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髌股关节置换与否对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行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60例(60膝),其中30例在术中置换髌骨关节,30例不置换髌骨关节,术后随访1年。观察并比较两组膝关节KSS评分、HSS评分、髌骨评分(P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定期复查X线观察假体稳定性。结果:术前两组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而术后6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年髌股关节置换组KSS、HSS评分、PS评分均高于非髌股关节置换组,而VAS评分低于非置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后,两组髌骨倾斜角、髌骨适合角、胫骨角、髌韧带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结论: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同时行髌股关节置换可有效提高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和髌骨功能,同时缓解术后膝前疼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后稳定型膝关节(PS)假体与后交叉韧带保留型(CR)假体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该院收治的107例重度膝骨关节炎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3例。两组均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CR假体,观察组采用PS假体,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水平,术前及术后6、12个月膝关节功能(AKS)评分、关节活动度(ROM)和疼痛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两组膝评分和功能评分均高于术前,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两组ROM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S假体与CR假体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重度膝骨关节炎患者的总体效果相当,但采用PS型假体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术后关节活动度的效果优于CR型假体。  相似文献   

3.
费国策  张斌 《吉林医学》2014,(11):2386-2387
目的:对比不同假体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骨关节炎的早期疗效。方法:根据假体应用的不同将90例骨关节炎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选择固定平台假体,治疗组选择活动平台假体,都采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结果:治疗组术后膝关节活动度与K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都切口愈合良好,无感染及皮肤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相对于固定假体,基于活动假体的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骨关节炎能取得更好的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假体与替代型假体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骨关节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1月该院收治的8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组术中采用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假体,对照组术中采用后交叉韧带替代型假体,比较两组术后1、3、6个月膝关节功能[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系统量表(HSS)]、膝关节活动度、围术期相关指标(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两组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假体与替代型假体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骨关节炎患者的效果相当,但前者术后引流量少于后者,手术时间短于后者。  相似文献   

5.
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中髌骨置换对股四头肌肌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u F  Lü HS  Min ZS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12):809-811
目的 探讨髌骨置换后髌骨轨迹、髌骨厚度等对股四头肌力的影响,为指导人工膝关节置换术髌骨关节置换方法及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退变性骨性关节炎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100例134个膝关节,由同一组医生进行同种关节假体关节置换,根据患者术后髌股关节情况分为3组,采用CYBEX-6000型等速肌力测试系统测试股四头肌肌力,采用伸展滞缺角度评价伸肌肌力.结果 髌骨轨迹不良以及髌骨假体安装位置不当造成股四头肌肌力和耐力明显下降,髌骨轨迹不良组(61±24)、髌骨假体位置不良组(56±33)与髌股关节正常组(86±22)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髌前疼痛等临床症状主要与髌骨轨迹不良相关,而单纯的股四头肌无力主要与置换后的髌骨厚度有关;研究髌股关节生物力学与髌骨置换技术,有利于提高全膝置换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4):90-93+98
目的 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股骨前髁截骨量与股骨前髁侧假体的差异对术后膝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19年9月在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共计62例。术中测量股骨前髁截骨骨块最高处和所用锯片的厚度,定义T=股骨前髁截骨骨块最高处厚度+锯片厚度,根据T将患者分为A(T8 mm)14例、B(8 mm≤T≤10 mm)32例、C(T10 mm)16例三组,收集三组患者手术前后HSS评分、Melbourne髌股关节评分、ROM、膝关节正侧位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62例患者得到良好的随访,随访时间12个月。三组患者术后HSS评分、Melbourne髌股关节评分、ROM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前与术后的HSS、ROM的组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C组的术后Melbourne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间的术后Melbourne评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膝关节置换术能够改善终末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质量。术中股骨前髁截骨量与假体前髁厚度之间的差异对膝关节活动度无临床意义,对髌股关节功能有统计学意义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髌骨去神经化和单髁置换治疗合并髌股关节退变的内侧单间室病变骨关节炎的中短期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平顶山医疗区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78例合并髌股关节退变的内侧单间室病变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有膝前痛和磨髌试验阳性,分为两组,试验组(39例)接受单髁置换的同时进行髌骨去神经化处理,对照组(39例)接受单纯单髁置换。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膝前痛改善程度、采用膝关节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体系评价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接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1~24个月,平均(18.20±1.50)个月,所有病例无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假体周围骨折、假体松动和关节间隙变窄等并发症;两组术后2 d的VAS评分与术前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3、12和24个月随时间呈现下降趋势,时间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随访1、3、12和24个月后,VAS评分呈现下降趋势,各时间点与术前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术后随访1、3...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外侧髌股关节损害对膝关节镜下术后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2例(共80膝)行膝关节镜下术患者作为分析对象,术前根据Altman评分将患者分为无髌股关节损害组22例(28膝),内侧髌股关节损害组24例(30膝)及外侧髌股关节损害组16例(22膝)。分别于术前、术后对各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三组患者均得到完整随访,随访中无下肢静脉血栓、感染、脂肪栓塞、脱位、假体松动及假体位置不良等并发症发生。