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感觉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30例脑卒中后伴有感觉障碍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治疗组16例,对照组14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并结合康复功能训练,其中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在实施感觉功能再训练;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MBI)以及Berg平衡量表对两组患者的功能恢复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2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MBI评分以及Berg平衡量表评分均有明显的改善(P0.01),但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伴有感觉障碍的患者实施感觉功能的训练有利于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和平衡功能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
宋秀云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9,30(8)
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重视脑卒中患者的运动障碍,忽略感觉障碍,影响了患者康复的进程.我科通过对患者感觉功能的训练,探讨感觉功能的恢复对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生活及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卒中偏瘫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相应的药物治疗,内科基础护理和常规护理。康复组增加康复治疗内容。于训练前和4周后采用Brunnstrom评价肢体功能。Barthel指数评价ADL。结果:训练后康复组患者分期及ADL能力的恢复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脑卒中患者早期进行功能训练,能有效促进其生活及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上肢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康复的治疗效果。上肢严重损伤的患者需要进行功能修复,如增强肌力,增强关节活动范围,增强日常生活基本活动能力,并且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直接关系到出院后在家庭中的生活质量,在康复治疗的过程中,使患者得到有针对的训练,早日的生活独立,回归家庭、回归社会,是上肢功能训练的主要目的。方法:将60例伴有上肢功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接受治疗为期8周的康复治疗,两组在入院时病程严重程度、年龄、文化程度均无明显差异。治疗组在康复的过程中,患者接受常规作业治疗结合E-LINK上肢康复训练器,使患者在肌力增强,耐力增加的基础上提高手指灵活度,且E-LINK中的E4000上肢运动控制训练系统,通过手腕、肘、肩部的主动抗阻运动来为患者提供功能性运动控制训练,在训练时该系统还能够为患者储存具体数据,康复师通过数据对其做出有目的治疗方案;对照组在康复过程中,患者只接受作业治疗,康复师利用Bobath和Brunstrom及PNF疗法对患者进行的肩胛带,肘、前臂及手指进行被动活动和主动活动,尤以手指为主,在必要时对患者进行日常生活的训练和生活技能训练。通过比较患者入院和出院时的Fugl-Meyer评分(FMA)。结果:患者在入院时治疗组和对照组的FMA评分无明显差异,治疗组经过8周时间的作业疗法的康复训练;对照组经过8周普通的治疗训练。患者在出院时,治疗组的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通过8周对肩关节和手部的康复训练,治疗组和对照组应用了不同的方法。通过Fugl-Meyer评分表明治疗组的康复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早期的作业疗法可以减轻患者的上肢功能障碍,为患者在日后进行上肢活动康复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使患者能够不因为上肢的功能不足从而使关节活动受限制,提高了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效果,减少了患者的因上肢的问题影响到未来的生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感觉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30例脑卒中后伴有感觉障碍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治疗组16例,对照组14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并结合康复功能训练,其中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在实施感觉功能再训练;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MBI)以及Berg平衡量表对两组患者的功能恢复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2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MBI评分以及Berg平衡量表评分均有明显的改善(P<0.01),但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伴有感觉障碍的患者实施感觉功能的训练有利于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和平衡功能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6.
龙耀斌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2,29(2):260-261
目的:探讨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2组患者均接受基础药物治疗、常规康复和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组外加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治疗时间1个月,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简易上肢功能检测(STEF)、上肢运动功能FMA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由专人进行双盲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TEF、上肢FMA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治疗效果较对照组更加显著(P<0.05).结论:在常规功能训练基础上,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不仅能改善脑梗死患者上肢功能,而且能促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8.
