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目的 探讨《医学文化概论》课程对护理本科生教学的设置方案,为实施该课程教学提供依据。方法 总结我校首轮《医学文化概论》课程教学情况,完善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效果评价的具体内容和方法。结果 《医学文化概论》是一门全新的医学人文教育课程,能提高护生对医学人文精神重要意义的认识,培养护生的人文素养,但教学内容应结合专业特点,教学效果评价方法有待改进。结论 (1)严密的课程设计是该课程顺利实施的保证。(2)多元的教学方法和灵活的考核形式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3)让学生对课程设置、教材选择及教师教学进行评价和提出意见建议,有利于该课程教学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
对《护理美学》教学改革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波 《吉林医学》2006,27(10):1271-1272
目的:配合人文素质教育,找到适合教授护理美学的教学方法。方法:针对护生学习护理美学效果的不足,有计划、有目的、系统地从教学方法改革入手,根据教学内容特点的不同,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并用的教学模式。结果:根据护理美学课程特点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并用的方式是适合护生学习的,可取得较好的效果。结论:增强护生学习护理美学的兴趣,更深刻地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但该教学方法仍需在实践中不断验证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护理伦理学教学方法改革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慧艳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1):138-139
护理伦理学是对护生进行思想品德、人文素质和护理道德教育的必修课程。明确了课程地位、性质,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丰富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实现培养合格的白衣天使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中职护理专业人文教育现状,临床住院患者及其家属对实习护生职业形象和人文素养的要求,以深化护理教学改革,构建中职护生专业认知行为及人文素质教育新模式,为护理人文教育提供新依据。方法选择甘肃省卫生学校2008级600名护理三年制中职班护生及600名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兰州大学第二医院住院患者及其家属作为调查对象,使用自制调查问卷,就中职护生专业认知行为、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及住院患者及其家属对实习护生职业形象和人文素养的要求进行调查。结果护生对人文社科类知识的学习热情很高,但实际教学尚不能满足护生需求;文学类、艺术类、行为类课程较受护生欢迎;护生对人文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表现出多样化需求;住院患者及其家属对实习护生行为举止、沟通能力和工作作风方面的要求最高。结论针对中职护生专业认知行为及人文素质培养现状,探索学校教育与临床带教相结合的护理专业认知行为及人文素质教育模式,对中职护理教育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及临床实践教学进行改革,构建中职护生专业认知行为及人文素质教育新模式,切实提高中职护生专业认知能力和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5.
全科医学课程实验教学是培养医学生社区综合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全面客观地评价实验教学质量有利于完善全科医学课程教学细节,提高教学效果。本研究从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效果四个方面构建了全科医学课程实验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全科医学课程实验教学质量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并结合实例探讨模糊综合评判法在全科医学课程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应用,以期为全科医学课程实验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护生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学习效果,满足临床及执业护士资格考试需求,为后续课程学习打下良好基础。方法通过对已学过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课程的护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和掌握护生学习现状,并制定相应对策。结果大部分护生认为教学内容顺序方面,应解剖学在先,组织学在后;普遍反映解剖学难学,总学时少,实验课少。结论在护理专业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教学中,从优化结构、整合教学内容、创新实验课教学模式、完善成绩评价方法等方面,不断探索与实践。以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应用模块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对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方法将高职妇产科护理教学内容分为6个模块,在每个模块采用案例教学法,教学前后分别对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进行调查,通过评判性思维能力、理论成绩和教学满意度评价教学效果。结果教学结束后,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得分为296.09分,明显高于教学前;护生考试成绩较好,对该教学方法评价较高。结论模块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能提高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护生对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各种教学方法和学习效果的评价,为教学改革提供方向。方法采用自制问卷,调查我院2013级大专护生对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教学中采用的各种教学方法和学习效果的评价。结果护生评价较高的教学方法有多媒体授课、形体房练习举止礼仪、背景音乐情绪调动以及临床见习等。护生礼仪学习效果较为显著。结论完善教学硬件设施,应用多种教学方法能提高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医学伦理学》作为培养医学生医学人文素质和职业精神的核心课程,其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方法的改进,对教学效果的提高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极大的影响。本文是对多年来在《医学伦理学》教学中使用案例教学方法的总结和思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分析中职护生护理专业形象认知行为的现状及目前护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中职护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需求;探讨培养护生职业形象认知行为及人文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旨在为中职院校合理设置人文课程,突出中职特色等方面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600名护生人文素质现状及800名住院患者或其家属对实习护生人文素质及职业形象的满意度。结果护生对自身人文素质及职业形象的认同度较高(3.30±0.10分)、对学习人文知识的期望度较高(2.88±0.12分)、对目前学校人文课程的开设及人文环境的满意度较低(2.18±0.10分),住院患者或其家属对实习护生沟通能力、人文关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满意度较低。结论目前学校护理教育中存在人文教育比重过低,人文类课程开设形式不尽合理,护理专业教师对素质教育的内容及方法等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对护士在实际工作中应如何体现人文关怀尚缺乏规范的评价标准。通过院校联合的方式在学校教育及临床带教中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改革课程结构、优化教学内容,在专业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加强临床实践中人文关怀的带教、运用教师的人格魅力进行示范引导、制订护生人文素质及职业形象的评价方法与标准等来加强中职护生良好职业形象、人文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不同专业医学生对医院感染控制与职业防护课程的教学需求,找出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为改进课程教学提供依据。方法利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在课程考试结束后对320名临床医学、医学技术和护理学专业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学生选修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学习职业防护知识;超过80.0%的学生认为有课程设置的必要,超过50.0%的学生认为应该设置为必修课;护理学、医学技术专业学生多数认为课程应该设置在第二学年,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多数选择设置在第三学年;部分被调查学生认为课程教学内容、方法、时数,课程教师配备及课程教材均有待改进。结论不同专业医学生对课程教学需求有差异,应该根据不同教学对象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加强课程和师资队伍建设,编写国家规范教材,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13.
以ESP为中心的医学院校英语课程改革之课程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ESP为中心的医学院校英语课程改革能够激发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满足他们的特殊的学习需求,符合英语教学朝着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的趋势。它的顺利进行必须以科学的课程设计为前提。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教学资料、教师队伍建设以及测试与评估等方面一定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因需施教,因材施教,这样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并真正提高学生的语言使用能力。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礼仪课程目标包括知识、能力、情感三维课程目标,除了礼仪教材之外,教师的礼仪修养、网络、中国传统礼仪文化以及校园礼仪文化都是重要的课程资源。礼仪教育的课程实施应将讲授、训练、实践相结合,自我教育也是礼仪课程实施重要方式,教师应注重提升自我的礼仪课程实施能力。大学生礼仪课程评价应倡导发展性课程评价。  相似文献   

