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12例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视网膜前膜组织进行检查。光镜下,8例前膜主要由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样细胞、巨噬细胞及胶原纤维构成;免疫荧光染色的前膜组织分别呈IgG、补体C3、Ⅲ型胶原及Ki-M7抗体反应阳性。表明视网膜前膜中有体液免疫成分介入,巨噬细胞在PVR形成的免疫反应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基质金属蛋白酶在视网膜前膜的表达和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视网膜前膜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表达。探讨MMPs在PVR病理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经扁平部玻璃体切割术(PPV)和膜剥离术取得PVRC3-D3级视网膜前膜21例,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MMP-2和MMP-9在PVR视网膜前膜的表达,同时进行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和巨噬细胞染色。结果 21例PVR视网膜前膜MMP-2阳性染色15例,MMP-9阳性8例,RPE细胞表达18例,巨噬细胞表达9例。结论 PVR视网膜前膜有MMP-2和MMP-9表达,可能主要由RPE细胞和巨噬细胞分泌,对PVR的发生和发展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凋亡及凋亡调控基因Caspase-3/Bax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中视网膜前膜(epiretinal membrane)的表达及与凋亡的相关性。方法20例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视网膜前膜标本,分别进行Caspase-3和Bax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表达情况及染色强度。结果Caspase-3及Bax在视网膜前膜中有较好的表达。正常视网膜组织中未见Caspase-3及Bax的表达。结论在视网膜前膜中存在细胞凋亡,Caspase-3及Bax的表达表示视网膜前膜的细胞凋亡的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台盼蓝是否有助于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中视网膜前膜的去除。方法:10例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化玻璃体切除手术的患者,剥除视网膜前膜,直到不能清楚辨认为止。液气交换后,注入0.06%台盼蓝溶液于视网膜膜表面。1min后,去除多余的染料,气液交换后,完成视网膜前膜的剥除。剥除的视网膜前膜标本送透射电镜分析。主要结果测量:每例患者在手术中,对剥除台盼蓝染色的视网膜前膜效率进行评分。结果:所有患者眼内视网膜前膜台盼蓝染色是一种有用的辅助方法,手术中使视网膜表面膜更清楚辨认,更易于剥除。在着染的视网膜前膜与无着染的其下面的视网膜组织间建立了很好的对比度。电镜显示只有视网膜表面膜组织被去除了。术后3个月随访观察未见有与膜染色相关的副作用发生。结论:由于台盼蓝可促使视网膜前膜完整、安全的去除,所以在手术治疗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中,台盼蓝可能成为一种重要的新工具。  相似文献   

5.
视网膜前膜及视网膜内界膜的剥除是玻璃体切除术中的关键步骤,对视网膜前膜及内界膜的有效染色可使手术医师清晰辨别并准确、彻底剥除这些组织,减少对视网膜的损伤,降低复发率。近年来,台盼蓝染色技术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本文就台盼蓝对视网膜毒性的基础研究、台盼蓝染色在眼后节手术中的临床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增生膜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及其抑制剂(tissue inhibitors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TIMP)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SP法,检测PVR增生膜和正常尸眼神经视网膜标本中MMP-2、MMP-9和TIMP-1的表达,光镜观察染色结果。