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目的 分析原位肝移植术后早期肺部细菌感染的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期间行下腔静脉逆灌注法原位肝移植术的96例终末期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肝移植术后早期肺部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96例患者中有29例于肝移植术后早期发生肺部细菌感染,感染率为30.21%,其中感染G-需氧菌19例(65.52%),感染G+需氧菌10例(34.48%)。患者的术前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OR=2.165,P=0.001)、术中输血量(OR=1.952,P=0.003)、术后3 d血肌酐平均值(OR=1.913,P=0.001)、术后3 d液体负平衡时间(OR=0.196,P=0.023)及术后住院时间(OR=1.923,P=0.003)均与术后早期肺部细菌感染有关。结论 原位肝移植术后早期易发生肺部细菌感染。术前改善患者基础状况、术中控制输血量、术后控制输液量和住院时间及术后改善肾功能均可减少术后早期肺部细菌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早期(≤1个月)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宁波大学附属李惠利医院肝移植中心200例同种异体肝移植受者临床资料。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收集181例受者的人口学数据、临床资料和病原菌检测结果,根据术后早期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n=96)和非感染组(n=85)。分析受者术后早期感染菌群分布特点和相关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并评价其拟合度、区分度和临床实用性。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不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分类变量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采用R语言(4.1.2)软件rms包构建列线图模型,并通过Bootstrap自抽样法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采用Hosmer-Lemeshow检验、校准曲线、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一致性指数(C指数)及临床决策曲线分析来评价列线图的校准度、区分度及临床实用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纳入研究的181例受者中,肝移植术后早期感染发生率为53.0%(96/181),96例感染组受者共检出病原菌132株,以革兰阴性菌最为常见(42.4%)。受者术后2周内感染发生率最高(70.8%,68/96),感染常见部位为肺部和血行感染。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受者女性(OR=4.235,95%CI:1.577~11.370)、MELD评分≥20(OR=3.742,95%CI:1.296~10.805)、Chlid-Pugh分级C级(OR=3.346,95%CI:1.263~8.862)、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OR=1.036,95%CI:1.009~1.063)是肝移植术后早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上述独立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经Bootstrap法进行内部验证,Hosmer-Lemeshow检验无统计学意义(χ2=7.236,P>0.05),校正曲线贴近于理想曲线,预测模型与观测值具有较好的拟合度。C指数和ROC曲线下面积均为0.800(95%CI:0.735~0.865),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模型临床决策曲线在较广的阈值概率范围内(0.2~1.0),高于采用单一危险因素预测,显示该模型具有临床实用性。 结论肝移植受者性别、MELD评分、Child-Pugh分级和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是移植术后早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列线图对移植术后早期感染的预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分析肝脏移植受体术后早期感染的常见部位及菌群;分析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探讨预防控制感染的办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于2004年4月~2012年9月共30例存活一周以上的肝脏移植受体术后院内感染情况,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寻找感染高危因素。结果 30例肝脏移植患者中,9例发生院内感染(院感发生率为30%),ICU留治时间、深静脉和气管插管保留时间在感染和非感染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但未发现有感染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感染是肝移植患者常见并发症,影响早期移植患者预后;感染部位多见于肺部;术后ICU监护治疗中减少各种危险因素及早期预防有助于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病毒(HBV)再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相关对策。方法对2003年9月至2004年12月间在我院施行原位肝移植术病例进行前瞻性研究,选取符合研究标准的130例患者,采用肌注型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核苷类抗病毒药物预防HBV再感染,并长期随访,分析HBV再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130例中128例术后血清HBsAg转为阴性,并检测到HBsAb,平均随访12.2个月,HBV再感染率为6.3%(8/128)。结论肝移植术前血清HBeAg阳性、术后第1天血清HBsAg阳性及HBsAb〈200U/L是HBV再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前,肝移植已成为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手段,而移植术后医院感染的发生成为影响患者恢复及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因为.文献报道,我国肝移植术后早期医院感染率为25%~50%,是继排斥反应后的第2大常见并发症~([1-2]).因此,了解肝移植术后医院感染的发病特点和相关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对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存率有重要意义.笔者就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收治的75例肝移植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肝移植术后糖尿病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糖尿病(PTDM)的发生及发展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98例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肝移植术后是否发生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36例)和非糖尿病组(62例)。以术前和术后可能的9个危险因素作为分析指标,进行这些指标的单因素分析和χ^2检验。结果 在对两组患者的年龄、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有无肝硬化及肝硬化的程度、术前糖耐量情况、免疫抑制剂的选择及其血药浓度、激素的使用时间的比较分析中发现:术前肝硬化患者PTDM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肝硬化者;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PTDM的发生率高于代偿期。术前糖耐量异常的患者PTDM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糖耐量正常者。激素半年内撤离的患者PTDM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半年内未撤离者。而两组患者的年龄、HBV的感染情况、免疫抑制剂的选择及其血药浓度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肝硬化、尤其是肝硬化失代偿期,糖耐量异常,长期使用激素是PTDM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肝移植术后乙肝病毒再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病毒再感染的危险因素和对策。方法对2003年9月到2004年12月间在我院肝脏移植中心施行肝移植术且符合研究标准的130例病例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肌注剂型HBIg联合核苷类抗病毒药物联合预防HBV再感染并长期随访,分析HBV再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130例中128例术后血清HBsAg转为阴性并检测到HBsAb,平均随访12.2个月,HBV再感染率为6.3%(8/128例)。结论肝移植术前HBeAg阳性、HBVDNA定量达到或超过10^5eopies/ml、术后1dHBsAg阳性及HBsAb〈200U/L是HBV再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影响肝移植术后早期死亡率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影响肝移植术后早期死亡率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我院肝移植病例资料 5 3例 ,按病人的转归分成死亡和生存两组。采集两组病人术前及术中常用的临床或实验室指标 ,先对这些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再进行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肝功能 Child分级、术前是否重症监护、有无肝性脑病、有无肝外感染灶、血白细胞计数、血胆红素、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输血量和输液量等因素在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 )。 L 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 :术前重症监护和术中失血量是肝移植术后早期死亡的两个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争取在肝病发展至重症监护依赖期以前进行肝移植手术是降低肝移植术后早期死亡率的关键。同时 ,移植手术要精细 ,尽量减少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9.
