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民建  马晓锋 《河北医药》2006,28(11):1127-1127
患者,女,21岁.主因反复上腹痛,间歇性黄疸3年就诊.无发热,偶有恶心、呕吐.查体:巩膜轻度黄染,腹软,未触及包块,白细胞9.8×109/L,中性细胞0.78,血清胆红素28.2 μmol/L,直接胆红素9.0 μmol/L.肝胆彩超探及:胆总管中下段呈囊状扩张,呈椭圆形,边界清晰,其内呈无回声区,近端胆管不扩张,与胆囊相通.肝胆CT平扫:自肝门至胰头区域可见一巨大椭圆形囊性密度影,其密度均匀一致,CT值为10Hu,边缘清晰锐利,其壁菲薄、清晰,共占据10个层面.其最大层面大小约8.6cm×9.5 cm,右肾受压向后移位,胰头受压.增强扫描无强化.CT诊断:工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手术证实所见:手术中可见胆总管囊肿约9 cm×9.5 cm×10 cm大小,其内胆汁约有1 200ml,周围与肝脏、十二指肠、胆囊粘连.病理结果:胆总管囊肿,囊壁纤维化,有炎性细胞浸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CT表现及鉴别要点。方法 26例手术证实的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儿均经CT平扫,11例进行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的CT资料。结果根据Todanis分类法,本组Ⅰ型20例,Ⅱ型1例,Ⅲ型1例,Ⅳ型2例,Ⅴ型2例。Ⅰ型CT平扫表现为肝、肾、胰头之间边缘光整的圆形囊性密度影,增强后呈薄壁环形均匀强化;Ⅱ型CT平扫表现为胆总管外侧壁囊性低密度影;Ⅲ型CT平扫表现壁内段胆总管囊状膨出;Ⅳ型CT平扫表现为肝内胆管及肝外胆管多发性低密度囊性扩张;Ⅴ型CT平扫表现为肝内胆管囊状、柱状扩张。结论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并为诊断本病提供可靠信息。  相似文献   

3.
付强 《天津医药》2003,31(6):404-405,T002
一点癌非常罕见 ,系指活检病理诊断为癌而手术切除标本经系列切片组织学检查未见癌残留者。现将我院自1995年—1999年所遇2例上消化道一点癌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例1男 ,56岁。因间断发热27d ,腹痛黄疸7d于1996年10月30日入院。腹部B超示胆总管扩张。CT检查示肝内外胆管扩张。十二指肠镜见十二指肠乳头明显增大 ,黏膜光滑 ,开口部未见胆汁流出。行剖腹探查术 ,术中见 :肝光滑 ,边缘钝 ,胆囊10cm×6cm×5cm ,无结石 ,胆总管直径2cm ,文氏孔通畅 ,胰头不大。行胆囊切除 ,胆总管探查 ,其下端狭窄 ,故切开十二指肠第2段见十二指肠乳头处狭窄 ,…  相似文献   

