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经桡动脉急诊介入治疗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经桡动脉途径行急诊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选择确诊的因STEMI行急诊PCI治疗的患者225例,其中经桡动脉治疗组123例,经股动脉治疗组102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介入治疗的成功率、疗效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冠心病危险因素、心肌梗死的部位、血管病变的位置、严重程度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股动脉组PCI成功率为92.3%,桡动脉组为94.3%,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5%)明显低于股动脉组(15.7%,P<0.05);平均住院时间及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行急诊介入治疗STEMI与经股动脉途径PCI成功率相似,而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急诊经皮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409例诊断明确、有急诊PCI适应症的STEMI住院患者,分为桡动脉组(213例)与股动脉组(196例)。观察两组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和术后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PCI成功率无统计学意义(96.71%vs 97.44%,P>0.05)。桡动脉组假性动脉瘤、迷走反射发生率显著低于股动脉组。结论经桡动脉途径急症PCI治疗STEMI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和可行的方法,与股动脉途径比较,经桡动脉途径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经桡动脉入路行急诊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沈阳军区总医院2005年1月至2006年10月连续607例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STEMI)住院患者,分别接受经桡动脉入路(273例)或经股动脉入路(334例)途径行PCI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PCI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7.07%对95.81%,P>0.05)。经桡动脉入路组局部血肿、假性动脉瘤、迷走反射发生率显著低于经股动脉入路组。结论行PCI治疗的STEMI患者经桡动脉入路途径是安全、有效和可行的方法,与经股动脉比较,经桡动脉途径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经不同动脉入路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3例行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经桡动脉介入治疗组104例,经股动脉介入治疗组89例,对比观察两组的术中情况、PCI治疗成功率、术后血管情况、局部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结果两组穿刺成功率、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无严重局部出血性并发症,股动脉组有3例(3%,3/89)发生,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04)vs.3%(3/89),P0.05]。局部血肿发生率股动脉和桡动脉组分别为12例和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5%(12/89)vs.1.0%(1/104),P0.05]。桡动脉组住院时间比股动脉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3)d vs.(13±7)d,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PCI治疗时,选择经桡动脉途径安全、有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行PCI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泼选择709例老年(年龄≥75岁)冠心病患者,根据患者接受PCI的入路途径不同,分为桡动脉组(227例)和股动脉组(482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基线PCI的成功率、造影剂用量、手术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术后6个月时发生严重心脏不良事件的情况。结果桡动脉组血脂异常患者的比例高于股动脉组(P<0.05)。桡动脉组手术成功率为97.8%,股动脉组患者全部成功接受PCI。两组手术时间和造影剂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桡动脉组3例(1.3%)患者出现血管并发症,股动脉组27例(5.6%)出现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患者术后6个月时严重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4% vs 7.3%,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行PCI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高龄冠心病病人后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选择进行PCI的高龄病人70例,病人年龄均≥80岁。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桡动脉组与股动脉组,每组35例。桡动脉组经桡动脉途径行PCI,股动脉组经股动脉途径行PCI。观察两组病人手术情况以及血管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桡动脉组、股动脉组冠状动脉造影术(CAG)成功率分别为97.14%、94.29%,PCI成功率分别为92.86%、93.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股动脉组CAG外周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86%、28.57%,PCI外周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14%、4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与股动脉途径行PCI的临床成功率接近,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是经桡动脉途径行PCI的外周血管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比桡、股动脉途径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冠脉分叉病变的成功率、手术即刻效果及患者的术后近、中期预后情况,探讨经桡动脉处理冠脉分叉病变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研究共入选160例在我医院接受PCI的冠脉分叉病变患者,根据PCI的入路不同分为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组(桡动脉组)和经股动脉介入治疗组(股动脉组),对比两组患者接受PCI治疗的成功率、造影剂用量、手术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并观察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时发生严重心脏不良事件(包括死亡、心肌梗死和靶病变血运重建等)和支架血栓的情况,同时在术后6个月时通过冠脉造影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支架再狭窄的发生率.结果:桡动脉组68例中仅1例患者因术中发生桡动脉痉挛而改为股动脉途径,最终有67例患者成功接受桡动脉治疗,桡动脉组的PCI成功率为98.5%.股动脉组中92例患者全部成功接受股动脉治疗.