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向道康  李正伦等 《贵州医药》2001,25(11):978-979
目的:探讨人工心脏瓣膜替换术后抗凝治疗过程中,监测国际标准化比率(INR)的最适抗凝范围。方法:23例人工心脏瓣膜替换术后的病人,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监测其不同时期的INR及凝血酶原时间(PT)值。结果:上述二者在术后1天、3天、7天、14天、30天、3月及6月不同时点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914、0.895、0.938、0.982、0.917、0.873、0.933,维持PT在20s-24s的INR值为1.7-2.3。结论:人工心脏瓣膜替换术后的病人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建议INR保持在1.7-2.3为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适合国人的抗凝强度标准。方法 随机选取80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病人,采用低强度的抗凝标准,动态监测国际凝血酶原标准化比值(INR)、血浆凝血酶原浓度、口服华法林情况及临床并发症情况,比较出血组和对照组间各种监测指标的差异。结果 本组发生出血性并发症4例,无栓塞性并发症。出血病人与未出血者的分组各项指标比较显示:对照组在口服华法林剂量与出血组之间无差异(P〉0.05),对照组国际标准比值明显低于出血组(P〈0.01),对照组血浆凝血酶原浓度明显高于出血组(P〈0.01)。结论 在病人中采用低强度抗凝标准能有效地预防血栓发生,同时还能减少与抗凝有关的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张新才  王建军 《中国医药》2006,1(12):712-713
目的观察华法林不同强度抗凝对心房颤动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低强度抗凝对国人心房颤动患者预防血栓栓塞发生的可行性。方法将至少有一个栓塞危险因素的心房颤动患者102例予以华法林抗凝治疗,根据国际标准化比值(INR)随机分为低强度抗凝组(INR1.60—2.50)50例和较高强度抗凝组(INR2.51—3.20)52例,观察2组血栓栓塞及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低强度抗凝组栓塞事件发生率为2.O%(1/50),较高强度抗凝组栓塞事件发生率为1,9%(1/52),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低强度抗凝组出血事件发生率为2.0%(1/50),较高强度抗凝组出血事件发生率为9.6%(5/52),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华法林抗凝强度以INR为1.60~2.50水平时出血风险小,华法林低强度抗凝同样达到预防血栓栓塞的目的,同时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thrombosis,DVT)患者长期口服华法林,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normalizedratio,INR)控制在2.0—3.0,拔牙前不停止口服华法林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患DVT长期口服华法林行拔牙术者80例,根据INR值分为两组:2.0≤INR≤2.5组36例,2.5〈INR≤3.0组44例;另180例未患DVT且未服用华法林及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为对照组。三组患者均拔除单颗非阻生齿,观察并记录拔牙术后5min、10min、30min、1h、24h、48h的出血情况。结果对照组与2.0≤INR≤2.5的两组患者在拔牙术后5rain、10min、30min的拔牙窝出血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h后两组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h后两组均无再出血。2.0≤INR≤2.5与2.5〈INR≤3.0的两组患者在拔牙术后5rain、10min、30min、1h、24h的拔牙窝出血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8h均未再出血。结论长期口服华法林的DVT患者,在术前不停止口服华法林的情况下拔除单颗非阻生牙是可行的,但INR尽量控制在2.0—2.5。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房颤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疗效。方法用药前测INR1次,每天服用1次华法林,初始剂量2.5—3.0mg/d,应用华法林3d后复查INR,以后每天监测,根据INR调整剂量,每次0.5mg为调整单位。若INR连续2d稳定在2.0~3.0之间,每周检测2~3次,以后每周检测1次,1个月后改为每月检测1次,6个月后改为每2个月检测1次。若有出血等不良反应和栓塞并发症发生时即查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INR。结果52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4年,华法林维持量为(3.0±0.05)mg/d。随访期间血栓栓塞并发症及不良反应脑栓塞2例,其中1例为既往发生过脑卒中的高血压患者;1例为瓣膜病患者;脑出血2例,为人工瓣膜患者,因咳嗽、咯痰、发热,在院外静点头孢曲松钠3.0g(1次/d),1周后复查INR为8.45;黑便1例、血尿1例、球结膜出血2例、皮下出血2例、牙龈出血2例,经调整华法林剂量及对症处理后出血症状消失。结论心房颤动一旦确诊,又无抗凝禁忌,应常规给予华法林抗凝治疗,以尽早达到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非瓣膜心房颤动(NVAF)患者华法林抗凝出血风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我科收治的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NVAF患者177例,其中抗凝治疗过程中发生出血事件者56例(出血组);未出现出血事件者121(非出血组).