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考察自我同一性在自尊与生涯成熟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自我同一性问卷、生涯发展状况量表和自尊量表对4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自尊对生涯态度与生涯行动有直接预测作用,也通过自我同一性起间接预测作用.部分中介模型的拟合指数为:x2/df=2.674(P=0.102),GF=0.997,CFI=0.993,NFT=0.989,NNFI=0.957,SRMR=0.021,RMSEA=0.065.结论: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在自尊与生涯成熟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察大学生亲子亲和对自我同一性的影响,并探讨孤独感在二者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亲子亲和问卷、孤独感量表(UCLA)、自我同一性状态问卷对333名大学生进行问卷施测。结果:(1)亲子亲和与自我同一性获得状态显著正相关(r_(母亲)=0.11,r父亲=0.12;P0.05),扩散状态显著负相关(r_(母亲)=-0.18,P0.01;r父亲=-0.11,P0.05);(2)亲子亲和与孤独感显著负相关(r_(母亲)=-0.33,r_(父亲)=-0.30;P0.01);(3)孤独感与自我同一性获得状态显著负相关(r=-0.22,P0.01),与延缓(r=0.15,P0.01)、早闭(r=0.20,P0.01)、扩散(r=0.18,P0.01)显著正相关;(4)孤独感在亲子亲和与同一性获得状态、扩散状态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亲子亲和是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的有效保护因子,且孤独感是两者关系的重要中介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当前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况与其自我概念之间的关系。方法:①采用自我同一性状态问卷(EOM-EIS-2)和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TSCS)对32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②根据大学生在自我概念量表上的总分排序,取上27%人群为积极自我概念组,下27%人群为消极自我概念组。结果:①积极自我概念组在自我同一性的意识获得、人际获得、总体获得上的得分显著高于消极自我概念组;消极自我概念组在自我同一性的意识早闭、意识扩散、人际早闭、人际扩散、总体早闭、总体扩散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积极自我概念组;②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各分量表分(除自我批评之外)与自我同一性获得存在显著正相关,与同一性早闭、同一性扩散存在显著负相关。结论:大学生的自我同一性状态与自我概念之间关系密切,自我概念越积极,越有利于其自我同一性的获得。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以黑龙江省某综合性大学的864名大一和大三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一步探究了归因方式、自我同一性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三者的关系。重点考察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在归因方式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之间起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①归因方式的内归因维度与自我同一性的同一性获得维度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回归效果显著,即自我同一性、归因方式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有影响。②自我同一性的同一性获得维度在归因方式的内归因维度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与社会适应的关系。方法:选取289名大学生,采用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危机量表(AEICS)测量大学生的自我同一性,采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IRIDS)、Beck抑郁问卷(BDI)、焦虑自评量表(SAS)、国际大学生调查问卷(ICS)中的主观幸福感分量表、自尊量表(SES)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测量大学生的社会适应(其中IRIDS测量人际适应,BDI、SAS、ICS测量情绪适应,SES和GSES测量自我适应)。通过建构结构方程模型检验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与社会适应各维度的关系。结果:大学生的AEICS得分与人际适应、情绪适应、自我适应得分均呈负相关(r=-0.19~-0.62,均P<0.01)。自我适应在自我同一性与人际适应、自我同一性与情绪适应之间均起完全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分别为0.53和0.58)。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可以预测其社会适应,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直接预测其自我适应,并通过自我适应间接影响其人际适应和情绪适应。  相似文献   

6.
