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外周血检出幼稚细胞对白血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35例白血病初诊患者血常规检测的同时,进行外周血涂片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下做形态学检查.结果 35例白血病初诊患者幼稚细胞检出率为88.57%,在未检出幼稚细胞的病例中37.50%为低白细胞患者.结论 外周血涂片形态学检查对白血病的诊断极为重要,可防止漏诊及误诊.  相似文献   

2.
张慧  刘瑞明  刘刚  苗庄  王磊 《中国热带医学》2007,7(7):1135-1135,1140
目的 探讨静脉血(外周血)首次检出幼稚白细胞对诊断AL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607例已确诊的AL患者的骨髓细胞及组化染色结果与首次血液幼稚白细胞进行综合比较分析.结果 从607例AL患者外周血首次拟诊为未分化急性原始粒细胞型白血病(M1)、急性原始粒细胞型白血病(M2)、急性早幼粒细胞型白血病(M3)、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AL1、AL2)幼稚白细胞检出率为97.89%以上;急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型白血病(M4)、急性单核细胞型白血病(M5)和急性红白细胞型白血病(M6)的幼稚细胞检出率为83.79%以上,平均为92.60%,幼稚细胞检出范围均在40.1%~77.8%,亦有少数患者因白细胞总数少,在外周血中难以查到幼稚细胞,高度怀疑时,应采取浓缩白细胞后涂片检查.结论 外周血发现幼稚白细胞为诊断白血病提供首次诊断时机,同时进行骨髓细胞形态学、免疫表型、遗传学特征和组化染色等综合检查,更全面地反映造血组织病变程度,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外周血首次检出幼稚白细胞对诊断急性白血病 (AcuteLeukemia ,AL)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 393例已确诊为AL患者的骨髓及组化检查结果 ,与首次外周血涂片染色检查发现幼稚白细胞的存在与否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从 393例AL患者外周血首次诊断为未分化型急性原始粒细胞型白血病 (M1)、急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型白血病 (M4 )、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 (AL1和AL2 )的幼稚白细胞检出率均为 91.8%以上 ;急性原始粒细胞型白血病 (M2 )、急性早幼粒型白血病 (M3 )、急性单核细胞型白血病 (M5)、急性红白细胞型白血病 (M6)的幼稚白细胞检出率为 71.4 %~ 86 .7% ,平均为 87.7% ,亦有少数患者外周血中查不到幼稚白细胞 (占 12 .3% )。结论 外周血发现幼稚白细胞为诊断白血病提供首次诊断时机 ,但骨髓细胞学检查更全面地反映造血组织的病变程度 ;应用细胞形态学及免疫学等综合诊断 ,可提高其诊断率  相似文献   

4.
116例急性白血病初诊时外周血幼稚细胞检出率及髓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急性白血病初诊时外周血幼稚细胞的检出率及髓象情况。方法 对 116例急性白血病初诊时外周血幼稚细胞检出率及髓象进行分析。结果 幼稚细胞检出率为 93 .10 % ,以急非淋中的M3 型比例最高 ,未检出幼稚细胞的病例外周血常呈全血细胞减少的表现 ,且分类部分以成熟淋巴细胞为主 ,易误诊为再障 ,此类病例骨髓检查部分为低增生性急性白血病。结论 外周血检出幼稚细胞对诊断急性白血病具有重要意义。对未检出者应做骨髓检查确诊  相似文献   

5.
外周血检出幼稚白细胞在诊断急性白血病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周血首次检出幼稚白细胞对诊断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的临床意义。方法将393例已确诊为AL患者的骨髓及组化检查结果,与首次外周血涂片染色检查发现幼稚白细胞的存在与否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从393例AL患者外周血首次诊断为未分化型急性原始粒细胞型白血病(M1)、急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型白血病(M4)、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AL1和AL2)的幼稚白细胞检出率均为91.8%以上;急性原始粒细胞型白血病(M2)、急性早幼粒型白血病(M3)、急性单核细胞型白血病(M5)、急性红白细胞型白血病(M6)的幼稚白细胞检出率为71.4%~86.7%,平均为87.7%,亦有少数患者外周血中查不到幼稚白细胞(占12.3%)。结论外周血发现幼稚白细胞为诊断白血病提供首次诊断时机,但骨髓细胞学检查更全面地反映造血组织的病变程度;应用细胞形态学及免疫学等综合诊断,可提高其诊断率。  相似文献   

