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降压降脂联合治疗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弹性的影响。方法入选老年轻、中度高血压患者216例,给予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噻)(25 mg/d)作为基础治疗,2 w后随机分为联合组、降压组及降脂组,每组72例。分别给予坎地沙坦(8 mg/d)和(或)瑞舒伐他汀(10 mg/d)降压、降脂治疗12个月。测量血压、血生化、颈桡脉搏波传导速度。结果治疗12个月后,三组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联合组下降幅度较降压组、降脂组显著(P<0.05)。结论降压联合降脂治疗能显著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颈桡脉搏波传导速度,改善动脉弹性,强于单一的降压或降脂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降压联合调脂治疗对中老年高血压动脉弹性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116例中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58例.一组接受正规降压治疗(单纯降压组),另一组在降压治疗基础上联合常规剂量他汀类药物(联合治疗组),治疗时间为14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大、小动脉弹性指数(C1和C2)的变化.结果 单纯降压组治疗前后比...  相似文献   

3.
降压治疗对高血压患者动脉弹性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降压治疗对动脉弹性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 6 0例高血压病人 (高血压控制组与高血压未控制组各 30例 )和 30例正常对照组 ,使用DO2 0 2 0动脉功能测定仪检测大动脉弹性指数C1和小动脉弹性指数C2。结果 高血压控制组的C1(10 70± 3 71ml/mmHg× 10 )和C2(3 98± 2 0 9ml/mmHg× 10 0 )均明显高于高血压未控制组C1(7 96± 3 0 1ml/mmag× 10 )和C2 (2 5 0± 1 14ml/mmHg× 10 0 ) (P <0 0 5 ) ,高血压控制组的C1与对照组C1(11 4 2± 1 6 7ml/mmHg× 10 )无显著差别 (P >0 0 5 ) ,但C2低于正常对照组C2 (7 6 7± 1 5 6ml/mmHg× 10 0 ) (P <0 0 5 )。结论 降压治疗能改善高血压患者大动脉和小动脉弹性功能  相似文献   

4.
降压调脂联合应用对高血压病患者动脉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降压和他汀类降脂的联合治疗对高血压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动脉弹性功能和血压的短期影响.方法166例患者被分成5组,正常对照组30例,高血压和高血脂控制组(双高控制组)34例,高血压控制而血脂未控制组(高血脂组)37例,高血压未控制而血脂控制组(高血压组)30例,高血压和高血脂未控制组(双高未控制组)35例,各治疗组均服降血压药及阿托伐他汀12周.用美国HDI公司生产的CVPrifilor DO-2020动脉弹性测定仪同步记录血压和动脉顺应性[大动脉弹性(C1),小动脉弹性(C2)].结果在C1和C2方面,自正常对照组至双高未控制组,呈逐渐下降趋势,双高未控组明显低于其他4组(P<0.01),双高未控组、高血压组和高血脂组分别较双高控制组及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双高未控组也明显低于高血压组和高血脂组(P<0.01),高血压组与高血脂组相比,前者主要表现在C1下降为主(P<0.01),后者为C2下降为主(P<0.01),双高控制组及正常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脉压(PP)方面,高血压组、高血脂组和双高未控组明显高于双高控制组、对照组(P<0.01).C1和C2与血压、脉压差和血脂(除HDL-C)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并且与SBP、LDL-C呈强相关.结论降压降脂联合治疗较单纯降压/降脂更能改善动脉弹性功能,延缓动脉硬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降压和他汀类降脂的联合治疗对高血压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动脉弹性功能和血压的短期影响。方法166例患者被分成5组,正常对照组30例,高血压和高血脂控制组(双高控制组)34例,高血压控制而血脂未控制组(高血脂组)37例,高血压未控制而血脂控制组(高血压组)30例,高血压和高血脂未控制组(双高未控制组)35例,各治疗组均服降血压药及阿托伐他汀12周。用美国HDI公司生产的CVProfilor DO-2020动脉弹性测定仪同步记录血压和动脉顺应性[大动脉弹性(C1),小动脉弹性(C2)]。结果在C1和C2方面,自正常对照组至双高未控制组,呈逐渐下降趋势,双高未控组明显低于其他4组(P<0·01),双高未控组、高血压组和高血脂组分别较双高控制组及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双高未控组也明显低于高血压组和高血脂组(P<0·01),高血压组与高血脂组相比,前者主要表现在C1下降为主(P<0·01),后者为C2下降为主(P<0·01),双高控制组及正常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脉压(PP)方面,高血压组、高血脂组和双高未控组明显高于双高控制组、对照组(P<0·01)。C1和C2与血压、脉压差和血脂(除HDL-C)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并且与SBP、LDL-C呈强相关。结论降压降脂联合治疗较单纯降压/降脂更能改善动脉弹性功能,延缓动脉硬化。  相似文献   

6.
