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偏瘫患者运动能力与日常生活能力的相关性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陆晓  陈旗 《中国临床康复》2005,9(45):134-135
背景: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一定程度上涉及到运动能力的恢复情况,但两者是不是有高度的相关性,既往的研究没有定论。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上、下肢运动能力与日常生活能力的相关性。 设计:病例分析。 单位: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科。 对象:选择2002-08/2003-06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康复科住院的脑卒中偏瘫患者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39~76岁。 方法:采用简易V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方法评定患者运动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主要观察指标:①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②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能力与日常生活能力的相关性。 结果:30例患者进入结果分析。①全身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平均为40.96&;#177;32.04,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平均为21.78&;#177;22.87,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平均为18.43&;#177;10.29。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平均为39.46&;#177;25.94。②全身总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与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的相关系数为0.65,其中上肢运动功能评分与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的相关系数为0.62,下肢运动功能评分与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的相关系数为0.61。 结论:偏瘫患者的运动能力与日常生活能力有一定的相关性.且上、下肢运动能力对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几乎相等。  相似文献   

2.
偏瘫患者运动能力与日常生活能力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下肢运动能力与日常生活能力的相关性。方法:3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龄为(60.75±12.84)岁。其中脑出血16例,脑梗死10例,脑梗死伴出血4例。平均病程(5.4±9.6)个月。采用简易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方法评定患者运动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结果:30例患者全身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平均为40.96±32.04,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平均为21.78±22.87,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平均为18.43±10.29。30例患者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平均为39.46±25.94。全身总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与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的相关系数为0.65,其中上肢运动功能评分与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的相关系数为0.62,下肢运动功能评分与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的相关系数为0.61。结论:偏瘫患者的运动能力与日常生活能力有一定的相关性,且上、下肢运动能力对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几乎相等。  相似文献   

3.
偏瘫患者运动能力与日常生活能力的相关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下肢运动能力与日常生活能力的相关性。方法:3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龄为(60.75&;#177;12.84)岁。其中脑出血16例,脑梗死10例,脑梗死伴出血4例。平均病程(5.4&;#177;9.6)个月。采用简易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方法评定患者运动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结果:30例患者全身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平均为40.96&;#177;32.04,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平均为21.78&;#177;22.87,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平均为18.43&;#177;10.29。30例患者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平均为39.46&;#177;25.94。全身总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与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的相关系数为O.65,其中上肢运动功能评分与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的相关系数为0.62,下肢运动功能评分与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的相关系数为0.6l。结论:偏瘫患者的运动能力与日常生活能力有一定的相关性,且上、下肢运动能力对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几乎相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通过正规康复训练后,其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有无进展、两者的进展是否有相关性及何种状态的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入院后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方法:22例脑卒中后半年内的偏瘫患者,于2002-08/2003-06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科治疗。采用简易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方法评定患者运动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结果:22例患者入院时及出院时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分别为(37.04±29.92)分及(45.82±28.42)分,入院及出院时的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分别为(36.59±24.75)分及(59.32±25.04)分,治疗前后两者差异均存在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入院与出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差值与改良Barthel指数差值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17。入院及出院时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差值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差值与住院时间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7,0.42。入院时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在80分以上者,出院时平均增加(2.00±0.63)分;在80分以下者,出院时平均增加(10.00±7.73)分。入院时改良Barthel指数在50分以上者,出院时增加(8.75±7.90)分;在50分以下者出院时增加(30.67±17.40)分。结论:康复训练可以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但两者的提高无明显相关性。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通过正规康复训练后,其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有无进展、两者的进展是否有相关性及何种状态的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入院后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方法:22例脑卒中后半年内的偏瘫患者,于2002—08/2003—06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科治疗。采用简易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方法评定患者运动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结果:22例患者入院时及出院时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分别为(37.04&;#177;29.92)分及(45.82&;#177;28.42)分,入院及出院时的改良Banhel指数评分分别为(36.59&;#177;24.75)分及(59.32&;#177;25.04)分,治疗前后两者差异均存在非常显著性意义(P&;lt;0.01)。入院与出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差值与改良Barthel指数差值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17。入院及出院时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差值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差值与住院时间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7,0.42。入院时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在80分以上者,出院时平均增加(2.00&;#177;0.63)分;在80分以下者,出院时平均增加(10.00&;#177;7.73)分。入院时改良Barthel指数在50分以上者,出院时增加(8.75&;#177;7.90)分;在50分以下者出院时增加(30.67&;#177;17.40)分。结论:康复训练可以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但两者的提高无明显相关性。