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益气化瘀中药对大鼠胃癌前病变胃黏膜蛋白激酶C(PKC)、细胞周期素E(CyclinE)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甲硝基亚硝基胍(MNNG)、乙醇、饥饱失常等多因素造模。造模成功后,将造模存活大鼠随机分为自然恢复组及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各组大鼠做相应的处理后,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胃黏膜组织PKC、CyclinE表达水平。结果各治疗组PKC表达及CyclinE蛋白阳性率较自然恢复组下降,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益气化瘀中药可能是通过下调PKC及CylinE的表达,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而发挥对大鼠胃癌前病变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益气化淤中药时大鼠胃癌前病变胃黏膜蛋白激酶C(PKC)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MNNG、乙醇、饥饱失常等多因素造模。造模型成功后,将造模存活大鼠随机分为自然恢复组,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各组大鼠作相应的处理后,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胃黏膜组织PKC表达水平。结果各治疗组PKC表达较自然恢复组下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益气化瘀中药可能是下调PKC的表达,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而发挥时大鼠胃癌前病变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欣胃颗粒及其拆方对胃癌前病变大鼠Wnt-1及β-catenin的影响。方法:实验分成空白组、模型对照组、胃复春组,益气组、养阴组、化瘀组、解毒组、益气养阴组、益气化瘀组、益气解毒组、养阴化瘀组、养阴解毒组、化瘀解毒组、益气养阴化瘀组、益气养阴解毒组、益气化瘀解毒组、养阴化瘀解毒组、益气养阴化瘀解毒(即欣胃颗粒)组。采用以MNNG为主的四因素联合造模法建立胃癌前病变的大鼠模型,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而其它16组同时给予相应药物灌胃,在16周造模结束后处死大鼠并取材,观察各组大鼠胃粘膜病理改变;采用Real Time PCR技术,检测胃黏膜Wnt信号通路关键因子Wnt-1、β-catenin的基因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Wnt-1及β-catenin的基因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中药各组与模型组比较,Wnt-1及β-catenin的表达水平下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法组的干预作用优于三法、两法、及单法组,表明各法之间具有协同增效作用;欣胃颗粒可改善胃癌前病变大鼠胃黏膜病理状况,下调Wnt-1及β-catenin的基因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健脾化瘀解毒复方胃痞消阻断和逆转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癌前病变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致癌化学物MNNG配合饥饱失常、耗气泻下法建立CAG脾虚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胃黏膜上皮细胞PCNA及CyclinE表达阳性细胞数。结果:模型对照组胃黏膜细胞增殖阳性数及CyclinE的表达均较正常组明显增加(P<0.01);胃痞消预防组及高、中、低剂量治疗组较模型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健脾化瘀解毒复方胃痞消防治CAG的作用机理与其通过下调胃黏膜上皮细胞增殖调控蛋白CyclinE的表达,从而下调异常的黏膜细胞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丹白麦门冬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粘膜病理形态学的影响,探讨其治疗慢性萎胃缩性胃炎的作用。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丹大组、丹小组及维酶素组,制成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分别运用丹白麦门冬汤(大、小剂量)及维酶素治疗,观察各组大鼠胃粘膜的病理形态学。结果:各组胃粘膜大体病理观察、胃粘膜组织形态学观察、胃粘膜腺管长度比较,丹大组较模型组及维酶素组有明显改善。结论:丹白麦门冬汤能够明显改善模型大鼠胃粘膜的炎症、萎缩性病变,对CAG大鼠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加味左金丸对大鼠胃癌前病变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加味左金丸对大鼠胃癌前病变基因蛋白(PCNA、EGFR)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治疗胃癌前病变的机理。方法:采用SP法检测自然恢复组、加味左金丸高、中、低剂量组,维甲酸组和正常组大鼠胃粘膜组织中PCNA、EGFR蛋白表达的情况,并计算细胞增殖指数(PI)。结果:加味左金丸各治疗组PI及EGFR蛋白阳性例(率)与自然恢复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 <0 0 1或P <0 0 5 ) ;在PI方面,加味左金丸各治疗组优于维甲酸组(P <0 0 5 ) ;在EGFR蛋白阳性例(率)方面,加味左金丸各治疗组与维甲酸组无差异(P >0 0 5 )。结论:甲硝基亚硝基胍(MNNG)为主要工具药诱发的大鼠胃癌前病变存在EGFR阳性高表达和PI增高,而加味左金丸则可以通过对抗原癌基因激活,下调EGFR的表达,抑制细胞增殖,而发挥对大鼠胃癌前病变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化浊解毒汤对实验性大鼠胃癌前病变癌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化浊解毒汤对胃癌前病变治疗作用机理。