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地震灾后早期心理状况及心理需求.[方法]对124例地震灾民在受灾后1月内进行症状自评量表测量及心理访谈.[结果]在震后早期受灾群众便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反应,主要表现为焦虑、恐惧,甚至幻觉等.主要心理需求是安全感、基本生活保障、信息、归属感、爱的需求.[结论]救援人员和医务人员是与灾后群众接触最早的人群,在救援的同时,掌握受灾群众的心理需求并依据特定对象把握危机干预的原则,有效的对受灾群众进行早期心理危机干预,帮助受灾群众走出危机.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国内相继遭遇2008年雪灾、汶川地震、2010年玉树地震、西南五省持续大旱、南方大面积洪灾等自然灾害,灾后心理干预和援助对谋求灾区人民幸福与和谐显得更加重要。从近十年"CNKI"收录数据来看,国内关于灾后心理援助的研究高峰始于2008年,主要侧重于灾后心理援助组织体系与实施手段及相关文化思考,相比国外危机预警和心理干预机制,国内灾后心理援助仍存在缺乏组织、缺少人才、研究没有针对特定人群、理论与实际脱节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灾后心理危机干预对受灾的人群的疗效. [方法]采用集体心理晤谈的方法(CISD)对洪灾后3个月的受灾老师(6名)和救援人员(15名)进行心理干预,并在干预前后分别进行事件影响量表(IES)和症状自评量表(SRQ)的评定.[结果]干预前,95.2%的受灾者的IES总分≥20分,且IES中所有症状的出现频率均大于50%.干预后,IES高分者(≥40分)的比例明显降低(干预后11.8%,干预前42.9%,x2=4.416).IES量表总分和闯入分量表分干预前分别为37.3±11.7和21.8±6.9,干预后分别为29.0±8.5和16.4±4.4分,明显下降(t=2.457,t=2.277,P<0.05).干预前SRQ中存在经常头痛、食欲差、睡眠差、感觉不快、胃部不适、容易疲劳以及总分≥8分的比例分别为61.9%、47.6%、66.7%、76.2%、42.9%和71.4%;干预后明显下降,分别为11.8%、5.9%、29.4%、23.5%、11.8%、41.2%和29.4%(x2=9.886,x2=7.957,x2=5.216,x2=10.450,x2=4.416,x2=13.350,x2=6.635,P<0.05).[结论]洪灾后3个月受灾人群的创伤后应激反应的症状仍旧显著,心理干预可以改善其心理症状.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国内外重大灾难后心理危机干预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明确了心理危机干预的领域、形式及方法,探讨构建我国重大灾难后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重大自然灾害后,应使用心理危机干预的专业方法,利用心理危机快速反应专家服务组,给受灾者带来常规社会救援所不能解决的紧急心理救护和进一步的心理援助,使不幸的人们在绝望中鼓起勇气、获得希望.面对灾难,危机干预是利国利民的重要事务,是政府对灾难后受灾人群进行人文关怀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直接体现.  相似文献   

5.
2011年7月23日,“7·23”甬温线重特大交通事故发生后,浙江省卫生厅当晚组织浙江省心理危机干预专家,要求专家组重点对此次事故中的伤员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专家组从灾后第二天开始,历时14 d,圆满地完成了任务.笔者就此次灾后心理危机干预进行了经验总结,期望为将来灾后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由于6、7月我国南方地区多次出现强降雨天气,暴雨洪涝导致多个省份受灾。为了提高群众的防病意识和能力,确保灾后无大疫,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于7月3日发布了《关于加强洪涝灾害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通知中发布了洪涝灾害卫生防病知识要点,知识要点主要针对洪灾基本知识、避险自救、灾后防病等知识进行了科学的总结和指导。一、洪灾基本知识  相似文献   

7.
洪涝灾害不仅对受灾群众的人身安全和物质财产造成影响,而且对其心理健康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国内外灾害事件心理调查结果表明,重大应激事件可使人产生焦虑、抑郁、躯体化反应、反应性精神病症状等心理疾病.该文从近年发表的有关洪水对受灾人群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中选择了几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并从其定义、临床表现、洪灾后灾民心理状况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灾后人们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身反应,其中相当比例的人会出现心理应激障碍,针对这些问题应进行适当的心理危机干预.灾后心理危机干预以创伤后危机干预为思路,以缓解应激反应障碍相关症状、预防应激反应障碍发生为主要目标,采取心理急救、严重事件应激晤谈、认知-行为疗法、眼动技术等方法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9.
《健康文摘》2008,(11):25-25
1.情绪释放:灾后急性心理反应是严重的情绪上的打击和紊乱.受灾群众往往忍不住要哭喊、倾诉.这是一种自然的心理保护反应。心理干预人员要给予精神上的支持。做一名“理解的倾听者”,不要劝阻,甚至要鼓励他们“吐苦水”。  相似文献   

10.
加强公共卫生应急救援系统中的心理卫生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2年4月17日由卫生部、民政部、公安部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联合下发的"中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提出:"加快制定<灾后精神卫生救援预案>,从人员、组织和措施上提供保证,降低灾后精神疾病发生率.建立国家重大灾害后精神卫生干预试点,开展受灾人群心理应激救援工作.  相似文献   

11.
对震后心理救援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救援是地震灾后救援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有效预防和减少突发灾难后的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的发生。文章讨论了四川地震心理救援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组织管理体系较为混乱,持续心理救援难以保障和危机干预技术不够规范。文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今后灾难心理救援的建议和注意事项,尤其要完善心理救援相应的工作机制、组织管理体系和技术指导方案,以便将来更有效地开展其他突发灾难后的心理救援工作。  相似文献   

