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进行探究分析,旨在能够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准确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在我院接收治疗的135例采用抗菌药物治疗并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性别、年龄、用药过敏史、药物使用情况、用药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等情况进行观察。结果:19~60岁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比例最高;导致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抗菌药物主要包括喹诺酮类药物、头孢菌素类药物以及大环内酯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的系统和器官为皮肤系统及附件、消化系统以及视觉系统;治愈率为49.6%,好转率为50.4%。结论:为有效控制药物使用,医护人员要掌握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与规律,并加强控制,进而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率,达到合理用药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阿奇霉素药物ADR/ADE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中更为合理、安全利用阿奇霉素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使用阿奇霉素药物患者562例,回顾性分析使用后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及不良事件,通过对患者不良反应症状表现、用药方式及病症情况,对阿奇霉素药物ADR/ADE所发生的特点及规律进行总结和探讨.结果 所选取562例使用阿奇霉素药物ADR/ADE患者资料当中,患者年龄区间在1~14岁为114例(20.28%),年龄区间在65~80岁为326例(58.01%);女性患者(341例)明显高于男性(221例);患者用药方式主要为静脉滴注553例(98.40%),不良反应累及呼吸系统患者为112例(19.93%),累及消化系统为142例(25.26%),累及皮肤及相应附件为205例(36.48%)等.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区间为10~30 min后.结论 合理使用阿奇霉素对于阿奇霉素药物ADR/ADE发生起到关键性作用,在临床当中应对引起阿奇霉素药物ADR/ADE发的影响因素进行给与高度重视,最大限度降低阿奇霉素药物ADR/ADE的发生率,从根本上确保相关用药安全;以此为基础,才能从根本上克服阿奇霉素药物所存在的不良反应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我院静脉滴注抗菌药物发生药品不良反应(ADR)的规律及特点。方法:对我院2011-01~2012-12收集的静脉滴注抗菌药物80例ADR报告,分别从年龄、性别、使用抗菌药物种类、ADR类型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致ADR的抗菌药物共7类22种,ADR的发生率:头孢菌素类为36.25%;青霉素类为22.50%;其他类为37.50%。ADR的临床表现以皮疹、荨麻疹为主。结论:应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重视静脉滴注抗菌药物ADR的监测,注意密切观察抗菌药物的使用过程,尽量避免抗菌药物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及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12年146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引起不良反应的主要抗菌药物为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及大环内酯类,不良反应主要通过静脉滴注及口服给药等途径引发,原因为滴注速度过快及给药时间过长等。结论改善抗菌药物的给药方式,加强抗菌药物的监管及不良反应的监测,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可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邬吉伟 《中外医疗》2013,32(3):75-76
目的分析探讨抗菌药物治疗小儿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该院2011年1—12月确诊为小儿感染性腹泻244例,根据病原学检测与药敏测试结果给感染性腹泻患儿适合的抗菌药治疗,记录患儿入院的症状和体征、病原学检测与药敏测试结果、抗菌药使用情况、联用情况。分析抗菌药疗效。结果引起小儿感染性腹泻的致病菌有志贺菌属、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菌。涉及的抗菌药种类有6类17种,其中氨苄西林钠、头孢哌酮、头孢曲松的位于使用最高前3位,使用最多的抗菌药类型的头孢菌素类。单独用药有133例,占54.51%;二联用药87例,占35.66%;三联用药24例,9.84%。结论该院治疗小儿腹泻的抗菌药主要有氨苄西林钠、头孢哌酮、头孢曲松等,抗菌药用药大致合理,仍需继续改进,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某二级甲等医院抗菌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某二级甲等医院2009年度收集并上报的130例抗菌药物ADR进行回顾性分析和评价。结果 130例不良反应中以喹诺酮类(41.5%)、头孢菌素类(21.6%)、大环内酯类(11.5%)居前3位。ADR主要临床表现是皮肤及附件损害(30.8%)、消化系统损害(25.4%)和神经系统反应(15.4%)居前3位。结论药物种类、给药途径等因素均会影响ADR的发生,临床应重视ADR的报告和监测,减少注射剂的使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尽量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谢伟乾  覃玉洁 《广西医学》2012,34(11):1567-1568
目的分析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256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按药物种类、给药途径、ADR临床表现。结果 256例抗菌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报告涉及抗菌药物9大类共34个品种,其中阿奇霉素和头孢他啶发生次数最多,分别为37例和29例;以静脉给药为主,主要不良反应为皮肤及附件损害、消化系统反应、全身性损害等。结论应加强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帮助医务工作者了解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合理.方法 查阅文献资料,从变态反应、毒性反应、特异性反应、二重感染、联合用药引起或加重不良反应等几个方面,综述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临床危害.结果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可以预防和控制,应重视患者用药过程中的临床监护.结论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应当通过学习、总结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临床表现,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Excel2003软件对山东省立医院2010年上报的271份抗菌药物ADR报告表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71例ADR共涉及抗菌药物10类41种药品。在不同种类抗菌药中,喹诺酮类引起ADR的例数最多,为62例(22.88%),其次是头孢菌素类44例(16.23%)和硝咪唑类41例(15.13%)。在不同品种抗菌药物中,左氧氟沙星引起ADR的例数最多,为43例(15.87%),其次是奥硝唑和阿奇霉素,分别为40例(14.76%)和30例(11.07%)。结论医院应加强ADR监测工作,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11.
