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田从豁教授是全国第二批名老中医师带徒导师,从医60余载,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在针灸治疗中,田教授强调中医辨证施治,注重理、法、方、穴、术,主张当针则针、当药则药或针药并用,临床擅长治疗中风后遗症、风湿痹病、郁证等,尤以免疫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疗效绝佳[1].现将先生临床中针药并用治疗肺系疾病2例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韩彬 《中医杂志》2012,53(17):1507-1509
针灸与中药是作用性质和作用方式不同的治疗方法,应当根据病情和治疗需要,合理选择运用,即宜针则针,宜药则药,针药配合,相辅相成.从复合证候分别施治、辨证论治和对症治疗结合、局部治疗和整体治疗结合、辨体施治和辨证施治兼顾4个方面列举病例,对针灸与中药的异效互补关系及优势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3.
林怡珊  王寅 《河北中医》2011,33(4):485-486
田从豁教授系中国中医科学院著名中医药专家,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田教授从医60余载,擅长针灸、穴位贴敷等疗法治疗各种疾病,尤其是对痛痹的治疗有深入研究和独到见解。田教授治病不拘泥于形式,主张从整体辨证论治,主动与被动治疗相结合,当针则针,当药则药,或针药并用、中西医结合。笔者有幸随师侍诊,受益匪浅,兹将田教授治疗痛痹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石琢莹     
1916年生于四川省垫江县,1949年通过考试成为中医师,1951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进修学校,任天津中医进修学校教师,1979年至1983年任天津中医学院副教授、针灸系副主任,中国针灸学会理事。现任天津针灸学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天津市南开区委员会委员。毕业后,从事中医和针灸教学工作,曾编写过《针灸学》教材。他主张在治疗中辩证施治、辩证取穴,强调当针则针,当药则药,或针药并用。参加了《中国医学百科全  相似文献   

5.
田从豁治疗痹证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华  田从豁 《北京中医》2007,26(8):485-486
田从豁教授从事针灸事业55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为全国名老中医师带徒导师之一。在针灸治疗中,田教授强调中医辨证施治,注重理、法、方、穴、术,主张当针则针、当药则药或针药并用,倡导中西医相结合、主动治疗与被动治疗相配合,临床擅长治疗中风后遗症、精神紧张症、各种神经痛和麻痹、风湿病、胃肠痛、哮喘和过敏性疾患等。田教授临证中以脐周四穴、肓俞、阴交、水分为基本取穴,并辨证加减配穴治疗风湿痹证,主张风痹加风池、风市、血海;  相似文献   

6.
洪钰芳 《中成药》2011,33(5):754-756
目的 观察秦亮甫教授经验方针药结合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67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分成针灸组31例、针药组36例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针药组总有效率为88.2%,针灸组总有效率为67.7%,针药组与针灸组疗效相比有显著差别(P<0.01);针药组发作频率、疼痛程度(VAS)在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差别(P<0.01);针灸组发作频率、疼痛程度(VAS)在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差别(P<0.05);针药组与针灸组发作频率、疼痛程度(VAS)在治疗后比较,均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 采用针药结合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具有明显疗效,可有效的控制疼痛发作.  相似文献   

7.
针药并用临证经验琐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临证近二十年来 ,宗扁鹊“医之所病病道少”和孙思邈“针灸而不药 ,药不针灸 ,皆非良医”之训 ,当针则针 ,当灸则灸 ,当药则药 ,且每针药并用以祛疾 ,内外合治以疗病 ,临床疗效满意 ,今不揣浅陋 ,介绍数病的治疗经验于下 ,以供同道参考。1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俗称“面瘫” ,古人多以风痰阻络立论 ,常用牵正散治疗 ,但临证用之 ,疗效并不令人满意。现代医学根据面神经的发病部位 ,将其分为颅外型与颅内型 (后者有同侧舌前 2 / 3味觉减退或消失 ,有的还兼有听觉过敏和泪腺分泌异常 ) ,一般颅外型容易恢复 ,对颅内型病人 ,西医多主张加用…  相似文献   

