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单发转移瘤和星形细胞瘤的MRI鉴别诊断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提高脑单发转移瘤与星形细胞瘤的鉴别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将42例单发脑肿瘤分为脑转移瘤组和星形细胞瘤组,对其性别、年龄及MRI特征,包括肿瘤最大直径、边界、瘤周水肿、占位效应、出血、坏死与囊变及强化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分析各因素间关系时采用X^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 U)。结果脑转移瘤组与星形细胞瘤组的性别、边界、占位效应、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年龄接近显著差异,肿瘤最大直径、瘤周水肿、坏死囊变及强化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肿瘤最大直径、瘤周水肿、坏死囊变及强化方式等MRI表现特征对两者的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不同级别少突胶质细胞瘤的MRI表现与病理分型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50例少突胶质细胞瘤MRI表现.结果 WHOⅡ级者占30例,中位年龄36岁,肿瘤均发生于幕上,侧脑室及斜坡各1例,7例呈侵袭性生长,无包膜,7例出血,5例囊变.26 例T1WI呈低信号,4例呈等信号,30例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10例呈轻度强化,17例呈中度强化,3例明显强化;WHOⅢ级者占19例,中位年龄40岁,6例呈侵袭性生长,9例囊变,8例出血,16例T1WI例呈低信号,3例呈等信号, 16 例T2WI呈高信号, 2例呈等信号,1例呈低信号,增强扫描轻度强化2例,3例中度强化,14例呈明显强化;WHOⅣ级者占1例,男性,发生于顶叶,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强化.瘤体周变水肿以WHOⅢ级最为明显.结论 不同级别的少突胶质细胞瘤在年龄、性别、好发部位及生长方式无明显差异.但在MRI信号、瘤周水肿及强化方式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110例在1988~1993年间经MRI检查及手术病理证实星形胶质细胞瘤,Ⅰ级51例,Ⅱ级27例,Ⅲ-Ⅳ级32例,23例行Gd-DTPA增强扫描。取40例全切或大部切除脑标本行MRI-病理对照观察。结果显示I级星形胶质细胞瘤边界较清,信号较均匀,水肿、占位效应轻,囊变、出血可见(29%,2%);Ⅲ-Ⅳ级肿瘤信号不均匀,水肿、占位效应明显,囊变或坏死、出血多见(分别为60%,28%)。Ⅱ级介于二者之间。MR表现中有统计意义的特征为穿越中线、囊变或坏死及肿块效应。肿瘤信号强度的不均匀性与细胞学因素包括坏死、囊变、含铁血黄素沉着及出血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毛细胞黏液样星形细胞瘤(PMA)的MRI影像学特征。资料与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例PMA的MRI资料进行回顾,分析PMA的MRI特征,并与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PA)进行比较。结果男、女各2例,发病年龄分别为4岁2例、13岁及22岁各1例。发病部位分别为鞍旁、丘脑、左颞叶及右侧小脑近中线各1例。肿瘤边界清楚,瘤周无水肿。MRI2例呈囊实性改变,2例呈均匀长T1、长T2信号,扩散加权成像(DWI)瘤体呈等信号,肿瘤内可有出血。增强后明显壁结节强化1例,3例均质环形中度强化,肿瘤囊壁轻度均匀强化,囊性部分不强化。结论PMA是一类瘤周无水肿、好发于近中线部位、多见于儿童的世界卫生组织(WHO)Ⅱ级的侵袭性星形细胞瘤。MRI作为PMA主要的影像检查手段,有助于术前诊断及与其他肿瘤的鉴别。  相似文献   

5.
