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术前护理干预对心脏介入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将104例预行心脏介入手术的患者按入院先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除常规护理外,术前由介入室护士进行术前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入院时,术前焦虑值、血压、心率的变化,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果观察组术前10分钟患者焦虑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压、心率低于对照组,术后24h的并发症发生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术前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术前焦虑,提高治疗依从性,间接提高了介入治疗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冠状动脉造影介入治疗术前及术后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冠状动脉造影介入治疗已被广泛应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治疗,对于治疗严重的冠状动脉狭窄、心绞痛、预防心肌梗死具有良好的效果,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之一.但是冠状动脉造影介入治疗毕竟是一种创伤性检查、治疗措施,不可避免会发生各种并发症,甚至造成死亡.因此,临床上应充分认识到可能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在整个护理过程中,实行整体化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介入术应用血管缝合器的护理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冠状动脉造影(CAG)及介入治疗(PCI)已成为临床冠心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措施。近年来随着CAG及PCI在临床上的广泛发展[1],血管缝合器在经股动脉途径介入术后的应用也越来越多。传统的压迫止血容易出现出血、血肿、  相似文献   

4.
焦虑的情况状态是一个人主观认定某件事可怕并构成威胁,陷入恐惧心理而不能自拔。为了缓解应用心血管介入术患者的焦虑情绪,对我科自2003年1月~2003年5月期间的46例患者的焦虑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其原因,探索减轻焦虑的有效护理措施。为专科护理工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析康复护理应用于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介入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的护理基础之上进行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心肺功能及心脏缺血的发生率。结果干预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明显均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的VC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的RV小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心脏缺血的发生率6.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P<0.05)。结论康复护理应用于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介入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明显地降低心脏缺血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与心肺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刘志辉  王平 《山东医药》2012,52(47):37-38
目的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对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患者24例均行PCI,其中手术成功20例,手术前后均行临床及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PCI术对左心室收缩功能的改善作用。结果手术成功患者心功能改善显效14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0%。术后左心室收缩末容量(LVESV)、舒张末容量(LVEDV)、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别为(85±17)mL、(53.5±8.2)mL和(62.5%±11.2%),术前分别为(101±16)mL、(59.6±8.3)mL和(50.2%±5.8%),手术前后比较,P均<0.05。结论 PCI能够改善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7.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发展代表了心脏病学领域最为突出的进步,是目前广泛使用的治疗冠心病的微创性手术方法。尽管PCI治疗冠心病疗效肯定,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但术前和术后护理工作对其疗效具有重要的影响。我院通过对病人及家属进行术前教育和术后康复护理,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崔虹  陈凌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05,11(6):435-435,439,443
目的回顾分析1108例择期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病人中出现的并发症,总结护理经验。方法通过成因的分析,对出现的6种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进行了总结说明。结果PCI病人采取有效预防措施,能使并发症发病率降低。结论护理人员要全面掌握PCI术的有关知识.术后密切观察护理.做好应急处理才能保证病人不出现或少出现并发症、尽快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9.
越来越多的冠心病患者正在或即将接受冠脉造影(CAG)以及冠心病介入治疗(PCI)。股动脉路径仍不失为动脉鞘放置的最佳途径,而经股动脉穿刺主要缺陷是术后穿插部位出血发生率高,需砂袋压迫和术侧制动较长时间,带给患者诸多不适和不便。近年来我们采用经皮血管缝合器(PERCLOSER)缝合股动脉穿插口,效果理想。现将使用PERCLOSER缝合股动脉穿插口的经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冠状动脉介入术前教育和术后康复护理对近期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微创性手术方法。尽管PCI治疗冠心病疗效肯定,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但术前和术后护理工作对其疗效具有重要的影响。我院通过对病人及家属进行术前教育和术后康复护理,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发生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了458例PCI治疗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发生原因和护理经过。结果术后共发生并发症者69例,发生率为15.06%。其中,穿刺部位出血34例,占7.42%;局部血肿16例,占3.49%;尿潴留11例,占2.40%;低血压8例,占1.75%。69例经过积极治疗和护理,均康复出院。结论护理人员的严密观察和及时处理是保证PCI治疗后患者顺利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无复流现象的影响。方法纳入ACS患者行PCI治疗术后无复流患者72例,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经冠状动脉给予硝普钠0.9μg/kg,替罗非班组经冠状动脉给予盐酸替罗非班负荷剂量10μg/kg,3min内注完,随后以0.15μg/(kg·min)微量泵持续静脉泵入24h。观察两组患者冠脉给药前、给药后20min靶血管前向血流的TIMI血流分级、心电图改变及术后2周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冠状动脉内给药20min后造影显示,两组患者梗死相关动脉TIMI血流分级均较给药前有改善,替罗非班组IRA的TIMI血流0级、1级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TIMI血流3级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状动脉给药2h后与给药前比较,对照组心电图改善不明显,而替罗非班组患者心电图获得显著改善,两组冠脉给药2h后ST抬高及压低程度、缺血损伤导联数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周内替罗非班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2周内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冠状动脉给予盐酸替罗非班治疗可有效地改善ACS患者术后无复流现象,并减少术后2周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达标情况及其与冠脉再狭窄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因冠心病行PCI术患者91例,术后除接受抗血小板等常规治疗外,均服用阿托伐他汀(20mg/d),6~18月后再次行冠脉造影术(CAG),根据CAG评分结果患者被分为病变进展组(n=32)和病变未进展组(n=59);又根据第二次手术前LDL—C水平分为LDL-C≥2.1mmol/L(n=43),1.64LDL—c〈2.1mmol/L(n=30),LDL—C〈1.6mmol/L(n=18)三亚组,并探讨其相关性。