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晚期股骨头无菌性坏死人工全髋置换16例报道厉文华,贺克英,李欣,陈伯民我院自1987年3月~1992年8月对16例(18髋)晚期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患者施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取得满意疗效.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2例(14髋),女4例.年龄3...  相似文献   

2.
冯炜 《医学文选》2001,20(2):194-194
医源性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主要原因是大量、长期或间断一次大剂量使用激素,使之在体内累积所致[1]。本文对13例医源性股骨头无菌性坏死进行临床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1990年1月至1999年12月资料完整的13例医源性无菌性股骨头坏死住院病例,男性9例,女性4例,年龄24~60岁,平均39. 8岁。所有病例都有明确使用激素的病史,并经X线检查确诊为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原发病有: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4例,风湿性关节炎2例,肾病综合征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银屑病、慢…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应用髓腔减压加介入疗法治疗股骨头无菌坏死的效果。方法 应用直径8mm的自制打孔器先行股骨头颈部髓腔减压,3d后再行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检查并介入疗法治疗18例20髋股骨头无菌坏死.结果 疼痛消失及明显减轻18髋(90%),随访6个月~3年功能明显改善17髋(85%)。DSA检查提示全部病例均有明显的局部循环改善。结论 应用髓腔减压并介入疗法治疗股骨头无菌坏死,创伤小,易于操作,效果肯定,尤其对中早期股骨头坏死是一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高压氧配合手术治疗早期股骨头无菌坏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强  李琛 《吉林医学》1997,18(3):182-182
高压氧配合手术治疗早期股骨头无菌坏死刘强李琛(长春第一汽车集团公司职工医院骨科130011)我院1988年~1995年应用高压氧配合手术治疗早期股骨头无菌性坏死14例16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4例,男9例,女5例。年龄22岁~57岁...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寻股骨头无菌坏死的最佳手术方法及疗效观察。方法 应用Sugioka截骨术合并头颈中心减压术治疗FicatⅡ,Ⅲ期股骨头无菌坏死10例髋,其中Ⅱ期7例,Ⅲ期3例。结果 术后随访3个月 ̄2年,平均14.4个月。失访1例,应用王岩疗效评定标准评价疗效,优7例,良2例。结论 该方法是治疗股骨头无菌坏死的最有效方法之一,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术中精操作,术中积极康复训练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6.
探讨治疗成人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手术方法。方法采用带旋髂深血管和带旋股外侧血管的骼骨瓣治疗成人股骨头无菌性坏死32例.按Ficat分期。Ⅱ期12例,Ⅲ期19例,Ⅳ期1例。切取3.5~4cm×1.5cm×2cm髂骨块。结果30例疗效满意,有1例Ⅲ期1例Ⅳ期者疗效不佳,随访平均4年2月未见股骨头塌陷,另2例无明显改善。结论旋髂深血管骼骨瓣转移植骨治疗成人股骨头无茵性坏死效果理想,但对Ⅳ期者要慎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运用加长型股骨距替代型全髋关节置换加大转子固定爪治疗老年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并同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加长型股骨距替代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加大粗隆固定爪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并同侧股骨转子间骨折23例,左髋15例,右髋8例。骨折均累及大小转子,其中7例累及转子下,股骨头坏死20例为4级,3例为3级。结果本组病例术口全部甲级愈合,随访时间12~24个月,中位数18个月,无1例发生感染及松动,无神经损伤或并发骨折,12月后Harris评分为(92.6±6.1)分,结果满意。结论加长型股骨距替代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加大粗隆固定爪治疗老年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并同侧股骨转子间骨折假体稳定性可靠,可早期行功能锻炼,避免了传统普通假体和内固定方法的不足,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我院1988年9月至1997年9月采用血管植入术治疗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6例,经随访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6例患者中,男22例,女4例,年龄3~12岁,平均8岁,就诊以髋或膝部疼痛伴跛行为主诉者25例,仅以跛行为主诉...  相似文献   

