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glycidyl methacrylate,GMA)致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不同时点全基因组甲基化水平的改变,探讨GMA诱导16HBE细胞全基因组甲基化水平改变的意义。方法通过细胞毒性试验,确定8μg/ml浓度GMA诱导16HBE细胞,收集GMA转化前期(第10代)、转化中期(第20代)、转化后期(第30代)细胞和同步溶剂对照(DMSO)细胞,以及去甲基化制剂(5-氮杂-2-脱氧胞苷,5-aza-cdr)处理的各时点转化细胞,应用DNA甲基化定量检测试剂盒,检测不同转化时期细胞全基因组甲基化水平。结果 DNA甲基化定量检测结果显示,不同时点GMA转化组较同代龄DMSO组细胞全基因组甲基化水平降低,转化前期GMA组、DMSO组、5-aza-cdr组细胞甲基化水平较转化中期及转化后期相对应各组的全基因组甲基化水平低。结论 GMA诱导16HBE细胞在转化前期已出现全基因组低甲基化现象,故可将其视为细胞恶性转化前期生物标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横纹肌肉瘤相关转录物-2(RMST)在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GMA)诱导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恶性转化过程中的表达特征及生物学意义。方法收集GMA转化组和DMSO对照组的第10、20和30代细胞,高通量芯片分析LncRNA RMST在转化不同时期的表达改变,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LncRNA RMST和可能相互作用的miRNA相对表达量。结果芯片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LncRNA RMST在转化的前期(P10)、中期(P20)和后期(P30)分别上调4.75倍、上调1.90倍和下调2.53倍,且相对表达量呈下降趋势。LncRNA RMST表达变化趋势的qPCR验证结果与芯片结果一致,而3个时期miR-135a-2相对表达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ncRNA RMST在GMA诱导16HBE细胞恶性转化的早、中期高表达,在转化完成时低表达,并呈下降的趋势;LncRNA RMST可以作为GMA诱导16HBE细胞恶性转化的相关分子标志物,其功能和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凝血酶诱发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凝血酶对人类支气管上皮细胞的致癌性和转化涉及的相关机制。方法用75nmo·lL-1凝血酶持续刺激人类乳头状瘤-18永生化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P2D)70d,观察不同代龄细胞的血清抗性、软琼脂克隆形成率,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周期改变,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凝血酶受体-蛋白酶活化受体(PAR1),c-myc和p21~(cip1)基因表达水平,蛋白质免疫印迹检测C-MYC和P21~(cip1)蛋白表达变化,鉴定细胞的恶性转化表型。结果经传代培养,凝血酶处理的第10代BEP2D细胞血清抗性增强,接种效率提高,第20代细胞呈非贴壁依赖性生长,软琼脂克隆形成率升高达(0.461±0.009)%。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第22代细胞处于S期比例为55.63%。凝血酶转化第25代、第27代细胞PAR1基因、c-myc基因及C-MYC蛋白表达水平上调。相反,p21~(cip1)基因和P21~(cip1)蛋白表达减弱。凝血酶处理的第20代细胞已具有较为稳定的转化表型和细胞生物学特性,可能是具有裸小鼠致瘤型的恶性转化细胞。每升2×104抗凝血酶单位水蛭素能够拮抗凝血酶对BEP2D细胞的恶性转化作用。结论凝血酶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具有恶性转化作用,c-myc基因转录和蛋白表达活化与p21~(cip1)失活在这一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苯并 (a)芘代谢物反式BPDE诱导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16HBE转化的理想实验方案 ,构建恶性转化的细胞模型 ,为后期进一步研究其致癌分子机制提供理想的材料。方法 细胞存活率试验及克隆形成率试验确定诱导的剂量 ,以不同剂量反式BPDE 1次或多次处理细胞 ,观察培养的不同阶段转化灶出现情况 ,用软琼脂培养鉴定其锚着依存性生长的恶性特征 ,比较各组转化细胞的集落形成率。结果 以 0 1、0 5、1 0、2 0 μmol L的剂量 ,对细胞多次间断染毒 ,传代 15次 ,是反式BPDE诱导 16HBE细胞恶性转化的理想方案。其集落形…  相似文献   

5.
环磷酰胺 (CP)是国际癌症研究署确认的人类I组致癌原 ,目前缺乏适宜的人类细胞模型开展致癌相关的细胞和分子机理的研究 .本室已经进行了CP诱导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BEAS 2B)恶性转化的工作 ,建立了CP的癌前转化细胞 (BEAS CP) ,以此为细胞模型 ,本实验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和序列分析的方法进行了细胞转化进程中基因突变的动态分析 .分别关注了p5 3基因第5~ 8,p16基因第 1~ 2和ki ras基因第 1外显子的突变情况 .研究结果表明 :BEAS CP细胞存在p16基因第 1外显子多位点和ras基因第 1外显子单位点的碱基突变 ,晚代龄的转化细胞没有测到p5 3基因的突变 .综上实验结果认为 :p16基因突变可能与BEAS CP细胞周期的增殖性改变有关 ,ki ras基因的突变则可能具有转化启动效应 ,两者都是细胞转化过程中的重要分子事件  相似文献   