4.
李勇 《丹东医药》2006,(3):34-34
1病史报告 患女性,77岁。发热2个月,右上腹痛1个月。病初在当地应用抗生素无好转,到外地医院以“发热待查”收入院。CT示胆管梗阻。B超:肝外部位在胰头下段、胆总管末端水肿,性质难定。MRI:胆总管低位梗阻(考虑胆总管炎性病变),术中见胆总管炎性增粗变硬,故切除胆囊送检。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胆总管下段结石采用腹部超声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0例胆总管下段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腹部超声检查,以手术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腹部超声诊断胆总管下段结石的准确率,鉴别诊断分析胆总管下段结石与其他胆总管疾病。结果以手术诊断结果为金标准, 100例患者均确诊。腹部超声诊断胆总管下段结石的阳性检出率为98.0%(98/100),诊断准确率为98.0%(98/100)。胆总管下段结石的影像学特征:胆总管下段呈稳定强回声光团,胆管壁与光团间界限明显;胆总管囊肿的影像学特征:胆总管扩张为梭形,内部有明显液性暗区,囊肿与近端肝管连接;壶腹癌的影像学特征:胰头右侧及胆总管末端可见不规则低回声肿块;胆总管下段癌的影像学特征:胆总管下段见较高回声,与关闭边界不清。结论以腹部超声检查胆总管下段结石,诊断准确率较高,可为临床提供更加科学、全面的诊疗依据,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59岁。缘于34年前患者因上腹部疼痛伴发热在外院行手术治疗(自诉术中发现胆结石、胆瘘,未切胆囊,行胃空肠吻合术,具体不详)。出院后上述症状反复发作,遂子15年前就诊于另外一家医院,予手术治疗(称仅取结石,仍未切胆囊,具体不详)。但出院后症状仍反复发作,每年发作至少34次,均需抗生素治疗。12d前患者再次出现右上腹疼痛,呈持续性胀痛,伴发热及寒战。最高体温40.6℃。入院查体:皮肤巩膜轻度黄染,腹部平坦,右上腹压痛。B超检查示:肝门区胆总管明显扩张,其中可见类圆形略高密度影,边界清,肝内胆管明显扩张,以肝左叶内较明显,部分胆管内可见少量气体影及高密度结石影,胆囊明显缩小,胆囊壁增厚,胆囊内未见明显异常密度灶,而提示:①胆总管结石并胆管扩张及感染;②胆囊炎;③肝内胆管结石。核磁胆管造影示:胆总管及肝内胆管多发结石并胆管炎。钡餐提示原曾行胃切除(或切断)毕罗Ⅱ式吻合术。禁食水、持续胃肠减压,抗生素抗感染治疗,体温正常后12d行手术。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71岁.因间断右上腹部及剑突下疼痛2年入院.体检:神清、痛苦面容、全身皮肤黄染,无出血点及紫癜.右上腹压痛,无反跳痛及腹肌紧张.墨非氏征阳性,肝脏及胆囊未触及.血清总胆红素56 μmol/L,直接胆红素44 μmol/L.B超:胆囊多发结石,多发息肉,胆总管直径1.0 cm.CT:慢性胆囊炎,胆总管低位梗阻.以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多发息肉、肝外胆管扩张收入院,于2002年7月行囊切除.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术中见胆总管末端狭窄.行胆总管括约肌成形术.术后解剖胆囊腔内为多发泥沙性结石及息肉.术后第3天自T型管引流出的胆汁中有数只活的寄生虫,成虫淡红色10 mm×3 mm,以后每日均自T型管引流出的胆汁有3~4只活体成虫.经天津医科大学寄生虫教学研究室诊断为华支睾吸虫.  相似文献   

8.
管蔚  赵翰林  孙谷  孙跃明  陆文熊  白剑峰  傅赞 《江苏医药》2007,33(10):1035-1036
目的 探讨成人胆总管囊肿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对20例成人胆总管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随访平均13个月,随访率85%.结果 20例患者均经影像学检查确诊,Todani分型:Ⅰ型16例,Ⅲ型1例,Ⅳa型2例,Ⅴ型1例,其中17例患者行胆总管囊肿切除 胆(肝)管空肠Roux-en-Y术,1例行胆总管囊肿空肠Roux-en-Y术,1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行肝左叶切除术.术后胆瘘1例,无手术死亡.结论 胆总管囊肿切除 胆(肝)管空肠Roux-en-Y术是治疗胆总管囊肿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1病例报告患者女,69岁。因反复上腹部疼痛30余年,发热和黄疸1周于2006-02-06入院。体检:皮肤巩膜黄染,上腹部和右上腹部触痛,胆囊肿大并触痛。CT和B超检查提示胆囊增大,胆囊壁增厚,肝外胆管扩张,胆总管直径2cm。胆囊和胆总管内可见直径1·5cm以下多枚结石。化验:血总胆红素48μmol/L。诊断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继发性胆总管结石。入院后第5天在吸入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和胆总管切开取石T型管引流手术(LCHTD)。患者取头高左倾仰卧位。脐孔右上缘做15mm小切口,放入10mm套管,置入30°腹腔镜作为观察孔。注入CO2气体,压力保持在13mmHg。在…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性,24岁,因上腹部偏右疼痛逐渐加重4天于1990—02—17收治我院。查体:体温36.5℃,脉搏88次/分,腹部轻度膨隆,右上腹部可触及肿大的胆囊约12cm×6cm,压痛(++),墨菲氏征(+),剑突下偏右深压痛(+),疼痛呈持续性,向右肩背部放射,伴恶心呕吐。临床诊断:胆总管结石。B超检查声像图所见:肝肋下2.5cm,肝内回声欠均匀,左右肝内胆管明显扩张呈树杈状,胆囊增大(12.5cm×6.5cm×5.9cm),壁厚约0.3cm,胆囊暗区内可见多枚大小不等的结石光团,后方伴声影;胆总管扩张,直径为3.9cm,胆总管暗区内可见多枚大小不等的结石光团、后方伴声影,最大  相似文献   