各种降压药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弹性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评价不同类型降压药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大小动脉弹性功能的影响.方法 105例1~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5组:氢氯噻嗪组(12.5 mg 1次/d,n=18)、比索洛尔组(5 mg 1次/d,n=20)、氨氯地平组(5 mg 1次/d,n=24)、苯那普利组(10 mg 1次/d,,n=22)、缬沙坦组(80 mg 1次/d,n=21).治疗4周后,如血压仍>140/90 mmHg,剂量加倍,疗程共12周.治疗前后观察大、小动脉弹性指数(C1,C2)及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结果 1)治疗12周后各组血压均有显著的降低,但各组间的血压变化无显著差别.比索洛尔组治疗后心率明显减慢[治疗后(66±4)比治疗前(74±7)次/min,PO.05).结论 与氢氯噻嗪、比索洛尔相比,氨氯地平、苯那普利、缬沙坦能明显改善高血压患者大小动脉弹性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水平与男性住院高血压患者药物降压治疗反应的关系。方法通过尿酸酶紫外法测定血清尿酸水平。入选2007-08-2009-09福建省立医院所有主要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的男性患者804例,分为尿酸正常组(血清尿酸水平<420μmol/L,n=499)和高尿酸血症组(血清尿酸水平≥420μmol/L,n=305),运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年龄、糖尿病、慢性肾脏病等危险因素与血尿酸的关系,探讨尿酸水平与血压下降幅度的关系。结果高尿酸血症组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血清肌酐、降压药物种类及剂量高于尿酸正常组(均P<0.05),而估计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68.4±24.1)比(82.5±21.3)mL/(min.1.73m2)]及出院血压达标率(41.6%比50.7%)低于尿酸正常组(均P<0.05);经校正年龄、收缩压或舒张压、糖尿病史、吸烟史、家族史、BMI、血脂代谢异常、住院时间、药物降压强度及慢性肾脏病后,高尿酸血症组较尿酸正常组的收缩压下降幅度减少5.20mmHg(95%CI-7.30~-3.11);舒张压下降幅度减少1.55mmHg(95%CI-2.88~-0.22)。结论血清尿酸水平升高可影响住院男性高血压患者对降压药物治疗的疗效,使疗效降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不同类型降压药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大小动脉弹性功能的影响。方法 105例1~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5组:氢氯噻嗪组(12.5 mg 1次/d,n=18)、比索洛尔组(5 mg 1次/d,n=20)、氨氯地平组(5 mg 1次/d,n=24)、苯那普利组(10 mg 1次/d,n=22)、缬沙坦组(80 mg 1次/d,n=21)。治疗4周后,如血压仍>140/90 mmHg,剂量加倍,疗程共12周。治疗前后观察大、小动脉弹性指数(C_1,C_2)及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结果1)治疗12周后各组血压均有显著的降低,但各组间的血压变化无显著差别。比索洛尔组治疗后心率明显减慢[治疗后(66±4)比治疗前(74±7)次/mm,P<0.05]。2)调整血压降低幅度及 C_1、C_2、baPWV 基础值后,氨氯地平、苯那普利、缬沙坦对 C_1、C_2、baPWV 仍有显著性改善作用,比索洛尔及氢氯噻嗪对 C_1、C_2、baPWV则无显著性改善作用。3)baPWV 变化百分比与 DBP 下降幅度呈正相关(r=0.314,P<0.05),与 SBP 下降幅度无关(r=0.108,P>0.05)。结...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与动脉弹性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了解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与动脉弹性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入选的200例高血压和(或)糖尿病患者进行晨尿白蛋白/肌酐比值测定,根据结果将入选患者分为尿白蛋白/肌酐比值正常和升高两组.分别应用DO-2020动脉功能测定仪、Complior自动脉搏波速度测定仪测定动脉弹性相关指标:大动脉弹性指数(C1)、小动脉弹性指数(C2)、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PWVcf).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C1、C2、PWVcf组间差异比较.结果(1)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升高组C1、C2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WVcf显著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年龄分层后发现,〈60岁组患者中,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升高组C1显著低于正常组,PWVcf显著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0岁组中,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升高组C1、C2明显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将患者分为单纯高血压、单纯糖尿病、高血压合并糖尿病3组进行分析,结果显示:3组患者中尿白蛋白/肌酐升高组C1、C2均低于正常组,PWVcf均高于正常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肌酐比值的升高与其动脉功能有关,尿白蛋白排泄率高的患者存在明显的动脉弹性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10.
