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的临床、心电图和心脏彩超特征。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1月-2012年12月CT肺动脉血管成像确诊的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病例,通过病例资料采集表收集其临床表现特点,记录心电图及心脏彩超结果。结果共检出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病例120例,平均年龄59.4岁,男性72例,女性48例。呼吸困难患者约占59%,胸痛约35%,咯血约占13%;心电图异常者约61%,心脏彩超异常者约69%。结论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的临床表现多样且缺乏特异性,心电图及心脏彩超出现相应异常时要高度警惕肺栓塞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急性肺动脉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为内源性或外碌性栓子堵塞肺动脉或乓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病理生理综合征,发病率高,但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极易漏诊或误诊,尤其与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包括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不易鉴别,心电图(ECG)这一简单易行的无创检查,可为APE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3.
肺血栓栓塞症(PTE)是指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疾病,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特征,占肺栓塞的绝大多数,是最常见的肺栓塞类型,通常所称的PE即指PTE[1].2005年1月-2009年6月我院收治急性PTE患者32例,经精心治疗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在右股静脉置管术后,并发急性右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4月—2019年4月期间,68例右股静脉置管后并发急性右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34例,常规护理)、综合组(34例,综合护理),对两组患者症状性肺动脉栓塞发生率、护理前及护理后3 d、5 d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护理后3、5 d两组患者D-二聚体水平均下降,且综合组较常规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4.12%,较常规组67.65%高,症状性肺动脉栓塞发生率0.00%,较常规组11.76%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右股静脉置管术后并发疾病右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开展综合护理干预,可降低症状性肺动脉栓塞发生率,并降低血清D-二聚体水平,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妊娠及产褥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妊娠及产褥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100例,时间在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期间,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n=50)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n=50)加强护理干预,分析护理满意度、治愈时间、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急性肺动脉栓塞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治愈时间以及急性肺动脉栓塞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及产褥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加强护理干预效果较好,可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降低急性肺动脉栓塞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化疗性静脉炎临床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肿瘤科2008年7月~2011年1月收治的168例化疗患者(年龄≥60岁)临床护理治疗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68例肿瘤患者均采用静脉化疗,经上静脉炎预防及护理措施后,168例患者中发生化疗性静脉炎者共12例,占7.14%。其中1级静脉炎者9例,占75%;2级静脉炎者3例,占25%。12例静脉炎患者经积极治疗后均痊愈,无1例留有后遗症或造成肢体功能障碍。结论:对经静脉化疗的肿瘤患者,做好静脉化疗前、中、后预防及护理是避免或降低化疗性静脉炎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赵玉兰 《光明中医》2012,27(6):1239-1240
支气管哮喘属于中医的"哮喘"范畴,以突然出现呼吸喘促、喉间哮鸣有声为主要表现.哮多实证或本虚标实,而分为寒哮、热哮;喘则有虚有实,而分实喘、虚喘;哮证久病,在缓解期常表现为虚喘证候,在临床护理中根据哮喘病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可减少哮喘的复发,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肺血栓栓塞症3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肺血栓栓塞症(PTE)的基础疾病、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提高对PTE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8—2008年31例患者的资料。结果 31例中30例(97%)存在高危因素,其中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最常见占42%。临床表现以呼吸困难(87%)、胸痛(54%)、咳嗽(52%)、呼吸增快(52%)最常见。D-二聚体阳性率87%,血清酶学改变100%,血气分析异常97%,心电图变化81%,超声心动图异常74%。CT肺动脉造影能为早期确诊提供特征性改变。结论 PTE与基础疾病密切相关,临床表现多样,采用多种诊断手段与临床表现相结合可提高诊断率,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肺动脉栓塞的有效诊断方法及治疗措施。方法:研究对象共30例,均为我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对其临床诊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性肺动脉栓塞因下腔静脉血栓而发病的最多,单纯抗凝治疗有效率为80.0%,溶栓+抗凝治疗有效率为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肺动脉栓塞要早发现,进行积极的溶栓、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急诊创伤患者切口感染高危因素,并探讨针对性的预防管理措施。方法:90例患者均因急性创伤性疾病前来医院急诊科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回顾性分析性别、年龄、是否患有糖尿病、手术切口类型、手术持续时间、体质量指数等资料。结果:90例急诊创伤切口感染患者多为男性,年龄大多在60岁以上,体质量指数较高,其中64.44%的患者手术时间持续3 h以上,高达70.00%的患者采用II类或III类手术切口,合并糖尿病患者所占比例较高。结论:医生应准确掌握急诊创伤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对高危患者及时给予各项干预措施,减少切口感染发生率,有利于保障其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1.
肺栓塞是指各种栓子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其临床表现取决于栓塞的范围、发生的速度及基础心肺功能,症状和体征往往是非特异性的,且变化大,可以从无症状到猝死。急性肺动脉栓塞是创伤、手术以及长期卧床者常见的急症,具有发病率高、漏诊及误诊率高、病死率高的特点。及时诊断并尽快给予溶栓治疗,可显著降低死亡率和改善患者的预后。自2002年8月至2008年8月,我们对50例骨折合并急性肺栓塞患者行溶栓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肺栓塞(APE)的规范化诊断程序,分析误诊原因及治疗措施。方法:对2010年lO月~2011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46例APE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方法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多数APE患者有危险因素,APE初诊误诊率为34,78%。APE患者临床表现多样,最常见症状为呼吸困难、呼吸急促、胸痛。血气分析示:低碳酸血症40例,低氧血症37例。心电图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30.43%),sIQIllTMI征(76.09%),V1~V4导联T波倒置(30.43%),右束支传导阻滞(21.74%)。84.78%的患者D一二聚体水平升高。超声心动图检查示41.02%患者有肺动脉高压,53.85%有右房室瓣反流,35.90%右室扩大。深静脉血栓检测,71.88%(23/32)有股静脉血栓,15.62%有胭静脉血栓形成(5/32)。给予溶栓加抗凝治疗后,非大面积APE患者死亡率为7.14%,明显低于大面积APE患者的死亡率(2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PE的I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导致容易误诊和漏诊,临床医生要切实提高APE的诊断水平,使APE患者将得到及时诊断和正确治疗。  相似文献   

13.
