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硬性胆道镜保胆取石(息肉)80例报告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目的探讨硬性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息肉)的可行性。方法2006年10月~2007年3月,用Wolf硬性胆道镜行保胆取石(息肉)手术80例。喉罩全身麻醉,迷你腹腔镜直视肋缘下小切口抓取胆囊,胆囊底部小切口,应用Wolf硬性胆道镜进行胆囊探查、取石(息肉),直径>0.5cm的结石,用套石网取出,直径<0.5cm的结石以及泥沙样结石用胆囊泥沙样结石吸取箱取出,取石钳从根部摘除胆囊息肉。应用胆囊泥沙样结石吸取箱设备,用推、挤、压、撕、撑、冲6种手法,发现并清除8例55窝胆囊黏膜下结石,3-0肠线间断缝合胆囊底部切口。结果80例硬镜微创保胆取石(息肉)手术顺利,平均手术时间63min,平均住院4d,均治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发现并清除8例55窝胆囊黏膜下结石,最少1例1窝,最多1例30窝,发生率10%。结论硬性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是一项新技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微创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对20例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进行微创治疗,即胆道镜下胆囊切开取石+胆总管探查取石Ⅰ期缝合,其中5例通过胆囊颈管进入胆总管,3例取石成功,17例行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取石Ⅰ期缝合.结果 共行胆道镜下胆囊切开取石+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20例,手术时间60~120 min,术后全部恢复良好,无1例发生胆漏、胆管狭窄及医源性胆管损伤,24h内患者可进流质饮食,并可以在床边活动,患者平均住院天数6~8 d,术后患者无腹胀腹泻等消化不良的症状.术后每半年进行1次随访,患者的生活质量较手术前明显改变,饮食恢复正常,随访至今未见有复发.结论 胆道镜下胆囊切开取石+胆总管探查取石Ⅰ期缝合这种微创手术,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可行的、安全的、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经脐入路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经脐入路行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的可行性.方法 8例胆囊结石患者行经脐入路腹腔镜保胆取石术,取脐部A、B、C点3个5 mm切口,在腹腔镜直视下电凝切开胆囊底,用胆道镜取出结石,3-0可吸收线连续缝合胆囊.结果 8例手术均获成功.其中第1、2例手术时间分别为180及120min,最短为65min,平均114min.未放置引流管,无出血及胆漏,1例患者术后3 d右侧腹疼痛,经消炎后缓解.平均术后5 d出院.术后2周复查.脐部无明显手术瘢痕,B超胆囊无结石,胆汁透声好.结论 经脐入路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是安全可行的,虽操作难度较常规腹腔镜保胆取石术稍大,但切口隐蔽,愈后疤痕不明显,美容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术中应用无创血管夹钳夹胆囊管,联合腹腔镜、胆道镜行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泥砂样结石病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分析46例应用无创血管夹钳夹胆囊管,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泥砂样结石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6例患者全部成功行微创保胆取石术取尽泥沙样结石,手术时间30~60 min,平均50min,住院时间3~6d,术后B超检查显示无继发胆管结石并发症.结论 术中应用无创血管夹钳夹胆囊管,联合腹腔镜、胆道镜行微创保胆取石术仍然是治疗胆囊泥砂样结石病的一种比较可行、有效、安全的方法 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胆囊结石及胆囊息肉经硬性胆道镜下微创保胆取石(或息肉)手术的适应证以及预防结石术后复发.方法 采用WOLF新式硬性胆道镜完成保胆取石手术200例.其中2例急性胆囊炎、8例萎缩性胆囊炎均行保胆取石术,利用气压弹道碎石技术13例,45例采取腔内电凝导丝电凝止血.保胆取石术后患者常规服用步长胆石利通片,防止胆汁胆固醇饱和,防止结石复发.结果 200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55±5)min、平均住院时间5 d,其中放置胆囊造瘘管9例.除1例保胆失败最终选择切胆手术、3例保胆取石术后发现胆囊内沉积物外,其余患者均获得近期较为理想的疗效.结论 硬性胆道镜下微创保胆取石(息肉)手术安全、可行、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和评价微创内镜保胆取石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在腹腔镜下腹腔内使用胆道镜取尽胆囊内结石,同时腹腔内完成胆囊切口缝合.结果 53例患者中4例中转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49例成功施行保胆手术,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访至今无并发症发生,未见结石复发.