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郑再娟  吴秋英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2):3035-3036
目的探讨孕期体重规划干预及健康教育对妊娠的影响。方法将孕周﹤16周的300例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各150例,其中观察组给予孕期体重规划干预及健康教育,对照组给予常规孕期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孕妇妊娠并发症及妊娠结局情况。结果孕24周、孕32周、孕38周观察组孕妇BMI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并且观察组发生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程异常、巨大儿、高危新生儿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孕期体重规划干预及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地控制孕期体重,降低妊娠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妊娠期糖尿病(GDM)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孕妇孕期体重变化情况及妊娠结局。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5月在该院进行妊娠期检查和分娩的孕产妇2 983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正常妊娠孕妇2 517例(A组)、GDM孕妇287例(B组)、HDCP孕妇126例(C组)和GDM合并HDCP孕妇53例(D组),对各组孕产妇孕10周、孕30周体重变化及妊娠结局进行比较。结果 4组孕妇年龄、孕10周、孕30周体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4组孕10周、孕30周BMI及BMI变化值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B、C、D组上述指标均分别显著高于A组(P均0.05),D组孕10周、孕30周BMI均分别显著高于B、C组(P均0.05);4组孕妇胎膜早破、早产、剖宫产、产后出血、巨大儿及新生儿黄疸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B、C、D组上述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均显著高于A组(P均0.05),且D组显著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孕早期肥胖、孕期体重增加过多以及高龄人群是发生GDM和HDCP的高危人群。GDM和HDCP使得孕产妇与婴儿出现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加大,因此应该对高危人群进行合理干预,改善孕产妇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3.
夏芳莲  苏宜香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7):4197-4200
目的:探讨孕妇孕前体质指数(BMI)与妊娠期并发症、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以江西省贵溪市人民医院2010年8月~2011年10月住院分娩的单胎初产、足月妊娠妇女1 200例为对象,收集其围产保健、妊娠并发症和妊娠结局资料,参照中国肥胖问题工作小组标准将对象分为消瘦组(A组)、正常组(B组)、超重组(C组),分析孕前BMI与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贫血等妊娠并发症以及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分娩方式、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A、B、C组新生儿出生体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前低BMI组孕晚期贫血率达到37.96%,低体重儿发生率达到5.55%,均显著高于其余两组(P<0.05);孕期超重组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率7.52%,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为2.86%,巨大儿出生率为29.17%,剖宫产率44.80%,高于其余两组(P<0.05)。结论:孕前BMI影响妊娠期并发症及出生体重、分娩方式等,即使在中小城市问题亦比较严重,如何进行健康教育对促进母婴安全和健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孕前体重指数(BMI)与孕期体重增长对孕妇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病及妊娠结局的影响,为临床预防和治疗GDM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进行分娩或产前检查的2 069例孕妇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孕妇孕前BMI大小分为A组(BMI18. 5 kg/m2)、B组(18. 5 kg/m~2≤BMI≤24. 0 kg/m~2)、C组(BMI24. 0 kg/m~2) 3组。对3组孕妇妊娠期内体重增长及GDM发病进行观察统计,并对各组孕妇的妊娠结局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研究观察的2 069例孕妇中有197例出现GDM,发病率为9. 52%。且3组孕妇GDM的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即C组最高,B组次之,A组最小,初步表明孕妇GDM的发病率随着孕前BMI的增加而升高。(2) A、B、C 3组孕妇中体重增长≤9 kg GDM发病率显著低于体重增长9 kg孕妇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提示孕期体重增加会增加孕妇GDM。(3) A组孕妇低体重胎儿、流产率高于B组、C组,B组孕妇正常产率高于A组、C组,C组孕妇剖宫产率、巨大胎儿、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高于A组、B组,且各组中体重增长9 kg孕妇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高于体重增长≤9 kg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结论孕妇孕前高BMI及孕期体重增长过快会显著增加孕妇GDM的发病和增加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出现。因此控制孕妇孕前和孕期体重增长在正常范围,可降低孕妇GDM和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使得孕妇获得良好的妊娠、分娩过程。  相似文献   

5.