入院时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较低者通过康复训练其功能提高较入院时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高者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下肢康复机器人对脑梗死后下肢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 方法 选取脑梗死后下肢偏瘫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下肢康复机器人治疗,连续6周。采用简式Fugl-Meyer下肢运动量表评分、Berg平衡量表评分、Holden步行功能分级及改良Barthel指数对2组患者的下肢运动能力、平衡能力、步行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定。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Fugl-Meyer下肢功能评分、Berg平衡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Holden步行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有所改善(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Fugl-Meyer下肢功能评分[(18.45±4.62)分]、Berg平衡评分[(45.28±12.31)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68.91±18.)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Holden步行功能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下肢康复机器人可有效改善脑梗死后下肢偏瘫患者的运动能力、平衡能力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2015年6月~2016年7月,本院40例首次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0)和实验组(n=20)。两组均予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另行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共6周。治疗前后采用简式Fugl-Meyer下肢运动量表、Fugl-Meyer平衡量表、Holden步行功能分级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法对两组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Fugl-Meyer下肢运动量表评分、Fugl-Meyer平衡量表评分、Holden步行功能分级和改良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明显升高(χ28.980,t3.902,P0.01),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χ2=7.632,t2.075,P0.05)。结论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有助于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步行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水中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40名恢复期脑卒中患者,随机分配到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名。2组患者均接受每周6天的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还接受上肢作业治疗活动指导训练。观察组另外接受水中上肢运动指导训练,均为每天1次,每次45min,每周6d,共治疗4周。治疗前后,均采用简化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量表评估受试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后,2组的简化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1),且观察组的上述2项评分均更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水中运动疗法可促进脑卒中偏瘫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 方法选取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改良组和常规组,每组30例。改良组采用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常规组治疗以Bobath技术、运动再学习技术为主,进行上肢功能训练。治疗前、后,采用简式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MA)、简易上肢功能检查量表(STEF)评定患者的上肢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患者的ADL能力。 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FMA、STEF、MBI评分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8周后(治疗后)FMA、STEF、MBI评分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组治疗后比较,改良组治疗后FMA[(52.80±5.37)分]、STEF[(63.17±5.34)分]、MBI评分[(66.67±6.16)分]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上肢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0.
背景对脑卒中患者平衡评定有助于康复目标与治疗计划的制定.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常用的3个平衡量表各参数与其他功能评价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设计平衡量表间变量参数.单位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科、康复医学科.对象2002-09/2003-07在解放军总医院康复医学科进行康复治疗的57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均为首次发病、颈内动脉系统一侧大脑半球病变的患者,其中男45例,女12例,年龄14~79岁,病程0.3~11个月.方法对57例患者于康复训练后进行Berg平衡量表、改良Fugl-Meyer平衡量表、脑卒中患者姿势控制量表、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步行功能评定.用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来确定3种平衡量表之间的相关性;确定3种平衡量表与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步行功能之间的相关性.主要观察指标①3种平衡量表之间的相关性.②3种平衡量表与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之间的相关性.结果57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Berg平衡量表评分(46.70±5.15),Fugl-Meyer平衡量表评分(10.26±1.58),脑卒中患者姿势控制量表评分(32 56±2.06),Fugl-Meyer评价法中下肢运动功能评分(22.35±5.82),功能独立性测量中的转移和行进项目评分(24.95±5.2),10 m最大步行速度为[(49.06±24.68)m/s].3种平衡量表之间呈高度相关(r=0.613~0.766,P<0.001).②3种平衡量表与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步行功能之间呈高度相关(r=0.479~0.718,P<0.001).结论Berg平衡量表、Fugl-Meyer平衡量表和脑卒中患者姿势控制量表在评定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方面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和良好的效度,均可以反映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和功能结局,对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步行功能的恢复具有预测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了Armeo Spring上肢运动反馈训练对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疗效。 方法 52例偏瘫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每日1次作业疗法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每日1次Armeo Spring上肢运动反馈的作业疗法训练,2组治疗时间均为5个月,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对2组患者上肢和手的主动关节活动度测量(AROM)、改良Barthel 指数(Modify Barthel Index,MBI)、Fugl-Meyer 评定量表(Fugl-Meyer motor assessment scale,FMA)和简易上肢机能检查(Simple Test for Evaluating hand Function,STEF)进行评价。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MBI、FMA和WMF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MBI、FMA和WMFT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BI、FMA和WMFT较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 结论 通过上肢运动反馈训练联合常规康复可明显改善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析下肢康复机器人LR2训练后,偏瘫患者肌痉挛和ADL能力的改善情况。方法:将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试验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同时,运用LR2进行下肢康复训练,每天1次,每次30min,共治疗6周;对照组仅予以常规康复治疗,每天1次,每次30min,共治疗6周。在入组时、6周后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简式Fugl-Meyer运动量表下肢部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法对两组患者下肢肌张力、下肢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定,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下肢肌张力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P0.05),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且试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肢康复机器人LR2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肌痉挛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可提高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且近期疗效优于常规的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3.