11.
【病例】女,48岁。因体检发现胰腺占位性病变半月余入院。腹部B超示:胰头低回声包块,胰头占位病变待排。CT示:胰头部占位病变(考虑胰头癌),双肾多发囊肿。遂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发现胆总管无扩张,直径约0.8 cm,胰头稍大,可触及质软、边界清楚的多发肿块,胰体尾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56岁,右上胶隐痛,间断低热伴皮肤黄染20d.查体:皮肤、巩膜黄染,肝助下scm,有触痛和叩击病.化验检查:血常规:138THSD/C*m.B超示:肝不规则增大,、表面凸凹不平,左肝可见做在分布,大小不等的片状低回音,且肝内胆管呈树技状扩张,两者之间不相互沟通,并于右肝前叶可见近儿头大蜂窝状低回声,余肝光点粗大且增强,胆总管全长扩张至胰头处,内径19Inm,末端有们强均质团块充满管腔,范围约16mmx13mm,胆囊正常影像消失.由编强回声团代替,前后径16mm,腔内无胆汁回声,胰腺未见异常,脾厚58mm.超声提示:①低位…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20岁.既往体健.体检超声发现肝右叶单发偏高回声结节,大小约7.5cm×6.9cm×5.3cm,边界清晰,形态规则,无明确包膜,内部回声尚均匀,彩色多普勒示结节内部及周边可探及丰富动静脉血流信号,RI:0.56.肝脏大小正常,形态未见明显变化,余肝脏实质回声正常,肝内外胆管无扩张,胆囊未见异常.腹腔未探及肿大淋巴结.超声提示肝内实性占位,局灶性结节性增生可能(见图1、2).CT显示肝右叶包膜下稍低密度团块影,中央见不规则低密度灶,增强扫描团块影明显强化,内见迂曲血管影,静脉期稍低于肝实质密度,延迟期中央低密度灶延迟强化.为进一步治疗入我院手术,术中肝右叶5、6段见一直径约7.5cm肿物,术后病理诊断为广泛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伴玻璃样变性,肝小叶结构紊乱,假小叶形成,符合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  相似文献   

14.
<正>患者女,38岁,因右上腹部胀痛不适10d入院。患者于10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胀痛不适,以右上腹部明显,呈持续性胀痛,偶有阵发性加剧,向背部放射,疼痛与饮食无明显关系。门诊肝胆脾B超示:"胆总管囊状扩张、胆总管结石、胆囊炎"。病后除上述症状外无特殊。既往健康,无特殊。体格检查:体温36.3℃,脉搏66次/min,呼吸  相似文献   