结果41例PVR增生膜标本HE染色切片光镜下可见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RPE)细胞、神经胶质细胞、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等细胞成分,它们被大量细胞外基质所包绕。视网膜前膜中以RPE细胞为主要增生细胞,视网膜下膜中以神经胶质细胞为主要增生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1)25例PVR增生膜标本表达MMP-2,11例PVR增生膜标本表达MMP-9,14例PVR增生膜标本表达TIMP-1;(2)22例视网膜前膜标本表达MMP-2,3例视网膜下膜标本表达MMP-2,差异有显著性(P〈0.05);(3)正常尸眼神经视网膜标本中未检测到MMP-2、MMP-9及TIMP-1的表达。结论细胞外基质与PVR增生膜的形成关系密切,MMP-2、MMP-9及TIMP-1在PVR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合理地调控MMP和TIMP的平衡,为预防和治疗PVR提供可能性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石璇  黎晓新  樊景禹 《眼科研究》2001,19(6):494-496
目的 对老年特发性黄斑孔手术所取组织进行组织学鉴定和比较。方法 6例老年特发黄斑孔患者行玻璃体切割,内界膜剥除,SF6填充手术时取出的标本,以及3例尸体眼的后极部视网膜组织,2例黄斑前膜患者手术中取出的视网膜前膜,用透射电镜进行组织学研究。结果 黄斑孔手术的取材在电镜下表现为一层连续起伏的基底膜组织,上附疏松的玻璃体胶原纤维,未见细胞和视网膜神经层成分,与尸体眼玻璃体视网膜交界的形态相似。而黄斑前膜可见纤维星形细胞,巨噬样细胞及间断的基底膜组织。结论 确证了老年特发黄斑孔手术时用吲哚菁绿染色后撕除的组织是视网膜内界膜。内界膜的剥除在多种黄斑手术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陆融  乔伟振 《眼科新进展》2011,31(12):1130-1132
目的 分析vinculin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在视网膜前膜细胞及其迁出传代细胞中的表达.方法 手术中取得视网膜前膜共17例,选取倒置相差显微镜下易于展开和辨别细胞形态的组织5例,清洗展开固定后,以单克隆抗vinculin和抗α-SMA抗体及含荧光素的二抗染色;不易展开和辨别细胞形态的组织12例置于明胶涂层的盖玻片上培养,将迁出的细胞培养传代,免疫荧光染色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结果 术中取得的视网膜前膜细胞抗vinculin和α-SMA抗体染色阳性.12例视网膜前膜组织中,7例培养24 h后细胞从组织迁移至明胶涂层的盖玻片上并增殖,其中4例可培养至第2代,4例中2例可培养至第3代,这些细胞抗vinculin和抗α-SMA抗体染色均呈阳性.结论 术中剥离的视网膜前膜细胞及其迁出传代细胞均表达vinculin和α-SMA,提示这些细胞具有较强且较恒定的收缩能力.  相似文献   

9.
台盼蓝染色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网膜前膜及视网膜内界膜的剥除是玻璃体切除术中的关键步骤,对视网膜前膜及内界膜的有效染色可使手术医师清晰辨别并准确、彻底剥除这些组织,减少对视网膜的损伤,降低复发率。近年来,台盼蓝染色技术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本文就台盼蓝对视网膜毒性的基础研究、台盼蓝染色在眼后节手术中的临床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P65亚基及抑制蛋白IκBα在黄斑前膜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荧光组织染色化学方法结合RT—PCR方法分别从蛋白水平及mRNA水平来研究20例原发性黄斑前膜、49例继发性黄斑前膜患者中NF-κBP65亚基及抑制蛋白IκBα的表达情况,用电镜观察其病理特征。15例正常黄斑区视网膜组织作为阴性对照。结果正常黄斑区视网膜组织中的NF-κBP65和IκBα的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及RT—PCR方法检测结果均为弱表达。NF-κBP65和IκBα在黄斑前膜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黄斑区视网膜组织,差异有显著性(P〈0.01):继发性黄斑前膜组织中的NF-κBP65和IκBα的表达高于原发性黄斑前膜.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NF-κBP65和IκBα高表达与黄斑前膜的发生关系密切.参与了黄斑前膜的发生发展和NF-κB的激活.可能调控其他的一些蛋白质。共同作用导致黄斑前膜的发生.因此NF-κB可能是治疗黄斑前膜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1.