肺栓塞患者的抢救与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栓塞是由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及其分支导致肺循环障碍的病理生理过程,严重者可由于肺动脉主干或其分支广泛阻塞和并发广泛肺细小动脉痉挛,使肺循环受阻,肺动脉压急剧增高,引起急性右心衰竭.由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发病率低,易误诊,病死率高,且起病急、病情重 .因此,除及时治疗外,及时正确的护理对缓解临床症状、降低病死率具有特殊意义.现将我科2000年以来收治的5例急性肺栓塞患者的急救与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措施对预防和减少高渗液体所致静脉炎的疗效。方法:将80例需静脉营养的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预防静脉炎的护理措施;观察组除常规护理,输液完毕后对局部穿刺静脉部位采用中药湿敷。对比两组患者静脉营养期间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静脉炎的发生率为17.5%;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为47.5%。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措施可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杨桂香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12):1239-1240,1300
目的 探讨糖尿病并发泌尿系感染的临床相关因素和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 1 995年 1月— 2 0 0 1年 1 2月本院 56例糖尿病并发泌尿系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菌群分布及药敏结果。结果 并发感染者菌群分布以G- 杆菌为主 ,占检出菌的 55 .2 % ;其次是G+ 球菌 ,占检出菌的 37.9% ;真菌占 6 .9%。年龄、血糖浓度、性别、糖尿病和其他慢性病的存在与泌尿系感染的发病率关系密切。结论 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药 ,采取各种防治措施 ,积极治疗原发病 ,是控制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危妊娠孕妇产前护理需求与安全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慈溪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高危妊娠孕妇120例,随机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安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高危妊娠孕妇的产前护理需求,在120例高危妊娠孕妇中最高的产前护理需求为胎儿发育情况,所占比例为72.50%,其次为孕妇身体状况,所占比例为57.50%,最低的是社会支持,所占比例是5.00%。两组患者心理应激指标比较,观察组的T-AI和S-AI指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00%(P0.05)。结论:高危妊娠孕妇的护理需求发现胎儿发育情况占比最高,社会支持占比最低。根据不同的产前护理需求实施相应的安全护理干预改善了患者心理应激指标水平,并加强了护患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老年期抑郁症是指首次发病在老年期,以持久的抑郁心境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心理障碍.临床特征以情绪低落、焦虑、迟滞和繁多的躯体不适症状为主[1].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老年期抑郁症占老年人口7%~10%,患有躯体疾病的老年人,其发生率可达50%[2].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和老年性疾病发病率逐渐增高,老年人抑郁症的患病率也相应增高,严重危害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同时,抑郁又是老年人自杀的最常见原因之一.现将老年期抑郁症状的状况及护理干预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通过护理干预防止妇科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栓塞。方法:做好手术前后的健康教育,通过机械性干预促进下肢血液回流,加强术后观察及出院指导,必要时给予药物的预防。结果:通过护理干预,对术后易发生下肢深静脉栓塞的高危患者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降低了栓塞发生率。结论:采取护理综合干预措施,对防治妇科术后发生深静脉栓塞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收集以腹泻与便秘为主症的大肠息肉患者资料,记录其息肉内镜下的形态和病理组织学、临床症状与中医证候等特征,并探讨分析大肠息肉发生及生物学特征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方法:筛选2016年10月~2017年7月,内蒙古自治区中医医院消化科病房及门诊以慢性腹泻与便秘症状就诊,并全部进行电子结肠镜检查,其中观察到肠息肉且均做病理检查的患者120例,对这些患者均进行Hp感染检测,并记录其年龄、性别、体重、中医证型、息肉病理类型、Hp感染,利用统计软件分析它们之间相关关系。结果:大肠息肉患者男性发病率(64%)大于女性发病率(36%);过重及肥胖患者占总比的41%;年龄50岁的患者(75%),50岁的患者(25%);其中以腹泻就诊者72例中,肝脾不调证9例(占12.5%)、脾肾阳虚证19例(占26.4%)、脾气虚弱证24例(占33.3%)、脾虚夹湿证20例(占27.8%);此外中医证型与西医学病理类型间,经统计学统计分析X2=0.579,df=3,P=0.901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肠息肉的发生与性别、年龄、体重等因素有关系,以腹泻为主的临床表现者中,脾气虚弱型患者更容易患有结肠息肉,中医证型与西医病理分型及感染Hp之间未有直接关系。提高对肠息肉的中西医认识,能对肠息肉进行早期防治,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麻疹发病人群的分布特征,总结临床发病特点。方法回顾301例麻疹患者的发病年龄、接触史、接种疫苗情况、临床表现、发病季节等情况。结果外地患者178例占59.14%,14周岁以上患者175例占58.14%。麻疹发病仍以冬春季多发,以春季为主,在成人尤其明显。麻疹疫苗接种率仅为19.93%,接种率低。临床表现中以感冒样症状和柯氏斑发生率高。结论成人麻疹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应结合麻疹患者的临床表现,综合分析发病情况,做好消毒隔离和麻疹疫苗的接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