方法:将5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胃复春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其余4组造模成功后开始治疗,中药治疗组给化浊解毒汤,西药治疗组给予胃复春,共4周。末次给药后禁食、水24 h,称重,麻醉后处死,测各组大鼠胃黏膜癌基因的阳性表达率。结果:各治疗组与模型组,经治疗后癌基因Bcl-2、c-myc的阳性表达率均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中药高剂量组与模型组对比,癌基因Bcl-2、c-myc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降低,中药低剂量组与西药组相比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化浊解毒汤通过降低癌基因Bcl-2、c-myc蛋白的阳性表达,从而恢复细胞增殖与凋亡之间的平衡状态,是该方治疗胃癌前病变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3种中医治法对胃癌前病变大鼠胃黏膜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以化学损伤为主的综合法复制大鼠胃癌前病变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造模组,造模成功后再将造模组分为模型对照组、健脾益气组、活血化瘀组、养阴荣络组,中药治疗6周,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大鼠胃黏膜组织内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及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各参加造模大鼠胃黏膜细胞的增殖指数PI(%)、PCNA和Cyclin D1的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3个用药组增殖指数PI、PCNA和Cyclin D1表达量均明显减低(P<0.05)。3个用药组之间进行两两比较,也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以养阴荣络组最低。结论:3种治法均可抑制大鼠胃黏膜细胞的增殖,其作用以养阴荣络方最佳,其机制与降低PCNA及Cyclin D1在大鼠胃黏膜细胞内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EGF和EGFR在脾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表达及黄芪建中汤对其影响。方法:将24只W 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①正常(C)组:作为正常对照组;②CAG组:6只大鼠以2%的水杨酸钠灌胃8w造成胃粘膜损伤,后4w结合饥饱失常、疲劳过度使大鼠致虚;③维酶素(V)组:6只已造模大鼠,使用维酶素治疗21d;④黄芪建中汤(RA)组:6只已造模大鼠,使用黄芪建中汤治疗21d。运用放射免疫法和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各组实验大鼠胃粘膜组织EGF和EGFR-mRNA的表达量。结果:与正常大鼠相比,CAG组大鼠胃粘膜组织EGF和EGFR-mRNA的表达量显著增高(P<0.05),经黄芪建中汤治疗21d后,恢复至接近正常水平,而维酶素(V)组无明显变化。结论:EGF和EGFR-mRNA的过量表达可能是CAG胃粘膜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乃至胃癌发生的关键因素之一,黄芪建中汤可以降低其表达而逆转其基本病变,其疗效显著优于维酶素(V)治疗组。  相似文献   

10.
益气化瘀方对糖尿病溃疡大鼠Smad3、Smad4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益气化瘀方对糖尿病溃疡大鼠Smad3、Smad4表达的影响。方法将72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创面组、糖尿病创面组、贝复济组、益气化瘀组、益气组和化瘀组。以糖尿病大鼠背部全层皮肤缺损开放性创面为模型,各组分别给予相应的处理措施后,应用免疫组化、图像分析、westernblot等技术,观察各组大鼠创面肉芽组织中Smad3、Smad4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糖尿病创面组Smad3、Smad4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创面组(P<0.01),各中药组Smad3、Smad4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糖尿病创面组(P<0.01);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益气化瘀组Smad3、Smad4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益气组和化瘀组(P<0.01),化瘀组Smad4的表达水平低于益气组(P<0.05)。结论糖尿病创面难愈合与Smad3、Smad4的高表达有关;益气化瘀中药能明显促进糖尿病溃疡大鼠的创面愈合,下调Smad3、Smad4的表达水平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实验观察浊毒1号方对甲基硝基亚硝基胍(Methyl nitrate nitrosoguanidine,MNNG)溶液造模的胃癌前病变大鼠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及Bcl-2基因表达的影响,以期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探讨该方剂对胃癌前病变的影响。方法:将50只清洁级雄性Wista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雷尼替丁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每组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4组用MNNG造模90天,大鼠造模成功后开始给予相应药物治疗4周后处死,检测各组大鼠胃黏膜中Tunel法标记的阳性颗粒,采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计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检测胃黏膜细胞凋亡程度及癌基因中Bcl-2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及Bcl-2蛋白表达均上升(P 0.05)。