染色技术的应用初步解决了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靶组织透明、可视性差、切除范围不确切、手术费时等问题,从而降低视网膜损伤的风险,减少疾病复发。锥虫蓝是应用于玻璃体切割术中的新型染色剂,可使视网膜前膜(ERM)及内界膜(ILM)着染,尤其对ERM染色效果好。我们通过动物实验观察了视网膜暴露于不同浓度锥虫蓝一定时期后的组织病理学改变及对视功能的影响,为锥虫蓝染色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视网膜前新生血管增生膜(视网膜前增生膜)组织病理学特点及其发病机制.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对24例(34只眼)手术获取的5期ROP视网膜前增生膜进行光镜观察,其中15例(15只眼)再行透射电镜观察,取2例(2只眼)行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染色.应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对ROP视网膜前增生膜的新生血管数与相关临床因素进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应用STATA 7.0统计学软件,对视网膜前增生膜的成纤维细胞数与相关临床因素进行随机效应模型分析.结果 光镜下观察,可见视网膜前增生膜以胶原纤维为主,新生血管和细胞分布不均,新生血管数与早产儿出生后周龄、校正周龄呈负相关(r=-0.469,-0.482;均P<0.05),与孕周和出生体重无关(r=-0.179,-0.272;均P>0.05),成纤维细胞数与患儿的孕周、出生后周龄、校正周龄呈负相关(Z=-1.99,-3.45,-3.64;均P<0.05),与出生体重无关(Z=0.21,P>0.05).透射电镜下观察,可见视网膜前增生膜中有多种细胞成分,包括成纤维细胞、肌纤维母细胞、巨噬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炎性细胞等.GFAP染色证实ROP的视网膜前增生膜中存在神经胶质细胞,且多分布在视网膜表面.结论 ROP视网膜前增生膜的主要细胞成分是成纤维细胞和肌纤维母细胞,视网膜前增生膜的退化与患儿出生后周龄和校正周龄相关,但与出生体重无关.神经胶质细胞在ROP视网膜前增生膜的形成中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眼内硅油填充术后硅油相关并发症的组织病理及超微结构改变,并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收集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病理室有眼内硅油填充术史的25例病理标本,其中包括眼球8例,眼内容物1例,视网膜前膜4例,角膜4例及晶状体8例,对其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及免疫组化分析,对其中获得的2例新鲜前膜组织行电镜下观察。结果眼内硅油填充术后硅油相关角膜病变以内皮细胞消失(90%)、带状角膜变性(83%)为主;而硅油相关白内障则以上皮细胞纤维化生为主。8例眼球及1例眼内容物组织见到典型硅油相关视网膜病变,即视网膜结构紊乱,增殖膜形成,其内较多大小不一的圆形硅油泡,神经元细胞数量减少。3例硅油存留时间>60个月的眼球,视网膜组织已完全被增殖膜替代,且硅油广泛浸润至角巩缘陈旧创口、小梁、虹膜睫状体、脉络膜、视神经及其鞘膜组织内,提示随着硅油在眼内存留时间的延长,硅油并发症更广泛、严重。2例视网膜前膜光镜下仅见少量硅油,但电镜下可见典型硅油浸润。免疫组化检查结果在硅油浸润部位,可见散在或灶性CD68阳性巨噬细胞;油泡周围的包裹膜部分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部分波形蛋白阳性,提示硅油可通过巨噬细胞向邻近组织浸润。结论眼内硅油填充术后硅油长期眼内存留可导致眼组织结构和(或)功能异常,应在视网  相似文献   

14.
硅油填充术后眼组织病理改变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 探讨硅油对人眼内组织毒副作用的发生时间及机制。 方法 对19例因硅油填充术后严重并发症而摘除的眼球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 结果 在感觉层视网膜、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视神经、视网膜前膜和下膜、虹膜、前房角、以及角膜内皮中均可见硅油小泡或小滴。在硅油填充短于9个月的眼中,硅油小泡仅见于视网膜表面(视网膜前膜及巨噬细胞内);硅油填充9个月以上的眼中,硅油小泡进入感觉层视网膜内。1例硅油填充39个月的眼中,视神经间质和蛛网膜下间隙受到硅油小泡弥漫性浸润。 结论 眼内硅油填充术后的并发症与硅油在眼内存留的时间长短有关。 (中华眼底病杂志, 1999, 15: 232-234)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P65亚基及抑制蛋白IκBα在黄斑前膜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荧光组织染色化学方法结合RT-PCR方法分别从蛋白水平及mRNA水平采研究20例原发性黄斑前膜、49例继发性黄斑前膜患者中NF-κB P65亚基及抑制蛋白IκBα的表达情况,用电镜观察其病理特征.15例正常黄斑区视网膜组织作为阴性对照.