12.
灾区震后卫生防疫和心理干预工作思考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本文通过分析地震灾区面临的主要卫生问题,总结了部队如何做好灾后卫生防疫和心理干预工作:从突出防疫工作的三个重点,到三个关键环节,建立和完善“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全覆盖、无盲点”的灾后卫生防疫机制,抓好各项防疫措施的落实。充分认识开展心理干预的重要性,及时有效地开展心理干预,科学运用心理干预的方法,正确把握心理干预的有关问题,引导灾区民众和救灾部队尽快走出受灾阴影。  相似文献   

13.
汶川地震之后,江苏省健康教育专业人员立即随队奔赴北川、什邡等重灾区,其主要任务是:传播灾后防疫知识、积极开展心理危机干预、汇总并上报救灾防疫工作的每日进展、忠实记录救灾防疫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宣传报道救灾防疫典型案例和感人事迹等,其重点是灾后的防病知识宣传和心理危机干预。抗震救灾初期健康教育工作如何有效实施,现将我们的做法和体会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4.
我国突发事件应激心理危机干预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文荣康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23):4628-4630
[目的]回顾我国突发事件应急心理危机干预发展历程,分析实践中所暴露的问题,为建立和完善我国突发事件应激心理危机干预建策建议。[方法]关键词检索—文献回顾法,反思我国突发事件应急心理危机干预发展历程;现场研究法(5.12灾后心理干预实践),深入分析问题,探索解决途径。[结果]我国突发事件应急心理危机干预缺乏科学的干预机制、专业的干预人才和有效的法律法规保障。此外,人们对心理危机及干预还普遍缺乏正确的社会认知。[结论]为了保证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的及时性、规范性、安全性,有必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规划和管理,构建心理危机干预的长效机制,制定各级突发事件应急心理危机干预预案和中长期持续干预方案,并为其实施提供组织体系、人员技术、政策法规、社会支持等软硬件资源的保障。  相似文献   

15.
地震灾区居民创伤应激障碍调查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 了解汶川地震1个月后青川县灾民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发生率及其分布特征,为震后心理危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按受灾群众居住区域和帐篷编号,随机抽取灾民409人,使用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震后1个月灾民PTSD评为阳性的发生率为62.8%;女性、有亲人死伤者、财产损失较大者、41~50岁年龄组的灾民PTSD评分阳性的发生率分别为71.1%,70.4%,66.6%和78.8%,显著高于男性、无亲人死伤者、无财产损失者较大者和其他年龄组(P<0.05).结论 地震后灾民PTSD评分阳性率较高,应针对不同灾民的特点尽早进行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地震灾害对孕妇产前情绪状态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为灾后心理干预及孕期保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2008-06/11间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妇产科就诊的成都市区95名及重灾区市县68名孕妇进行产前问卷调查,调查时间为灾后1月及灾后3月,产后各组分析其分娩孕周及方式、产后出血、新生儿体重及APGAR评分等情况.结果 灾后1月及灾后3月,重灾区市县孕妇组焦虑及抑郁指数明显高于成都市区,灾后3月与灾后1月相比,重灾区市县孕妇组焦虑情况有改善;与成都市区孕妇妊娠结局相比,重灾区市县分娩孕周较早,急诊剖宫产率较高,新生儿出生体重偏轻.结论 地震灾害给孕妇身心健康造成严重损害,而灾后心理危机干预是非常重要的,灾后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越早进行越有效,灾后产科医疗人员应加强孕期保健,对相关产后风险做出正确的评估和预防.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洪涝灾害地区灾民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影响因素及干预效果。方法选择受灾行政村作为监测点,开展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监测,分析洪灾后及消毒处理后水质变化情况。结果消毒处理1个月,灾区水质总合格率由3.5%上升至13.2%,总体合格率上升至59.5%。结论灾区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受天气等因素影响较大。灾后一周内迅速开展消毒处理,加大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力度是灾后防病的关键举措。  相似文献   

18.
群体性灾难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概述了群体性灾难事件所致的心理创伤和心理问题,然后从灾难发生前的准备、现场心理危机干预的组织、现场心理危机干预的实施和特殊受灾者个案处理等方面提出了一个针对群体性灾难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框架,以期推动我国群体性灾难事件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洪灾3个月后灾区儿童心理韧性和创伤症状的关系。方法采用修订版儿童事件影响量表(CRIES)、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自编洪灾创伤暴露程度问卷对690名洪灾区儿童进行调查,用方差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家里受灾组在CRIES量表侵入、高唤醒因子的得分高于家里未受灾组;感受到生命威胁组在CRIES 3个因子的得分均高于未感受到生命威胁组;2心理韧性高分组在CRIES量表回避、高唤醒的因子得分低于心理韧性低分组;3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感受到生命危险、目睹死亡正向预测PTSD倾向,心理韧性量表中的情绪控制因子得分负向预测PTSD倾向,积极认知因子得分正向预测PTSD倾向。结论家里受灾、感受到生命威胁、目睹死亡是重要的洪灾创伤暴露指标;心理韧性尤其是情绪控制能力是儿童重要的复原特征,但心理韧性中的积极认知不利于其心理复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特大洪灾对受灾医专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为维护和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遭受特大洪灾的医专学生109名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并与同期医专学生的各因子分比较。根据受灾学生家庭经济损失程度不同分组,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受灾医专学生各因子分均高于同期医专学生水平,差异有显性;随着受灾学生家庭经济损失程度的加重,受灾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下降程度增加。结论 特大洪灾后,受灾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下降明显,并且心理健康损伤程度与受灾学生家庭经济损失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