与模型组比较,雷尼替丁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大鼠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表达及Bcl-2蛋白表达均下降(P 0.05)。与雷尼替丁组比较,中药高剂量组凋亡细胞表达及Bcl-2蛋白表达均下降(P 0.05)。结论:浊毒1号方治疗胃癌前病变是通过下调Bcl-2基因水平,来减少胃黏膜细胞凋亡,从而恢复细胞正常生理结构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中药胃安散对胃癌前病变大鼠胃黏膜免疫原物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s 70,HSP70)表达、幽门螺选杆菌(HP)的影响,探讨中药胃安散治疗胃癌前病变的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SD大鼠胃癌前病变动物模型.将模型大鼠分为4组:模型组、胃安散高剂量组、胃安散低剂量组、胃复春组.采用HE染色检测病理变化、免疫组化SABC方法检测HSP70的表达、快速尿素酶法检测HP.结果 胃癌前病变大鼠胃粘膜HSP70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胃安散高、低剂量组治疗胃癌前病变后,胃粘膜细胞HSP70表达明显增加,胃安散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且胃安散高、低剂量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胃安散高剂量组对HP清除率优于胃复春组(P<0.05).结论 HSP70表达削弱、HP感染可能与胃癌前病变的形成有关,胃安散可诱导大鼠提高HSP70的表达,清除HP,促进大鼠胃癌前病变胃粘膜细胞的修复,对粘膜具有保护作用,是防治胃癌的有效中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加味四逆泻心汤对大鼠胃癌前病变EGFR及原癌基因C-erbB-2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SD雄性大鼠78只,随机抽取18只作为模型空白组(B),其余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加味四逆泻心汤高剂量组(C)、加味四逆泻心汤中剂量组(D)、加味四逆泻心汤低剂量组(E)、维酶素对照组(F)。除A组大鼠正常饲养外,其余5组大鼠采取综合方法复制胃癌前病变动物模型,为期20周。全部动物从造模第2d每日采取如下处理:A,B组每只给予蒸馏水3ml灌胃;C,D,E组每只相应给予加味四逆泻心汤高、中、低剂量药液3ml灌胃;F组每只给予维酶素溶液3ml灌胃。20周后处死动物取材,光镜下观察胃粘膜病理学改变和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GFR及原癌基因C-erbB-2表达情况。结果:与A组相比,B组大鼠的胃粘膜病理改变明显,EGFR表达明显增多,原癌基因C-erbB-2表达明显增多;与B组相比,C、D、E、F组病理改变明显改善,EGFR表达明显减少(P<0.05),原癌基因C-erbB-2表达明显减少(P<0.05),以D最优。结论:加味四逆泻心汤可能通过对EGFR及原癌基因C-erbB-2表达的影响而有阻断胃癌前病变发生、发展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以化瘀解毒益气法为治则的中药消痞颗粒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伴异型增生大鼠胃黏膜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以MNNG癌诱变剂灌胃为主多因素联合建立CAG伴Dys大鼠模型,按体质量随机分成自然恢复组、维酶素组与中药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维酶素悬浊液、消痞颗粒灌胃,并与正常对照组大鼠对照。干预阶段持续12周,观察各组大鼠胃黏膜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水平、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 UTP缺口末端标记测定[terminal de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Td T)-mediated d UTP nick end labeling,TUNEL]法检测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状况。结果:中药组治疗后与自然恢复组胃黏膜病理存在显著差异(P0.05),维酶素组与自然恢复组无明显差异(P0.05);消痞颗粒组凋亡指数显著低于自然恢复组和维酶素组(P0.01,P0.05)。自然恢复组和维酶素组间无显著性差异;消痞颗粒组PCNA表达的阳性比与维酶素组、自然恢复组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P0.01);而维酶素组与自然恢复组间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消痞颗粒可改善CAG伴Dys大鼠胃黏膜的病理变化,降低其凋亡指数及PCNA表达。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归连胃康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癌病变大鼠的作用机理研究。方法:将127只Wistar大鼠随机分配为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均25只,中药大剂量组26只,中药小剂量组26只,除正常组外,各组采用综合造模方法诱导造模4个月,造模成功后均依据实验流程给予相关治疗,连续治疗16周后处死大鼠,取材,进行相关指标检测、数据分析。结果:治疗后中药大、小剂量组、正常组、对照组在一般状况下均优于对照组,其中治疗后大剂量组与正常组相当。在大鼠胃黏膜P53、VEGF表达上,与模型组比较,中药大剂量组、小剂量组、胃复春组P0.05,与胃复春组比较,中药大剂量组P0.05,中药小剂量组P0.05。结论:归连胃康方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癌前病变模型大鼠过程中可能是通过调节大鼠胃部黏膜P53、VEGF的表达达到治疗目的,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应适当调整方药剂量以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益气养阴活血方对胃癌前病变的防治作用及其作用机理.方法:复合法复制大鼠萎缩性胃炎模型.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维霉素组和益气养阴活血方高、低剂量组,各组予相应药物口服,共16周.