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400例肝动脉造影形态与超选择插管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世晞 《江苏医药》1997,23(8):554-555
分析400例肝动脉造影动脉像上腹腔动脉、肝总动脉和牌动脉的走行、形态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旨在插管中根据这些分支的变化来正确选用合适的导管,采取特殊的插管方法,以期达到超选择插管的成功。对于腹腔动脉主干直接显示.肝总动脉斜向右上右下走行,二者相交呈钝角者宜采用RH导管;腹腔动脉主干未直接显示,肝总动脉卷曲走行,二者相交呈锐角者直采用Yashiro导管,本组肝总动脉、肝右动脉插管的成功率分别为87.5%和357%。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动脉插管介入治疗对于中晚期宫颈癌患者肿瘤瘤体缩减及临床期别的提高情况,从而增加手术机会。方法 对Ⅱa~Ⅳa期宫颈癌36例,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股动脉穿刺插管术,在X线电视等放射仪器监视下加压将5~6F导管选择性插入髂内动脉后,先行动脉造影,以了解血管分布,肿瘤动脉供血及侧支循环等情况,一侧髂内动脉灌注化疗药物半量后,用明胶海绵栓塞血管,同法注入对侧髂内动脉化疗药物半量,栓塞血管,拔管,包扎穿刺部位6h,以防止穿刺部位出血,形成血肿。结果 宫颈癌症状缓解率100%,其中,明显缓解率78%,部分缓解率22%。临床有效率91%,CR6例,PR27例,NC3例。30例顺利完成手术,13例术后免除放疗。结论 对于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给予子宫动脉插管介入和栓塞治疗不但可以缩小瘤体,同时可以改善临床期别,增加手术机会,从而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微导管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股动脉穿刺对30例肝癌患者共行87次经微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其中肝动脉过分迂曲者9例,肿瘤较小局限于一肝段者8例,肝癌并肝动、肝静脉瘘(AVS)和肝动-门静脉瘘(APVS)者6例,乏血供肿瘤4例,肝门部肿瘤3例。结果:术后1周检查示肿瘤内碘油聚集良好,正常肝组织未见碘油沉积。1月后复查,肿瘤缩小75例、50%9例、25%9例、1年生存率67%(20/30),2年生存率53%(16/30)。结论:微导管在肝癌的介入治疗中有较多的优越性,特别是可以为肝段性栓塞和超选插管困难者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魏燕 《中国实用医药》2012,7(8):111-112
目的探讨比较动脉介入治疗联合经皮穿刺消融治疗肝脏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本院收治的肝脏肿瘤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单纯动脉介入治疗组(对照组)和介入治疗联合经皮穿刺消融治疗组(观察组),两组各60例,对照组常规股动脉穿刺,肝动脉注入氟尿嘧啶1.0g,ADM60mg,DDP80mg,HCPT20mg,1次/m,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组采用介入治疗后1周行微波凝固治疗(MTC),微波治疗后同时行无水酒精注射。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总有效率及QOL、KPS评分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33%,对照组为83.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QOL及KPS评分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动脉介入治疗联合经皮穿刺消融治疗肝脏肿瘤,疗效显著,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盆腔血流重分布后药盒系统植入治疗中晚期膀胱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盆腔血流重分布后药盒系统 (PCS)植入治疗中晚期膀胱癌的技术改进及其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 对 2 5例中晚期膀胱癌施行经皮股动脉PCS植入术。经股动脉穿刺插管 ,穿刺点采用较常规股动脉插管穿刺点上移的 2cm ,即腹股沟皮肤皱襞上方约 1cm处。选择性双侧髂内动脉造影 ,盆腔血流重分布术后 ,导管留置于富血供侧髂内动脉 ,施行PCS植入术。药盒体埋置于下腹部皮下 (穿刺点上方 )。经药盒行序贯化疗。结果  2 5例药盒治疗患者均一次植入成功 ,并进行了多次区域性定向化疗 ,取得了肯定的疗效。有效率达96 % ,提高了生活质量 ,延长了生存期。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本方法创伤小 ,操作简便、安全 ,且并发症少 ,为中晚期膀胱癌的治疗提供了一条快捷、通畅、准确的永久性通道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从髂总动脉到股动脉段CT造影在冠状位及矢状位最大密度投影中的解剖特点分析,指导下肢动脉疾病介入治疗时患者正确的投照体位及超选择下肢血管的插管方法,以提高介入插管的准确率及成功率。方法:(1)分析56例正常成人髂总动脉至股动脉段CT造影资料,测量冠状位测量髂总动脉间成角。(2)在矢状位和冠状位测双侧髂内动脉开口位置高低,髂总动脉的长度。(3)在横断位观测两侧股深动脉开口位置。结果:(1)正常成年男性双侧髂总动脉间成角均值小于正常成年女性,男女均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左侧髂总动脉长于右侧髂总动脉,右侧髂内动脉开口高于左侧髂内动脉开口。(3)股深动脉开口起始部位81%起自于股动脉后侧。结论:(1)在髂内动脉介入手术操作时,成年男性股动脉穿刺对侧髂内动脉插管应用成袢技术,成年女性应采用直接插管技术。(2)病变在右侧动脉的介入操作的难度明显高于左侧。对不同患者应根据其髂内动脉的解剖特点实行个体化介入手术操作。(3)在动脉造影时,若发现股浅、股深动脉显影有重叠,则将患者臀部抬高25~°30,°或将X线球管旋转25~°30°(即斜位),这样可明显弥补前后位时的不足,使大部分肢体的股深动脉开口及其第1段清楚显示。  相似文献   

7.