结果:与病变未进展组患者比较,病变进展组LDL-C降低幅度[(0.46±0.81)mmol/L比(-0.04±0.65)mmol/L],降低百分比[(13.18±31.67)%比(-8.21±37.22)%]明显减小(P均〈0.05);LDL-C≥2.1mmol/L组,1.6≤LDL-C〈2.1mmol/L组,LDL-C〈1.6mmol/L组病变未进展者比例逐渐升高(58.1%比63.3%比83.3%,P〈0.05);Spearman分析显示,CAG前LDL水平与冠脉评分呈负相关(r=-0.70,P〈0.0001)。结论:常规治疗量的阿托伐他汀可使多数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达标并有效遏制冠心病患者冠脉再狭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植入(PCI)支架前后应用替罗非班抗栓治疗观察和护理要点。方法对117例急性心肌梗死(AMI)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植入支架前后应用替罗非班抗栓治疗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用药护理、病情观察和加强术后护理等。结果 117例AMI患者在行PCI中,均无急性冠状动脉血栓形成,仅3例出现泌尿系出血,12例患者发生股动脉穿刺部位的渗血和皮下淤斑,经妥善处理后局部渗血自行吸收。结论通过实施有效护理和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特别是监测有无潜在的出血,可使治疗顺利进行,提高对AMI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陈曦  张蓝宁  李晓琪  李泱  尹彤 《心脏杂志》2014,26(2):163-167
目的:探讨利尿剂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根据入选和排除标准,前瞻性连续募集2009年9月~2011年9月,在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心血管病研究所住院行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的PCI术后ACS患者,并对其心血管主要缺血终点事件(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或者脑卒中,紧急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和联合缺血终点事件(主要缺血终点事件及明确或可疑支架内血栓形成,复发性心肌缺血或者不稳定型心绞痛再入院治疗,非紧急血运重建)的发生情况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分别利用Logistic多元回归、Kaplan-Meier曲线及Cox多元回归等统计方法,分析利尿剂对PCI术后经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的ACS患者心血管缺血终点事件的影响。结果:在75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PCI术后经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的ACS患者中,664例患者完成了为期1年的心血管缺血终点事件的随访。对发生缺血终点事件(n=164)和未发生缺血终点事件(n=500)患者的一般情况和临床特征的单因素比较分析发现,年龄、他汀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和利尿剂的应用在两组患者之间具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P0.01)。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现,联合应用利尿剂是心血管主要缺血终点事件(OR:2.99,95%CI:1.37-6.54,P0.01)及联合缺血终点事件(OR:2.37,95%CI:1.53-3.68,P0.01)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Kaplan-Meier曲线和Cox多元回归分析均发现,联合应用利尿剂的患者1年内发生联合缺血终点事件的风险显著高于未使用利尿剂的患者(P0.01)。结论:联合应用利尿剂增加了经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的PCI术后ACS患者心血管缺血终点事件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单支冠状动脉慢性闭塞(CCTO)病变介入治疗术后临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0月~2013年2月因单支主要冠状动脉CCTO病变在我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资料,筛选预测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心因性死亡、再发心绞痛、非致命性心肌梗死或心力衰竭)的危险因子.结果:130例患者平均中位年龄为68岁,男性占76.9%.86例(66.2%)被成功开通闭塞血管.平均随访23月,40例(30.8%)发生MACE事件,PCI失败并不增加MACE事件的发生(P=0.2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慢性肾脏疾病(CKD)≥3期和MACE事件独立相关(OR值1.55,95%可信区间1.07~2.24,P=0.02).结论:肾功能失代偿(CKD≥3期)可预测单支主要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患者PCI术后的远期不良预后,成功的PCI治疗可能不能减少此类患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合并焦虑状态应用中药乌灵胶囊的疗效观察。方法 选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合并焦虑状态患者65 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加用乌灵胶囊(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疗程均为8周。结果 两组患者用药8 周后,症状及实验室指标均有所改善,患者焦虑情绪改变,两组间差异 显著 (P<0.05)。加用乌灵胶囊治疗组心绞痛、心肌梗死发生率明显降低(P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综合健康教育干预模式的应用,并检验其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2年3月106例行PCI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护理及宣教,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综合健康教育模式,比较出院6个月、12个月冠心病心血管危险因素控制效果及再住院率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观察组血压(B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有氧活动达标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心电图(ECG)及再住院率与对照组间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BP、LDL-C、BMI、ECG、有氧活动达标率及再住院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综合健康教育干预,显著控制了PCI术后的危险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再住院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对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100例,在成功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随机分为替米沙坦组和常规药物组,随访6个月,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高敏c反应蛋白、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术后6个月重复冠状动脉造影,比较两组间的晚期管腔丢失、支架再狭窄率及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6个月时,两组的高敏c反应蛋白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均降低,而替米沙坦组下降更明硅(P〈0.05)。冠状动脉造影复查86例.两组支架再狭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替米沙坦组晚期管腔丢失及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小于对照组。结论替米沙坦可降低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并可减少其介入术后晚期管腔的丢失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