贺杉芝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5):5685-5687
目的:探讨妊娠期体重管理对产妇健康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7月~2010年12月正常孕周分娩的孕产妇172例,在孕妇初次到医院进行产检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入选者分为观察组(n=86)和对照组(n=86),对照组孕妇给予常规产检和健康宣教,观察组孕妇实施孕期个体化体重管理,比较两组孕妇并发症和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孕妇在分娩前体重增加为(11.9±2.1)kg,△BMI≥6比例为24.4%,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孕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高危新生儿比例、巨大儿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孕产妇产后出血比例、胎儿宫内窘迫比例、新生儿出生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孕期对孕产妇进行体重管理可以显著降低孕期各种并发症的产生,有助于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6.
孕前体质指数及孕期增重与母婴预后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正常孕妇孕前体质指数(BMI)及孕期增重对母婴健康影响.方法 选取单胎初孕妇360人作为研究对象,按孕前BMI及孕期增重≤10,10.5~15,15.5~20,20.5~25,>25.5 kg分组,并分别随访其妊娠结局.结果 孕前肥胖组剖宫产、新生儿出生体重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孕期增重>15.5 kg孕妇妊高征、妊娠期糖尿病明显增加(P<0.05),肥胖组孕期增重>10.5 kg孕妇剖宫产明显增加(P<0.05);正常组孕期增重>20.5 kg孕妇剖宫产明显增加(P<0.05);孕期体重增加与新生儿出生体重无关(P>0.05).结论 孕前体质指数是妊娠期并发症危险因素;孕期体重增加过多与妊娠结局有关,孕期合理控制饮食不会影响新生儿出生体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孕前体重指数(BMI)、孕期体重变化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为孕期营养指导提供针对性意见。方法:选取民航总医院产科收治的健康分娩孕妇1045例,纳入时间为2016年1月至12月,分为对照组940例、观察组105例。收集孕妇的年龄、身高、孕前BMI、孕期体重、新生儿情况等资料,对各项数据进行回顾分析,评估孕前BMI、孕期增重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对照组孕前体重过低比例高,观察组孕前肥胖比例高,差异显著(P0.05)。在孕前、孕12-24周、孕28-32周、孕32-37周、总增重上,观察组孕妇体重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依据美国医学研究院(IOM)推荐的孕期增重标准,对照组体重正常符合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增重过多孕妇妊娠期糖尿病(GDM)、妊高症、巨大儿、剖宫产发生率高,差异显著(P0.05)。孕23周、孕37周,观察组胎儿的腹围大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控制孕前BMI和孕期体重,能改善妊娠结局,其中孕12-24周、孕28-32周、孕32-37周是体重控制的重点阶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孕前体重指数(BMI)与妊娠期糖尿病发生风险及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择取围生期孕产妇420例,调查孕前BMI、妊娠期糖尿病及妊娠结局。结果超重和肥胖孕妇发生GDM的风险显著增高;超重、肥胖孕妇的剖宫产率、早产率、巨大儿发生率高于体重正常孕妇;肥胖孕妇孕期体重增加水平、孕期BMI指数增加水平较体重正常孕妇低;超重孕妇新生儿血糖水平均较体重正常孕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前BMI与G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和胰岛素抵抗呈正相关,孕前高BMI是GDM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孕妇孕前及孕期体重指数变化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分析732例孕妇孕前体重指数(BMI)、整个妊娠期体重指数增长幅度(△BMI)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高BMI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明显高于正常BMI组;低BMI组胎盘功能不良明显高于正常BMI组;低BMI组、高BMI组糖代谢异常、剖宫产率明显高于正常B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当△BMI6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糖代谢异常、巨大儿和剖宫产率明显高于△BMI=4~6组;当△BMI4时胎盘功能不良、早产率明显高于△BMI=4~6组。结论:孕前体重指数及孕期体重指数变化对妊娠结局有很大影响,孕前、孕期进行营养咨询和体重控制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0.
《临床医学工程》2018,(3):383-384
目的探讨孕前和孕期体重与妊娠相关并发症及妊娠结局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住院分娩的200例孕妇,根据BMI分为偏瘦组(BMI<18.5 kg/m~2)、正常组(18.5 kg/m~2≤BMI<24 kg/m~2)、超重组(BMI≥24 kg/m~2),根据孕妇的孕期体重增长值分为A组(△W<15 kg)、B组(15 kg≤△W≤20 kg)、C组(△W>20 kg)。比较不同孕前体重组、不同孕期体重增长组孕妇的妊娠相关并发症及妊娠结局。结果不同孕前体重组的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巨大儿、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孕期体重增长组的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巨大儿、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孕妇孕前的最佳BMI应控制在18.5~24 kg/m~2,孕期体重增加应控制在7~15kg,建议孕妇合理膳食、适量运动,保持心态平衡,注意调整体重,从而有效降低妊娠相关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1.