肝移植术后早期急性肾功能衰竭处理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早期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处理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400例肝移植临床资料,观察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病人的处理及预后。根据有无肾功能衰竭分组,对13项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肝移植术后早期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率为7.2%,均接受持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1年生存率为44.4%。单因素分析中年龄、术前肝功能分级、术前肌酐、尿素氮、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中只有术前肝功能分级是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肝移植术后早期急性肾功能衰竭预后差,可能与多种诱发因素有关,术前肝功能不全是独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病毒(HBV)再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相关对策。方法对2003年9月至2004年12月间在我院施行原位肝移植术病例进行前瞻性研究,选取符合研究标准的130例患者,采用肌注型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核苷类抗病毒药物预防HBV再感染,并长期随访,分析HBV再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130例中128例术后血清HBsAg转为阴性,并检测到HBsAb,平均随访12.2个月,HBV再感染率为6.3%(8/128)。结论肝移植术前血清HBeAg阳性、术后第1天血清HBsAg阳性及HBsAb<200U/L是HBV再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He XS  Zeng JX  Zhu XF  Ma Y  Wang DP  Ju WQ  Wu LW  Huang JF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15):1015-1018
目的 总结老年患者(≥60岁)肝移植的疗效及相关问题。方法 回顾性分析59例≥60岁(i〉60岁组)及500例〈60岁(〈60岁组)接受原位肝移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其术前、术中、术后相关数据和1年生存率等。结果 ≥60岁组1年生存率(66%)与〈60组(76%)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肝动脉血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0岁组急性排斥反应率低于〈60岁组,ICU停留时间、机械辅助通气时间长于〈60岁组,术后感染、脑出血发生率较〈60岁组高。老年患者肝移植术后的主要死因是感染和脑出血。结论 老年患者肝移植疗效满意,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老年(≥60岁)患者肝移植术后感染的病原学、耐药性特点和相关的易感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57例老年患者肝移植后的临床资料,对其术后发生感染的易感因素、发生率、发生部位、病原学特征、耐药性及感染死亡率进行总结。结果 57例老年肝移植患者中有40例(70.18%)术后发生感染,其中30例为混合性细菌感染,15例合并深部真菌感染,感染以多部位混合感染最为常见。经积极治疗,37例患者存活,存活率为64.91%;感染导致死亡9例,占死亡人数的45%;术后感染治愈率为77.5%。致病菌以屎肠球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嗜麦芽寡单胞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等最为常见,其中大多数革兰氏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敏感,对其他常用药普遍耐药革兰氏阴性杆菌对亚安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株多;对头孢三代普遍耐药;对头孢四代、喹诺酮类等敏感性高于其他药物。真菌对两性霉素B均敏感,但多数对酮康唑、益康唑、氟康唑耐药。结论 老年肝移植术后具有高感染率、高耐药率、高致死率等特点,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感染的特点及其易感因素,提高肝移植术后感染的诊治水平。方法 对250例原位肝移植术后感染患者的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以术前、术中及术后主要的临床和实验室指标作为观察对象,分析感染组和非感染组间的差别。结果 250例原位肝移植患者术后发生感染的共163例,感染率为65.2%。最常见感染部位依次为血液、泌尿道和呼吸道。单个部位感染91例,两个部位感染45例,多个部位感染共27例。最常见为细菌感染,约89.6% (146/163),其中单一细菌感染62例,两种细菌感染27例,多种细菌同时感染19例。其次为真菌感染,占27.0%(44/163),44例中38例患者同时伴有细菌感染。病毒感染6.7%(11/163)。大部分感染均发生在围手术期内。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肝移植患者年龄大于60岁、术前肝功能Child-Pugh C级、手术时间、术中输血总最〉1000ml、术后胸水、重症监护室(ICU)住院天数是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原位肝移植术后感染率高,多部位、多种病原菌的混合感染以及多重耐药菌日益增多。应重视对感染易感因素的控制,降低移植术后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原位肝移植术后肺部感染与易感因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OLT)术后肺部感染的特点和易感因素。方法 回顾性总结128例原位肝移植的临床资料,分析肺部感染的主要致病菌、感染发生的时间及易感因素。结果 128例患者OLT术后共发生肺部感染48例(37.5%),其中27例(56.3%)发生在术后7d内,34例(70.8%)为混合感染;死亡6例(12.5%),其余治愈。致病菌前几位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曼/溶血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曲霉菌。结论 多种病菌可致肝移植术后肺部感染,并与受者的体质、机械通气及免疫抑制剂应用等诸多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并发曲霉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措施. 