孙洋 《中国厂矿医学》1999,12(6):466-467
重症急性胆管炎(ACST)是一种严重胆道感染性急腹症,尽快解除胆道梗阻和引流是有效疗法,但要选用有效抗菌药物,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本文对此症的病原学、感染特点、抗菌药物的应用进行讨论。1.重症急性胆管炎的发病和感染特点:(1)胆石症、胆道蛔虫症、胆道狭窄是该症始动原因,以后继发胆管炎,由轻到重演变而成;(2)此症发病急剧,恶化或进展迅速,病情严重,死亡率高;(3)病理特点是:胆管梗阻,胆压增高,胆小管与肝窦病理性联通,大量脓性胆汁迅速入血,引起菌血症、内毒素血症、G-杆菌败血症、脓毒血症、胆砂血…  相似文献   

12.
214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使用抗菌药物发生不良反应(ADR)的特点。方法对某教学医院2008年度抗菌筠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4例抗菌药物ADR涉及8类38个品种,喹诺酮类药居首位(43.93%).其次为头孢菌素类(31.78%);ADR以皮肤损害多见;静脉滴注给药引发不良反应发生率高(90.65%)。结论为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应加强使用抗菌药物过程监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3.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帮助临床医生了解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合理.方法 复习文献资料,从变态反应、毒性反应、特异性反应、二重感染、联合用药引起或加重不良反应等几个方面,综述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及临床危害.结果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可以预防和控制,应重视患者用药过程中的临床监护.结论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129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Rs)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院内2007年1月~2008年12月的抗生素不良反应报表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评价。结果:在129例ADRs报告中涉及药品43种,其中儿童比例(27.13%)较高;给药途径以静脉为主(81.20%);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68.99%)居多。结论:应重视开展ADRs监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以便达到更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6.
164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我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0月报告的164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及分析评价。结果:164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病例报告共涉及6类35个抗菌药物,其中头孢菌素类81例(49.39%)居榜首,药物不良反应所累及的系统、器官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86例(42.57%),不良反应的主要给药途径是静脉给药138例(84.15%),不良反应病例痊愈、好转率为100%。结论:抗菌药物的ADR发生率很高,应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科学地开展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临床中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导致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原因进行分析与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7月所报告的100例药物不良反应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以及所导致的药物不良反应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由于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导致50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50.0%)共98例次,其中喹诺酮类药物引发的反应最高,构成比为45.9%(45例次);其次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构成比为35.7%(35例次)。皮肤及软组织作为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部位,构成比为52.0%;其次是消化系统,构成比为25.0%。给药时间、药液浓度、药物剂量、药物滴速等均与不良反应有关联。结论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是引发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只有加强对抗菌药物的规范应用,才能从根本上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规律及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2009—2011年228例抗菌药物ADR报告按年龄、性别分布、给药途径、药品分类、累及器官或系统、常见ADR症状处理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28例ADR报告中,60岁以上患者有69例(30.3%),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引起ADR的抗菌药物有38种,主要为头孢菌素类87例(38.2%)和氟喹诺酮类61例(26.8%)。给药途径以静脉输注为主,共209例(90.4%),显著高于其他给药途径(P〈0.05);ADR所累及的系统和(或)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普遍,共122例(47.3%),显著高于其他系统(P〈0.05)。结论抗菌药物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上应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ADR的监测,以达到合理、安全、有效地使用抗菌药物,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抗菌药物的问世,大大降低了感染性疾病的死亡率,许多人把他当成治病的法宝:但近年来,抗菌药物从广泛使用演变成过量使用甚至滥用,抗菌药物的安全性也日益凸现,伴随着不合理用药,不仅造成很大浪费,加重病人的经济负担,其不良反应频繁的发生也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合理使用抗菌药,加强抗菌药物监测,正逐渐被全社会所关注。  相似文献   

20.
张礼菊  秦侃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6,19(11):1324-1325
目的:分析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2005年1月~2005年12月收集到的168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进行分析。结果:168例ADR病例报告中发生率最高的是氟喹诺酮类药物,其次是大环内酯类、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以及其它类。ADR临床表现多为各种皮疹、消化系统症状。结论: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