比较2组患者华法林用量、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有无差别.结果 2组患者华法林用量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40);出血组INR显著高于非出血组(P<0.01);2组患者INR与华法林用量间不存在明显相关性(P =0.062);INR判断出血风险的敏感性为75.4%,特异性为80.2%.结论 INR可作为评估出血风险的重要指标,随INR增大患者出血风险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胺碘酮对心脏瓣膜术后华法林初始抗凝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8月在我院接受心脏瓣膜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术后口服胺碘酮为研究组,未服用者为对照组,分别记录患者基本信息、手术名称、术后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及患者住院期间抗凝治疗情况。结果:研究组28例(24.35%),对照组87例(75.65%)。研究组INR首次达标时间(5.19±2.51)d,较对照组(6.49±2.52)d明显缩短(P=0.04),且INR达标维持时间(5.24±2.42)d,亦较对照组(6.90±5.37)d明显缩短(P=0.02)。两组患者华法林剂量、INR达标情况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未见明显不同(P>0.05)。结论:胺碘酮可缩短华法林初始抗凝达标时间,但未能提高抗凝总体达标率。  相似文献   

8.
王丰 《中国医药》2008,3(7):412-413
目的探讨华法林对于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将符合本研究标准的60例房颤患者采用完全随机设计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给予华法林(2.5~3.0)mg/d治疗,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连续观察4周,据INR结果调整华法林口服剂量,以后查INR 1次/月。对照组30例,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300mg/d。门诊随访记录各类并发症及脑卒中和血检性并发症,随访1年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组发生出血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组脑梗死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1例牙龈、皮下出血,1例牙龈、尿路出血,1例脑梗死。对照组1例牙龈出血,8例脑梗死。结论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应用适量华法林抗凝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再手术的抗凝治疗。方法回顾并随访1997年3月-2010年1月在我科行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并再次行其他外科手术患者96例,术前2~3d停用华法林,检测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术后2-3d恢复服用华法林,并依据INR调整用量。结果全组再手术患者均安全渡过围手术期,未出现血栓、颅内出血及胃肠道等异常出血。结论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再手术必须合理调整华法林的使用;依据INR值维持一个有效的抗凝强度,可以安全地进行手术,也可以安全地妊娠、分娩。  相似文献   

10.
老年心房颤动的华法林抗凝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临床实践中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接受抗凝治疗的具体情况。方法:每日晚饭后服华法林,起始剂量3.0mg/d,每5~7天测量1次INP,使INR在2.0~2.5。INP〈2.0时,华法林剂量每3-5天增加0.5mg,直至达标,当INP〉2.5时,当日起药物剂量减0.5mg,直至达标。结果:维持剂量为(2.35±0.44)mg,最高3.5mg,最低1.5mg,其中87.5%患者维持用量为2.0~3.0mg。达标时间为(10.5±3.4)d,最高21d,最低5d,其中74.5%在14d内达标。结论:当前基层医院房颤抗凝治疗率极低,应提高广大医务人员与患者对房颤并发栓塞的危险性的认识,减少房颤患者栓塞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1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一直口服华法林(2.5mg,17欠/d,已5年)的51岁男性患者因感冒肌内注射安乃近(剂量不详),第3天出现左臀部肿痛、皮下瘀斑。超声检查示左臀部皮下低回声区。实验室检查:国际标准化比值(INR)6.2。停用华法林,静脉滴注维生素K,40mg,1次/d。3d后,INR降至1.0,行左臀切开引流术。术后第2天INI/1.2,恢复原剂量华法林口服。2周后,瘀斑面积减小,INR2.0。术后6周瘀斑完全消退,INR2.1。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抗凝强度的华法林对虚证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患者抗栓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80例口服华法林的中医辨证分型属虚证的患者,随机分为4个组,即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50、1.50~1.99、2.00~2.49、2.50~2.99组,每组20人,统计4组栓塞及出血事件。