两组患者除性别、血脂方面,在其他临床特征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冠脉病变特征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I术中,桡动脉组83.6%患者选用的是6 F大腔导引导管(0.071英寸),股动脉组73.9%患者选用7 F导引导管,两组患者中单支架术处理的病变比例基本相近;在双支架处理的病变中,桡动脉组处理病变使用Balloon Crush技术多于股动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股动脉组中选择标准Crush技术处理病变则多于桡动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完成最终球囊对吻扩张的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3.6%vs.79.3%).桡动脉组术后1例患者出现血管并发症,股动脉组患者中有6例患者出现了血管并发症.两组患者在术后6个月严重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4%vs.11.9%),两组患者中均有1例患者出现支架血栓事件.术后6个月时冠脉造影随访:两组患者的主、边支再狭窄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相比于股动脉途径,桡动脉途径PCI分叉病变具有相似的成功率和临床效果,桡动脉途径PCI分叉病变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行急诊冠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将195例接受急诊PCI治疗的AMI患者分为经股动脉途径组105例、经桡动脉途径组90例,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6个月的随访结果。结果两组血管穿刺成功率、鞘管置人时间、穿刺至球囊扩张时间、手术成功率、6个月无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生存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股动脉组比较,桡动脉组手术操作时间长、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P均〈0.05)。结论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行急诊PCI的效果相同,但前者具有穿刺点血管并发症少、患者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9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桡动脉途径(桡动脉组,n=296)或股动脉途径(股动脉组,n=300)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资料,着重分析比较两种穿刺途径的方法和并发症情况。分别记录动脉穿刺时间、X-线暴光时间、造影时间、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及血肿等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295例经桡动脉治疗患者穿刺成功,穿刺时间(4.4±1.6)min,X-线暴光时间(4.6±1.4)min,造影时间为(8.0±2.4)min,PCI治疗时间为(30.0±4.8)min,住院时间为(3.2±1.6)d,有6例发生前臂血肿,发生率为2.03%(6/296);股动脉组299例患者穿刺成功,穿刺时间(2.4±0.8)min,X-线暴光时间(4.4±1.3)min,造影时间为(7.6±2.0)min,PCI时间为(28.6±4.4)min,住院时间为(5.4±1.8)d,有18例发生股动脉血肿,发生率为6.0%(18/300),其中2例为假性股动脉瘤形成。造影时间、PCI治疗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股动脉组高于桡动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行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安全和可靠的,在临床实践中值得在有条件的单位有选择性地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经桡动脉入路与经行血管闭合装置股动脉入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连续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192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依据血管入路途径将患者分为桡动脉组82例和行血管闭合装置股动脉组110例,观察疗效、并发症及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结果 两组临床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住院期间病死率、PCI操作成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桡动脉组PCI操作时间和Needle-to-Balloon时间较行血管闭合装置的股动脉组延长(P值均<0.05);桡动脉组非主要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行血管闭合装置的股动脉组(P=-0.016).结论 行急诊PCI经桡动脉入路与经行血管闭合装置的股动脉入路途径相比,具有相同的MACE和住院期间病死率,因此可将其作为急诊PCI血管入路途径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经桡动脉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9年2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并接受PCI治疗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使随机被分为经股动脉介入治疗组(TFA组,50例)和经桡动脉介入治疗组(TRA组,50例),对比两组 X穿刺点压迫时间、手术参数差异、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以及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FA组比较,TRA组门球时间[(18.7±5.6)min比(20.1±6.7)min]、X线曝光时间[(16.7±5.6)min比(22.1±6.7)min]显著增加,穿刺点压迫时间[(14.8±5.7)min比(3.9±1.6)min]显著缩短,并发症发生率(16.0%比4.0%)显著下降(P<0.05或<0.01)。结论:与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比较,经桡动脉介入治疗疗效相似,但穿刺点压迫时间更短,并发症更少,故可作为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首选方案,更适用于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12.
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PC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择行PCI的患者1011例,分为桡动脉组(355例)和股动脉组(656例),分析比较2组的手术成功率和手术并发症。结果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7.7% vs 99.2%,P0.05)。2组患者1、2和3支病变行PCI时,手术和透视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股动脉组比较,桡动脉组患者复杂病变和慢性闭塞病变行PCI时,手术和透视时间明显延长,穿刺局部血肿明显降低(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和股动脉途径行PCI疗效相似,但经桡动脉途径并发症少,复杂病变和慢性闭塞病变行PCI时选择经股动脉途径优于桡动脉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75岁以上高龄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纳入2010年11月~2012年6月在海军总医院心脏中心住院并接受冠脉介入治疗的年龄≥75岁的冠心病患者244例,记录和分析介入相关资料、住院期间和出院后随访6个月主要临床事件(全因死亡、心绞痛发作、再发心梗、靶血管重建、出血事件)等.结果 244例老年患者中,共有237例实施了桡动脉路径介入治疗.介入成功率为99.2%,介入相关并发症4例(1.6%),3例为血肿并发症,1例为桡动脉闭塞;住院期间共发生主要临床事件4例(1.6%),2例死亡,2例消化道大出血;随访6个月主要临床事件发生率增加,共发生26例(9.8%),其中死亡1例,心绞痛23例,心肌梗死1例,消化道大出血2例.结论 75岁以上老年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途径接受冠脉介入治疗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桡动脉直接PCI治疗的成功率、并发症以及应用经验。方法选择行直接PCI治疗的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96例,根据PCI操作途径分为桡动脉组(50例)和股动脉组(46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成功率和手术结果,分析手术并发症以及住院期间预后。