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9 毫秒
1.
目的了解超重肥胖对儿童青少年生活质量的影响,探讨改善超重肥胖儿童青少年生活质量的相关策略。方法分层整群抽取广州市区3所中小学1119名学生进行《儿童少年生活质量量表》的评定,同时按《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检测细则》要求采集学生身体形态和体能素质数据;采用《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值分类标准》评定超重和肥胖。结果超重肥胖与非超重肥胖学生在自我满意、运动能力、其他3个维度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超重肥胖男、女生自我概念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超重肥胖中学生各维度得分均低于小学生,在亲子关系等8个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生活质量得分低于常模的超重肥胖学生与生活质量正常的学生各维度得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超重肥胖对中小学生、男女生生活质量的某些维度有一定的影响。干预时应采取有针对性策略。  相似文献   

2.
了解济南市6~18岁智力障碍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流行现状,为超重肥胖相关预防政策的制定与实践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以济南市7所特殊教育学校的295名学生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与体格检查,使用《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筛查》标准评价智力障碍儿童青少年的超重和肥胖.结果 济南市6~18岁智力障碍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分别为18.98%,22.71%,其中男生分别为21.39%,24.39%,女生分别为13.83%,19.15%.男生超重、肥胖率均高于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16~18岁年龄段学生超重率最高,为26.98%;10~12岁年龄段学生肥胖率最高,为23.46%.不同年龄段学生超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肥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智障学生超重率和肥胖率均最高,分别为26.42%和31.13%.不同智障程度学生超重、肥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济南市6~18岁智力障碍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流行现状处于较高水平.特殊教育学校、社区、家庭等应对此给予重视并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3.
张妤  王晶  吴汉荣  骆艳 《中国学校卫生》2012,33(11):1344-1346,1349
目的 了解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发生情况及其对运动素质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为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与生活质量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哈尔滨、武汉、湘潭、广州4地区4 104名7 ~18岁儿童,比较肥胖、超重的检出率在性别及年龄上的分布差异,并进一步分析超重组、肥胖组儿童青少年和正常组儿童青少年在运动素质和生活质量上的差异.结果 各学段男生肥胖和超重检出率均高于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且儿童青少年肥胖、超重检出率有随年龄上升而下降的趋势;超重组、肥胖组儿童青少年运动素质水平较体重正常组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超重、肥胖儿童青少年与体重正常儿童青少年相比,生活质量水平受损不明显(P值均>0.05).结论 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发生在性别及年龄上具有差异.超重、肥胖的出现会对身心健康产生一系列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北京市6~18岁智力障碍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现状,为智力障碍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 ,以北京市15所特殊教育学校的343名学生为对象,对其进行体格检查,以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WGOC)推荐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及肥胖筛查体质指数值作为评价超重、肥胖的参考标准。结果北京市6~18岁智力障碍儿童青少年超重率为21.57%,肥胖率为22.74%。男、女生超重率分别为24.14%、13.41%,超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率分别为24.52%、17.07%,肥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12岁超重率最高,为26.83%,6~9岁肥胖率最高,为36.54%,不同年龄组超重率和肥胖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增长超重肥胖合并检出率有下降趋势。中度智障组超重率最高,为20.93%,不同智障程度组超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轻度智障组肥胖率最高,为33.33 0%,不同智障程度组肥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北京市6~18岁智力障碍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有较高的检出率,超重和肥胖呈现低龄化趋势,残联、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特殊教育学校、家庭应采取相关预防措施应对智障儿童青少年的超重肥胖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学龄儿童青少年不同体重指数(BMI)对体能各指标的影响,为提高儿童青少年体能水平,保持健康发展提供支持。方法抽取南京市43 424名儿童青少年体质数据,依据中国学龄儿童超重肥胖筛查标准及营养不良筛查标准分为营养不良、正常、超重肥胖组,了解不同体重指数学生各体能指标及体能指数(PFI)间的关系。结果南京市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占6.19%,正常占74.57%,超重肥胖占19.24%。男生随着BMI的增加,肺活量和握力指标也随之增高,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生立定跳远、50 m跑、1 000/800 m跑、坐位体前屈和体能指数方面正常组学生的成绩优于营养不良和超重肥胖组学生。儿童青少年不同体重指数与肺活量、握力呈现正相关关系(P0.01),与立定跳远、50 m跑、1 000/800 m跑和体能指数(PFI)呈现负相关关系(P0.05)。男生不同体重指数与坐位体前屈呈现负相关关系(P0.05),女生则呈现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儿童青少年不同营养状况与体能指标及体能指数存在密切联系,营养不良和超重肥胖对体能均会带来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了解河南省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及其对儿童青少年体能素质的影响,为改善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及提升中小学生体能素质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2014年河南省中小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共43 650人),根据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体质量指数(BMI)超重肥胖筛查标准和学龄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筛查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营养不良组、正常体重组和超重肥胖组,分别计算各项体能指标的Z值,将每人6项指标的Z值相加得出体能指数(PFI).结果 共检出营养不良2 621(6.0%)人,超重肥胖8 549(19.6%)人,男生营养不良和超重肥胖的检出率均高于女生(x2值分别为136.246,308.444,P值均<0.05).不同年龄组男、女生肺活量和握力测量结果均为超重肥胖组>正常体重组>营养不良组(P值均<0.05);男生50 m跑、立定跳远、耐力跑、坐位体前屉测量结果均为正常体重组优于超重肥胖和营养不良组,女生则为超重肥胖组低于其余2组;体能指数均为正常体重组最高.剔除年龄因素影响后,男、女生营养状况和各项体能指标及PFI均呈负相关(P值均<0.01).结论 河南省中小学生营养不良和超重肥胖同时存在,营养不良和超重肥胖均会导致体能素质下降.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儿童青少年肥胖及相关代谢异常情况,为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法选取本市7~17岁儿童青少年1 116例。常规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计算体质量指数;抽取外周肘静脉血,检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根据2013版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标准评价被调查者的能量、蛋白质、脂肪等每日摄入情况。结果本次调查的1 116例儿童青少年中体重正常772例、超重260例、肥胖84例,肥胖率为7.53%。其中14~17岁青少年肥胖率明显高于7~13岁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体型儿童青少年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及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腰围儿童青少年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及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超重及肥胖儿童青少年每日摄入能量和脂肪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儿童青少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本市儿童青少年肥胖发生率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一致;儿童肥胖与质代谢异常明显相关,但与糖代谢无明显关联;超重及肥胖者每日摄入能量和脂肪水平明显偏高。  相似文献   

