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酒精依赖患者的依恋类型及其与酒精依赖之间的关系。方法:对87例酒精依赖患者采用亲密关系体验问卷修订版(ECR-R)、密西根酒精依赖调查表(MAST)进行调查。结果:(1)酒精依赖患者依恋类型分布为安全型31例(35.6%),迷恋型33例(37.9%),淡漠型14例(16.1%),恐惧型9例(10.3%),酒精依赖组依恋类型与对照组分布差异显著。(2)不同依恋类型的酒精依赖患者MAST分值差异显著,安全型依恋组的MAST得分显著低于不安全依恋组MAST得分。迷恋型依恋组MAST的得分显著低于恐惧型依恋组得分。(3)不安全依恋类型者罹患酒精依赖的风险是安全型的3.342倍,其中恐惧型风险最大,是安全型的4.1倍,迷恋型是安全型的3.4倍,淡漠型是安全型的3.2倍。结论:酒精依赖患者中不安全依恋类型占多数,不安全依恋类型是罹患酒精依赖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精神科门诊焦虑障碍患者的成人依恋类型特点.方法:对符合简要国际神经精神科访谈工具(MINI)中文版诊断的123名焦虑障碍患者和123名健康人予以亲密关系体验问卷中文版修订版(ECR-R)、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测试.结果:①焦虑障碍组不安全依恋类型比例(57%)、ECR-R焦虑维度、回避维度及STAI分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②不安全依恋类型者罹患焦虑障碍的风险是安全型的4.88倍,其中恐惧型风险最大,是安全型的15.02倍,迷恋型者是4.38倍,淡漠型是3.76倍.③不同依恋类型的焦虑障碍患者STAI分值差异显著,其中恐惧型患者的焦虑水平最高.病例组安全型被试的STAI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安全型.结论:焦虑障碍患者中不安全依恋类型占多数,不安全依恋类型是罹患焦虑障碍的重要危险因素,其中恐惧型的风险最大.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社交焦虑与成人依恋类型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学生社交焦虑与成人依恋类型的关系。方法以整群抽样的方式选取大学生324名,用Liebowitz社交焦虑量表(LSAS)、亲密关系体验问卷(ECR-R)、社交苦恼与回避量表(SAD)、自尊量表(SES)、信任量表(TS)和惧怕否定评价量表(FNE)进行测查。结果324名大学生社交焦虑阳性筛查率30.6%。不安全型依恋对社交焦虑阳性的影响作用是对照组的2.45倍。不安全型依恋中恐惧型对社交焦虑的影响作用最大,是对照组的5.59倍;迷恋型次之,为2.10倍。不同依恋类型社交焦虑阳性的被试在社交苦恼、惧怕负性否定评价、自尊和信任他人方面有显著差异。结论大学生成人依恋类型是社交焦虑的重要影响因素。不安全型依恋,尤其是恐惧型对社交焦虑的情绪、认知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强迫障碍患者的成人依恋类型和觉知生活压力水平,探索二者的关系.方法:对75名强迫障碍患者及75名健康对照组采用关系测量问卷(RSQ)和知觉生活压力量表(CPSS)进行调查.结果:强迫障碍组的不安全依恋类型比例为84.0%,高于健康对照组(45.3%),其中迷恋型依恋比例为38.7%,淡漠型33.3%,恐惧型12.0%.强迫障碍组CPSS总分(47.24±8.828)高于健康对照组(37.99±7.885),两组在压力紧张感方面具有显著差异(P<0.01).强迫障碍组的安全型依恋类型与压力的失控感呈负相关,不安全依恋类型与压力的紧张感及失控感呈正相关(淡漠型除外),不安全依恋类型中自我维度与压力的紧张感及失控感呈负相关.结论:强迫障碍组不安全依恋类型比例高于健康对照组,强迫障碍组成人依恋类型对其觉知生活压力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抑郁症伴精神病性症状患者童年期虐待及与依恋类型的关系。方法:选取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门诊及住院抑郁症患者160例,其中抑郁症伴精神病性症状患者和抑郁症不伴精神病性症状患者各80例,采用儿童期虐待问卷-简易版(CTQ-SF)和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评估童年期虐待与依恋类型。结果:伴精神病性症状患者组CTQ-SF各维度得分及ECR的2个分量表得分均高于不伴精神病性症状患者组(均P0.05)。安全型依恋是抑郁症伴精神病性症状的保护性因素(OR=2.25),而不安全依恋是抑郁症伴精神病性症状危险因素(OR=14.84),其中恐惧型依恋的风险最大(OR=8.79)。结论:童年期虐待和不安全依恋可能是抑郁症伴精神病性症性症状患者发病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学生人际信任在成人依恋和人际困扰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323名大学生,采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测量成人依恋(包括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2个维度),人际信任量表(ITS)测量人际信任、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IRCDS)测量人际困扰。