张劲松  季学兵 《淮海医药》2001,19(3):208-208
目的 探讨经皮股动脉穿刺药盒导管系统(PCS)植入术的技术要领及其对转移性肝癌、盆腔巨大肿瘤的临床治疗意义。方法 对直肠癌术后肝脏多发性转移、胰头癌伴肝转移和右侧卵巢癌伴盆腔广泛转移患各1例,均采用Seldinger技术行右侧股动脉穿刺插管至靶血管内行肿瘤供血动脉造影,适度栓塞、化疗药灌注后,将药盒导管交换入靶血管内。结果 3例患PCS植入术均获得成功,术后随访3-4月,药盒导管通畅,病灶缩小,患全身情况好转。结论 经皮穿刺PCS植入术对转移性肝癌、盆腔巨大肿瘤能进行规律性、简易易行、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应用介入技术治疗晚期妇科癌的疗效、副作用与前景。方法 在DSA下,采用Seldinger’s改良法,经皮行股动脉穿刺,选择髂动脉插管造影,向肿瘤供血动脉灌注化疗药物并(或)加明胶海绵栓塞。观察症状、体征及术后病理标本。结果 共介入治疗9例病人。术前应用3例,肿瘤体积缩小、松动,术后病理均见肿瘤细胞坏死。晚期肿瘤出血应用3例,均短期内达到止血目的。1例术后给疗、放例胎盘部位滋叶细胞肿瘤,亦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介入治疗方法,探讨提高疗效的途径。方法经对侧股动脉穿刺将导管超选到股深动脉与髂内动脉的分支注入溶栓和扩容药物。结果本组12例14个髋关节经2次介入治疗与后续治疗。疼痛完全消失6个关节,改善8个关节。关节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介入治疗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在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1例(38条患疾下肢)双侧髂动脉和髂动脉近端狭窄闭塞及累及股浅动脉狭窄闭塞经肱动脉穿刺应用腔内血管成形术及选择性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后的临床疗效。结果:除1例3个月后继发动脉内血栓形成,其余病例经介入治疗后血管均开通,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踝/肱指数由0.19~0.62(平均0.42±0.15)上升为0.46~0.93(平均0.73±0.18)。结论:经肱动脉穿刺应用腔内血管成形术及选择性支架置入为主的综合介入治疗是治疗双侧髂动脉和髂动脉近端狭窄闭塞及累及股浅动脉狭窄闭塞疾病的有效治疗方法,但需严格掌握其适应证。  相似文献   

11.
蔡艳林  白军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5):2248-2250
目的 比较子宫动脉结扎术、B -lynch术、欣母沛(通用名: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与子宫动脉结扎术、B-lynch术、髂内动脉结扎术治疗产后出血的疗效.方法 随机将产后出血患者分为两组,行子宫动脉结扎术、B-lynch 术、欣母沛治疗38例,行子宫动脉结扎术、B -lynch术、髂内动脉结扎术22例,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率及肛门排气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2、24h出血量,产后出血,术后疼痛评分,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术后妊娠率,月经恢复,子宫复旧,子宫卵巢血供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动脉结扎术、B-lynch术、欣母沛与子宫动脉结扎术、B-lynch术、髂内动脉结扎术比较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术后病率少.欣母沛联合治疗产后出血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置管(CVC)在中医肿瘤科的临床应用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肿瘤科2011年1月-2014年11月住院患者188例,随机分为CVC组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组各94例,CVC组给予CVC术,PICC组给予CVC术。观察比较两组的置管成功率、置管操作时间、导管留置时间、置管期间患者不适感、导管相关性感染、误穿动脉、堵管、脱管、气胸、穿刺点渗血或渗液、静脉炎等情况。结果 CVC组穿刺成功率为100.0%,PICC组为98.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VC组置管操作时间为(17.96±3.93)min,置管留置时间为(15.63±9.92)d,治疗期间18例(19.1%)患者发生不适;PICC组置管操作时间为(32.22±6.23)min,置管留置时间为(121.39±86.57)d,治疗期间12例(12.8%)患者发生不适;CVC组的置管操作时间、置管留置时间短于PIC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置管期间患者不适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堵管、脱管、气胸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VC组误穿动脉、穿刺点渗血或渗液的发生率高于PICC组,静脉炎的发生率低于PIC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VC置管成功率高,操作易于掌握,导管保留时间较长,方便管理。CVC可保障中医肿瘤科多种治疗目的的实施,置管方便、安全、患者痛苦小,CVC对中医肿瘤科患者的各种输液治疗及静脉内营养有非常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双侧子宫动脉介入栓塞治疗子宫瘢痕妊娠大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本院2005年10月~2012年9月确诊为子宫瘢痕妊娠大出血的10例患者,采用双侧子宫动脉内灌注甲氨蝶呤(MTX)之后用聚乙烯醇(PVA)微球超选择性栓塞双侧子宫动脉介入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患者均栓塞止血成功,血β-HCG均降至正常。结论介入治疗子宫瘢痕妊娠大出血既快速、有效,又无严重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张章  沈俊杰  齐志峰 《淮海医药》2012,30(3):224-225