9.
在多条血管束植入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基础上,针对股骨头严重塌陷,作者运用了多条血管束加带缝匠肌骨瓣植入的新方法,自1993年5月~1995年4月共治疗53例55髋。按改良Ficat分期,Ⅲ_A,期3髋,Ⅲ_B期20髋,Ⅲ_c期12髋,Ⅳ_B期6髋,Ⅳ_c期14髋,中度塌陷8髋,严重塌陷47髋。25髋随访半年~2年,平均1年。临床及X线评价参考第一次全国骨坏死会议制定的疗效标准,疼痛与关节活动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X片优良率92%,无一例塌陷较术前加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自体红骨髓组织工程复合物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本组9例,男性8例,女性1例;双侧股骨头坏死2例,右单侧股骨头坏死5例,左单侧股骨头坏死2例;术前均行X线摄片、CT、MRI检查,ARCO分期:Ⅰ期4髋,Ⅱ期7髋;C型臂X线透视下行股骨头坏死区和囊性变区定位、髓芯减压,关节镜监视下,刮除坏死骨送病理;植入由自体红骨髓与含BMP的骨诱导活性材料复合成的非细胞型组织工程骨,并用空心钛钉支撑股骨头软骨下骨质。结果:术后主要观察患者跛行、疼痛、关节功能和影像学表现较术前改善率,本组9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8个月。术前术后采用12分法评分系统评定:优:6髋;良:4髋;可:1髋;差:0髋,优良率为90.9%。结论:自体红骨髓组织工程复合物植入结合临床应用髓芯减压、空心钛钉支撑,在减轻疼痛、改善股骨头内循环、促进骨修复、防止或延缓股骨头塌陷有极好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成人ARCOⅠ期、Ⅱ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一种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股骨头无菌性坏死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近、中期疗效;方法对45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病人实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结果45例随访10—17个月,髋关节评分用Harris评价标准[1],优良率达到91.1%;结论人工全髋置换术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近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本科自92年以来共收治股骨颈骨折和各种原因的股骨头无菌坏死79例,其中完成人工股骨头置换和全髋置换术共计40例43髋,现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完成人工股骨头置换术27例29髋,年龄32~78岁,平均55.5岁,完成全髋置换术13例14髋,年龄21~...  相似文献   

13.
髋臼结核临床较少见,因症状体征不明显,误诊率较高。现就一例左侧髋臼结核误诊为股骨头无菌性性坏死的病例报告如下: 1.病例介绍 马某,女,43岁,以左髋部疼痛呈进行性加重八个月为主诉来我院就诊。八个月前左髋部无明显诱因开始疼痛,时轻时重,在当地基层医院拍X光片检查未见异常,继后疼痛逐渐加重,活动受限,故来本院就诊。查体:走路跛行,左髋关节活动受限,无明显肿胀及畸形,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正常、血沉28mm/h,X拍片示左股骨头表面粗糙不平,欠光整,关节间隙及髋臼均正常。据X线检查,结合临床考虑股骨头无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发育性髋脱位术后并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1998-01~2010-10采用多种手术方法治疗发育性髋脱位132例(137髋),对出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29例(32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育性髋脱位106例(118髋)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8个月,依据Salter评定标准,共有29例(32髋)并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生率为27.1%。结论手术治疗发育性髋脱位不能完全避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生。发育性髋脱位术后并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与手术介入、患者年龄、股骨头脱位程度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初步探讨系统抗凝、改善骨内微循环治疗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寻找治疗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有效方法。方法:选择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21 例共32 髋进行临床治疗,采用阿斯匹林进行系统抗凝,复方丹参、低分子右旋糖酐改善骨内微循环。结果:经3 mo~2 a,平均11 mo 的随访,12 例患髋疼痛消失,7 例患髋疼痛减轻,2 例未改善。除2 例3 髋有放射学加重外,17 例26 髋表现放射学稳定,2 例3 髋表现放射学趋好。结论:系统抗凝、改善骨内微循环是治疗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可行性方法。  相似文献   