乳腺癌患者自我效能感培养与焦虑抑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培养乳腺癌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对其焦虑抑郁心理的影响。方法对37例女性乳腺癌患者进行自我效能感培养,并分别在患者入院初期、手术后2周使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结果入院初期乳腺癌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分别为20.04±5.09、22.36±5.51,进行自我效能感培养后焦虑、抑郁评分为13.66±5.02、16.53±5.03,经配对t检验,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乳腺癌患者进行自我效能感培养,可有效改善乳腺癌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察大学生的分离-个体化、人格与自我同一性状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修订的自我同一性状态问卷(EOM-EIS-2)、分离-个体化问卷(SITA)和"大五"人格问卷(NEO-FFI)对113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当大学生具有较高水平的外向性、开放性和谨慎性时,消极分离-个体化水平越低则预测越高水平的同一性获得;无论开放性高低,高水平的积极分离-个体化均预测更高的同一性延缓,且开放性越低,积极分离-个体化对同一性延缓状态的影响越强;当开放性和谨慎性水平较低时,高的积极分离-个体化预测更高水平的同一性早闭。结论:人格在分离-个体化与自我同一性状态的关系中起重要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况,促进大学生同一性发展,本研究采用张日先生修订日本学者加藤厚的自我同一性地位测定量表,对郑州市3所大学本科生进行自我同一性状况调查。结果表明:①从整体情况来看,大学生的自我同一性地位偏低,自我同一性地位处于同一性扩散一积极的延缓中间地位的占52.4%,大部分学生仍处于延缓时期;②未发现大学生在自我同一性地位上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同一性形成、权威接纳地位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地位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况,促进大学生同一性发展,本研究采用张日先生修订日本学者加藤厚的自我同一性地位测定量表,对郑州市3所大学本科生进行自我同一性状况调查。结果表明:①从整体情况来看,大学生的自我同一性地位偏低,自我同一性地位处于同一性扩散一积极的延缓中间地位的占52.4%,大部分学生仍处于延缓时期;②未发现大学生在自我同一性地位上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同一性形成、权威接纳地位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地位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和心理健康状况与新生适应的关系.方法 对3206名大学生被试分别采用自我同一性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 90)、大学新生适应量表进行测量.结果 ①自我同一性、心理健康与新生适应各维度有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相关关系;②心理健康在自我同一性3个水平与新生适应的中介效应大小分别为(0.08,0.07...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自尊水平、抑郁状态与状态焦虑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目的探讨大学生自尊、抑郁和焦虑水平的性别差异、文理科别差异及其关系。方法采用Rosenberg(1965)自尊量表、抑郁形容词核对表、状态焦虑问卷对216名大二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总体上,女大学生的自尊水平显著高于男大学生,焦虑水平显著低于男大学生;理科大学生的焦虑水平明显高于文科大学生;自尊、抑郁和焦虑三者之间均存在非常显著的两两相关。结论大学生的自尊、抑郁和焦虑存在不同程度的性别差井和文理科别差异以及三者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大学新生的集体自尊、个体自尊与抑郁、焦虑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了解集体自尊、个体自尊与抑郁、焦虑的关系。方法:对800名大学新生施测集体自尊、个体自尊、抑郁、焦虑量表。结果:①大学新生中轻度抑郁的检出率为21.6%,中度抑郁的检出率为5.9%,高度抑郁的检出率为1.6%;焦虑标准分平均值为42,众数为36。②个体自尊、私密性集体自尊、公众性集体自尊对抑郁的预测效果显著(P<0.05);个体自尊、私密性集体自尊对焦虑的预测效果显著(P<0.01)。结论:集体自尊、个体自尊能够有效的预测大学新生的抑郁和焦虑,在对抑郁和焦虑进行干预时应充分考虑个体自尊和集体自尊两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万拉法新与丁螺环酮治疗伴有焦虑症状的抑郁症的疗效。方法 随机将该类抑郁症病人分为万拉法新组 ( 31例 )与丁螺环酮组 ( 30例 ) ,两组均采用中等剂量治疗。以汉密而顿抑郁量表 ( HAMD)、汉密而顿焦虑量表 ( HAMA)观察 6周的疗效。并以副反应量表 ( TESS)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6周后两组 HAMD减分值分别为 0 .6 8± 0 .1 5 ,0 .5 1± 1 .1( t=1 .37,P>0 .0 5 ) ,但第 2周末减分值前者显著高于后者 ( P<0 .0 5 )。HAMA减分值为 0 .77± 0 .1 2 ,0 .8± 1 .2 ( t=0 .2 9,P>0 .0 5 ) ,无显著差别。 TESS测 6周末增分率 ,万拉法新组为 37.2 1 % ,丁螺环酮组为 34 .32 % (χ2 =0 .2 4 ,P>0 .0 5 )无显著差异。结论 万拉法新抗抑郁效果优于丁螺环酮 ,而抗焦虑效果两者相仿 ,二者副反应均较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大学生焦虑与元认知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和《大学生元认知能力量表,》对366名大学生的焦虑状况和元认知能力进行测量。