结果 INR〈1.50组栓塞事件较其他3组明显增多(P〈0.05),2.50~2.99组出血事件较其他3组明显增多(P〈0.05)。结论口服华法林的虚证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患者将INR控制在1.50~2.49之间,能降低栓塞的发生率,同时不增加出血的发生率,具有较好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住院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抗凝治疗中存在的问题,为更加安全的抗凝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1月1日至8月31日在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所有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2010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心房颤动治疗指南》,采用CHADS2-VASc评分和HAS—BLED评分分别对患者进行血栓栓塞危险程度分层和出血风险评估。主要分析指标为接受不同房颤治疗方案(室率控制,节律控制)患者的血栓栓塞危险分层,出血风险评分,抗凝药物应用情况、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出血合并症、血栓栓塞事件、患者用药依从性等。结果纳入分析的患者共134例,男性69例,女性67例;年龄20~91岁,平均(67±14)岁,CHA2DS2-VASe评分为0、1和≥2分者分别为11、23和100例,HAS—BELD评分≥3分者13例。接受室率控制和节律控制治疗者分别为85和49例。接受室率控制治疗的85例患者中CHA2DS2-VASe评分为0、1、≥2分者分别为1、12、72例。0分者1例使用阿司匹林。1分者12例中2例应用华法林,2例未行抗凝治疗(1例有禁忌证),8例使用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单用或二药联用),其中2例单用氯吡格雷患者头颅CT检查均有多发性缺血灶。≥2分者72例中33例应用华法林,35例应用抗血小板药物,4例未行抗凝治疗。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患者出院时25例INR〈2.0,7例INR为2.0~3.0,1例INR〉3.0。接受节律控制治疗的49例患者CHA2DS2-VASe评分平均为(2.3±1.8),HAS—BLED评分平均为(1.3±1.1),其中25例应用华法林,出院时17例INR〈2.0,5例INR为2.0~3.0,2例INR〉3.0。1例患者未监测INR。134例患者中有15例(11.2%)出现脑梗死,其中8例(53.3%)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患者出院时INR均未达标。结论住院房颤患者抗凝治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采用华法林抗凝的比例较低,采用华法林治疗的部分患者抗凝强度不足。临床医师过分担心发生出血合并症是抗凝治疗不规范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人工心脏瓣膜替换术后抗凝治疗过程中,监测国际标准化比率(INR)的最适抗凝范围.方法 23例人工心脏瓣膜替换术后的病人,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监测其不同时期的INR及凝血酶原时间(PT)值.结果 上述二者在术后1天、3天、7天、14天、30天、3月及6月不同时点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914、0.895、0.938、0.982、0.917、0.873、0.933,维持PT在20s~24s的INR值为1.7~2.3.结论 人工心脏瓣膜替换术后的病人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建议INR保持在1.7~2.3为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国际华法林药物基因组学联合会(IWPC)模型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DVT)华法林初始抗凝疗效的影响。方法:100例DVT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68例和对照组32例,均给予华法林抗凝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荧光染色原位杂交分析技术进行CYP2C9和VKORC1基因检测,利用IWPC模型计算华法林初始剂量,并根据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监测结果调整华法林至合适剂量;对照组直接根据INR监测结果调整华法林至合适剂量。比较两组患者在INR首次达标时间、INR达标维持时间、华法林抗凝治疗3、5、7天INR、INR达标率和INR总达标率、7天华法林累积剂量及治疗范围时间(TTR)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CYP2C9 1075A>C基因以AA型为主(91.18%),C等位基因突变率5.15%,VKORC1 1639AA型79.41%,G等位基因携带率11.03%。研究组患者INR首次达标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01),INR达标维持时间明显增加(P=0.02),华法林抗凝治疗3天INR及INR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TTR为47.27%,较对照组29.01%明显增加(P<0.001)。结论:IWPC模型有助于提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华法林初始抗凝疗效,但其在华法林长期抗凝中的应用价值有待于临床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6.