目的 探讨产后大出血急诊子宫动脉栓塞止血的价值.方法 对23例产后大出血保守治疗无效产妇采用seldinger技术行股动脉穿刺,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并于导丝引导下超选择插入双侧子宫动脉,行子宫动脉栓塞术.结果 23例产后大出血产妇经急诊子宫动脉栓塞后出血停止.结论 子宫动脉栓塞治疗产后大出血,快速有效,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并且能保留子宫.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将158例经病理证实确诊的子宫肌瘤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组和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组,各79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d出血量、盆腔疼痛和压迫症状,记录住院时间、正常活动时间及随访情况。结果两组盆腔疼痛、压迫症状、住院时间、痊愈率、并发症发生率和半年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1.21、0.97、1.06,χ^2=0.98、1.21、1.32,均P>0.05)。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组术后出血量评分、恢复正常活动时间分别为(5.8±0.5)分、(9.8±1.8)d,均优于子宫肌瘤剔除治疗组的(4.9±0.4)分、(25.9±5.1)d(t=3.76、5.98,均P<0.05)。结论子宫肌瘤剔除术和动脉栓塞术的治疗效果相差不大,都具有较高的有效率和安全性;但动脉栓塞手术对患者机体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晚期或复发性妇科恶性肿瘤介入治疗的疗效分析,评价该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妇科恶性肿瘤病人(子宫颈癌22例,子宫体癌6例,卵巢癌9例,平滑肌肉瘤1例,恶性葡萄胎2例)采用一侧股动脉插管双侧髂内动脉灌注化疗药物并栓塞肿瘤血管治疗。每例病人插管1~4次,总共插管98次。在髂内动脉灌注3~4种化疗药物。结果: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对肿瘤治疗制定的统一标准判断疗效:完全缓解15例,部分缓解12例,无变化9例,病变进展4例。总有效率(CR PR)为67.5%。所有病人均获得不同程度的近期疗效。结论:介入治疗既可以术前缩小肿瘤,以利于手术切除,又可作为综合治疗方法之一和延长病人的寿命,其方法简单、安全、有效、副作用小,是治疗妇科恶性肿瘤一种比较理想的非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造影解剖及其显示的最佳投照体位。方法: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放射科共62例髂内动脉造影,回顾性分析子宫动脉的起源及最佳的投照体位。结果:子宫动脉均由同侧髂内动脉发出,其中60%子宫动脉起源于髂内动脉前干;正位、同侧斜位和对侧斜位对子宫动脉起始段的显示率分别为9.3%、77.1%和66.7%。结论:子宫动脉主要起源于髂内动脉前干,其起始段的最佳投照体位为同侧斜位。  相似文献   

18.
王萍 《淮海医药》2014,(4):312-313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灌注化疗加栓塞术治疗宫颈妊娠及剖宫产后切口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宫颈妊娠患者9例,剖宫产后切口妊娠8例患者,采用Selding方法,经皮股动脉穿刺,放置患者双侧子宫动脉内并注射甲氨蝶呤、5-Fu,再使用明胶海绵颗粒对双侧子宫动脉进行栓塞。结果1例因急性大出血行急诊介入治疗,阴道流血即行停止。9例宫颈妊娠患者均在予以子宫动脉栓塞术后3~8 d行人工流产术,术中出血量10~30 mL;全部患者血β-HCG术后均明显下降;8例剖宫产后切口妊娠患者术后3~12 d行彩色多普勒检查,证实胎芽胎心消失,未再行处理。介入治疗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子宫动脉灌注化疗加栓塞术治疗对宫颈妊娠及剖宫产后切口妊娠患者既能快速诊断、及时止血、又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同时保留了子宫的完整和其生育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止血手术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176例,将其随机分为介入治疗组和结扎治疗组,每组88例,介入治疗组采用盆腔动脉栓塞治疗法,结扎治疗组采用盆腔血管结扎治疗法。观察比较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总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止血成功情况。结果介入治疗组的术中出血量、总出血量少于结扎治疗组,手术时间短于结扎治疗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治疗组的总止血成功率为100.00%,显著高于结扎治疗组的57.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8489,P=0.0000)。结论采用盆腔动脉栓塞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与采用盆腔血管结扎治疗法比较,具有更好的止血效果,产妇的出血量更少,止血成功率更高,是临床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