6.
l16例急性白血病初诊时外周血幼稚细胞检出率及髓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急性白血病初诊时外周血幼稚细胞的检出率及髓象情况。方法 对116例急性白血病初诊时外周血幼稚细胞检出率及髓象进行分析。结果 幼稚细胞检出率为阳.10%,以急非淋中的M3型比例最高,未检出幼稚细胞的病例外周血常呈全血细胞减少的表现,且分类部分以成熟淋巴细胞为主,易误诊为再障,此类病例骨髓检查部分为低增生性急性白血病。结论 外周血检出幼稚细胞对诊断急性白血病具有重要意义。对未检出者应做骨髓检查确诊。  相似文献   

7.
379例初诊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幼稚细胞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初诊急性白血病 (AL)外周血幼稚细胞出现的情况。方法 :分析AL首次骨髓穿刺以及同一时间外周血幼稚细胞检查结果。骨髓及血片均经瑞氏染色后油镜观察细胞形态并分类计数。结果 :379例AL外周血非红系幼稚细胞检出率为 95 0 0 % ( 36 0 /379) ,其中AML2 77例中外周血检出非红系幼稚细胞 ( 0 0 5~ 0 96 )者 2 6 4例( 95 31% ) ,有幼红细胞者 2 5例 ( 9 0 2 % ) ;ALL10 2例中外周血检出非红系幼稚细胞 ( 0 0 2~ 0 98)者 96例 ( 94 12 % ) ,有幼红细胞者 5例 ( 4 0 9% )。 19例AL外周血未检出幼稚细胞者中 13例 ( 6 8 42 % )WBC <3.0× 10 9/L ,6例 ( 31 5 8% )WBC( 3 1~ 10 )× 10 9/L ,且伴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和血小板减少。结论 :绝大多数急性白血病初诊时外周血中能查见幼稚细胞 ,坚持用显微镜观察血片细胞形态 ,能有效地防止白血病的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8.
急性白血病的非白血性白血病型周围血中白细胞数可不增多,甚至减少。我院近7年来收治急性白血病(AL)74例,其中白细胞减少性白血病29例,占39.2%,29例中仅4例在初诊时发现幼稚细胞,占13.8%。显然在初诊时由于使用的血细胞分析仪自身的局限和忽略显微镜涂片分类计数而漏检,因此,很容易造成临床漏诊或误诊。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分析初诊急性白血病(AL)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外周血象变化的特点,进一步为AL诊治提供新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新确诊的AL患者(共309例)的临床症状、外周血象特点和诊断分型等资料。结果:大部分AL患者均出现一种或多种典型临床症状,其中以贫血(53.07%)和出血(42.39%)多见,单一或无典型临床症状的患者较多(分别占37.86%、13.27%);不同白细胞(WBC)水平患者血涂片镜检幼稚细胞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随着WBC数量的增加,幼稚细胞检出率明显增加;不同临床症状AL患者外周血WBC计数及血涂片镜检幼稚细胞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红蛋白(HGB)含量和血小板(PLT)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AL非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增加;临床症状不典型的AL患者,其血常规指标变化亦不明显;WBC正常或降低的患者要加强显微镜形态学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分析血常规指标及散点图与外周血细胞形态尽早发现急性白血病。方法抽取我院初诊的5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血常规各项指标进行分析,并行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探讨对早期诊断急性白血病的意义。结果在50例急性白血病中,除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白细胞平均水平较健康组减低外,其他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白细胞平均水平升高,各组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平均水平减低;根据血常规散点图报警信息提示,50例外周血可检出原幼细胞45例,检出率为90%。结论对血常规及散点图、外周血细胞形态采取尽早的严密观察,使急性白血病的漏诊现象得到有效避免。  相似文献   

