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正畸治疗中非常规拔牙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于2019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以常规拔牙矫治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以非常规减数矫治方法进行治疗.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2.50%,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5%,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一所示....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磨牙远移在不拔牙矫治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磨牙推进器,复合头帽、口外弓,唇挡,微型种植体等方法推磨牙远移.结果 患者都达到了预期矫治效果,磨牙中性关系,面型良好.磨牙远移时间2.5 ~12个月,平均6个月.远移单个磨牙者(第2磨牙未萌者)平均1.50 mm/月;同时远移第1、2恒磨牙者平均获得间隙0.60 mm/月;成人远移磨牙平均0.80 mm/月.结论 选择好适应证,磨牙远移是不拔牙矫治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无托槽隐形矫治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兴起的一种新型矫治技术,它主要凭借美观舒适的优势受到越来越多患者的青睐.1998年Invisalign隐形矫治器首次研制成功并投入应用[1].国内的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系统于2004年开始在正畸临床推广应用[2].目前,虽然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存在很多不足,但其美观这一巨大优势引起广大患者和正畸医生的关注.本文就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的原理、适应证、临床效果和优缺点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雷畅  崔德泉 《山东医药》2008,48(16):72-72
2005年1月~2006年12月,笔者对24例错颌畸形患者行拔牙术减数矫治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就矫治力对正畸拔牙术后牙槽骨修复的影响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5.
2001年1月至2003年3月,我科收治700例错He畸形患者,其中矫治拔牙378例。现对其拔牙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李延广 《山东医药》2001,41(9):44-44
1993~ 1998年 ,我们对 2 4例患者于临床先期正畸后行义齿修复 ,结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本组男 7例、女 17例 ,年龄 15~ 5 1岁、平均33.2岁。其中 2 2过小牙、牙列分布不均匀散在间隙 3例 ;先采用片断弓技术 ,于 32 112 3粘贴方托槽 ,用直径 0 .0 18英寸圆丝结扎 ,集中间隙平均分配于 2 2近远中 ,2个月后拆除矫治器 ,再行 2 2光敏固化贴面或烤瓷冠修复。牙列缺损、邻牙向缺隙倾斜伴散在间隙 10例 ;先粘贴方托槽 ,采用片断弓技术关闭散在间隙 ,竖直倾斜牙轴 ,后固定义齿修复 ,疗程3个月。多数牙齿缺失、口腔修复无法测出就位道 …  相似文献   

7.
在正畸主动矫治后,保持的稳定性至关重要,但矫治后复发(特别是下切牙拥挤复发)是临床上常遇到的难题之一.据研究认为,下切牙拥挤复发与患者生长发育、人类进化、牙弓扩大、智齿拥挤等多种因素有关.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测量治疗前后牙模型、头影侧位片的变化,估价矫治后造成下切牙拥挤复发的可能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安氏Ⅰ类错畸形拔牙矫治前后上气道矢状径的变化.方法 选取青少年骨性安氏Ⅰ类牙列拥挤或双牙弓前突患者19例,拔除4颗第一双尖牙,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进行矫治,疗程为22~27个月.将矫治前后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上气道矢状径相关指标的测量,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安氏Ⅰ类错畸形拔牙矫治前后除SPP-SPPW...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安氏Ⅰ类错畸形拔牙矫治前后舌骨位置的变化。方法选取青少年骨性安氏Ⅰ类牙列拥挤或双牙弓前突患者19例,拔除4颗第一双尖牙,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进行矫治,疗程22~27个月。将矫治前后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舌骨垂直及水平位置相关指标的测量,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安氏Ⅰ类错畸形拔牙矫治前后舌骨水平向位置及舌骨垂直向位置的测量指标均增大,多数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少年安氏Ⅰ类错畸形经过两年的拔牙矫治后舌骨位置趋于较后下位。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拔牙矫治及相关肌功能训练在改善恒牙列Ⅱ类骨面型患者正畸后微笑美中的作用。方法 20例恒牙期Ⅱ类骨面型患者,在拔牙设计,直丝弓矫治技术应用技术同时,配合相关微笑美肌功能训练。应用Adobe Photoshop CS7软件对矫治前后微笑相进行定点和测量(包括上前牙曲度、下唇曲度、颊廊、微笑宽度、微笑高度、上下前牙暴露量、微笑弧及上唇曲度形态等),应用SPSS17.0软件对矫治前后颅颌面结构及微笑相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矫治后上前牙曲度增大,颊间隙比率和上切牙比率有所增加,下切牙暴露量减少,与矫治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后理想笑弧和上唇曲度向上的例数明显增加,平坦笑弧和向下的上唇曲度例数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后U1-SN角变化与上牙曲率变化呈负相关,SN-MP角变化与颊旁间隙比率变化呈负相关(P0.05)。结论恒牙列Ⅱ类骨面型患者拔牙矫治并配合微笑美肌功能训练各项微笑美指标矫治后均有所改善,其中颊廊与面下1/3高度相关,笑弧与上前牙唇倾度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牙周病应用口腔正畸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牙周病患者36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接受牙周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口腔正畸治疗,分析纳入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接受治疗后,患者牙周袋深度、牙周出血指数、前牙槽高度等指标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 应用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所致的前牙移位,能有效控制病情,改善患者牙齿美观度、咀嚼能力,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2.