结果:①在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上,不同心理学学习经历存在显著差异;②在元认知计划上,不同年级存在显著差异;③大学生焦虑状况和元认知能力呈负相关;④不同焦虑倾向在元认知能力各纬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⑤元认知监控是特质焦虑和状态焦虑最有效的预测变量。结论:元认知能力是影响大学生焦虑水平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的述情障碍与焦虑特质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对46例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焦虑组)及5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评估,并分析述情障碍与状态焦虑、特质焦虑的关系。结果 1焦虑组的TAS总分、因子1、因子2、因子3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焦虑组患者状态焦虑分、特质焦虑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焦虑患者的TAS-20总分与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的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TAS因子2与状态焦虑分显著正相关,而与特质焦虑分无显著相关(P0.05);TAS因子3与特质焦虑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状态焦虑无显著相关(P0.05);TAS因子1与状态焦虑、特质焦虑分均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广泛性焦虑障碍的患者存在述情障碍,缺乏情感描述能力与状态焦虑关系较为密切,外向性思维缺乏与特质焦虑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学生完美主义与学业自我妨碍、考试焦虑的关系。方法:用一般完美主义量表、学业自我妨碍量表和考试焦虑量表对546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积极完美主义与学业自我妨碍呈显著负相关,与考试焦虑不相关;消极完美主义与学业自我妨碍和考试焦虑均呈显著正相关。学业自我妨碍对消极完美主义和考试焦虑起部分中介作用;积极完美主义在消极完美主义和学业自我妨碍与考试焦虑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结论:大学生完美主义对学业自我妨碍和考试焦虑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从低海拔地区进入高海拔地区工作人群的状态-特质焦虑、抑郁特点.方法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对某进高原工作的团体111名人员进行团体测评,将抑郁、焦虑得分与一般人群比较;以性别、年龄、海拔和进入高原次数进行分组,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①进藏工作团...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焦虑、抑郁状态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严重程度的影响及其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8年6月于我院妇科、泌尿外科就诊的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106例女性SUI患者,根据SUI严重程度分为轻度(41例)、中度(36例)和重度组(29例),采用综合性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对患者焦虑、抑郁状态进行评估,比较三组焦虑、抑郁状态及其与SUI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轻、中、重度组SUI焦虑(HADS≥8分)的患病率分别为7.32%、36.11%和68.97%,抑郁(HADS≥8)的患病率分别为9.76%、38.89%和72.41%,中、重度组比轻度组焦虑、抑郁的患病率增加(P<0.05)。焦虑、抑郁状态与SUI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271和0.293,P<0.05)。结论 焦虑、抑郁状态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严重程度有明显影响,其可能通过共同的生物学通路影响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女大学毕业生的道家传统价值观与焦虑、抑郁的关系。方法:369名女大学毕业生完成了道家传统价值观、简易应对方式、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结果:女大学毕业生焦虑抑郁症状检出率高;t检验发现女大学毕业生的焦虑、抑郁和积极应对在知和豁达、顺其自然、反向辩证维度和道家价值观总分高低组上差异显著,消极应对在知和豁达、少私寡欲和超脱自在高低组上差异显著;相关分析发现知和豁达、顺其自然、反向辩证及道家价值观总分、积极应对跟焦虑、抑郁成显著负相关,消极应对跟焦虑、抑郁成显著正相关;回归分析发现积极应对、消极应对、知和豁达、返璞归真对抑郁、焦虑的预测作用显著,其解释率分别为37.7%和44.8%。在道家价值观影响焦虑、抑郁情绪的关系中,积极应对方式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女大学毕业生焦虑抑郁情绪严重,道家传统价值观对焦虑抑郁情绪的调节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青少年网络成瘾与抑郁之间的双向关系。方法:采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全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数据库的追踪数据,对其中1174名10岁到19岁青少年的数据进行分析。被试两次完成了网络成瘾诊断问卷和流调中心抑郁量表简版的填写,中间平均间隔16个月。结果:交叉滞后分析发现,抑郁对网络成瘾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而网络成瘾对抑郁也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这种双向预测关系没有性别差异。结论:对于青少年来说,网络成瘾和抑郁之间存在显著的双向而非单向预测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