龙耀斌 《中国康复》2012,27(3):171-173
目的:探讨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接受基础药物治疗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增加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治疗前后分别进行上肢肌张力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上肢运动功能(FMA)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结果:治疗1个月后,2组患者上肢M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加显著(P<0.05)。结论: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不仅能改善脑梗死患者上肢功能,而且能促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康复卒中单元对脑卒中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90 例脑卒中后并发肩手综合征的患者分为康复单元组(n=45)和对照组(n=45)。康复单元组纳入康复单元,按照康复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进行运动训练。治疗6 周后采用Brunnstrom分期上肢及手功能评定、简化Fugl-Meyer 量表(FMA)及改良Barthel 指数(MBI)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在上肢及手功能的Brunnstrom分期、FMA评分及MBI 评分上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且康复单元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卒中单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治疗对老年脑卒中病人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随机将70例脑卒中病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病人采用相同的药物治疗,干预组在病人生命体征稳定3d~7d后进行康复护理治疗,采用Bobath和Rood技术训练。采用Brunnstrom分级评定、简式Fugl-Meyer(FMA)运动评分、改良的巴式指数(MBI)进行康复评价。[结果]Brunnstrom、FMA、MBI评分在治疗前两组病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改善明显(P<0.01),干预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护理治疗可明显促进运动功能、ADL能力恢复,但干预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肌内效贴结合肩部强化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期患者肩痛的影响。方法:70例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期肩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加肩部强化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肌内效贴治疗。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患侧肩痛,Fugl-Meyer运动评分量表中上肢部分(FMA)评定上肢运动功能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V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1),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FMA和MBI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均P0.01),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肌内效贴结合肩部强化训练能有效减轻脑卒中偏瘫痉挛期患者的肩痛,提高上肢运动功能和ADL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基于躯体传感网的居家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DL)的影响。方法48例脑卒中偏瘫出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用药及康复锻炼指导,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居家康复训练,每次10~20 min,每周6次,共12周。治疗前后采用上肢Fugl-Meyer评分( FMA)、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 MAS)及改良Barthel指数( MBI)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FMA评分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 P<0.05),且干预组的改善幅度更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M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基于躯体传感网的居家康复训练可以更明显恢复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功能及ADL能力。  相似文献   

18.
背景由于康复的介入,促进了脑的结构和功能的重组及重建,从而促进功能的改善.目的应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改良的Barthel指数评估早期康复与晚期康复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内科,济南长城医院神经康复科,菏泽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对象选择2000-12/2003-12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济南长城医院、菏泽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科住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216例,其中男125例,女91例,年龄60~75岁.入院后随机分为早期康复组108例和晚期康复组108例.方法早期康复组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病学体征不再进展后48h~14 d开始康复.晚期康复组在发病后15~30 d开始康复.采用Bobath法和运动再学习法进行训练,1次/d,45 min/次,6次/周.康复治疗前及治疗30 d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正常为100分,0~20分为极严重功能缺陷,25~45分为严重功能缺陷,50~70分为中度功能缺陷,75~95分为轻度功能缺陷)、简式Fugl-Meyer运动评分(运动总分为100分,其中上肢运动的最高分值为66分,下肢运动的最高分值为34分)和临床神经功能缺陷程度评分(最高分45分,最低分为0分,轻型0~15分,中型16~30分,重型31~45分)进行康复评价.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③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改良Barthel指数.结果216例脑梗死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两组患者治疗30 d后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早期康复组低于晚期康复组[(14.82±10.66),(17.91±10.75)分,P<0.05].②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两组患者治疗30 d后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早期康复组高于晚期康复组[上肢(32.43±21.52),(26.69±19.79)分;下肢(22.89±9.29),(18.36±10.63)分,P<0.05].③改良Barthel指数两组患者治疗30 d后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早期康复组高于晚期康复组[(54.23±30.33),(46.57±29.85)分,P<0.05].结论早期与晚期康复干预均可明显促使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但早期康复干预效果明显优于晚期康复干预.  相似文献   

19.
何凤翔  徐艳  谢文龙 《中国康复》2017,32(5):358-361
目的:观察前馈控制结合躯干训练对小儿脑瘫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40例小儿脑瘫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躯干控制训练,训练组在此基础上结合基于强化前馈控制的躯干训练。在治疗8周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2组患儿平衡功能,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评定患儿粗大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来评定患儿肢体运动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患儿ADL能力。结果:治疗8周后,2组患儿的BBS,GMFM,FMA及MBI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水平(P0.05),且训练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化前馈控制结合躯干训练可以明显改善小儿脑瘫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神经干刺激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6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8例。2组患者均予以一般的内科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取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采取神经干刺激疗法,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的Fugl-Meyer运动功能(FMA)下肢部分评分、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分(FBS)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经过4周的治疗后,2组FMA下肢部分评分、FBS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均P0.05),而观察组的各项指标的提高程度相对于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神经干刺激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有显著改善效果,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治疗价值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