姜营 《山东医药》2011,(43):116-117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CT技术的应用增长迅速,但放射剂量大、体积大等限制了其在口腔医学中的准入及应用。1997年,日本大学Arai等发明了另外一种CT系统,即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BCT),并命名为Ortho-CT,其可获得高质量图像,且辐射剂量小。现将CBCT在正畸临床中的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一个半心室矫治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一个半心室矫治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993年7月~2000年8月,10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接受了一个半心室矫治术.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4.9±4.4(1.2~16.0)岁,体表面积0.65±0.32(0.42~1.48)m  相似文献   

14.
非气腹腹腔镜手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秋生 《山东医药》1998,38(3):41-42
非气腹腹腔镜手术的临床应用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100044)王秋生非气腹腹腔镜手术是利用非气腹装置机械性地提拉或拱起前腹壁,以代替气腹营造腹腔镜手术所需的空间,旨在避免气腹并发症,拓宽腹腔镜手术范围,增加手术安全性,降低手术费用。近7年来,随着非气...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矫治前后头影测量分析初步评价2D舌侧自锁矫治技术的矫治机理,为临床应用推广提供依据。方法应用2D舌侧自锁矫治技术对12例成人错(牙合)畸形患者(年龄21~49岁)进行了矫治,其中安氏Ⅰ类轻度牙列拥挤4例,安氏Ⅱ类1分类深覆(牙合)深覆盖5例;安氏Ⅲ类前牙反(牙合)3例;非拔牙病例8例,拔牙病例4例(单个下颌牙)。不用排牙实验和复杂的托槽间接粘接技术,不使用不锈钢方丝,只使用热激活超弹性镍钛圆丝、不锈钢圆丝或澳大利亚钢丝,配合颌间牵引及链状皮圈等其他辅助装置用于调整上下颌间关系、关闭拔牙间隙及作一些简单的控根运动。通过7项代表颌骨及牙齿垂直向及矢状向变化的X线头影测量指标来评价该技术矫治前后患者颅颌牙面的变化情况。结果安氏Ⅰ类错(牙合)矫治前后除上前牙唇倾度外,其余头影测量结果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安氏Ⅱ类错(牙合)矫治后上下切牙间角从矫治前109°提高到矫治后126°,变化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安氏Ⅲ类前牙反(牙合)矫治前后X线头影测量结果表明上前牙唇倾度和上下切牙间角的变化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所有病例在获得绝对隐形矫治目的的同时,也取得了满意的矫治效果,矫治时间11~19个月。结论应用2D舌侧自锁矫治技术除安氏Ⅰ类牙列拥挤外,安氏Ⅱ类和安氏Ⅲ类错(牙合)矫治后前牙唇倾度都发生了明显变化,故其对成人轻度骨性错(牙合)的掩饰性治疗及牙弓内非大范围移动牙齿的非拔牙病例或个别拔牙病例的矫治均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CT技术的应用增长迅速,但放射剂量大、体积大等限制了其在口腔医学中的准入及应用[1].1997年,日本大学Arai等发明了另外一种CT系统,即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BCT),并命名为Ortho-CT,其可获得高质量图像,且辐射剂量小.现将CBCT在正畸临床中的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牙齿固定矫治术后牙釉质脱矿的预防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观察发现 ,牙齿固定矫形治疗后常出现牙釉质脱矿的现象。1996~ 2 0 0 1年 ,我们对 5 0例固定正畸患者在固定矫治期间采用了一定的预防措施 ,并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文牙齿正畸患者 10 0例 ,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男 2 2例、女 2 8例 ,年龄 11~ 3 5岁、平均 14.5岁 ;实验组男 2 5例、女 2 5例 ,年龄 11~ 3 3岁、平均 14.8岁。研究方法 :所有病例在接受固定矫治前均检查牙面釉质情况 ,如有缺损 ,给予适当修复治疗。使用相同的京津釉质粘合剂、酸蚀材料 ,两组均使用标准方丝弓矫治器。对照组粘接前使用 3 7%正磷酸常规酸…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东莞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2002年2月到2002年8月期间所行8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患的临床资料,分析OPCAB手术的优点及疗效。方法 本组8例患,年龄32.65岁,术前心功能Ⅱ-Ⅲ级,左室射血分数49。58%,所有患均在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状态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结果 手术患无一例死亡,术后心绞痛症状均消失,心功能得到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是一种安全可行、效果良好的冠心病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人口平均寿命的增加,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病人要求拔牙的人数也在增加,其出现的并发症日益引起了口腔医师的关注。自2003年以来笔者对43例老年心血管疾病病人施行了拔牙术,采用了多种防治措施,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摘要] 正常的冠根比例是临床正畸矫治中判断牙齿在牙槽骨中稳定性、是否具有良好口腔功能及各种治疗后的远期稳定性的重要指标。了解临床中冠根比例的定义、测量方法、测量工具、临床应用及影响因素等,有助于正畸医师在牙颌畸形的矫治中实现牙齿安全、高效地移动及获得稳定的矫治效果。该文就冠根比例在正畸矫治中的应用和影响因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