8.
针药并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楠  任婷婷 《光明中医》2006,21(10):68-70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疾病的疗效.方法:采用针灸并川芎嗪、西比灵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20例(针药结合组),分别同针灸治疗该病80例(针灸组)与川芎嗪、西比灵治疗该病90例(药物组)相对照.结果:三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81.3%、84.4%.组间比较(χ2检验):针药结合组疗效明显优于针灸组及药物组(P均<0.05),针灸组与药物组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药结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协同,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针灸结合中医辨证治疗偏头痛4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以针灸结合中医辨证综合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偏头痛患者136例随机分为3组,针药组46例采用针灸和中药综合治疗,针灸组46例和中药组44例分别采用针灸和中药进行治疗.结果 针药组总有效率95.65%,针灸组和中药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2.61%、79.55%.结论 针灸结合中医辨证综合治疗偏头痛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药配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单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针灸配合自拟通络活血汤内服治疗.结果:痊愈8例,显效12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为89.3%.结论: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疗效好,且缩短病程,若治疗及时则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1.
介绍方剑乔教授运用巨刺治疗偏头痛、浅刺丛针治疗三叉神经痛、循经叩击并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针药并用治疗类风湿关节痛、经皮电刺激穴位治疗肩关节痛等5则医案,并探讨其对临床各种痛证的辨证思路和诊治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痤疮的中医药物与针灸的治疗经验.方法:80例患者被随机分成针药治疗组50例和中药对照组30例.针药治疗组采用自拟方祛痤饮配合针灸治疗.中药对照组采用中药口服及外敷治疗.结果:两组治愈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针药治疗组明显优于中药对照组.结论:祛痤饮配合针灸可作为治疗痤疮的方法之一,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回顾分析近10年针灸治疗排卵性不孕症的的文献,总结出针刺法,灸法,针、灸并用法,电针法,穴位注射法,穴位埋线,针挑治疗,填脐灸法,针药配合疗法治疗排卵性不孕症的临床治疗概况与研究现状.指出针灸对本病疗效肯定.可作为配合现代助孕生殖技术的有效手段,而治疗本病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则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芒针结合隔药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选提高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临床疗效的最佳针灸方案,并从免疫学方面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11例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组、芒针组、隔药灸组,每组37例.针灸组取穴大肠俞、关元俞、环跳等,采用芒针透刺针法治疗,并于针后隔药灸神阙、腰阳关等,每日1次;芒针组及隔药灸组单独采用相应芒针或隔药灸治疗方法.治疗21次后观察各组疗效,并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数值并进行分析.结果:针灸组有效率为97.3%(36/37),优于芒针组的75.7%(28/37)和隔药灸组的73.0%(27/37,均P<0.05).各组治疗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直腿抬高幅度及腰椎活动度等指标均较前改善(均P<0.05),且治疗后针灸组较其他两组改善更加明显(均P<0.05).针灸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芒针组和隔药灸组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芒针结合隔药灸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优于单纯芒针或隔药灸治疗,在免疫作用机制上有调整患者体液免疫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回顾1949~2007年针灸文献,探索针灸治疗不孕症用穴和治疗方法的规律.方法:根据《中国现代针灸信息数据库》数据,采用计量分析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三阴交、关元、中极、子宫应用频次为最,治疗方法以针刺和针药并用为主.建议三阴交、关元、中极、子宫,作为针灸治疗不孕症基础方,并随证选穴.结论:针药并用治疗不孕症可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6.
论中医针药并用过程中针灸和中药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韩彬 《中医杂志》2012,53(15):1273-1276
通过文献回顾并结合临床实践可以发现,针药并用的报道多限于针灸和中药治疗形式上的简单叠加,存在针药功效上的重复使用、针灸和中药的作用地位定位不准确等问题.在文献回顾分析的基础上,尝试从中医理论的角度对中医针药并用过程中针灸与中药的关系进行探讨,为理性地掌握针灸和中药治病的特点与优势,探索将针灸与中药两种方式合理并有机结合的治疗模式,为获得优于单一治疗手段的临床疗效进一步拓展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提高治疗急性面神经炎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急性面神经炎患者260例随机分为温针灸组100例、两药组60例及针药结合组100例,进行疗效观察.结果 针药结合组治愈率高于温针灸组及西药组.结论 针药结合治疗急性面神经炎具有安全、经济、痛苦小、操作简单易行等优点,且疗效显著,证明了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广州中医药大学赖新生教授是广东省重点学科针灸推拿学学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从事中医针灸教学、科研、医疗工作30余年,擅长并坚持针药结合治疗各种疾病,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师从学习,受益匪浅,现将新生老师针药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验案1则整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1954 ~ 2009年针灸文献,探索针灸治疗癌症疼痛用穴和治疗方法的规律.方法:根据《中国现代针灸信息数据库》数据,采用计量分析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足三里、阿是穴、三阴交使用频次为最,足三里、三阴交是最佳组穴,治疗方法以针刺和针药并用为主.建议足三里、阿是穴、三阴交可作为针灸治疗癌症疼痛基础方,并随证选穴.结论:针药并用治疗癌症疼痛可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40例、中药组40例和针灸组40例。采用记分法,通过评定神志、语言、运动功能的恢复程度进行临床疗效的对比观察,同时观察、比较各组治疗前后血脂、血液流变学、内皮素等指标的变化。结果针药组总有效率95.0%,中药组总有效率77.5%,针灸组总有效率82.5%,针药组和中药组、针灸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针药组对血脂、血液流变学、内皮素等指标的改变明显优于中药组和针灸组(P<0.01)。结论针药结合治疗脑梗死对神经功能的恢复优于单纯中药、单纯针灸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