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中国医学创新》2016,(25)
目的:探讨不同近端胃癌根治性切除手术与重建术式的疗效与生存状况。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本院接受近端胃癌根治性切除手术的患者8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近端胃癌行近端胃切除和全胃切除,试验组行近端胃切除间置空肠代胃术,对比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SF-36(简明生活质量评分),记录术后1个月内两组患者的营养水平及术后1周内的不良反应状况。结果:术后1个月SF-36评分中总体健康和生命活力得分对照组分别为(35.3±2.2)分、(37.8±1.3)分,试验组分别为(46.2±1.4)分、(49.8±2.1)分,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较术前血红蛋白变化率、体质量变化率分别为(-6.5±0.5)%、(-11.3±0.4)%,试验组分别为(-3.9±0.3)%,(-7.2±0.2)%,两组的营养水平比较差异均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发生恶心呕吐、食欲下降以及腹泻的不良反应率为12.5%、15.0%、17.5%,试验组分别为5.0%、2.5%、7.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置空肠代胃术较近端胃癌行近端胃切除和全胃切除术可以显著地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患者术后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医生》2016,(31)
目的分析近端胃癌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近端胃癌患者50例,根据胃癌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与实验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后采用食管空肠直接吻合术治疗,实验组患者行根治性近端胃癌根治术后采用食管远端胃空肠间置术的消化道重建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6个月的随访,对两组胃癌患者的手术指标和并发症情况、营养学指标以及食管反流现象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略长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与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饮食量和体重增加指标优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近端胃癌根治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中,食管远端胃空肠间置术具有显著效果,能够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营养情况和生活质量等进行改善,且并发症发生率相似,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4.
胃癌根治性切除手术后出现肠梗阻在临床上是比较棘手的急腹症之一,本文对胃癌根治性切除手术后肠梗阻的原因及其特点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5.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5,(3):413-414
目的比较食管癌切除术中食管胃在颈部吻合和食管胃在胸腔内吻合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09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食管切除术吻合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37例),食管癌切除术中观察组患者食管胃在颈部吻合,对照组患者的食管胃在胸腔内吻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术后1~3年的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低于对照组,切缘癌残留人数少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虽高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3年的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切除术食管胃在颈部吻合较食管胃在胸腔内吻合的手术效果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1~3年的生存率更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D_2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治疗胃癌的近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孟津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1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采取常规多孔腹腔镜胃癌D_2根治术的41例患者纳入A组,将采取单切口腹腔镜胃癌D_2根治术的60例患者纳入B组。观察两组手术指标以及术后疼痛评分。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短于A组,切口长度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2、24 h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单切口腹腔镜胃癌D_2根治术用于胃癌的临床治疗中,能取得和常规多孔腹腔镜胃癌D_2根治术相当的效果,但其具有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切口更小的优势,更利于患者预后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6)