结论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等优点,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经胆囊管纤维胆道镜(纤胆镜)探查取石术治疗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方法 1998年8月~2006年12月,选择性对30例胆囊结石合并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下经扩张的胆囊管纤胆镜探查取石术,胆囊管较细、取石困难的沿胆囊管向胆总管斜纵向切开,取净结石后腔内缝合.结果 6例胆道探查阴性,24例有胆总管结石,全部取净,取净率为100%.手术时间60~220 min,平均105 min.无胆漏、腹膜炎等并发症发生.随访0.5~5.0年,平均3年,无残余结石和胆道狭窄等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下经胆囊管纤胆镜探查取石术是微创治疗胆囊结石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的理想手术方式,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内镜微创保胆术联合十二指肠乳头扩张取石术治疗胆囊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54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先在十二指肠镜下行乳头扩张取石,第3天实施腹腔镜微创保胆取石,统计两镜联合治疗成功情况、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结果 53例成功地在十二指肠镜下取出胆总管结石,EST处理胆总管结石并放置鼻胆引流管,在保胆术中经管行胆道造影,8例患者术后出现血淀粉酶升高,经抑酶治疗3~5d后恢复正常,无胆管炎、穿孔及出血等并发症,第3天均在全身麻醉下实施了腹腔镜保胆取石,无1例发生并发症,住院时间5~8d,术后随访未见胆管结石及胆管炎发生。1例因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插管困难取石失败而改腹腔镜保胆取石、胆总管切口取石术。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内镜括约肌扩张取石术联合治疗胆囊胆总管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兴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完全腹腔镜保胆取石术和息肉切除术(附68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完全腹腔镜下保胆取石和取息肉的手术方法 和应用价值.方法 总结2006年3月~2008年8月68例完全腹腔镜下保胆取石和取息肉术的经验,胆石症患者63例,其中单纯胆囊结石51例,行胆囊切开结合胆道镜取石,3-0可吸收线双层缝合胆囊;胆囊颈部结石嵌顿5例,行颈部切开取石成型术,用3-0可吸收线间断全层、单层缝合胆囊颈部,若颈部不扩张为预防狭窄则纵切横缝,针距、边距1.5 mm;胆囊结合并胆总管结石7例,胆囊切开取石后行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胆囊息肉5例,3例胆固醇性息肉用胆道镜取尽息肉;2例为胆囊腺瘤样息肉,行胆囊部分切除术.结果 68例保胆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有1例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因胆总管取石困难中转开腹.胆漏2例,术后每天10 mL,共2 d,术后4 d拔除腹腔引流管.手术时间80~240(109±33)min(包括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术后住院4~10(6.0±0.8)d,所有患者均治愈.获随访患者58例,随访时间1~29个月,结石复发1例,占1.59%.结论 完全腹腔镜下保胆取石和取息肉术对于保留胆囊及胆囊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胆囊部分切除术、胆囊颈部成型术对于治疗胆囊腺瘤样息肉、胆囊颈部结石嵌顿是一种新的保胆术式和方法 .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腔镜下微创保胆取石治疗小儿胆囊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6月至2011年1月采用腹腔镜联合尿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小儿胆囊结石12例。胆囊多发结石7例,胆囊结石合并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2例。首先经脐部开放置入5 mm Trocar,建立气腹,压力8~12 mmHg,于右肋缘下腹直肌外缘处置入5mm Trocar,腹腔镜下将胆囊底部经右上腹Trocar孔提出腹外,切开胆囊底部约0.5cm,置小儿0°膀胱镜入胆囊,了解胆汁、胆囊黏膜、胆囊腔、胆囊颈、胆囊管和结石位置、数量、质地以及有无嵌顿等,发现结石后用电切环镜下依次取出,小结石可用吸引器吸出及生理盐水冲洗,胆道镜检查确认无结石残留。予36%泛影葡胺胆道造影,观察有无结石残留、胰胆管合流异常等。检查胆囊管开口见有胆汁流出,无出血,5-0PDS线缝合胆囊切口。观察无活动出血、胆漏等,缝合切口。结果 12例患儿中11例保胆取石获得成功,1例3岁患儿术中胆道造影提示胆总管稍扩张,胆囊开口与右肝管,中转行胆囊切除、肝管空肠Roux-Y吻合术,其余11例行腔镜保胆取石术(2例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患儿行腹腔镜脾切除)。手术时间30~70 min,平均50.45 min。术后24 h进食,3~7 d(平均4.27 d)出院。保胆成功的11例患儿获得随访3~30个月(平均16.6个月),期间复查B超检查未见结石复发,无特殊并发症。结论对于胆囊功能良好的小儿胆囊结石患儿采用腔镜下保胆取石手术,具有微创、可重复性强的特点,同时保留了胆道的完整性及胆囊功能,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对小儿的远期生长发育具有积极意义。手术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全可行。保胆取石是治疗小儿胆囊结石的可行性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