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胃黏膜病理学变化,ELISA方法检测大鼠胃组织中ERK1表达.结果:益气养阴活血方可明显改善大鼠胃黏膜病理学变化,降低胃癌前病变发生率,明显降低胃组织ERK1的表达水平,以高剂量组效果最为显著,与模型组及维霉素组比较P<0.05.结果:益气养阴活血方对胃癌前病变有预防作用,下调ERK1表达是其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善胃Ⅱ号方对胃癌前病变模型大鼠胃黏膜P16、rasP21蛋白的影响及其对胃黏膜病理组织学改变的影响.方法 制备胃癌前病变大鼠模型(造模30周).将1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4组,即空白组(20只)、模型组(30只)、西药组(40只)、中药组(4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制作胃癌前病变模型.造模30周后,空白组和模型组每日给予生理盐水灌胃,中药组和西药组大鼠分别给予善胃Ⅱ号方或维酶素灌胃6周,处死大鼠并取材.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胃黏膜病理组织学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胃黏膜组织P16、rasP2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胃癌前病变模型大鼠胃黏膜P16表达显著降低、rasP21蛋白表达显著增高;中药组与模型组比较,P16显著增高;西药组与中药组比较,P16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asP21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善胃Ⅱ号方可阻断胃癌前病变模型大鼠胃黏膜的腺体进一步肠化与异型增生.升高P16蛋白的表达、降低rasP21蛋白表达可能是其有效防治胃癌前病变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三参滋胃饮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三参滋胃饮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粘膜病理和细胞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采用综合造模法。将大鼠随机分为 5组 :正常组、三参滋胃饮小剂量治疗组、三参滋胃饮大剂量治疗组、自然恢复组、维酶素治疗组。给药 5 0天后留取胃粘膜组织块 ,HE染色观察粘膜组织病理变化 ,流式细胞仪观察粘膜组织细胞动力学变化。结果 :三参滋胃饮大小剂量组胃粘膜病变基本恢复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异 ,自然恢复组胃粘膜病变无恢复与正常组差异显著。三参滋胃饮大小剂量组 G0 /1 期细胞比例明显高于自然恢复组 ,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异 ;S期和 G2 /M期细胞比率明显低于自然恢复组 ,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异 ;细胞增殖指数 ( PI)低于自然恢复组 ,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异。结论 :三参滋胃饮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的胃粘膜有明显的修复作用 ,并对胃粘膜活跃的增殖状态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李荣  李蓉 《陕西中医》2011,32(12):1674-1676
目的:探讨中药方剂黄芪苦参汤抗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清洁级健康成年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正常饮食饮水,皮下注射花生油。模型组:按复合因素造模。中药治疗组分为大、小剂量组:在造模的同时每日分别给予中药粉剂2g/100g、0.5g/100g灌胃。10周末,心脏采血,测定大鼠血清中PCⅢ、CIV、HA、LN的含量。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各组大鼠肝脏TGF-β1、CTGF、PDGF-BB在细胞中的表达及定位。结果:中药各组和模型组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中药各组低于模型组;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大鼠肝组织中PDGF-BB、TGF-β1、CTGF在大鼠肝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黄芪苦参汤能有效的预防大鼠肝纤维化的形成,它可能的机制是抑制脂质过氧化物的产生,减少自由基对肝细胞而损伤。降低TGF-β1、PDGF-BB的表达,抑制星状细胞的活化。减少CTGF的表达,特异性阻断肝纤维化形成的传导途径。  相似文献   

20.
郭喜军  张颜伟  赵见文 《河南中医》2011,31(10):1119-1122
目的:观察化浊解毒中药对胃癌前病变模型大鼠胃黏膜APC、P16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胃癌前病变大鼠中抑癌基因APC、P16的表达与浊毒之间所存在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结合致癌物的综合造模方法复制胃癌前病变大鼠模型,将造模大鼠随机分为化浊解毒中药组(以下简称"中药组")、模型对照组、空白对照组3组。造模成功后中药组给予化浊解毒中药灌服,模型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均给予生理盐水灌胃。连续给药4周后将大鼠断头处死,解剖取胃,石蜡包埋连续切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胃黏膜APC和P16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胃黏膜APC和P16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中药组大鼠胃黏膜APC和P16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化浊解毒中药能上调胃癌前病变大鼠抑癌基因APC、P16的水平,增加APC、P16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说明胃癌前病变大鼠中抑癌基因APC、P16表达与浊毒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