种进口的非离子型造影剂。由于两者价格悬殊,大多数病例使用离子型碘造影剂。近些年来的实践,CT工作者对碘过敏反应的问题有了许多认识,也采取了较为系统的预防急救措施。常见碘过敏反应一般发生在注射时或注射后数秒钟或几分钟内,来势甚凶,容易发现。抢救及时预后较好。延迟出现的重度过敏反应报导不多,对于延迟的时间概念也不太明确。现将我室近期所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