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肾为先天之本”的中西医结合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临床及实验研究所发现的肾对内环境、免疫、心血管、血液等系统起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为依据.探讨祖国医学“肾为先天之本”与现代医学的理论相关性。提出中医“肾”是与肾脏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多个系统的生理功能的概括。文章力求从功能方面探讨中西医概念的统一、是一种中西医结合理论探索的尝试。  相似文献   

2.
慢性肾衰属肾病中的危急重症.临床症状重而预后极差.中医保守治疗困难.是肾脏病危重症中中西医结合治疗有待解决的课题,笔者于近2年运用中西医理论自制的肾消灵合剂用于临床治疗慢性肾衰21例,收到较好疗效,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中西医结合的模式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 ,中西医能否结合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1] 。但是 ,不论承认与否 ,中西医结合是中国独特的医学文化现象 ,中西医在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中都有不同程度的结合。在这种意义上 ,中西医结合指的是中西医在理论和临床实践中相互影响、交叉渗透的现实形态 ,以及由此而形成的一套观点和方法。根据中西医结合的历史和现状 ,结合中西医结合的理论和临床实践 ,可将其结合模式归纳为如下几类 :模式 1:中体西用式。这种模式的主要观点是以中医的基本理论为主、为体 ,以西医的技术手段为辅、为用 ,即主张将西医结合到中医之中。这是“中西医…  相似文献   

4.
试论中西医结合基础学科的概念及任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医结合基础学科是在融汇中、西医学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构建以中西医结合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研究方法学等组成的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体系,为中西医结合临床学科提供理论基础。其主要任务为研究中西医结合动物模型及评价方法以及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方法学;阐释中医理论基本概念,建立中西医结合生理学;研究中医病因、病机、病证,建立中西医结合病理学;研究中药、方剂基本理论及作用机制,建立中西医结合药理学;最终构建中西医结合基础三级学科分化体系。  相似文献   

5.
阐述对中西医结合学科发展的现状及中西医结合理论前提、中西医结合专业建设和发展的认识,并讨论了为实行中西医结合创造良好环境及中西医结合专业教材、中西医结合专科师资培养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改变以往的中西结合生理学理论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通过中西医结合、中医学等专业20余本科生教育教学实践,获得了以下的调查结果:(1)中西医结合生理学理论教学加深了对中医学理论体系、脏象功能的理解;并且使其中医学理论具有了客观化、科学化表达;(2)本教学加深了对中西医结合专业性质与使命的认识,增强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稳定了将来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和中西医结合研究的信心;(3)在课堂理论讲授中,中医学与西医学的内容比例安排基本适中,教材内容结构及比例有助于对中西医结合生理学理论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中西医结合治疗肩周炎3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36例肩周炎患者,采用痛点封闭,推拿按摩,中药内服外敷之中西医结合治疗,配合功能锻炼,总有效率达97.2%。作者联系中西医理论对治疗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中西医结合系的前身是现代医学部,在杜建院长等老一辈的共同努力下,于1988年创办了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3年制专科,成为我国首批创办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的院校之一。2001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开办临床医学专业中西医结合方向5年制本科.中西医课程比例2:8。2002年改为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中西医课程比例3:7。为适应中西医结合事业发展的需要,现代医学部于2005年3月更名为“中西医结合系”。随着医学高等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和社会需求多样性。我系于2006年新增与台湾元培科技大学联合办学的“医学影像学”专业4年制本科。历经20年的发展.现有人体解剖学、生理学、西医诊断学、生物化学、组织胚胎学、病理学、生物学、  相似文献   