15.
《中医学基础》、《现代医学概论》是供中医药院校的非医学专业学生学习医学概貌而开设的医学概论课程。简要阐述综合型中医药院校非医学专业医学基础课程的现状、开展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并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研究重点归纳为:非医学专业医学基础课程具体教学内容的合理选择研究;具有非医学专业医学基础课程特色的教学模式、方法、手段研究;非医学专业医学基础课程综合考评方式研究;与传统教育模式的比较研究;综合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在非医学学生医学基础课程教学中推广的可行性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课程整合的思路与方法.方法 对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医学遗传学四门课程的理论和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精简和融合, 形成了“生命基础理论课”和“生命基础实验课”, 即“四合二”.跨系组建教学团队, 实行多学科联组教学.理论课教学以“细胞→分子→遗传→疾病”为主线展开, 并穿插“翻转课堂”教学.实验课剔除重复的验证性实验, 增设综合性实验.采取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课程考核和成绩评定.结果 这一整合课程的教学模式已连续年在两我校一年级本科生实验班中开展, 对比理论考试成绩, 实验班的综合题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对比参与科研实践的学生人数, 实验班参与24人, 对照班参与10人.结论 整合课程的实施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调动学生参与科研实践的兴趣.该整合课程模式为高等医学院校生命科学领域基础课程的整合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经验.  相似文献   

17.
阐述军队医学院校医学文献信息检索网络课程建设依据,以第四军医大学医学文献信息检索网络课程为例,介绍教学内容和课程设计思路,开发网络课程教学平台,包括课程规划模块、资源准备模块、课程质量模块、教学组织模块及评价分析模块。本课程适用于军队医学院校不同专业的学员学习,使学习时间和内容不受时空所限。  相似文献   

18.
赵睿  刘峰  朱坤  丁楠楠 《中华全科医学》2021,19(8):1382-1385
  目的  对本科教育阶段《全科医学概论》课程建设进行需求研究,为进一步推进高校全科医学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对5所高等医学院校教学管理人员、全科相关专业带头人以及承担《全科医学概论》课程的教师进行关键事件访谈;同时选取已经完成全科医学概论课程的临床专业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被访谈的26名专家认为本科教育阶段《全科医学概论》课程建设仍需进一步完善,课程管理队伍不健全,教学手段单一,课程评估方式较传统;对300名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183人(61.00%)认为有必要开设《全科医学概论》这门课程,173人(57.67%)对《全科医学概论》课程感兴趣,仅116人(38.67%)对该课程目前的教学方式满意,有148人(49.33%)更倾向于讲授+案例分析授课方式,234人(78.00%)认为该课程的社区实践内容安排合理,有157人(52.33%)对目前该课程的考核方式满意,仅有161人(53.67%)认为通过学习该课程有助于增加认知和转变观念。  结论  高校应进一步加强全科医学课程建设和师资队伍培养,创新以社区为导向的教学模式,采用多元融合的教学设计,构建多元动态的课程评价与反馈机制,将全科医学理念融入本科教育阶段的课程建设中,为全科医学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1):177-179
人体形态学是由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细胞学融合而来的一门课程,属于广义的解剖学,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医学基础课。课程理论知识专业名词繁多,内容繁琐,对于很多刚步入大学的医学生来讲比较枯燥乏味,成绩不理想。为了提高本科护理专业人体形态学教学质量,本教研室对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根据教学内容采用以“翻转课堂”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整合现代化的教学资源,合理利用新媒体技术,在教学上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皮肤疾病的课程整合为例,通过对部队高发皮肤疾病进行调研,总结出痤疮、足癣、疣、毛囊炎、鸡眼与胼胝、日晒伤等是部队人员高发的皮肤疾病,并将调研结果应用至空军军医大学皮肤疾病课程整合工作中。在课程整合过程中,按照“系统-器官”为中心,结合军医大学的教学任务与特色,将皮肤病学、整形外科和烧伤与皮肤外科系统整合,同时对教学内容进行精简和重排。在教学过程中利用PBL教学法,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课程完成后对学生进行试卷考核,并进行满意度评价。结果表明,针对部队高发皮肤疾病的课程整合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满意度,可为军医院校的课程整合改革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