动脉顺应性评价降压疗效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动脉顺应性评价降压疗效的临床意义。方法 受试者均为男性,分为正常对照组72例;高血压控制和未控制组各35例,使用美国产HDI-DO-2020动脉测试仪同步记录血压和动脉顺应性(大动脉弹性C1,小动脉弹性C2)。结果 高血压未控制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和脉压(PP)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高血压控制组(P均<0.01);而对照组和高血压控制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血压未控制组的C1和C2顺应性明显降低,与对照组和高血压控制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均<0.01);同样后两组之间无学差异(P>0.05)。结论 动脉面应性可作为评价降低疗效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程度对动脉弹性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经过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46例,全部患者均经过降压药物治疗.根据血压水平将患者分为2组,其中23例为血压控制不良组(收缩压≥140 mm Hg或舒张压≥90mmHg),另23例为血压控制良好组(收缩压< 140 mm Hg且舒张压<90 mm Hg)作为配对(1∶1).对2组患者血压、血管弹性功能[颈动脉-股动脉脉搏波速度(cfPWV),系统血管顺应性(SVC)、肱动脉扩张性(BAD)、系统血管阻力(SVR)]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 (1)在血压控制良好组cfPWV(m/s)明显低于控制不良组(10.38±1.73比12.83±3.13,P<0.01).(2)血压控制良好组的SVC(ml/mm Hg)、BAD(%/mm Hg)与血压控制不良组相比增高(1.16±0.23比0.94±0.17,6.01±0.98比4.63±0.71,均为P<0.01).(3)cfPWV与年龄、收缩压、脉压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374、0.416、0.507.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cfPWV=4.796+0.099×脉压,即cfPWV与脉压成线性关系,提示收缩压及脉压增大加重患者的大动脉功能减退.结论 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存在血管弹性功能异常,并与血压控制不良直接相关.血压控制良好的患者SVC、BAD、cfPWV均有改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需要良好的血压控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汉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与尿微量白蛋白、血浆醛固酮水平的关系。方法收集2008-08-2011-04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共411例,其中男225例,女186例,维吾尔族123例,汉族288例,年龄(46.4±10.7)岁。对维吾尔族、汉族患者进行24h尿微量白蛋白、臂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测定。根据baPWV水平分为正常组(baPWV≤1400cm/s,n=183)和异常组(baPWV>1400cm/s,n=228)。结果维吾尔族、汉族异常组患者24h尿微量白蛋白[维吾尔(29.23±18.44)比(14.18±4.73)mg/24h;汉(24.82±25.43)比(13.69±6.74)mg/24h,P<0.05],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维吾尔(0.12±0.04)比(0.09±0.03)cm;汉(0.10±0.03)比(0.09±0.02)cm,P<0.05],血浆醛固酮(立位)水平[维吾尔(0.20±0.18)比(0.09±0.02)μg/L;汉(0.18±0.19)比(0.08±0.02)μg/L,P<0.05]高于正常组。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维吾尔族、汉族24h尿微量白蛋白,血浆醛固酮(立位)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baPWV相关(P<0.05)。结论 24h尿微量白蛋白、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血浆醛固酮(立位)水平为维吾尔族、汉族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共同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大动脉弹性与冠状动脉事件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2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高血压门诊就医的高血压患者252例,大动脉弹性由颈-股动脉脉搏波传播速度(cfPWV)评估,随访时间5.5(5.1~5.8)年,按冠状动脉事件发生与否将患者分为冠状动脉事件组与非冠状动脉事件组。分析2组间基线资料及临床指标差异。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χ~2检验或秩和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法。结果 252例高血压患者中,有20例患者随访失败,随访成功率92.06%;232例随访成功的患者中,25例发生冠状动脉事件,207例未发生冠状动脉事件。与非冠状动脉事件组相比,冠状动脉事件组患者年龄、糖尿病、收缩压(SBP)及10年高血压病程比例显著增加,cfPWV[(11.02±2.45)vs(9.27±2.16)m/s,P=0.014]亦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患者cfPWV(OR=2.033,95%CI 1.047~5.536,P=0.012)、糖尿病(OR=2.626,95%CI 1.065~6.471,P=0.032)是冠状动脉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患者cfPWV及糖尿病对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具有预测价值,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弹性与血压变异的相关性。方法入选2006年4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7例。所有入选者行脉搏波传导速度(PWV)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将其分为对照组(92例,PWV〈0.9m/s)和观察组(155例,PWV≥0.9m/s)。两组患者均行动态血压检查,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血压变异情况及各种因素对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空腹血糖、LDL-C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压变异各项指标均显著大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WV血压变异的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显示,年龄、24h收缩压-标准差、空腹血糖、晨峰血压是影响动脉弹性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血压变异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弹性产生显著的影响,可加重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动脉弹性功能与血浆中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的关系。方法选择高血压伴腔隙性脑梗死男性患者60例,根据血压控制情况分为血压控制良好组(30例)和血压控制不良组(30例)。应用美国DP200M动脉仪进行肱动脉弹性测定,在美国ACL3000plus凝血分析仪上采用比浊法测定vWF。结果血压控制良好组血管弹性指标(系统动脉顺应性、系统动脉阻力、肱动脉扩张性、肱动脉阻力)明显好于血压控制不良组(P<0.05)。血压控制不良组vWF明显高于血压控制良好组(163.57±40.50)%vs(131.27±30.99)%,再发脑梗死比率增高(30.00%vs6.67%),且血压控制良好与否和vWF增高、血管弹性指标的改变呈正相关(OR=5.00,95%CI:1.51~16.56;OR=6.91,95%CI:2.16~22.10)。结论高血压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存在血管弹性功能异常,并与vWF的失衡有关。针对性控制血压及进一步控制vWF的失衡对原发性高血压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有益。  相似文献   

16.