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施行的776例同种原位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原位肝移植术后发生曲霉菌感染的诊治经过.结果 本组患者发生曲霉菌感染13例,感染发生率为1.68%(13/776);其中肺部感染7例,肝脏感染2例,颅内感染1例,多器官感染3例.两性霉素B脂质体是治疗肝移植术后曲霉菌感染的主要药物,对早期病例疗效满意.因曲霉菌感染死亡7例,病死率为53.8%(7/13).结论 防治肝移植术后曲霉菌感染的关键是做好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抗真菌治疗应该清除病灶、调整免疫抑制剂及选用敏感抗真菌药物;抗真菌药物的使用应该早期、足量、全程用药.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Liver transplantation was previously only offered to patients under 60 years of age. We have analyzed the outcome after acceptance on the waiting list and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 of patients over 60 years old. A total of 150 patients over 60 years old were listed for a first liver transplantation during 1990‐1998. The annual number increased throughout the period.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 prim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 and acute hepatic failure were the most frequent diagnoses. A total of 119 patients received a first liver allograft. The patient 1‐year survival was 75 % and 3‐year survival 62%, which was not significantly lower (P = 0.21) than that of the younger patients. When correcting for year of transplantation, the survival was, however, moderately but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among the younger patients. Survival among those > 65 years (n = 38) did not differ from that of patients 60‐65 years of age (n = 81). We conclude that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patients over 60 years old can be listed for liver transplantation and receive a liver allograft with highly satisfying results.  相似文献   

17.
原位肝移植术前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分析与肝移植术后早期死亡率有密切关系的术前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地收集50例成人肝移植病人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对20种待筛选的术前危险因素与术后早期死亡率的关系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经单因素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最终筛选出术前感染情况、急性生理,年龄和慢性健康(APACHE)Ⅲ评分和血浆肌酐(Cr)水平与术后早期死亡率有独立相关性。经受试者运算特征(ROC)曲线分析,APACHEⅢ的截断点为60分,Cr的截断点为140μmol/L。结论 术前APACHEⅢ≥60分、Cr水平≥140μmol/L术前存在感染灶,是肝移植受体的术前危险因素,提示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肝移植术后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病因与治疗经验.结果 16例患者发生消化道出血的时间在肝移植术后2 d~4.5年.经检查发现患者的出血原因主要为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4例,急性胃黏膜病变出血3例,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3例,十二指肠球部多发性溃疡出血2例,十二指肠降段黏膜下小动脉出血、十二指肠乳头肌切开后出血、胆道出血及不明原因出血各1例.有2例经止血治疗无效而死亡,1例在肝移植围手术期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死于急性心肌梗死,2例死于晚期肿瘤,其他患者经过积极止血治疗后好转,并长期存活.结论 肝移植术后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主要为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急性胃黏膜病变、门脉高压性胃病及消化性溃疡等.采用及时的止血治疗,必要时行剖腹探查手术止血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原位肝移植术后侵袭性曲菌病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Yi SH  Chen GH  Lu MQ  Yang Y  Cai CJ  Xu C  Li H  Wang GS  Yi HM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13):885-888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侵袭性曲菌病的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5年1月完成的576例原位肝移植的临床资料,总结术后侵袭性曲菌病的防治经验。结果9例患者术后并发侵袭性曲菌病,疾病发生率为1.74%(9/576),首发感染部位为肺部8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1例,发病时间在术后10d至2个月,术后持续或间断的低热可以是发病早期的主要症状。痰或其他分泌物的真菌镜检和培养是确诊的主要依据。二性霉素B脂质体是治疗的首选用药,对早期病例疗效满意,5例肺部感染患者痊愈,2例因肺部感染无法控制死亡,2例因并发多器官侵袭死亡。结论肝移植术后侵袭性曲菌病具有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和易于播散的特点,合理调整免疫抑制治疗方案及早期、足量和足程的抗真菌药物的使用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