结果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手术成功率相似(92.0%vs91.3%,P>0.05),桡动脉组有两例患者交叉到股动脉组手术成功,两组手术时间、穿刺时间和第一次球囊扩张时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桡动脉组透视时间显著延长(P<0.05),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两组无显著差异,桡动脉组穿刺局部出血并发症显著降低(2.0%vs10.8%,P<0.05)。结论经桡动脉直接PCI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并比较经桡动脉与股动脉穿刺行冠脉介入治疗的优缺点,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诊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行冠脉介入手术的患者200例,其中观察组(经桡动脉穿刺组)100例,对照组(经股动脉穿刺组)10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置管成功率、术中和术后局部疼痛情况、术后并发症、患者术后舒适度、手术成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两组置管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桡动脉组术后并发症少(P〈0.01),术后患者即可下床活动,术后疼痛轻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1)。桡动脉组PCI成功率94%,与股动脉组(9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桡动脉穿刺行冠脉介入诊疗安全有效,疼痛轻,更加舒适,术后不需卧床,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以作为冠脉介入诊疗的一个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桡动脉途径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理和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2005年1月至2007年1月收治的年龄〉65岁的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72例,随机分为经桡动脉组84例和经股动脉组88例。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试AMI患者PCI术前术后的心理变化,同时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术前SAS、SDS积分无显著差异,PCI术后1个月、6个月两组患者SAS、SDS积分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同时,PCI术后1个月、6个月时,经桡动脉PCI组较经股动脉PCI组SAS、SDS积分进一步减低(P〈0.05)。经统计学分析证实不同手术入径对AMI患者的焦虑或抑郁情绪造成不同程度影响。两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经桡动脉途径直接PCI治疗AMI患者可以减少患者的焦虑及抑郁心理问题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观察强化抗栓治疗下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和并发症,探讨其是否可能成为急性心肌梗死的首选途径。方法对89例诊断为AMI的患者选择右侧桡动脉途径行PCI治疗(A组);对照组为AMI经皮股动脉途径直接PCI患者,83例采用手压股动脉止血(B组),80例采用缝合器止血(c组)。随访术后3个月内的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包括死亡率、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发生率、靶血管血运重建率(TVR)]和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结果3个月后随访结果显示,MACE发生率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B、c组明显高于A组(P〈0.01),而B、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组并发症发生率略高于B组。结论强化抗栓治疗下,经桡动脉行急诊PCI治疗AMI的疗效与经股动脉组相当,而出现穿刺部位并发症的比率明显低于经股动脉PCI组(包括手压和缝合器组),因此在强化抗栓治疗下,可以考虑将经桡动脉作为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首选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高龄患者中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和支架植入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及疗效。方法216例接受介入诊疗的75岁以上冠心病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桡动脉组及股动脉组,各108例。比较两组在冠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中的动脉穿刺及手术操作时间、X线曝光时间、造影剂用量、支架植入数量、支架植入成功率、外周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支架植入术中两组特殊导管使用率,双钢丝及PTCA球囊使用率等的差异。结果桡动脉组及股动脉组的血管穿刺时间、穿刺成功率、造影成功率、支架成功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不适反应发生率桡动脉组显著低于股动脉组;单个支架操作时间、特殊导管使用率、双钢丝及PTCA球囊使用率,桡动脉组均较股动脉组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局部血管并发症率及术后患者舒适度、缩短住院时间,桡动脉组明显优于股动脉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高龄患者经桡动脉与股动脉途径介入诊疗具同样的安全性,可行性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Perclose血管缝合器在经股动脉途径行室上速射频消融治疗中止血疗效比较。方法:199例经股动脉途径室上速射频消融治疗的患者被分为Perclose血管缝合组(Perclose组,98例)与人工按压组(101例),观察两组即刻成功率,止血时间,制动时间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即刻止血成功率比较两组无统计学差异(98%比100%, P>0.05)。与人工按压组比较, Perclose组止血时间[(18.9±9.1) min比(2.7±0.7) min]和制动时间[(21.6±3.4) min比(6.3±2.4) min]明显缩短,并发症总发生率(16.8%比4.1%)明显降低(P<0.05, P<0.01)。两组并发症发生的具体情况:迷走反射 Perclose组明显低于人工按压组(0比7.9%, P<0.05),其他并发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Perclose血管缝合器止血时间、制动时间短,并发症少,可作为经股动脉途径室上速射频消融治疗后股动脉止血的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肱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治疗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可行性。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经肱动脉途径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组(n=50例)和经股动脉途径行PCI组(n=50例)。对比两组手术成功率、手术和曝光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穿刺部位并发症和费用。结果经肱动脉途径和股动脉的手术成功率均为98.00%。两组的透视时间分别为(7.89±3.51)min和(7.88±3.43)min,手术时间分别为(42.9±9.2)min和(42.5±9.1)min,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经股动脉途径组相比,经肱动脉组的穿刺部位并发症较低(P〈O.05),平均住院时间较短(P〈O.05),平均住院费用也较低(P〈O.01)。结论对于不适合经桡动脉途经治疗的复杂冠状动脉病变,可以首选经肱动脉途径PCI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