6.
《毒理学杂志》2001,15(4):211-215
目的观察抗癌药物塞替派诱发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相关基因的突变并分析其意义.方法以塞替派作为致癌原诱导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获得转化细胞(BEAS-TE)和克隆化多倍体癌前转化细胞(BEAS-STE).采用PCR-SSCP法检测上述3种细胞p53、p16和Ki-ras 3种基因是否出现点突变,进一步测序确定其突变情况.结果 SSCP结果阳性的有BEAS-TE细胞p53第7外显子,BEAS-STE细胞p53第8外显子以及这二种细胞的p16基因第1外显子;Ki-ras基因第1外显子的结果仅为可疑阳性.测序证明,p53、Ki-ras基因存在多位点的碱基突变,而p16基因仅为单位点的碱基突变.结论塞替派可诱发人支气管上皮细胞p53、Ki-ras多位点的碱基突变和p16的单位点突变.分析前者为塞替派诱导细胞转化过程中发生的重要分子事件,后者是次要分子事件.  相似文献   

7.
α粒子辐射诱发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周晓程书钧1吴德昌郭素萍张欣舒为群1(北京放射医学研究所毒理室,北京100850;1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所病因室,北京100021)本研究采用238PuO2α粒子沉积源照射永生化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在国内首次建立了...  相似文献   

8.
环磷酰胺诱发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转化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研究环磷酰胺 (CP)对人类支气管上皮细胞的致癌转化效应 .实验利用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 2B)为靶细胞模型 ,研究CP诱导的BEAS 2B细胞 (BEAS CP)的恶性转化 ,并伴随研究了BEAS CP转化细胞的增殖动力学 ,细胞周期和非贴壁依赖性生长等转化表型特征 .结果显示 ,经传代和软琼脂培养基筛选 ,BEAS CP细胞已具有较为稳定的转化表型和细胞生物学特性 ,可能是具有裸小鼠致瘤性的恶性转化细胞 .结果表明CP对BEAS 2B细胞具有恶性转化效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药物致癌过程中的基因突变情况。方法 利用以塞替派为致癌原诱导永生化人支管上皮细胞 (BEAS 2B)发生恶性转化建立的癌前转化细胞 (BEAS TE)以及从软琼脂上筛选到了克隆化多倍体细胞 ,沿转化细胞代龄进行了转化进程中p5 3、p16和Ki ras基因突变情况的动态观察。结果 p5 3、Ki ras基因存在多位点、p16基因单位点的的碱基突变。结论 p5 3和Ki ras基因的多位点突变是塞替派诱导细胞转化过程中发生的重要分子事件 ,p16基因非编码区单个碱基的缺失是细胞转化过程中的次要分子事件塞替派诱发人支气…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吸烟致肺癌过程中人类支气管上皮细胞恶变机制,探索一种较快捷的体外研究吸烟致肺癌的途径。方法采用细胞毒性实验确定亚硝胺吡啶基丁酮(NNK)水溶液转化剂量为600μg/ml,应用NNK多次染毒法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16HBE)进行转化,对转化组织和细胞分别进行病理学检查和透射电镜与扫描电镜分析。结果16HBE细胞染毒至第23代,细胞呈恶性形态;可以在软琼脂上形成集落(锚着非依赖性实验为阳性);裸鼠成瘤实验为阳性。对裸鼠成瘤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为低分化鳞状细胞癌,并取裸鼠成瘤组织原代培养细胞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检查,结果显示为瘤组织培养细胞具有恶性型肿瘤细胞的特征。结论NNK致16HBE细胞恶性转化能力较强,为深入研究人类支气管上皮细胞恶变机制提供了理想的生物模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苯并(a)芘代谢物反式BPDE诱导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转化的理想实验方案,构建恶性转化的细胞模型,为后期进一步研究其致癌分子机制提供理想的材料.方法细胞存活率试验及克隆形成率试验确定诱导的剂量,以不同剂量反式BPDE1次或多次处理细胞,观察培养的不同阶段转化灶出现情况,用软琼脂培养鉴定其锚着依存性生长的恶性特征,比较各组转化细胞的集落形成率.结果以0.1、0.5、1.0、2.0μmol/L的剂量,对细胞多次间断染毒,传代15次,是反式BPDE诱导16HBE细胞恶性转化的理想方案.其集落形成率分别为2.0‰o、5.5‰、7.0‰、10.5‰,剂量-反应关系呈现良好的直线相关,r=0.9741.结论反式BPDE能诱导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转化,构建理想的恶性转化的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抗癌药物塞替派诱发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相关基因的突变并分析其意义。方法 以塞替派作为致癌原诱导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获得转化细胞(BEAS-TE)和克隆化多倍体癌前转化细胞(BEAS-STE)。采用PCR-SSCP法检测上述3种细胞p53、p16和Ki-ras 3种基因是否出现点突变,进一步测序确定其突变情况。结果 SSCP结果阳性的有BEAS-TE细胞p53第7外显子,BEAS-STE细胞p53第8外显子以及这二种细胞的p16基因第1外显子;Ki-ras基因第1外显子的结果仅为可疑阳性。测序证明,p53、Ki-ras基因存在多位点的碱基突变,而p16基因仅为单位点的碱基突变。结论 塞替哌可诱发人支气管上皮细胞p53、Ki-ras多位点的碱基突变和p16的单位点突变。分析前者为塞替派诱导细胞转化过程中发生的重要分子事件,后者是次要分子事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塞替派对人类上皮细胞的致癌转化效应。方法 利用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BEAS 2B)为基本细胞模型 ,首次进行了塞替派诱导BEAS 2B细胞的恶性转化实验 ;平行于细胞的转化进程研究了塞替派转化细胞 (BEAS TE)的增殖动力学、细胞周期和锚着独立生长能力等转化表型特征。结果 经传代和软琼脂培养基筛选BEAS TE已具有较为稳定的转化表型和细胞生物学特性 ,可能是具有较强裸鼠致瘤性的恶性转化细胞。结论 塞替派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具有较强的恶性转化效应塞替派诱发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转化@袁素波$…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抗癌化疗药环磷酰胺 (CP)及塞替派(TE)诱导的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的细胞超微结构的动态变化 ,采用透射电镜方法观察的细胞模型由对照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 2 B) ,受环磷酰胺 (BEAS- CP)和塞替派(BEAS- TE)诱导的恶性转化细胞组成 .发现经 CP和 TE暴露的细胞可出现细胞死亡 ,凋亡和转化 ,它们具有各自的超微结构特征 .说明逃逸细胞死亡 ,凋亡的支气管上皮基细胞呈增生性改变 ,这种增生性基细胞经过扩增后将成为转化细胞群主体并且具有肿瘤细胞的增生特性  相似文献   