股骨假体内外翻角度平均(5.7±0.8)°,屈伸角度平均(4.5±0.8)°,胫骨假体内外翻角度平均(2.2±1.1)°,屈伸角度平均为(2.4±0.4)°。内侧损害组与无损害组相比,术后AKS评分、WOMAC评分、OK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外侧组患者术后AKS评分、OKS评分、WOMAC评分均高于无损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侧髌股关节损害不会影响膝关节镜下术后关节功能恢复,而术前外侧髌股关节损害可影响膝关节镜下术后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关节镜清理联合髌股周围去神经化手术治疗髌股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该院收治的髌股关节炎膝前疼痛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关节镜清理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关节镜清理术联合髌股周围去神经化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治疗后的Lysholm和Kujala评分.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VAS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Lysholm评分总分分别为(80.93±4.21)、(74.29士4.48)分,观察组患者跛行、关节绞索、承受重量、疼痛、不稳定、上下楼、关节肿痛、下蹲起立的膝关节Lysholm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Kujala评分总分分别为(76.48土6.54)、(68.34±6.22)分,观察组患者跛行、步行距离、承受重量、下蹲、上下楼、跳跃、跑步、膝关节疼痛、长时间屈膝、髌股异常活动、膝前肿胀、膝关节曲弯受限、大腿肌肉萎缩的髌骨Kujala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关节镜清理联合髌股周围去神经化手术治疗髌股关节骨关节炎能够明显缓解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和髌股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髌股关节置换术(PFA)治疗膝关节髌股骨关节炎的中短期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该院收治的43例膝关节髌股骨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实施髌骨关节置换手术,评价治疗前和术后3个月、6个月及1年膝关节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和Lysholm膝关节评分情况。结果 43例患者术后Lysholm、HSS评分随着随访期的延长而逐渐上升(P0.05),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髌股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髌股骨关节炎中短期疗效确切,膝关节功能改善良好,但需要准确掌握置换适应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分析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采用关节镜下有限清理术和广泛清理术的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双盲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关节镜下广泛清理术治疗,观察组则予以关节镜下有限清理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及术后恢复时间、临床治疗效果、手术前后膝关节综合评分及Lysholm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及术后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66 2,P=0.494 7)。手术前两组膝关节功能综合评分和Lysholm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1年后,两组膝关节功能综合评分和Lysholm评分较手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采用关节镜下有限清理术与广泛清理术的效果相当,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相近,而有限清理术术时更短且更利于患者恢复,应用价值更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膝关节假体在膝关节置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04例单侧膝骨关节炎(KOA)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两组均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TKA),其中对照组采用后稳定型(PS)膝关节假体治疗,观察组采用内轴型(MP)膝关节假体治疗。对比两组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功能(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三维步态(步速、步频、跨步长比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同组术后1、3、6个月与术前比较,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HSS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但组间比较,P均>0.05。同组术后1、3、6个月与术前膝关节活动度比较,P均>0.05;且组间比较,P均>0.05。同组术后1、3、6个月步速、步频及跨步长比率与术前比较均明显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升高幅度更为显著,两组比较,P均<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严重并发症。结论 MP、PS膝关节假体应用于TKA治疗KOA患者均能有效减轻疼痛感,提高膝关节功能,且对膝关节活动度无明显影响,但前者在改善三维...  相似文献   

13.
cruciate substituting,PS)假体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效果。 方法选择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80例,均行单侧TKA术,其中40例患者采用CR型假体为CR组,40例患者采用PS假体为PS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记录术后1、3个月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 score,HSS)、膝关节活动度,术后3、7 d膝关节活动度及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记录术后血红蛋白(hemoglobin,HB)下降量以及术后皮下淤斑、关节肿胀、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6个月,采用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评分(western ontario McMaster university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评估患者满意度。 结果CR组术后HB下降量较PS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术前HB、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R组VAS评分低于PS组(P<0.05),2组在组间、时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组、PS组术前膝关节活动度、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组术后6个月膝关节活动度小于PS组(P<0.05),HSS评分与P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组皮下淤斑、关节肿胀发生率低于PS组(P<0.05),切口愈合不良、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与P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CR组患者满意度(87.5%)高于PS组(67.5%)(P<0.05)。 结论CR假体可保留本体感觉,减少患者失血量,有助于减轻疼痛,降低术后并发张发生,PS假体在改善膝关节活动度上更具有优势。临床应用时,应严格把握适应证,并综合医师的操作技能水平来选择假体类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膝关节骨关节炎(KOA)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采用不同假体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庐山康复疗养中心2020年4月—2023年4月收治的80例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KOA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研究,依据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采用的假体类型将其分为A组(固定平台假体)和B组(高屈曲旋转平台假体),各40例。对比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膝关节功能[Lysholm膝关节评分、西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Lysholm膝关节评分均显著上升,且B组高于A组,两组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均显著下降,且B组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1 d,两组IL-6、CRP均显著下降,且B组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似文献   

15.