根据ECR得分将研究对象分为安全型依恋者和不安全型依恋者(不安全型依恋包括恐惧型、专注型和冷漠型依恋)。结果:大学生成人依恋类型以恐惧型为主(占39.0%);安全型依恋者的ITS得分高于3种不安全依恋者,安全型和冷漠型依恋者的IRCDS得分低于专注型和恐惧型依恋者(均P0.001);通径分析表明,人际信任在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影响人际困扰中均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量占总效应量的比例分别为5.3%和14.2%。结论:大学生成人依恋状况值得重视,成人依恋既直接预测人际困扰,又通过人际信任间接预测人际困扰。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察高校辅导员依恋类型与工作压力及职业倦怠的关系。方法:采用关系问卷、工作压力问卷和职业倦怠问卷对322名高校辅导员施测。结果:322名辅导员中,62.1%为安全型依恋,17.7%为忽视型依恋,14.0%为沉迷型依恋,6.2%为恐惧型依恋。安全型依恋的辅导员在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得分上均显著低于不安全依恋的辅导员,而三种不安全依恋(忽视型、沉迷型和恐惧型)辅导员间的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没有显著差异。结论:高校辅导员的成人依恋类型对其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医学院校学生成人依恋、自尊、阈下抑郁现状,探讨自尊在阈下抑郁与成人依恋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关系问卷(RQ)、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自尊量表(SES)、阈下抑郁量表(STDS),对5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434份,问卷有效率为89.5%。结果:医学院校学生群体中安全型依恋占比最高(40.8%),其次是冷漠型(25.8%)、恐惧型(16.8%)、迷恋型(16.6%);依恋回避维度、依恋焦虑维度、自尊、阈下抑郁得分为(3.26±1.75)、(3.75±1.85)、(3.15±0.73)、(79.64±23.53)分;阈下抑郁发生率为34.6%。本科生阈下抑郁得分高于硕士生(81.86±22.67 vs 72.12±23.3,t=3.53,P0.001),父母分居、离异或丧偶者高于父母婚姻状况良好者(86.27±22.95 vs 79.17±23.04,t=-2.02,P0.05)。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得分与自尊得分呈负相关(r=-0.327,-0.385),与阈下抑郁的4个维度(社会功能下降、低自我概念、生理功能减退、抑郁情绪)得分两两间呈正相关(r=0.358,0.316,0.231,0.176;P0.05)。自尊得分与阈下抑郁的4个维度得分两两间呈负相关(r=0.359,0.443,0.396,0.451;P0.05)。路径分析发现自尊在成人依恋和阈下抑郁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医学院校学生群体阈下抑郁发生率较高,不安全成人依恋关系正向影响个体阈下抑郁水平,且这种影响被自尊部分中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学新生学校适应性与成人依恋之间的关系,同时探索人口学特征对此关系的影响。方法:采用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亲密关系体验问卷修订版与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对北京950名本科新生(其中有效被试874人)进行调查。结果:1安全型依恋个体占总体的46.1%,迷恋型占34.9%,淡漠型占12.2%,恐惧型占6.8%;2在人际关系、校园生活、情绪及总体适应维度上,城市新生显著高于农村新生;3相对于非独生子女,独生子女的自我适应较好,而依恋回避程度较低;4安全型依恋的学校适应显著优于三种不安全型依恋;5依恋焦虑和回避负向预测学校适应。结论:安全型依恋个体的学校适应性最好,依恋高焦虑和依恋高回避不利于良好学校适应的发展,且依恋与学校适应两者关系同人口学背景存在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大学生依恋总体状态,进一步探索依恋与归因方式、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归因方式问卷对27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①大学生依恋类型由多到少依次为恐惧型、冷淡型、专注型、安全型;②专业和年级不影响大学生依恋;女生依恋回避得分显著高于男生(t=-2.43,P0.05),男生依恋焦虑得分显著高于女生(t=2.39,P0.05);无恋爱经历的大学生依恋回避得分显著高于有恋爱经历的大学生(t=-4.75,P0.001);③回归分析表明,依恋和归因方式对应对方式有一定的预测作用。结论大学生依恋总体质量不高,依恋、归因方式、应对方式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