邓亚  解天梅 《西南军医》2009,11(5):837-838
目的探讨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CT、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CT及MRI表现。结果(1)病变好发于小脑,8例毛细胞星形细胞瘤中,起源于幕下者5例。幕上者3例。(2)肿瘤呈类圆形,伴不同程度囊变,根据囊变程度可分为囊肿型、囊肿结节型和肿块型,以囊肿结节型最多见;(3)肿瘤囊性部分CT平扫呈低密度,MR平扫T1WI呈明显低信号,T2W1呈明显高信号;肿瘤实性部分、囊壁及壁结节CT呈等或稍低密度,MRT1W1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增强后肿瘤囊壁不强化或轻度强化,壁结节及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囊性部分不强化;(4)肿瘤边界清楚,瘤周无水肿;(5)肿瘤出血与钙化少见。结论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在CT、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可为临床术前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少突星形细胞瘤的临床、MRI表现及其与组织病理学分级的关系.方法 搜集并统计37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少突星形细胞瘤患者主要的临床资料(性别比例、头痛头晕发生率、癫痫发生率)并观察其MRI主要征象(发病部位、囊变、跨叶生长、水肿、占位效应、出血、环形强化、明显强化),总结MRI图像特点并分析不同指标与肿瘤分级间的关系.结果 37例中,少突星形细胞瘤20例,间变性少突星形细胞瘤17例.额叶14例,颞叶5例,跨叶生长18例.实性者20例,囊实混合性者17例.出血者8例.MRI图像上以长T1、长T2信号为主,增强扫描强化形式多样.统计学分析,WHOⅡ级组与WHOⅢ级组间,癫痫率、囊变率、水肿明显率、占位效应明显率、环形强化率、明显强化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7、0.009、0.023、0.008、0.023、0.000);而性别、头痛头晕发生率、生长部位、是否跨叶生长、出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100、1.000、0.100、0.746、1.000).结论 少突星形细胞瘤MRI征象中,囊变、水肿明显、占位效应明显、环形强化、明显强化与肿瘤组织病理学分级有关,而性别、头痛头晕发生率、生长部位、是否跨叶生长、出血率与肿瘤组织病理学分级无关.  相似文献   

7.
星形胶质细胞瘤MRI与病理对照研究(附280例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探索不同分级星形胶质细胞瘤的MRI表现的规律性,研究MRI对该肿瘤的诊断要点和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MRI诊断及手术病理证实的星形胶质细胞瘤(AG)280例,其中应用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增强成像84例;取50例肉眼全切标本,行MRI表现的病理基础研究。结果发现Ⅰ级AG边界多较清楚,信号较均匀,水肿及占位效应较轻,囊变、出血少见,分别为32%、1%;Ⅲ~Ⅳ级AG则边界多不清楚,信号不均,水肿及占位效应明显,囊变或坏死、出血多见,分别为57%、22%;Ⅱ级介于二者之间。众多MRI征象中,有分级价值的特征为多位、多发、出血及坏死。而肿瘤在增强前后的信号不均匀性随着恶性度的增加呈递增趋势(P<0.01)。其病理基础主要与肿瘤内坏死、囊变、出血、含铁血黄素沉着等病理改变较多有关。另外,镜下尚发现瘤周水肿及邻近脑组织内有孤立肿瘤细胞浸润现象,而MRI上无法分辨。结论不同分级的星形胶质细胞瘤的MRI表现有一定规律性,其MRI信号变化与瘤体内的病理改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WHOⅡ级弥漫性星形细胞瘤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WHOⅡ级弥漫性星形细胞瘤的CT、MRI表现,结合文献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 36例(94.7%)位于幕上,累及额叶、颞叶者29例(76.3%),1例位于小脑半球,另见有2例累及胼胝体;病灶位于单个脑叶者31例(81.6%),两个以上脑叶7例(18.4%)。肿瘤呈边界不清的异常信号或密度影,周围水肿及占位效应轻,36例增强检查中20例无明显强化,另16例表现为小斑片状、结节样、不规则环状强化。结论 WHOⅡ级弥漫性星形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和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术前鉴别诊断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9.
脑室星形胶质细胞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脑室星形胶质细胞瘤共31例,其中1级19例,Ⅱ级3例Ⅲ级9例,位于侧脑室者14例,位于第三脑室者8例,位于第四脑室者9例,作者阐述了肿瘤与患者年年,部位的关系,分析了肿瘤边界,肿瘤囊变坏死,钙出,出血,肿瘤血管,瘤周水肿,占位效应及造影剂增强后表现对肿瘤分级的价值,并讨论了本病与其他脑室肿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毛细胞星形细胞瘤的MRI特点.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毛细胞星形细胞瘤的MRI表现,探讨肿瘤的部位、形态、信号等特点,并与病理诊断结果做对比.结果 13例毛细胞星形细胞瘤中,儿童及青少年8例;小脑蚓部5例,其他部位8例.MRI扫描:肿瘤完全囊变者1例,囊实性者9例,实性者3例,伴附壁结节者1例.T1WI上囊性部分呈低信号,实性部分呈等低信号,T2WI上囊性部分呈高信号,实性部分呈等高信号.增强扫描囊性部分不强化,实性部分及附壁结节呈明显强化.肿瘤DWI低信号11例,等低混杂样信号2例,SWI可见低信号2例.伴有轻度瘤周水肿及梗阻性脑积水各3例.结论 毛细胞星形细胞瘤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小脑蚓部多见,多为囊实性,占位效应较轻,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