15.
16.
为了解抗癌化疗药环磷酰胺(CP)及塞替派(TE)诱导的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的细胞超微结构的动态变化,采用透射电镜方法观察的细胞模型由对照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受环磷酰胺(BEAS-CP)和塞替派(BEAS-TE)诱导的恶性转化细胞组成. 发现经CP和TE暴露的细胞可出现细胞死亡,凋亡和转化,它们具有各自的超微结构特征.说明逃逸细胞死亡,凋亡的支气管上皮基细胞呈增生性改变,这种增生性基细胞经过扩增后将成为转化细胞群主体并且具有肿瘤细胞的增生特性.  相似文献   

17.
以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BEAS- 2 B)分别受环磷酰胺 (BEAS- CP) ,塞替派 (BEAS- TE)暴露并发生转化的细胞为模型 ,对转化细胞进行形态计量学研究 ,期望寻找人类上皮细胞恶性转化的形态计量指标 .结果表明 :BEAS- 2 B经两种药物处理后可生成转化型和非转化型细胞集落 .转化细胞的形态计量参数中 ,细胞和细胞核面积 ,最大直径 ,最小直径 ,等效直径 ,形状因子的数值按 BEAS- 2 B,BEAS- CP,BEAS- TE的组序递升 .表达细胞形态为异形的指标 :细胞和细胞核异形指数 ,核浆比则沿BEAS- 2 B,BEAS- CP,BEAS- TE的顺序递减 .结果提示 ,上述改变可能是细胞由正常趋向恶性增殖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8.
1-03 塞替派诱发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的基因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药物致癌过程中的基因突变情况.方法利用以塞替派为致癌原诱导永生化人支管上皮细胞(BEAS-2B)发生恶性转化建立的癌前转化细胞(BEAS-TE)以及从软琼脂上筛选到了克隆化多倍体细胞,沿转化细胞代龄进行了转化进程中p53、p16和Ki-ras基因突变情况的动态观察.结果p53、Ki-ras基因存在多位点、p16基因单位点的的碱基突变.结论p53和Ki-ras基因的多位点突变是塞替派诱导细胞转化过程中发生的重要分子事件,p16基因非编码区单个碱基的缺失是细胞转化过程中的次要分子事件.  相似文献   

19.
以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分别受环磷酰胺(BEAS-CP),塞替派(BEAS-TE)暴露并发生转化的细胞为模型,对转化细胞进行形态计量学研究,期望寻找人类上皮细胞恶性转化的形态计量指标. 结果表明: BEAS-2B经两种药物处理后可生成转化型和非转化型细胞集落. 转化细胞的形态计量参数中,细胞和细胞核面积,最大直径,最小直径,等效直径,形状因子的数值按BEAS-2B,BEAS-CP,BEAS-TE的组序递升.表达细胞形态为异形的指标: 胞和细胞核异形指数,核浆比则沿BEAS-2B,BEAS-CP,BEAS-TE的顺序递减. 结果提示, 上述改变可能是细胞由正常趋向恶性增殖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