9.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1):I0004-I0004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是由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和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联合主办的中西医结合综合性学术期刊。本刊秉承"坚持贯彻党的中医政策与中西医结合方针,以中西医结合为主,面向临床、面向基层"的办刊宗旨,报道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经验、理论和科研成果,探讨中西医结合发展的思路与方法,开展中西医结合学术讨论和争鸣,为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事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0.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及单纯西医组治疗带状疱疹的体会。方法:西治组以抗病毒、营养神经、对症、支持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在西治组基础上加用贞芪扶正胶囊和愈疱汤口服。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愈显率91.67%,总有效率97.22%,西治组愈显率67.65%,总有效率91.18%.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愈显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疗效优于西治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效果优于单纯西医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求通阳中药的特点,并总结归纳通阳方法 的分类.方法以《中华医典》为文献资料来源,以"通阳"为检索词获取目标条文,规范通阳中药相关属性术语,采用EpiData 3.02软件构建通阳中药信息数据库,采用标准Apriori算法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通阳中药以辛、温为主要性味,肺、胃、脾为主要归经,辛温配伍是通阳中药的主要性味组合.而在性味、归经关联分析中,虽然辛性/温味与肺、脾、胃经属性间搭配较多,但搭配的专一度不高.结论 通阳中药性味配伍多为辛温,挖掘结果与传统中医学理论一致.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含当归、川芎中成药中藁本内酯的薄层色谱(TLC)、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分析方法。方法选择常用16种含当归、川芎的中成药,系统建立其藁本内酯TLC定性检测以及HPLC定量分析方法,对各中成药中藁本内酯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建立了中成药中藁本内酯TLC定性检测和HPLC定量分析方法,测定了各中成药,结果准确可靠。结论建立的藁本内酯TLC和HPLC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含当归、川芎中成药的检测分析。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测定 11种中药钙(Ca)、镁(Mg)、铁(Fe)、铜 (Cu)、锌 (Zn)、锰 (Mn)元素的含量;运用模糊分类方法研究药物常量、微量元素与疗效的相关性,为中药的质量评价提供一种新的方法。方法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 11种中药中 6种元素的含量;结合Ca/Mg比值、Cu/Zn比值,对虎杖等 11种中药进行聚类分析研究。以数据极差法进行统计指标的标准化处理,以数量积法算出衡量被分类对象之间的相关系数,确定论域上的模糊矩阵。结果 相关系数r=0. 50时,有 9种药物聚类相似;相关系数r=0. 60时,有 5种药物聚类相似;r=0. 80时,有 2种药物聚类相似。结论 药物中常量、微量元素含量丰富;相关系数较大的药物疗效相似,提示药物中常量、微量元素含量与疗效密切相关,为新型药物的研制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含化学成分的中成药与西药的配伍使用情况。[方法]对常用含化学成分的中成药与西药配伍情况列表进行分析。[结果]医院、社区服务中心、零售药店以及患者对中成药里所含化学成分的知识知道的甚少,含化学成分的中成药与西药配伍应用的情况非常普遍,其原因多种多样。[结论]临床医师、药剂人员、零售药店的营业员以及患者都必须了解中成药里所含的化学成分,避免与同样成份的西药重叠使用而引起不良反应,以便使人们用药更安全、更有效。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临床上中西药不合理联合应用的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常见有中西药所含成分之间起化学反应而增毒或减效,以及鞣质类中药与一些西药成分发生作用而生成鞣酸盐沉淀从而影响吸收等。如何安全、有效、经济地使用两种医学理论指导下的中西药,是摆在医药工作者面前的严肃课题。  相似文献   

16.
17.
三阴性乳腺癌(TNBC)作为乳腺癌的一种亚型,具有侵袭性强、复发转移率高等特点,严重威胁女性身心健康,由于缺乏明确的分子靶标,目前仍以化疗为主,但临床治愈率低。中药可通过多途径、多靶点抑制TNBC的生长、降低其复发转移率,具有独特的治疗优势。文章结合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对中药及其活性成分抗TNBC的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综述,为中药新药的开发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药熏蒸治疗结合中医辨证护理对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1月—2010年5月收治的60例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仅口服常规降压药物,治疗组在口服常规降压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药熏蒸治疗及中医辨证护理,7天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降压疗效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症状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降压疗效方面与对照组对比无显著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结合中药熏蒸治疗及中医辨证护理能够提高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中西结合治疗老年瘙痒症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根据中医病因病机,临床辨证施治,采取养血润肤,滋阴祛风止痒的方法,以针对病因病机,治病求本,并采用西药对比;结果 中药治疗总有效率达98.1% ,西药治疗总有效率为65.0 % ,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X2 = 42.75 P<0.005);结论 老年性瘙症是一种自觉瘙痒而无原发损害的皮肤病,由一处波及全身。究其病机多为血虚肝旺,生风生燥,肌肤失养,方中中药养血活血、滋阴养血、补肾,共奏润肤止痒之效  相似文献   

20.
降血糖中药的有效成分与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量的临床试验和动物实验证明,许多中药具有良好的降血糖作用,从中药里开发能有效降血糖且副作用小的新型降糖药是可行的.本文对具有降血糖作用的中药有效成分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