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的临床转归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146例,随机分为轻症组和重症组,各73例,轻症组予对症治疗和抗病毒治疗。重症组给心电监护,抗感染、抗病毒、退热以及补充维生素,同时采取抢救措施。探讨2组患儿的转归情况。结果:2组WBC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以及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比较,差异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73例轻症组患儿经过积极的治疗均痊愈出院,住院时间为5.00±1.24天,无1例转为重症病例,重症组患儿73例。治愈72例,无1例死亡病例。结论:对手足口病患儿要根据病情进行治疗,对于重症患儿或者有发生重症危险因素的患儿要早期发现,并给以积极的治疗,控制病情进展,提高救治的成功率,降低手足口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小儿手足口病289例临床观察及治疗策略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发病的临床特点,总结治疗经验,从中获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治疗对策,为今后手足口病的及早治疗提供经验。方法对2008年5月至2008年6月安徽省立医院医治的289例手足口病患儿作回顾性分析,对其临床特点、治疗转归加以总结。结果经治病例中轻症271例,重症倾向15例,重症3例。对轻症病例行抗病毒和对症治疗;对重症倾向病例在抗病毒、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降颅压、静脉滴注丙种免疫球蛋白、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对重症病例置PICU在重症倾向病例治疗基础上给予气管插管,正压机械通气,保护重要脏器功能等处理。痊愈268例,好转20例,死亡1例。结论小儿手足口病只要及时、早期诊断治疗,注意筛查重症病人,及时采取对策,预后大多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的治疗,阻断其病程进展,降低英死亡率.方法遵照卫生部《医疗机构手足口病诊疗技术指南》(2008版),将351倒确诊手足口病患儿入院即分成3组:一般病例组252例,一般重症组99例,危重症组O例,将一般重症组按治疗时间〉12h和≤12h分为两组,〉12h怠儿26例,≤12h患儿73例,将两组病情变化时间进行对比.结果一般病例组有3例患儿进展为一般重症,一般重症组无1例患儿进展为危重症,所有患儿均顺利出院,一般重症组中治疗时间≤12h患儿在病情好转时间发病重时间均短于〉 12h的患儿(P均〈0.05).结论轻症患儿以发热、手足口皮疹为主要表现,一般重症患儿以肢体抖动为主要表现,且治疗上最好在12h以内,给予足量丙种球蛋白、大剂量甘露醇及酌情应用激素治疗,一般能成功阻断其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手足口病患儿血糖对病情轻重及预后的判断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0月儿科住院的重症手足口病儿55例,对照组随机选择轻症病例27例。对各组病例中血糖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重症组血糖升高明显多于轻症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足口病患儿血糖检测是早期发现危重病例及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免疫球蛋白(Ig A、Ig G、Ig M)水平在小儿手足口病中的变化与患儿病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儿科80例手足口病住院患儿,按病情分为轻症组、重症组,同时随机选取30例健康同龄儿童作为对照组,各组进行血清降钙素原和免疫球蛋白水平的比较分析。结果血清降钙素原含量比较:轻症组、重症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轻症组与重症组间也有显著差异(P0.01)。免疫球蛋白含量比较:重症组与轻症组的Ig A、Ig G明显降低,且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而Ig M各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1)结论血清降钙素原和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变化与手足口病的病情有密切关系。通过检测PCT与免疫球蛋白水平,为临床判断患儿病情和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将162例手足口病重症患儿设为病例组,245例手足口病轻症患儿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特点,通过单因素分析筛选出重症手足口病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持续发热、精神差、呕吐、皮疹较少、易惊、EV71感染、血糖升高以及白细胞增高是重症手足口病的危险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持续发热、呕吐、皮疹较少、易惊以及EV71感染是手足口病重症的独立相关因素,具有早期预警作用。结论对手足口病重症的危险因素早期监测、及时治疗,可有效避免病情进一步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危重症手足口病并发呼吸系统损害的胸部X线变化及临床病情进展与转归的特点,评估二者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影像依据。方法 93例于中山大学附属梅州医院进行诊治的重症手足口病婴幼儿纳入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疗效和胸部影像学特征,同时与同期入院的轻症手足口病患儿90例比较实验室检查结果和临床疗效。结果 93例手足口肺炎的影像表现可分为单纯间质型、单纯局限型、局限-广泛型、间质-实质型、肺水肿型;重症组患儿白细胞计数和肝功能与轻症组有明显差异,且机械通气时间长于轻症组、治愈率低于轻症组、死亡率高于轻症组(P<0.05)。结论手足口病的影像表现以肺纹理增粗、肺实变、肺水肿、肺出血、肺炎为主,动态变化快,可以反应病情变化,不同临床进展时期可有相应的影像表现,需早期、动态监测肺部X线影像,早期发现肺水肿,早期干预,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何海燕  禤瑞华  何俊君  张明真  吕波 《重庆医学》2018,(11):1561-1562,1568
目的 探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血乳酸水平及乳酸早期清除率与病情进展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入院的手足口病患儿80例,分为轻症组、重症组及危重症组,分别在入院时(0h)和治疗6h后分别抽取动脉血栓测血乳酸水平,计算6h乳酸清除率及进行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比较3组患儿的0h乳酸水平及6h乳酸清除率.按6h乳酸清除率分为高乳酸清除率组(乳酸清除率大于或等于10%)和低乳酸清除率组(乳酸清除率小于10%),比较两组的病死率及PCIS.结果 轻症组、重症组和危重症组的0h乳酸水平均升高,危重症组显著高于轻症组和重症组(均P<0.05);6h乳酸清除率危重症组显著低于轻症组和重症组(均P<0.05);PCIS高乳酸清除率组显著高于低乳酸清除率组.4例死亡病例均来自低乳酸清除率组,死亡率为22.22%.结论 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乳酸水平升高,6h乳酸清除率低者病情更严重,可通过观察乳酸水平及早期乳酸清除率判断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危重程度和预后.  相似文献   

9.