9.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17,(A3)
目的探讨心理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70例脑卒中住院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病情平稳进行功能康复锻炼。对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方法为常规的康复锻炼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措施为心理治疗配合常规的康复锻炼护理措施,治疗周期持续6周。结果两组患者护理治疗总有效率:对照组患者为77.1%,观察组患者为94.3%,两组患者的结果对比,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在功能康复护理过程中配合心理治疗可以缓解患者的负性心理情绪,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取得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丁明梅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19,(25)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病人实行感觉训练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64例CVA偏瘫病人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所入选病人按照随机排列表法划分,观察组32例,对照组32例。观察组病人实行感觉训练,对照组病人实行常规训练,对比两组训练前后运动功能情况。结果经过相关训练后观察组运动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 CVA偏瘫病人实行感觉训练,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12.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19,(89)
目的探究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康复的效果,并具体分析其对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以我院康复科收治的急性期脑卒中病例资料为研究样本,对我院接收的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治疗,进一步分析早期康复对患者功能恢复的实际影响。结果我院康复科的患者经早期康复治疗后取得了显著疗效,其精神状况、日常生活情况、运动功能均有了极大的提升,大大提高了自身的生活质量。结论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治疗,可显著提升患者的认知功能与运动功能,逐渐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对患者恢复功能有着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联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中选择78例进行研究,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前者给予常规康复护理,后者在前者基础上联合开展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比较上肢功能恢复情况、日常生活能力和护理满意度.结果:2组患者护理前,Fugl-Meyer评定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下肢康复机器人对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早期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治疗时间为1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髋关节和膝关节活动度、FMA下肢评分、FAC步行功能评分、ADL评分情况.结果:2组患者在治疗前各临床评价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12周后,2组的髋关节和膝关节活动度、FMA下肢评分、FAC步行功能评分、AD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髋关节和膝关节活动度、FMA下肢评分、FAC步行功能评分、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肢康复机器人可改善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提高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训练对康复的影响。方法:将46例脑出血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从术后第3天开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认知功能训练,训练时间为3周。分别在训练前、训练后第1、2、3周末评测患者MMSE评分和Barthel指数。结果:2组患者训练前MMSE评分和Barthel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1、2、3周,观察组MMSE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认知功能训练可改善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吞咽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气管切开患者快速康复的影响。方法将42例脑卒中留置气管套管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1例和实验组2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项目(即气管切开护理常规,不进行吞咽训练),而实验组21例在在常规护理项目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意识状况先行吞咽障碍程度的评定和洼田吞水试验,选择性进行直接吞咽功能训练或/和间接吞咽功能训练,观察2组患者的带管时间,一次性拔管成功率和重复置管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平均带管时间为13.200 d,与对照组相比(17.800 d)带管时间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并且实验组病例1次拔管均成功,而对照组成功率为80.95%,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拔管后,对照组有5例患者重置管,与实验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此外,实验组的肺部感染率与对照组相比也明显降低(P <0.05)。结论早期吞咽功能训练可以减少患者带管时间,增加一次性拔管成功率,降低重复置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对脑卒中后气管置管患者的康复有积极影响,也可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7.
不科学的治疗与护理,可使脑卒中患者产生一系列的异常运动模式及偏瘫合并症,应用早期康复技术,进行有效的肢体功能训练,可大大降低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率,促进病人运动功能的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膝关节控制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膝关节控制强化训练,对照组做常规康复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后对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进行Holden功能步行分类和Fugl—Meyer运动量表评定,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步行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膝关节控制强化训练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行功能。 相似文献
19.
张文凤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19,(31)
目的探讨分析对脑卒中患者应用康复护理后,对改善肢体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情况。方法择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到我院就诊的4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240例/组,A组接受常规护理,B组接受康复护理,统计干预前后FMA评分与BI指数情况、肌力康复效果,并予以对比评价。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组间FMA评分与BI指数情况对比(P0.05);干预后,B组FMA评分与BI指数情况、肌力康复效果均显著优于A组(P0.05)。结论对于脑卒中患者而言,对其应用康复护理干预后,能够有效促进肢体功能康复,在临床中应当进一步加强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针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运动训练,通过f Ma评分来评价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脑卒中后经过康复治疗的患者29例做为观察组,观察治疗前、治疗后的康复疗效,并选取没有经过规律、持续康复治疗的脑组织患者做为对照组来对比。结果通过康复治疗的脑卒中患者治疗后的f Ma评分比没有通过康复治疗的脑卒中患者评分高,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卒中后康复治疗对于脑卒中患者的预后非常有必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