目的:运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分析比较胃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辅助放化疗(CRT)和单纯化疗(CT)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Embase、PubMed、Medline、万方、CNKI和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对入选文献的特征、研究结果的内容进行摘录和评价,并对各研究结果进行异质性检验和数据合并。结果:入选6篇随机对照临床研究(RCT),发表于2010-2012年间,均为英文文献,包括1 171名患者。合并分析结果显示,相对于单纯化疗,术后辅助放化疗患者的总体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更高(HR=0.78,95%CI 0.63-0.98;HR=0.76,95%CI0.65-0.90),RCT患者的术后局部复发率也更低(RR=0.56,95%CI 0.41-0.77)。结论:根治性切除术后的胃癌患者化疗联合放疗可以提高总体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因本研究纳入文献较少,结论需更多高质量RCT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肿瘤复发的相关因素,为防治胃癌术后复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已行根治性切除术的146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Logistic对胃癌的预后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有完整随访资料的患者97例,随访率66.44%(97/146)。97例根治性切除的胃癌患者中,术后1年内复发率45.4%(44/97),术后2年内复发率73.2%(71/97),2~5年期间复发率21.6%(21/97),5年后复发率4.1%(4/97);单一病灶复发的占81.5%,多部位复发的占17.3%。单因素的分析结果表明胃癌根治术后复发与肿瘤大小、原发部位、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分型、肿瘤浸润深度、术后是否化疗、病理分型、TNM分期有关,而与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无关,经过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肿瘤大小、辅助化疗、TNM分期为胃癌根治术后复发的独立因素。结论:胃癌根治术后复发大都出现在术后2年内,以单一复发为主;肿瘤大小、TNM分期及辅助化疗为胃癌根治术后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6)
目的:探讨胃癌近端胃大部切除术后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35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消化道重建方式不同,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食道残胃直接吻合术,观察组采用食道残胃间空肠间置重建术,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生存质量、营养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201.3±32.4)min,明显多于对照组的(145.8±23.5)min(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3.33%,低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64.71%(P<0.05)。而对照组患者术后烧心感觉明显多于观察组(P<0.05)。结论:食道残胃间空肠间置重建术可以显著减少胃癌近端胃大部切除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减少患者烧心的症状,是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术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直肠癌切除术3种吻合方式的效果,为临床手术术式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573例直肠癌手术患者资料,比较传统手工吻合(A组)、单纯吻合器机械吻合(B组)和在吻合器机械吻合的基础上加用全层间断缝合吻合口(C组)3种吻合方式术后主要并发症吻合口漏、吻合口出血、吻合口狭窄的发生情况。结果C组患者术后3种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吻合口漏0.98%、吻合口出血0.49%、吻合口狭窄1.47%,均明显低于A、B2组患者。结论在吻合器机械吻合的基础上加用全层间断缝合吻合,较单纯手工吻合及吻合器机械吻合,能显著降低术后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11.
胃癌是全世界最多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居恶性肿瘤死因顺位第3位,目前临床治疗中仍以胃癌的根治性切除手术治疗为基础,再辅以化疗等综合治疗。但是胃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发生率仍比较高,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并带来其他的并发症,甚至导致患者死亡,同时也困扰着临床医务工作者。本文拟对胃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旨在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从而尽量降低胃瘫综合征的发生率,提高胃癌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行近端胃癌根治术后患者使用3种不同的消化道重建方法所能获得的近期、远期疗效。方法:择取胃癌患者90例,分为甲组、乙组和丙组,每组各30例。甲组患者给予全胃切除(TG-RY)方法治疗;乙组患者给予近端胃切除+食管残胃吻合(PG-EG)方法治疗;丙组患者给予近端胃切除+空肠功能性间置(PG-JI)方法治疗。对比3组患者的近期与远期疗效。结果:近期疗效,乙、丙两组患者的出血量更少,手术时间更短,但对淋巴结的清扫数却不及甲组(P<0.05),统计学有差异。而3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和术后并发症率相近(P>0.05),统计学无差异。远期疗效,甲、乙、丙3组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43.33%、46.67%、50%,较为相近(P>0.05),统计学无差异。胃肠不适率,则丙组患者最低(3.33%),与甲、乙两组存在明显差距(P<0.05),统计学有差异。结论:TG-RY、PG-EG和PG-JI3种方式各有千秋,临床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3.