11.
血清LDH水平判断急性白血病疗效的评价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魏立  孔佩艳  刘红 《重庆医学》2004,33(3):431-432
目的探讨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水平与急性白血病(AL)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前、缓解后、复发后血清LDH水平的变化及初治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骨髓原始 早幼粒细胞或幼稚淋巴细胞比例.结果初治急性白血病LDH活性明显增高,且与外周血白细胞数量、骨髓原始 早幼粒细胞或幼稚淋巴细胞数呈正相关;达完全缓解后血清LDH水平降至正常范围,达部分缓解时血清LDH水平较化疗前明显下降,复发时血清LDH再次增高.结论 (1)LDH可作为代表全身白血病细胞负荷的一项重要指标;(2)化疗前AL患者血清LDH水平可作为AL疗效判断的一项可靠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探讨外周血细胞计数与形态学检查对常见白血病诊断的重要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常见白血病患者26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对不同白血病类型的患者外周血涂片或者骨髓涂片的主要参数进行比较,观察比较其白血病细胞形态。结果:常见白血病患者的外周血血常规检查以白细胞计数变化最为显著,不同类型白血病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均有显著差异,而外周血涂片的白血病细胞形态更为成熟,具有典型特征。结论:外周血细胞计数和形态学检查可以为常规白血病诊断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患者不同发展阶段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以探讨这些活性物质在AL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初诊AL患者60例,正常对照组40例,测定其血清MMP-2及MMP-9水平并对结果比较分析,并对AL患者进行治疗前、后不同阶段的动态检测;骨髓涂片在显微镜下按常规分类计数200个有核细胞,计算原始加幼稚细胞比例.结果:①AL组初诊时血浆MMP-2含量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AL组初诊时血浆MMP-9含量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经过2-3个疗程的治疗后,达到完全缓解(CR)时,血清MMP-2及MMP-9含量恢复正常,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经过2-3个疗程的治疗后,未达到缓解[包括部分缓解(PR)和未缓解(NR)]时,上述因子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AL初诊患者治疗前血清MMP-2及MMP-9水平与骨髓原始加幼稚细胞数呈正相关(P< 0.05,r =0.618和P<0.05,r=0.368).结论:动态监测AL患者血清MMP-2及MMP-9水平,可作为白血病病情进展、疗效过程及判断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survivin在急性白血病(AL)儿童骨髓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NC)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应用RT-PCR的方法检测21例AL患儿骨髓及外周血MNC中survivin mRNA的表达.结果 12例初诊AL患儿骨髓MNC中survivin阳性表达6例(50%);11例外周血MNC中survivin阳性表达4例(36.3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初诊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儿survivin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完全缓解组患儿中1 例骨髓survivin阳性表达(11.11%),明显低于初诊组(P<0.05),该例患儿7周后复发.AL初诊组4例外周血MNC survivin阳性表达者与7例阴性表达者外周血原始和/或幼稚细胞平均值分别为(76.43±43.28)×109/L和(5.86±13.85)×109/L,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① Survivin在AL初诊患儿骨髓及外周血MNC中高表达,提示survivin可能参与了儿童AL的发生发展;②完全缓解患儿骨髓survivin阳性表达可能可作为AL复发的早期指标.  相似文献   