滕凯  夏良萍  李晓光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3):3576-3578
目的:研究分析妊娠妇女血清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叶酸(FA)、维生素B12(Vit B12)水平以及与其相关疾病的关系。方法:选择正常妊娠285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81例、其他不良妊娠37例、非孕育龄健康对照98例,分别以比色法测定血清tHcy水平;化学发光法测定FA、Vit B12水平。结果:正常妊娠妇女tHcy、FA、Vit B12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不良妊娠tHcy水平显著增高且与正常对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FA、Vit B12水平与正常妊娠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妊娠FA、Vit B12水平与正常妊娠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不良妊娠血清tHcy水平显著增高;低水平FA、Vit B12可能是不良妊娠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教育模式对妊娠期糖尿病(GDM)乙肝孕妇自我管理行为及血糖控制的影响,为临床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医院产检的120例确诊为GDM乙肝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最终研究对象为114例,观察组56例,对照组58例。对照组孕妇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观察组孕妇采用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教育模式。观察并研究两组孕妇的自我管理行为及血糖控制情况。结果干预后,孕24周、孕28周、孕32周及孕36周观察组孕妇的自我行为管理能力、自我血糖监测及GDM相关知识掌握评分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孕妇(均P<0.05),孕24周,两组孕妇的饮食控制、血糖监测及运动锻炼等方面的自我管理效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孕28周后,观察组孕妇的饮食控制、血糖监测及运动锻炼等方面的自我管理效能评分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孕妇(均P<0.05)。孕24周,两组孕妇体内的FPG、2 h PG及Hb Alc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孕28周后,观察组孕妇体内的FPG、2 h PG及Hb Alc的水平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孕妇(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剖宫产、羊水过多及胎膜早破及巨大儿等发生率要明显小于对照组孕妇(均P<0.05)。结论在临床上,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教育模式对GDM乙肝孕妇的自我管理行为的提高具有很好的作用,有助于乙肝孕妇的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患者产后3年的血脂、血糖、血压等指标的转归情况,并观察产后3年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的发生情况。方法:搜集2006年1月~2007年12月期间符合条件的HDCP病例157例。采用成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其进行回访,在产后3年时一共回访到28例HDCP患者和34例正常妊娠妇女。体格检查测定身高、体重、腰围、血压,计算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等,并测定空腹血糖、血脂四项。结果:HDCP组与正常妊娠组的血压、BMI、总胆固醇、血糖水平存在统计学差异,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5);HDCP组血糖升高、血压升高检出率高于正常妊娠组(P<0.05)。HDCP组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的检出率远高于正常妊娠组(P<0.05),且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严重程度高于正常妊娠组(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在产后3年时即已显示出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聚集现象,提示对其进行一级预防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中AGT基因M235T多态性和ACE基因I/D多态性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安阳地区99对HDCP产妇及其对照进行问卷调查,并收集血样后运用PCR-RFLP和PCR技术分别对AGT基因M235T多态性和ACE基因I/D多态性进行检测鉴别。结果:经统计分析发现,病例和对照组的孕周、文化程度、职业和肥胖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AGT基因及ACE基因型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未发现AGT基因M235T多态性和ACE基因I/D多态性与HDCP易感性有关联。  相似文献   

15.
