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胃癌是全球第三大致死率的恶性肿瘤,在确诊时往往处于疾病中晚期阶段。目前许多研究均提示胃癌患者体细胞基因组存在异常。然而,尽管目前胃癌基因组学特性方面取得很多进展,但病人预后并无明显改善。对于进展期/晚期胃癌(advanced gastric cancer,AGC)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仅维持在12个月左右。曲妥珠单抗、雷莫芦单抗(ramucirumab)、阿帕替尼(apatinib)等的出现显示出胃癌分子靶向治疗的希望及针对肿瘤分子生物靶向治疗的重要性。本文就目前AGC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现状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
胃癌为全球第四大常见肿瘤,其病死率高,居肿瘤死亡原因第2位,全球每年约有934000新发病例,其中死亡近700000例〔1〕。尽管外科手术技巧不断提高,临床诊断水平在不断进步,新的化学治疗药物也在不断发展,但是临床结果显示进展期胃癌以及胃食管交界癌症患者5年生存率仍只有5%~15%。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的进展为胃癌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2 细胞周期相关的靶向药物2. 1 Aurora 激酶抑制剂 Aurora 激酶( A、B 和 C) 是一种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其调节不同有机体的有丝分裂进程,控制着丝粒的成熟、分离及有丝分裂的进  相似文献   

4.
胃癌的分子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癌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全世界恶性肿瘤的病死率中胃癌居第二位[1].目前,手术治疗仍然是根治胃癌的最有效方法,然而,仅有30%~40%的胃癌患者可能通过单纯的手术治疗而获得治愈,大部分患者死于肿瘤的再发或远处转移[2].寻求手术以外的途径治疗胃癌的转移、复发成为了胃癌综合治疗的重点和热点.  相似文献   

5.
胃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大多数患者诊疗时已处于疾病晚期,近10余年来晚期胃癌的治疗没有重大突破,化疗的有效率较低,中位生存期7—9个月,2年生存率〈10%。针对肿瘤细胞生长及血管生成等靶点的分子靶向治疗是目前进展期胃癌治疗领域研究的热点。本文简要概述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的靶向药物如曲妥珠单抗、西妥昔单抗、埃罗替尼、吉非替尼、贝伐单抗、RAD001(everolimus)等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报道。  相似文献   

6.
过去的二十年里,进展期胃癌患者通过治疗后可以改善生活质量及延长生存期,但是其治疗方法并没有获得显著进展。虽然胃癌的中位生存期大约在7~11个月,且存活超过2年的已经〉10%,但是,对于进展期胃癌患者来说,其最合适的一线化疗方案一直存在争议,且大多数人对化疗仍持有偏见。最近,肿瘤生物学的显著进展促进了靶向致癌关键途径的新药物研究。在国际随机研究中,对进展期胃癌来说,多数分子靶向因子被证实有效,一种抗HER-2单克隆抗体(曲妥珠单抗)显示在抗HER-2阳性的进展期胃癌方面有抗肿瘤活性。然而,只有20%的HER-2阳性的进展期胃癌患者在此获益。因此,发展更有效的因子和鉴别预测及预后的标记物因子来选择哪些患者能从特定的化疗方案和靶向治疗中获益显得至关重要。本文就进展期胃癌的靶向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前曲妥珠单抗、ramucirumab是已经被FDA获批用于晚期胃癌的靶向药物。同时仍正在研究的靶点包括EGFR、PI3K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点(m TOR)途径、c-MET以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本综述主要讨论晚期胃癌的分子分型和目前已经用于晚期胃癌的靶向药物,同时讨论临床试验阶段的免疫靶向药物。  相似文献   

8.
水是组织、细胞代谢的基础。水分子是通过细胞膜的水通道蛋白(Aquaporins,AQPs)进行转运的。AQP是一族在细胞膜上具有选择性的能够高效运转水和甘油等小分子的特异孔道,对水和甘油等小分子物质具有选择性通透作用[1-3]。AQP与许多疾病具有密切的关系,比如:痴呆、帕金森病、海马硬化癫痫、脑血管疾病、脑水肿、肝脏纤维、全身肿瘤、心功能衰竭和冠心病,以及肾脏功能变化等。  相似文献   

9.
胃癌是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遗传、环境、饮食、癌前病变等多种因素作用下造成的胃黏膜癌变,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分别位居恶性肿瘤的第5位和第3位,早期无明显特异性症状,不易引起重视,多数患者临床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导致治疗难度增大.手术治疗是根治胃癌的唯一可能方法,但对于进展期胃癌有效率较低.近年来,随着对肿瘤发病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10.
胰腺癌是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之一,由于其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转移早,手术切除率低,术后复发率高,因而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现已成为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据统计,只有15%病例可进行手术治疗,5年生存率不足3%[1] .  相似文献   