15.
1病例报告 患女性,69岁。因反复上腹部疼痛30余年。发热和黄疸1周于2006年2月6日入院。体检:皮肤巩膜黄染,上腹部和右上腹部触痛,胆囊肿大并触痛。CT和B超检查提示胆囊增大,胆囊壁增厚。肝外胆管扩张。胆总管直径2cm。胆囊和胆总管可见直径1.5cm以下多枚结石。化验血总胆红索48umo/L。临床诊断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继发性胆总管结石。2006年2月10日在气管插管全身吸入麻醉下进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T型管引流手术(Laparoscopic choledocholithotomy T—tube Drainage.LCHTD)。患取头高左倾仰卧位。脐孔右上缘做15mm小切口,放入10mm套管,置入3洲捷腔镜作为观察孔。注入CO2气体,压力保持在13mmHg。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45岁,10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疼痛,为顿性疼痛、间断性加重,伴食欲减退,无恶心、呕吐,偶有肩背部疼痛。外院B超诊断为“慢性胆囊炎、胆囊肿大、胆总管扩张,胰头后方囊实性包块待查”,为进一步诊治入住我院。专科检查:腹平坦,剑突下压痛,轻度反跳痛,肝脾未触及,莫韭征(+),移动性浊音(+),肠鸣音4次/min。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 15例成人型胆总管囊肿患者的治疗经验。方法 :对 1990年~ 2 0 0 0年间收治的 15例成人型胆总管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临床表现多数不典型 ,常导致误诊 ,其中 8例合并胆胰系统其他疾病 ,2例合并癌变 ,15例中 9例行 B超检查 ,8例行内窥镜逆行胆管胰腺造影术 ( ERCP)检查 ,6例行腹部 CT检查 ,1例行 MRI检查 ,均确诊 ,手术以内引流为主 ,术式以囊肿切除、肝管空肠 Roux- y吻合术为主 ,术后并发症以胆道系统感染多见 ,均治疗痊愈 ,全组无死亡。结论 :成人型胆总管囊肿易误诊 ,ERCP、CT、MRI对明确本病分型、指导手术有帮助。对行内引流术的患者应加强随访 ,对 型、 型成人型胆总管囊肿采用囊肿全切除术、肝管空肠 Roux- y吻合术。对 V型即 Caroli病可考虑行患侧肝切除术 ,对肝内弥漫性胆管囊肿者 ,可考虑行肝移植术  相似文献   

18.
胆囊管和胆总管并行扩张的手术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囊管的变异较多 ,临床上多见的是与肝总管并行一段后再汇入。如在十二指肠以上汇入可易辨认 ,但在十二指肠后或更下方汇入 ,尤其是两者为前后位并行又同时扩张时 ,则极易将前方的胆囊管误认为胆总管。欲行胆总管探查时 ,实际上切开探查的是前方的胆囊管 ,而胆总管或肝总管内的病变并未探查和处理 ,术后将出现严重的后果。现结合临床浅谈胆囊管和胆总管并行扩张时的手术处理。1 胆囊切除以后胆总管探查 切开被误认为是胆总管的胆囊管时 ,探条探查上下端会发现异常 ,即上端因胆囊颈的结扎而闭塞 ,无左右肝管的分支 ,且上方无胆汁流出 ,而…  相似文献   

19.
患,女.77岁,发热二个月,伴右上腹痛一个月。病初在当地应用抗生素无好转,到省府某大学附院以“发热待查”、CT示胆管梗阻收入院。后因患离家太远转回我院手术治疗。术前B超:肝外部位在胰头下段,胆总管末端水肿,性质难定,建议做进一步检查。MRI:胆总管低位梗阻(考虑胆总管炎性病变)。术中见胆总管炎性增粗变硬,故切除胆囊送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伤的CT表现与病理基础。方法收集药物性肝损伤31例,所有病例均进行了上腹部64层螺旋CT扫描,其中部分患者因胸部CT检查时发现肝实质密度异常改变。结果31例患者螺旋CT示肝实质均异常,包括:(1)弥漫性肝损伤19:例患者肝脏形态肿胀,肝实质密度普遍降低,可伴有腹水,动脉期轻度斑片状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逐渐不均匀增强,强化程度降低;(2)局灶性肝损伤11例:平扫肝实质密度不均匀,见小片状等或略低密度病变,动脉期轻度强化,静脉期稍高密度,边缘较略清晰,延迟期病灶密度接近于周围肝实质;(3)多灶性肝损伤1例:平扫全肝实质密度欠均匀,动脉期轻度不均匀异常强化,静脉期低密度影呈地图状改变,延迟期强化程度仍低于正常肝实质。结论螺旋CT可以客观显示肝实质的变化,可为临床诊断药物性肝损伤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