结果 正常黄斑区视网膜组织中的NF-κB P65和IκBα的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及RT-PCR方法检测结果均为弱表达.NF-κB P65和IκBα在黄斑前膜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黄斑区视网膜组织,差异有显著性(P<0.01);继发性黄斑前膜组织中的NF-κB P65和IκBα的表达高于原发性黄斑前膜,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NF-κB P65和IκBα高表达与黄斑前膜的发生关系密切,参与了黄斑前膜的发生发展和NF-κB的激活,可能调控其他的一些蛋白质,共同作用导致黄斑前膜的发生,因此NF-κB可能是治疗黄斑前膜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曲安奈德(TA)染色法在玻璃体切除手术中协助辨别和清除残留玻璃体皮质和视网膜前膜的作用及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6月至2010年5月,对我院85例(88只眼)玻璃体视网膜疾病行TA染色法玻璃体切除手术,切除中轴部玻璃体后,注入TA悬浊液染色玻璃体皮质和增生膜,切除残留的玻璃体皮质和视网膜前膜。术后随访时重点观察患者视力、眼压、白内障形成、玻璃体残留及视网膜复位情况。结果 85例(88只眼)术中注入TA后,残留的玻璃体皮质及视网膜前膜均能清晰地显示,容易辨认切除残留的玻璃体皮质和视网膜前膜位置和范围。术后随访观察6~12个月,81只眼(92.05%)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与手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40只眼视网膜脱离术后38只眼(95%)视网膜完全复位,术后未发现与TA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玻璃体切除手术中,应用TA染色玻璃体,可以清晰地显示残留的玻璃体皮质和视网膜前膜,有助于彻底切除玻璃体皮质和视网膜前膜,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特发性黄斑裂孔手术中内界膜的染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眼科手术中使用透明组织染色技术 ,可使施行手术者容易辨认该组织而利于手术操作。目前眼科手术组织染色技术主要有白内障手术中的晶状体前囊染色和特发性黄斑裂孔手术中的内界膜染色。使用的染色剂有吲哚青绿 (indocyaninegreen,ICG)和锥虫蓝 (trypan blue)等 [1 - 4 ] 。视网膜内界膜薄而透明 ,在质量不高的手术显微镜下或是手术者缺少经验的情况下常难以辨清。要对内界膜进行手术操作 ,不但需要花费时间辨认 ,还容易损伤视网膜。除白内障手术中进行晶状体前囊的染色外 [4] ,我院从 1999年开始还进行了视网膜内界膜的染色 ,通过 2年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胎盘生长因子(placentalgrowthfactor,PLGF)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ofprematurity,ROP)纤维血管膜的血管内皮细胞、周细胞、巨噬细胞和胶质细胞中的表达和分布。方法 玻璃体切割术中取ROP患者视网膜表面纤维血管膜保存备用,冰冻切片,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PLGF在纤维血管膜上的表达和分布。结果 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PLGF在纤维血管膜中可见阳性表达。免疫荧光双标记法实验结果显示纤维血管膜的PLGF可能由血管内皮细胞、周细胞、巨噬细胞和胶质细胞表达。结论 PLGF可能参与了ROP的发病过程,PLGF在ROP发病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巨噬细胞促进人培养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c─fos癌基因表达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眼科胡明,惠延年,汤朝武,郝燕生,梁原成视网膜色江上皮细胞是参与形成视网膜前膜的细胞之一,惠延年*‘等活化巨噬细胞注人兔眼玻璃体,成功地诱发了视网膜脱离,从而证实了巨噬细胞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凋亡相关蛋白PDCD5(programmed cell death5)在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增殖膜中的表达、定位及增殖膜组织的超微结构。 方法:以PDCD5蛋白的单克隆抗体为工具。利用过氧化酶标定的链霉卵白素染色试剂盒对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疾病中增殖膜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PDCD5蛋白在增殖膜中的表达及定位。组织化学标本用LeicaQ550CW图像分析仪在染色组织片中显微镜放大倍数X20下取阳性细胞较多的3个视野观察。并用LeicaQwin医学图像分析软件测量标本平均光密度值和平均面积密度值进行半定量分析。 结果:电镜观察发现了可疑凋亡细胞。免疫组化可分辨出不同凋亡时期的凋亡细胞。表达主要位于胞浆。而胞核无表达。病程大于12个月与病程6~12个月的增殖膜组织强度和面积上没有显著差别。而病程在2个月的膜组织中PDCD5表达平均面积明显小于其他病程的膜组织,表达的强度没有显著性差别。 结论:我们用凋亡相关蛋白PDCD5的单克隆抗体检测了增殖膜组织,该结果提示细胞凋亡参与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发病有着一定的关系。打破细胞凋亡与增殖之间平衡有可能为提供以基因手段干预细胞通路,从而抑制增殖反应。为非手术方法治疗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