8.
研究三城市8~ 10岁儿童营养状况与体能之间的关系,为改善学龄儿童身体素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8年采用方便抽取方法,对北京、长治、乌鲁木齐24所小学共1 384名四年级学生进行调查,包括身高、体重的测量和体能指标测试(立定跳远、耐力跑、1 min跳绳、1 min仰卧起坐),使用2018年颁布的《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筛查》(WS/T 586-2018)评价超重及肥胖.使用混合线性模型,比较不同营养状况学生的体能状况水平,并分析体质量指数(BMI)与体能的关系.结果 1 384名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7.41%,23.48%,男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均高于女生(x2值分别为9.84,47.68,P值均<0.01).广义混合线性模型分析发现,同年龄、同性别学生BMI增加与体能变差有关(P值均<0.05).正常体重学生的体能测试结果优于超重肥胖学生(P值均<0.05),在不同性别学生中结果一致.结论 8~10岁儿童营养状况与体能之间存在负相关,超重和肥胖学生的体能比正常体重学生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2017—2021年江门市6~18岁儿童青少年学生超重与肥胖的现状及流行趋势。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江门市随机抽取2个区,每个区再随机抽取2所小学、2所初中、1所高中,监测该10所学校的所有在校学生2017—2021年5年间的身高及体重资料,超重和肥胖的诊断标准参照2018年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的《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筛查》(行业标准WS/T 586-2018),采用χ2检验、趋势χ2检验等分析儿童青少年学生超重率与肥胖率的现状及变化趋势。结果 2017—2021年江门市儿童青少年学生超重总体检出率11.57%(2 181/18 857),肥胖总体检出率9.29%(1 751/18 857)。其中,男生的超重检出率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1.82%、9.17%;女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1.29%、9.41%;男、女生及总体儿童青少年的超重检出率和肥胖检出率均存在年龄差异,均表现为低龄段(6~12岁)的超重、肥胖检出率高于高龄段(13~18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男、女生及总体儿童青...  相似文献   

10.
北京地区不同营养状况初中毕业生血压状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不同营养状况青少年血压水平,为开展成年期心血管疾病早期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北京市东城区初三学生958名进行身高和体重测量,根据身体质量指数(BMI)分为体重正常组、超重组和肥胖组,用台式水银柱血压计测量血压.结果 随BMI增加,男女生血压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男女生高血压检出率高于超重组和体重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和肥胖组高血压检出率男生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加强对超重肥胖儿童青少年的早期干预,进一步做好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预防.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Pors AG 《World hospitals》1991,27(2):18-28
Hospitals all over Europe must get ready to face the important challenge of 1993 at all levels: micro-economic, macro-economic, local, regional and European. Despite the liberalization trends which will inevitably appear with the increased freedom of exchange and movement, hospitals must strive to remain havens of peace to patients.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整体护理强调的是以病人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核心,有系统的对病人进行身心整体护理。整体护理是否见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护士的职业素质。从我院开展的整体护理模式病房工作成效分析,在学习新模式,转变传统护理观念的同时,同样要重视护士职业礼仪的教育,这样既提高整体护理的理论知识,  相似文献   

19.
The prevalence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in children is increasing rapidly. This is alarming because obesity is associated with severe chronic diseases, such as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Obesity at young age is related to obesity at adult age. Consequently, the prevention of overweight from childhood onwards is an important issue. Apart from diabetes mellitus type 2 there is an increased risk of orthopaedic complications, respiratory problems, fertility problems,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nd psychosocial consequences in the form of a negative self-image, emotional and behavioural problems and depression. Environmental and behavioural factors are regarded as the most important causes of the rapid increase in the prevalence of overweight and as the most important starting points for prevention. Most prevention programmes are still in the initial stages. Prevention programmes aimed at stimulating breast feeding and daily physical activity (playing outside) and the restriction of sweetened drinks and watching TV are very promising. With such preventive measures the involvement of both the school and the parents is important.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