林泽想  王明义 《河北医学》2011,17(5):642-644
目的:总结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治疗转归。方法:对在本院住院的手足口病患儿共477例作回顾性分析,分别总结其临床特点,实验室指标,治疗方法,治疗转归。结果:477例手足口病患儿均有数量不等的手足皮疹,口腔疱疹及溃疡,大部分有不同程度发热,且均有不同程度心肌酶CK-MB升高,大部分病例治疗4-6d痊愈出院,出现重症病例6例,转上级医院后死亡1例。结论:手足口病传染性强,易造成局部流行,感染手足口病大部分病例为轻症,但个别病例会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甚至出现神经源性肺水肿、肺出血而危及生命。防治本病关键在于做好病患儿的隔离,及早发现重症病例。  相似文献   

10.
杜宝静  李静 《医学动物防制》2010,(12):1106-1107
目的总结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脑干脑炎患儿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对住院治疗的23例手足口病合并脑干脑炎病例,就其临床表现、治疗方案、临床转归进行分析。结果早期积极给予CPAP呼吸机呼气末正压通气呼吸支持、脱水、激素、静脉用丙种球蛋白等治疗,22例患儿达到临床治愈,未遗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状。结论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脑干脑炎病例,病情进展迅速,要早期发现,及时干预治疗,则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早期识别重症病例在手足口病救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90例,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发病后于院外治疗3 d及以上后转入我院给予积极治疗,观察组除进行常规治疗及护理外,在患儿入院后仔细询问病史,及时观察病情变化,并依据危险因素进行相应处理,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重症病例数、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 发热持续天数及临床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识别重症病例,能够有效判断手足口病病情,从而及时采取治疗措施,有效降低患儿高热持续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EV_(71)病毒感染儿童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将122例EV_(71)病毒感染的手足口病患儿分为重症组(53例)和轻症组(69例),根据相关因素及临床特征进行单因素分析后再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入院时,重症组和轻症组患儿在精神差、心率快、呼吸急促、高热、恶心呕吐、肢体颤抖、血糖和血白细胞等方面进行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精神差、心率快、高热、恶心呕吐及肢体颤抖是重症手足口病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手足口病患者出现精神差,病程中伴有高热、恶心呕吐、心率加快和肢体颤抖等症状,需高度警惕为EV_(71)感染的重症手足口病,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及时给予积极有效的治疗,有助于减少手足口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贵州省重症手足口病(HFMD)的临床特征,探讨其主要致病病原体、高危因素及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总结分析2013年1月-2014年5月贵州省415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治疗与转归等。结果在415例重症手足口病病例中,EV71为主要致病病原体。3岁以下患儿最多见,男性患儿多于女性患儿,男女比例为1.77∶1。患儿年龄最大为7岁,最小为46 d。一年四季均有发病,4~7月为发病高峰。重型病例发展为危重型病例在2 h~6 d范围内。临床特点:皮疹,持续发热,精神差,惊跳,呼吸频率、心率增快,末梢循环差,外周血白细胞增高,高血糖。有效治疗方法应予积极降颅压,免疫球蛋白冲击治疗,糖皮质激素抑制炎症反应,机械通气等对症治疗。结论贵州省重症HFMD主要致病病原体为EV71,患儿病情进展非常迅速,需注意神经源性肺水肿以及心脏损害。密切监测患儿病情变化,早期进行机械通气、积极改善循环功能状态可改善预后,降低重症HFMD患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肖劲雄 《黑龙江医学》2021,45(5):546-547
目的:分析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与手足口病患儿免疫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2020年5月登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1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将其纳入重症组;将同期医院收治的30例轻症手足口病患儿纳入轻症组.比较两组患儿血清IgA、IgG、IgM水平及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水平;分析手足口病患儿血清IgA、IgG、IgM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相关性.结果:重症组患儿IgA、IgG、IgM水平低于轻症组,CD3+、CD4+、CD4+/CD8+低于轻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双变量Pearson直线相关检验结果显示,手足口病患儿血清IgA、IgG、IgM水平与免疫功能呈正相关(r>0,P<0.001).结论: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免疫功能较轻症患儿低,而血清IgA、IgG、IgM水平与免疫功能密切相关,可通过对血清免疫球蛋白指标进行检测评估患儿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轻症、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血清细胞因子IL-13、IL-10和TGF—β的水平。