15.
赵敏 《中国现代医生》2015,53(1):135-137
目的探讨血清乳酸脱氢酶对急性白血病中的诊断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血液科诊断为急性白血病的住院患者,收集时间为2011年6月~2013年9月共计94例,16例为急性白血病初诊未治者,定义为初诊未治组;30例急性白血病难治复发者;定义为难治复发组;48例急性白血病缓解者,定义为化疗缓解组。调查每个研究对象一般情况、实验项目,测定血清乳酸脱氢酶值。结果化疗缓解组、难治复发组、初诊未治组血清乳酸脱氢酶分别为(149.5±36.7)IU/L、(387.2±63.4)IU/L、(601.5±165.8)IU/L,经检验发现化疗缓解组最低,初诊未治组血清乳酸脱氢酶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缓解组、难治复发组、初诊未治组骨髓原始幼稚细胞分别为(19.5±2.9)%、(46.6±16.3)%、(98.6±33.6)%,化疗缓解组骨髓原始幼稚细胞最低,初诊未治组骨髓原始幼稚细胞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乳酸脱氢酶值越高,说明急性白血病患者预后越差,对化疗反应越差,骨髓原始幼稚细胞越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髓过氧化物酶(POX)染色对急性白血病(AL)分型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42例初诊AL患者之骨髓涂片行瑞氏染色、髓过氧化物酶染色,采用FAB形态学分型标准及WHO急性白血病(AL)诊断标准.结果 POX染色可区别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细胞形态学对AL的确诊率为71.4%,加做POX染色可将分型诊断率由71.4%提高到92.9%.结论 POX染色是AL确诊分型和鉴别诊断不可缺少的客观指标,可明显提高AL的诊断率,且方法稳定、操作简便,便于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7.
血细胞分析,是临床上很普遍的一项血液常规检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真空采血系列的应用及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普及,使血液检查更加快捷、准确,这样减少了血细胞计数上的很多人为误差,但仍然存在一些白血病的漏检情况,尤其是外周血白细胞减低的白血病,漏检率相对有所增高,那么,检测结果白细胞数<4.0×109/L,并有异常提示或有原始幼稚细胞时,应做血涂片检查,以提高白血病检出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影响急性白血病初治诱导缓解的因素。方法: 39例急性白血病(AL)按初治诱导缓解成功与否分为两组,分析AL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的FAB分型、化疗前外周血情况、血清乳酸脱氢酶、化疗方案及药物剂量的选择等指标。结果: 12例两次诱导缓解后完全缓解(CR),9例首次化疗后骨髓中原始幼稚细胞指数下降>50%(缓解组),18例未缓解(难治组)。两组相比,难治组高龄,FAB中属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急非淋),化疗前外周血白细胞比例高,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高,原发耐药比例高。而在急非淋中"MEA"方案的缓解率高于"DA"、"HA"方案,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L-CNDP"的缓解率较其他方案高。结论: AL患者年龄、FAB分型、化疗前瘤细胞负荷、化疗方案的选择是影响急性白血病初次诱导缓解的因素。而早期骨髓抑制继发的革兰阴性菌感染败血症是AL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当前 ,临床上已广泛应用血液分析仪进行血细胞计数等综合指标的检查。血液分析仪具有快速、准确、微量及方便等优点。但一般三分类的血液分析仪只能将白细胞分类为小型白细胞、中型白细胞、大型白细胞 ,不能给予幼稚细胞识别和提示幼稚细胞。我们应用KX 2 1血液分析仪对 2 7例初诊白血病患者的分析 ,发现与手工血涂片显微镜下观察的结果存在着明显的不一致 ,现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2 7例均为 2 0 0 1年 1~ 10月在我院门诊经骨髓检查证实的白血病初诊患者 ,男 18例 ,女 9例 ,年龄 14~ 72岁。其中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hG CSF)隔日皮下注射 ,在小儿急性白血病 (AL)强化疗后的临床作用。方法 :12例小儿 (AL)接受强化疗后白细胞≤ 1 0× 10 9/L(骨髓进入抑制期 )时 ,用rhG CSF每次 2~ 5μg/kg,隔日三角肌处皮下注射 ,查外周血 :白细胞≥ 2 5× 10 9/L时停止使用。并记录白细胞减低持续时间 ,患儿感染情况 ,同时对外周血出现幼稚细胞者 ,2周后骨髓涂片了解骨髓情况。选用既往相同年龄、相同类型AL患儿 ,用相同化疗方案 ,未使用rhG CSF ,同样例数作对照。结果 :治疗组白细胞≥ 2 .5× 10 9/L需天数 ( 6± 2 7天 ) ,比对照组 ( 13± 3天 )明显缩短 (t=6.0 6,P <0 .0 1)。且使用rhG CSF组出现较轻感染或不感染。多数能安全渡过骨髓抑制期 ,而对照组多感染重或多重感染 ,抗感染治疗疗效差。 6例患者使用rhG CSF后外周血出现幼稚细胞 ,但停药 2周后复查骨髓仍处于缓解期。结论 :隔日皮下注射rhG CSF每次 2~ 5 μg/kg ,可明显缩短小儿AL强化疗后骨髓抑制期 ,有效防止和控制继发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