高血压病患者大动脉弹性功能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大动脉弹性功能的改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脉搏波速度自动测量系统对114例健康人和476例高血压患者进行颈动脉-股动脉脉搏波速度(carotid-femoralpulsewavevelocity,CFPWV)检测。结果:高血压患者的CFPWV显著高于健康人(P<0·01)。年龄是影响健康人大动脉弹性功能最主要的因素;年龄、收缩压和心率是与高血压患者的CFPWV关系最密切的参数。结论:增龄导致大动脉弹性功能减退,高血压加速这一过程;脉搏波速度检测为临床提供一种无创、简便的评估高血压患者血管功能状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患者动脉弹性与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关系。方法:应用E-Tracking技术测量35例高脂血症患者与30例正常健康组颈动脉硬化参数,包括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硬化度(β)和顺应性(AC),同时采用高分辨率血管超声法检测受试者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高脂血症组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功能明显低于正常组(10.15±3.98)与(16.35±2.42),P<0.05;高脂血症组Ep、β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136.27±21.11)与(112.67±29.43),P<0.01,(10.20±1.25)与(9.09±1.98),P<0.01。但高脂血症组的AC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0.58±0.14)与(0.75±0.18),P<0.05。FMD和Ep、β负相关(r=-0.562,P<0.01;r=-0.415,P<0.01),与AC呈正相关(r=0.527P<0.01)。结论:高脂血症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受损和动脉弹性降低,且2者之间有相关性,提示E-tracking技术和FMD一样能够判断动脉功能异常,具有简便、快速、无创性及测量结果精确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与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脉压(PP)与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关系。方法369例EH老年患者进行体检,检测血清Hcy及其他生化指标。依据PP的大小分为3组行组间对照,比较不同PP、血压组间血清Hcy浓度。结果EH患者PP和Hcy之间密切相关,在对高血压的其他危险因素进行调整后,这种相关性仍然存在。结论老年EH患者PP升高与Hcy升高密切相关。Hcy可能参与了EH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性质与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的关系。方法纳入EH患者404例,根据是否合并颈动脉硬化斑块分为斑块组(n=235)和无斑块组(n=169),对两组受试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及斑块性质(分为软斑块、硬斑块、混合斑块)进行比较,并运用多因素回归分析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与血压、血脂、血糖、FIB关系进行研究。结果①斑块组FIB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明显高于无斑块组[FIB:(3.92±2.82)g/L vs.(3.23±1.62)g/L,P=0.032;LDL-C:(3.23±0.91)mmol/L vs.(2.95±0.82)mmol/L,P=0.047],而HDL-C低于无斑块组[(1.17±0.31)mmol/L vs.(1.25±0.35)mmol/L,P=0.021);②软斑块组患者血浆FIB水平高于混合斑块[(4.18±2.89)g/L vs.(3.84±2.16) g/L,P<0.05]和硬斑块[(4.18±2.89)g/L vs.(3.69±2.21)g/L,P<0.05],混合斑块与硬斑块患者之间无明显差异;③高FIB血症者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及软斑块比例均显著高于FIB正常者(74.7%vs.42.9%,P<0.05;32.5%vs.8.1%,P<0.05);④多元回归分析发现血FIB水平、LDL-C与颈动脉斑块成正相关,HDL-C与颈动脉斑块成负相关。结论高血压患者血浆FIB水平与颈动脉斑块,尤其是软斑块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