方法收集手足口病患儿70例,根据病情分为轻症纽42例、重症组28例,同时,观察12例重症患儿治疗前后细胞因子的变化。取8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纽,分别检测血清细胞因子IL-13、IL-10和TGF-β含量。结果IL-13、IL-10和TGF-β的数值比较:轻症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914、0.367和0.932);重症组和对照组比较IL-13、IL-10有统计学意义、而TGF-β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57、0.003和0.063);轻症组和重症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4、0.003和0.000)。12例重症患儿治疗前后细胞因子水平无显著变化(P值分别为0.724、0,946和0.854)。结论观察手足口病患儿血清的IL-13、IL-10和TGF-β水平对病情判断和治疗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小儿手足口病7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发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方法分析74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经治病例无合并其他症状者43例(58.1%),合并呼吸道或(和)消化道症状者15例(20.3%),合并病毒性脑炎或脑膜脑炎、心肌炎等重症倾向者16例(21.6%)。对轻症病例行抗病毒和对症治疗;对重症倾向病例在抗病毒、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甲基强的松龙或地塞米松、静注丙种球蛋白治疗。结果痊愈71例,好转3例,无l例发展为重症或死亡。结论小儿手足口病只要及时、早期诊断治疗,注意生命体征监测及症状体征的变化,及时采取对策,预后均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与病情转归的关系。方法:研究纳入102例手足口病患儿,按病情转归分成三组: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的重症手足口病组(Ⅰ组,24例)、未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的重症手足口病组(Ⅱ组,39例)、轻症手足口病组(Ⅲ组,63例),另取同期住院的畸形矫治患儿为正常对照组(Ⅳ组,51例)。比较各组间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及补体C3、C4水平。结果:均数比较,合并肺水肿的重症手足口病患者血清IgG升高(15.29±11.77 g/L),未合并肺水肿的重症手足口病患者血清IgA水平升高(0.73±0.54 g/L),各组手足口病患儿血清C3、C4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足口病患者存在体液免疫功能紊乱,血清IgG升高可能是手足口病患者出现肺水肿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和分析轻、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脑脊液检验结果的差异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75例手足口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儿病症的轻重程度将其分成轻症组(36例)和重症组(39例),两组患者均行脑脊液检查,比较两组患者检验结果的差异性。结果重症组患儿的白细胞计数阳性率、蛋白水平、葡萄糖含量、脑压值等指标明显大于轻症组患儿,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手足口病患儿施行脑脊液检查,可以根据患儿脑脊液检验结果中白细胞计数、蛋白水平、葡萄糖含量等指标的不同判别患儿病症的轻重程度,从而有助于指导临床对不同患儿采取针对性和有效的治疗干预。  相似文献   

19.
余琼华  熊丽 《中国医药导报》2009,6(21):159-159,163
目的:探讨分类管理在小儿手足口病诊治中的作用.方法:综合患儿相关的临床资料,对2008年4~9月在我院感染科就诊的218例手足口病患儿进行分类管理治疗:Ⅰ类即轻症病例31例(有皮疹但无发热,一般情况良好.血象正常,尤其是年长儿),行居家隔离观察、适当的抗感染治疗;Ⅱ类即普通病例171例(有皮疹且发热,血象异常,尤其是婴幼儿),行住院隔离、常规的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Ⅲ类即有重症倾向病例16例,置于重症监护室,严密观察,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强免疫增强和(或)激素治疗.结果:轻症病例和普通病例在1周左右全部治愈,有重症倾向的病例亦多于5~7 d病情好转,2周左右治愈出院.结论:分类管理不仅有利于病情观察,及时发现有重症倾向的病例,有效救治,提高治愈率,而且还能合理地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在小儿手足口病的诊治乃至疫情的控制中具有非常实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患儿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特征及针对性护理对策。方法:以189例非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两组,研究组97例、对照组92例。两组患儿均给予我科常规治疗及护理措施,同时对研究组患儿施行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及针对性护理干预,对两组患儿病情进展情况及住院时间、治疗费用进行综合比较。结果:研究组中发展为重症及出现并发症的患儿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平均住院治疗时间及治疗费用也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临床手足口病患儿实施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及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病情进展,缩短住院治疗时间及降低治疗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