胃癌复发的下一步治疗 ,一直是困扰临床医生的难题。笔者旨在对胃癌复发的外科治疗做一有益的探索。1 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共分析 2 5例患者 ,其年龄 32~ 6 3岁 ;男19例 ,女 7例 ;复发时间 :9~ 2 9月 ,中位复发时间 17月 ;第一次手术方式 :毕 Ⅰ 10例 ,毕 Ⅱ 15例。其中获根治性切除4例中 2例为毕 Ⅰ式 ,2例为毕 Ⅱ式。姑息性手术 4例均为毕 Ⅰ式。2 ) 临床表现 :根治性切除术病人 2例表现为腹胀、呕吐 ,胃镜及病理活检证实吻合口胃癌复发 ;2例表现为肠梗阻。姑息性手术病人 3例表现为腹胀、呕吐、腹部包块 ,CT提示与胰腺有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胃肠道重建方式对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术后血糖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对54例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消化道重建方式的不同分为BillrothⅠ式组(A组,18例)、BillrothⅡ式组(B组,21例)和Roux-en-Y组(C组,15例),对比各组术前及术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胆汁酸变化,同时检测各组患者术前术后血清多肽YY(PYY),术后胃黏膜组织胆汁酸G蛋白耦联受体(TGR5)蛋白表达差异。结果:与术前相比,B组和C组术后糖化血红蛋白显著降低(P<0.01),而A组则无明显改善(P>0.05);C组较A、B组术后6、12个月血清胆汁酸含量明显升高(P<0.01),但B组较A组血清胆汁酸含量无明显升高(P>0.05);各组患者血清PYY及TGR5蛋白变化与血清胆汁酸变化趋势相似。结论:采用胃肠旁路术进行胃大部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可有效控制并明显改善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术后血糖,其中Roux-en-Y术式效果更佳,其机制可能与血清胆汁酸激活TGR5并导致胃肠道激素PYY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两种重建方式在腹腔镜近端胃癌切除术中的对比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56例,按照双盲随机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食管远端胃管状吻合,观察组间置空肠吻合术进行手术,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肛门初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流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转开腹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 d 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开展间置空肠吻合术治疗胃癌能够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在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6.
李耀宗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3)
目的:总结胃癌切除术后食管胃或食管空肠吻合口瘘的防治经验,以提高治疗水平。方法对2008~2013年我院治疗的5例食管胃吻合口瘘和10例食管空肠吻合口瘘共15例胃癌切除术后吻合瘘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吻合口瘘中死亡4例,致死率26.7%,痊愈11例。结论保证腹腔引流的通畅、持续胃肠减压、肠外结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准确掌握手术时机,必要时剖腹探查,依据瘘口的大小选择合理术式,是促进胃癌切除术后吻合口瘘愈合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不同胃肠道重建方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术后血糖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 对54例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消化道重建方式的不同分为BillrothⅠ式组(18例)、BillrothⅡ(21例)和Roux-en-Y组(15例)对比术前及术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胆汁酸变化。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PYY,采用westernblot检测胃黏膜组织TGR5蛋白表达差异。结果 与术前相比,BⅡ和Roux-en-Y组术后糖化血红蛋白显著降低(p<0.01),而BⅠ式组则无明显改善(p>0.05)。Roux-en-Y组较BⅠ、BⅡ组术后6、12月胆汁酸明显升高(p<0.01),但BⅡ组较BⅠ组胆汁酸无明显升高(p>0.05)。同样,PYY及TGR5蛋白变化与胆汁酸趋势相似。结论 采用胃肠旁路术进行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可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并明显改善术后血糖。且以Roux-en-Y最为有效。其机制可能与TGR5激活导致胃肠道激素PYY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术(LRC)后2种尿流改道术式的早期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7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16例行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的膀胱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76例行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回肠膀胱术作为回肠膀胱组,40例行原位回肠新膀胱术作为新膀胱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肠道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90 d内返院率及术后早期并发症,根据Clavien-Dindo分级系统分析2种尿流改道方式术后90 d内并发症情况.结果 回肠膀胱组手术时间为(298.86±31.73)min,术后住院时间为(15.34±5.18)d,与新膀胱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肠道恢复时间、术后90 d内返院率及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轻中度、重度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RC术后两种尿流改道方式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原位回肠新膀胱术能明显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是值得推荐的膀胱替代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近端进展期胃癌D2根治术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5年3月间行手术治疗的66例进展期近端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6例)采用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对照组(30例)采用经腹近端胃癌根治术,对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等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进流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切口长度、清扫淋巴结数及住院天数进行比较,除清扫淋巴结数目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吻合口漏、吻合口出血、腹腔感染、胸腔积液、淋巴漏、肺部感染、切开液化感染及胃瘫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1.11%(4/36),对照组为33.33%(1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微创优势明显,其肿瘤根治程度与开腹胃癌根治术相当,有望成为进展性胃癌的标准术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