11.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分子靶向药物的研发和临床使用,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已成为肿瘤内科治疗的研究热点。现有的研究结果已表明肿瘤分子靶向治疗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一定的有效性,尤其以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靶点的药物。小分子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抗EGFR单克隆抗体、抗VEGF单克隆抗体以及其他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已在临床中取得较好的疗效。但疗效的预测、怎样与传统治疗方法配合以提高疗效及分子靶向药物的耐药性等问题仍有待解决。  相似文献   

12.
乳腺癌骨转移的分子靶向治疗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宋惠雪  王捷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9):3119-3121
晚期乳腺癌患者通常发生骨转移。骨转移可导致骨痛、病理性骨折、神经压迫症状和高钙血症等并发症,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早期的诊断和有效的化疗放疗能显著降低原发性乳腺癌的死亡率.但不能延长晚期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期。成人在正常生理情况下,骨重塑过程中成骨与溶骨保持平衡状态,与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活性密切相关。乳腺癌细胞通过刺激破骨细胞分化,增强活性和延长其生存期,从而促进骨吸收。所以降低破骨细胞活性和抑制其生存成为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一个新靶标。[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在女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中,卵巢癌发病率占第三位,但病死率一直居第一位[1]。这是因为大多数卵巢癌发病隐匿,约75%患者一经发现已属于晚期。对于晚期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加铂类/紫杉醇联合化疗,可暂时缓解病情,然而复发率却高达85%以上。复发性卵巢癌耐药性明显增加,使用化疗药物缓解率不足30%,且化疗药物显著的毒副作用限制了使用剂量。因此,迫切需要寻找新的、特异性强而患者可耐受的治疗卵巢癌的有效方法。近年来,分子靶向治疗的飞速发展使这一希望日趋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对肿瘤发生发展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基因分子分型逐渐明确,肿瘤分子靶向治疗取得多项重要进展。1998年曲妥珠单抗作为首个靶向治疗药物问世[1],随后2001年甲磺酸伊马替尼成为在临床应用的首个靶向治疗药物[2],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自主研制的首个靶向治疗药物埃克替尼于2011年成功上市[3],而目前正在研制的还有 Nivolumab、Cabozantinib、BEZ235和Ramucirumab 等抗肿瘤新药。在部分肿瘤治疗领域,与传统手术、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等肿瘤诊治手段相比,分子靶向治疗已革命性改变了肿瘤的诊治模式,其研发、创新、临床转化历程令人惊喜[4]。  相似文献   

15.
靶向治疗指将有效药物直接作用于恶性肿瘤细胞,以改善疗效和减少毒性。随着对甲状腺癌(well—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DTC)发生发展认识的提高,基于特异性分子异常的靶向治疗将有望应用于晚期或侵袭性甲状腺癌患者的治疗。此外,干细胞研究领域的不断突破也为治疗包括甲状腺癌在内的恶性肿瘤创造了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16.
鲜爽  彭枫 《华西医学》2012,(11):1751-1753
近年来,手术及放射、化学疗法在食管癌治疗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然而对食管癌患者并没有带来长期生存率的明显增高。分子靶向治疗在食管癌的应用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已有众多Ⅰ/Ⅱ期临床试验用于评估食管癌分子靶向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肝癌的传统化疗药物治疗毒性较大,且不敏感,临床应用效果较差。近年来,分子靶向治疗在恶性肿瘤治疗方面取得较大的进展,如格列卫(Glivec)治疗胃肠道间质瘤,依瑞沙(Iressa)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同样,分子靶向治疗在肝癌的治疗方面也取得了一些进展。如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新生血管生成抑制剂、单克隆抗体和基因治疗等方面~[1]。本文就肝癌分子靶向治疗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李屹  张丽楠  刘永琦  杨磊 《临床荟萃》2011,26(19):1744-1747
肺癌是全世界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癌症,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已诊断肺癌的80%以上。迄今为止其5年生存率仍然只有15%[1]。由于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已处于疾病晚期阶段,失去手术机会。因此,对于大多数NSCLC患者来说,  相似文献   

19.
靶向治疗是腹部肿瘤个体化精准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胃肠间质瘤的疗效尤为显著,被誉为"现代抗肿瘤治疗的典范"。影像学是目前临床评价腹部肿瘤靶向治疗疗效的常用手段。由于肿瘤靶向治疗后组织学变化多样,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RECIST)存在形态学偏倚;Choi及mChoi、SACT(size and attenuation CT)、MASS(morphology,attenuation,size and structure)等标准联合CT值指标,解决了肿瘤坏死囊变导致体积增大的问题。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及单能CT等新技术的探索应用,一系列功能影像学参数[标准摄取值(standard uptake value,SUV)、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K~(trans)、碘浓度值等]为肿瘤靶向治疗疗效的预测和治疗后早期评估提供了新的潜力指标。图像纹理分析技术则可深入挖掘影像学信息,提供丰富量化参数供临床评效参考。影像医生应通过多学科诊疗协作组(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等模式加强与临床沟通及开展联合科研,积极探索新的参数和标准,进一步提高腹部肿瘤靶向治疗疗效预测和评价水平。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