机械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治疗的药学监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药学监护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对48例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进行用药教育、监测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值、监测出血等不良反应。结果:患者在教育培训前、后抗凝知识评分分别为(4.78±0.52)和(10.23±0.41)分,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分别为(4.15±1.25)和(10.55±0.20)分(P〈0.05),出血事件13例,年龄、肝硬化与出血事件显著相关(P=0.046和P=0.016);血栓栓塞事件2例。结论:对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患者进行药学监护能提高使用华法林的依从性,降低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基线信息和CYP2C9*3、VKORC1-1639A/G基因多态性与术后华法林初始抗凝效果的关系。方法:收集患者的遗传信息和人口统计学信息,同时记录测得的INR值、华法林剂量、达标天数等。结果:纳入的172例患者中,VKORC1-1639AG型患者达到目标INR的时间与AA型相比约延长79.6%;CYP2C9*1/*3型患者达到目标INR的时间与*1/*1型相比约缩短50.9%;大部分VKORC1-1639AA(77.6%)和CYP2C9*1/*1(68.2%)基因型患者能够在术后第7日达到目标INR值;VKORC1-1639AG突变杂合子患者只有23%术后第7日达到目标INR值,且无抗凝过度现象;CYP2C9*1/*3突变杂合子患者全部达到目标INR值,且较易引起抗凝过度。结论:华法林起始抗凝阶段,VKORC1-1639AG突变型患者更难达到目标INR值,CYP2C9*1/*3突变型患者更易达到目标INR值。患者用药前可进行基因型检测,预测华法林用药剂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抗生索阿奇霉素对大鼠灌服华法林的药效学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以及药动学指标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成两组:单用华法林组(A组)和华法林+阿奇霉素合用组(B组),每组大鼠灌胃给予华法林0.2mg·kg^-1,每日1次,连续613,其中B组大鼠在第6日最后1次灌胃给予华法林后立即腹腔注射阿奇霉素80mg·kg^-1,且开始计时,分别于0.25、0.5、1.5、2.5、3.5、5、7、10、13小时采血,测定PT,计算INR。并建立HPLC法,测定华法林血药浓度。结果:从5小时开始,B组大鼠的胛值较A组显著增大(P〈0.05),INR值最高可达7.5;B组大鼠的华法林药动学参数咒。较A组显著延长(P〈0.01),其他药动学参数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大鼠的INR-C曲线都呈逆时针走向,且B组的逆时针效应更甚。结论:阿奇霉素与华法林合用可发生药效学和药动学相互作用,增强华法林的抗凝作用,增加用药者的出血风险,故临床上两药合用时应密切监测用药者的INR值,避免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质子泵抑制剂(PPIs)对华法林抗凝初期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南京鼓楼医院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使用华法林联合PPIs的患者294例,根据术后使用PPIs的种类分为奥美拉唑组和泮托拉唑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间PT值、INR值及华法林日剂量的差异,根据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停药率评估PPIs与华法林联用的安全性。结果:两组间的华法林平均日剂量、INR值首次达标时间和住院期间INR的控制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第1天和7天的INR值、PT值在两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4天奥美拉唑组INR 1.84±0.49、PT(21.3±5.7)s,显著高于泮托拉唑组INR 1.71±0.37、PT(19.7±4.4)s,P<0.05。在INR 1.6~2.2亚组中,两组术后第4天的INR值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安全性指标方面,奥美拉唑组的华法林停药率为(46.1%),显著高于泮托拉唑组(25.25%),INR>3的次数、栓塞率和出血率在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患者,在服用华法林抗凝的初期,奥美拉唑增强了华法林的抗凝效果,且影响华法林使用的安全性(如增加华法林的停药率),两药联用时应当严密监测INR值,保证抗凝治疗的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元健康教育对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华法林使用率的影响。方法对108例需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房颤患者进行多元健康教育(包括个体化健康教育、反面病例说明、家属协同教育、组织房颤之家活动、建立随访制度等),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观察健康教育1年前后华法林使用率及疾病认知度的变化。结果与健康教育前比较,健康教育后患者对房颤各项知识回答正确率均提高(均P〈0.01),患者华法林使用率由7.40%提高到24.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310,P〈0.01)。结论对房颤患者实施多元化的健康教育干预能够提高疾病的认知度,从而提高华法林抗凝使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