韩悦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0):1565-1567
目的:对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并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妊娠结局进行分析及探讨。方法:选取85例并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为研究对象,其中有剖宫产史25例,并选择同期正常分娩的产妇120例为对照组,分析比较3组产妇产前产后出血、分娩方式、围产儿出生情况及产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疤痕子宫组产前产后出血、子宫切除、早产儿出生率、胎儿窒息发生率及剖宫产率与非疤痕子宫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痫前期产妇妊娠结局不良情况发生高于单纯性高血压产妇,重度子痫前期与轻度子痫前期产妇的妊娠结局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并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妊娠结局将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需要对产妇做好孕期监护,并及时处理手术过程中的突发情况将有利于母婴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disordercomplicatingpregnancy,HDCP)患者尿瘦素(urinaryleptin)水平变化及其与妊娠高血压疾病的临床关系。方法选择2005年5月至2007年12月在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自愿参加本研究的9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将其按有无妊娠高血压疾病分为HDCP组(n=40)和对照组(n=50)。再将HDCP组分为,妊娠期高血压组(n=11),轻度子痫前期组(n=16),重度子痫前期组(n=13)(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取得受试对象的知情同意,并与其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immunosorhentassay,ELISA)法分别测定两组孕妇尿瘦素水平,并行相关分析。结果HDCP组孕妇尿瘦素水平[(0.93±0.46)ng/mL]较对照组[(0.62±0.39)ng/mL]高,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HDCP组中,妊娠高血压组、轻度子痫前期组患者尿瘦素水平分别与对照组比较[(0.76±0.36)ng/mL与(0.81±0.45)ng/mLvs.(0.62±0.39)ng/mL2,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但均明显低于重度子痫前期组[(1.21±0.52)ng/mL]。尿瘦素水平与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的尿蛋白量相关,而与患者体重指数(bodymassindex,BMI)、收缩压与舒张压等临床参数无关。结论妊娠期尿瘦素水平增高,可能与妊娠高血压疾病对肾功能影响有关。尿瘦素水平的测定,对判断妊娠高血压疾病的严重程度具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HDCP)患者心电图变化情况。方法收集2013年7月至2015年10月在舟山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HDCP患者46例( HDCP组),选择同期住院分娩的正常孕妇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病情资料和心电图检查参数。结果 HDCP组心率低于对照组(t=4.017,P<0.05),RR间期、P波宽度、QT间期、QTc间期、QTd均大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5.034、3.976、6.138、4.863、6.342,均P<0.05),而QRS波群宽度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诊断,即单纯高血压患者心肌缺血等心血管事件是QTd的独立影响因素(F=6.260,P<0.05),临床诊断、收缩压和硫酸镁则是QTc的独立影响因素(P值分别为0.040、0.028和0.013)。结论 HDCP患者出现明显心室复极化延长,但异常心室复极与心血管事件风险的相关性还需要更多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尿脂联素、内皮素-1和一氧化氮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硝酸还原法测定457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及148例正常晚期妊娠孕妇尿脂联素、内皮素-1和NO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GH组、MP组、SP组、子痫组尿脂联素、NO逐渐降低,ET-1逐渐升高且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H组、MP组、SP组、子痫组尿脂联素水平与ET-1、收缩压、舒张压成负相关(r=-0.42,P<0.05;r=-0.571,P<0.05;r=-0.64,P<0.05),而与NO成正相关(r=0.413,P<0.01)。尿脂联素与HDCP的发病成负相关(r=0.37,P<0.05;β=0.127,P<0.05)。校正年龄、孕次、BMI这些混淆因素后,尿脂联素水平仍与HDCP的发生显著负相关(r=0.33,P<0.05;β=0.129,P<0.05)结论:尿脂联素可预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壮族地区小于胎龄儿(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 infants,SGA)发生情况,探讨孕妇孕前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孕期增重及孕期贫血等因素对发生SGA的影响,为更好地开展孕期保健指导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1~12月在广西平果县及隆安县的三家医院产科门诊首次产检、孕6~13周的2 199例单胎妊娠孕妇,收集孕妇的基本信息,并随访其产检记录、妊娠结局等信息。使用t检验、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SGA共327例,发生率为14.87%。调整混杂因素后,孕前BMI<18.5 kg/m2的孕妇比孕前BMI正常孕妇SGA发生风险增加1.09倍(OR=2.09,95%CI:1.59~2.75,P<0.001),孕期体重增加不足孕妇比增加正常孕妇SGA发生风险增加1.19倍(OR=2.19,95%CI:1.67~2.86,P<0.001),孕期轻、中重度贫血对SGA发生风险的影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结论 孕前体质指数<18.5 kg/m2和孕期增重不足为该地区孕妇分娩SGA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妊娠结局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闻静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0):1464-1465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135例住院分娩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妊娠结局进行分析,并与120例正常妊娠分娩产妇比较,分析其高危因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治疗方案选择与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的分娩孕周及新生儿出生体重分别为(38.01±3.82)周和(3017.63±428.82)g,明显低于正常妊娠对照组的(38.93±4.36)周和(3782.64±486.29)g(P<0.05)。观察组(HDCP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死亡、胎盘早剥和产妇并发症等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母婴均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而且病情越重,母婴预后越差,严密的监护和合理的治疗措施对减少母婴并发症及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