16.
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患者创伤性股骨头坏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庆民  王义生 《中原医刊》2007,34(14):13-14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患者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适应证与临床效果。方法1995年以来,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患者创伤性股骨头坏死30例30髋。男8例,女22例,年龄70~85岁,平均74.6岁。骨坏死病史平均0.8(0.5~1)年。均为股骨颈骨折后发生股骨头坏死。其中,股骨颈骨折头下型26髋,经颈型4髋(但骨折线斜向股骨头下)。20例原行切开或闭合复位内固定(钢针或螺钉),18例骨折不愈合,2例骨折愈合,但均于术后0.5~1年发生股骨头坏死。10例为保守治疗或仅卧床休息,于伤后8个月骨折未愈,发生股骨头坏死。患者均有髋部疼痛和功能障碍。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12髋,双动人工股骨头18髋。其中,混合型假体6髋,骨水泥型假体置换24髋。结果术后病人疼痛解除,关节功能明显改善。平均随访时间3.5(1~8)年,髋关节Harri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35分改善为85分。优良率为88.3%。混合型假体和骨水泥型假体中,各发生股骨柄松动下沉1髋。结论高龄患者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可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介入治疗效果。方法对31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患者行股动脉造影,选择股骨头的供血动脉旋股内、外侧动脉,注入溶栓、扩血管药物,即在每支血管内注入稀释后的罂粟碱25mg、尿激酶25万单位、复方香丹注射液40毫升,低分子右旋糖50ml,术后每日静脉滴注尿激酶5万单位,连用5d,治疗后行股骨头X线平片及CT、股动脉造影检查,随访、评估疗效。结果术后患者患髋疼痛症状明显减轻,关节功能不同程度改善,随访6~24个月(平均15.5个月),股骨头X线平片及/或CT显示Ⅰ、Ⅱ期患者介入治疗后股骨头修复明显。结论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介入治疗是一种疗效肯定、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是由于不同的病因引起股骨头血液循环障碍,最终导致髋关节功能丧失,成为骨科的一个难题,因此,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重视。1999年1月~2005年1月,我们采用股方肌骨瓣移植治疗18例(23髋)成人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男15例(23骨宽),女3例;年龄25~48岁,平均38.5岁;左髋15例,右髋8例。病因:髋部外伤4例,长期饮酒6例,长期服用激素6例,特发性2例。按F icat分类法:Ⅰ期2髋,Ⅱ期16髋,Ⅲ期5髋1.2治疗方法在持续硬膜外下手术,取髋关节后外侧切口,先找到坐股神经加以保护,内旋下肢,找到外…  相似文献   

19.
股骨头缺血坏死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骨头缺血坏死,是临床常见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CT在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诊断上的意义主要是早期诊断,中晚期治疗后随访、复查以观察该病的病理发展过程,以提高对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认识。1材料和方法 本组38例(66个股骨头),其中男34例,女4例。年龄31~76岁,平均42岁。主要临床症状有髋关节疼痛、压痛及放射痛。其中疼痛严重,有明显跛行并需要持杖者10例;疼痛可忍受,活动时加剧,休息后可缓解24例;无明显症状者4例。病变累及双髋者28例,单髓者10例。病程1个月~5年。全部病例均行 CT…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在临床介入治疗的基础上,辅以高压氧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可行性、实用性。方法 对21例病人、34侧股骨头无菌性坏死介入手术及术后辅以一定疗程的高压氧治疗后2年左右跟踪随访,进行影像学对照比较,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根据Harris髋关节功能评价标准,从疼痛程度、髋关节功能改善及X线表现等几方面来评价。本组计34髋介入治疗后,临床有效率达100%。病人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但对一些晚期病例疗效欠佳。结论 股骨头无菌坏死在临床介入治疗的基础上,辅以高压氧治疗,能够使缺血坏死的股骨头供血血管再通,供血、供氧环境得以改善,促进股骨头坏死骨吸收,新生骨生成。该方法具有可行性、实用性,尤其对早期、病程短的病例疗效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