高屈曲度假体与旋转平台假体早期临床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高屈曲度假体(PFC-RPF)与传统旋转平台假体(PFC-RP)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早期临床效果的差异。方法选取2007年10月至2008年10月期间97例(142膝)行PFC-RPF和PFC-RP接受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膝关节炎患者,根据手术部位以及假体使用情况随机分为4组。对手术后HSS评分、髌骨评分、膝前痛评分、髌骨功能评分及胫股角进行比较。结果患者术后随访的HSS评分、髌骨评分、膝前痛评分、髌骨功能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行单膝置换胫股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双膝置换胫股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关节假体均能达到效果,但是单膝置换采用PFC-RPF者屈曲度优于PFC-RP,双膝同时置换屈曲度差别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随着假体设计和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全膝置换的适应证不断扩大。但同时,患者对全膝置换术后假体寿命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固定平台和移动平台假体TKA术后都明显的改善了患膝的症状和功能,这两种假体在膝关节评分、疼痛评分、功能评分、髌骨评分及X线片检查结果方面均没有明显差异。但是移动平台假体组TKA术后的最大屈曲度小于固定平台假体组的最大屈曲度。虽然在实验室研究中移动平台型假体在耐磨损和关节运动学方面优于固定平台型假体,但是在临床研究中的观点却并不一致。本文就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技术中不同假体的选择以及手术技术对于术后髌股关节生物力学、髌骨运动轨迹以及假体旋转位置的影响加以分析,探讨影响TKA术后膝关节功能以及假体使用寿命的相关力学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9):103-105+109
目的分析远端固定生物型股骨假体与骨水泥型股骨假体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我院诊治的68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均给予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应用骨水泥型股骨假体进行远端固定,观察组应用生物型股骨假体进行远端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相关手术指标、Harri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下床锻炼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和术后12个月Harris评分均高于术前,且呈逐渐上升趋势,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假体周围骨折、深静脉血栓和切口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肺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过程中,生物型股骨假体与骨水泥型股骨假体远端固定均能取得到显著疗效,但相对比于骨水泥型股骨假体,生物型股骨假体能显著降低手术时间和心肺事件发生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分析在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中使用固定平台假体和旋转平台假体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10月~2013年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1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124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有62例患者。我院给A组患者使用固定平台假体进行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给B组患者使用旋转平台假体进行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手术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的KSS(世界膝关节学会)评分、HSS(美国膝关节学会)评分和膝关节的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以及发生并发症的情况。结果:在治疗前,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的KSS评分、HSS评分和膝关节的WOMAC评分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治疗后,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的KSS评分、HSS评分均较治疗前相比有明显的升高(P<0.05),其膝关节的WOMAC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的下降(P<0.05)。但两组患者治疗后膝关节功能的KSS评分、HSS评分和膝关节的WOMAC评分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几率为9.68%,B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几率为6.45%。两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几率大体相当,二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中应用固定平台假体和旋转平台假体均可取得理想的效果。这两种假体无明显的优劣之分。临床医生应根据进行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其选择假体的种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LISS内固定治疗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6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TKA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20例,根据骨折不同治疗方法 20例患者分为:LISS(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内固定组,非LISS内固定组。对骨折原因、手术情况、骨折愈合时间、KSS评分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2年KSS评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LISS内固定组明显优于非LISS内固定组;术前KSS评分、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率比较两组患者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TKA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膝关节假体稳定患者推荐采用LISS内固定治疗,手术时间短、操作相对简单、骨折固定可靠,术后早期功能康复能够最大程度保留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分析计算机导航辅助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初步临床结果,与传统手术进行疗效差异的比较,探讨计算机导航辅助手术的安全性、可靠性及其优势与不足。方法:自2010年至今行计算机辅助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32例32膝(导航组);自2000年至今用传统手术治疗的满足配对条件的病人中随机抽取40例62膝(机械组),全部94膝均为初次置换,两组病人的原始疾病、年龄、HSS评分行配对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术后X线资料、软组织平衡、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并发症等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髋膝踝经线(mFTA)、软组织平衡角度变量、软组织平衡分离变量、术后24h引流量及手术时间统计学分析显示以上几项指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假体位置角度的比较上α、β、γ、δ及Q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导航组的分布更类似于标准正态分布;取值较为集中,极值范围小。结论:红外计算机导航辅助下全膝关节置换具有出血少、不干扰股骨髓腔、下肢功能恢复快等优点,同时能够恢复下肢的机械轴线,假体位置安装更为准确,软组织平衡更佳,避免了髌-股关节并发症,早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