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症患者(PNS)肾组织及尿液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表达水平及其在肾小管间质损伤中的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6例PNS患者肾组织MCP-1的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时尿液MCP-1质量浓度.[结果]正常肾组织无MCP-1表达,肾病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表达,表达部位主要在肾小管上皮细胞与肾间质,肾组织及尿液MCP-1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强的松或强的松+环磷酰胺治疗3个月后尿液MCP-1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微小病变患者肾组织及尿液MCP-1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其它病理类型患者,膜增殖性性肾炎患者显著高于其它类型患者.治疗后未完全缓解患者尿液与肾小管间质MCP-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完全缓解患者.肾组织及尿液MCP-1表达水平与肾脏病理类型、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及血清肌酐水平、肌酐清除率显著相关.[结论]MCP-1在PNS患者肾小管间质病变发生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检测肾组织及尿液MCP-1表达水平对PNS患者病情、治疗反应、预后判断及病理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局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和分泌与人糖尿病肾病(DN)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检测人DN肾组织MCP-1蛋白和mRNA表达,并用免疫组化检测CD68;尿液和血清MCP-1水平测定采用ELISA法.结果DN肾小管间质MCP-1表达明显增高(P<0.01),小管间质病变越重,MCP-1表达越高(P<0.01).DN肾小管间质CD68表达明显增高(P<0.01),小管间质病变间差异明显(P<0.01).DN肾小球MCP-1、CD68表达较正常对照明显增高(P<0.05).DN尿液MCP-1水平明显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0.01),与间质纤维化密切相关,且与临床蛋白尿程度呈正相关.结论DN患者肾组织内MCP-1表达与肾病变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尤其与肾小管间质病变的形成有关,这可能与MCP-1具有强烈趋化和激活单核/巨噬细胞而致肾小管间质损害有关,尿液MCP-1水平可能是反映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的最佳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儿血清及尿液中的表达,并探讨临床意义。方法:60例PNS患儿根据疾病类型分为单纯型(34例)和肾炎型(26例),根据肾小管间质病变严重程度分为A组(15例)、B组(16例)、C组(16例)及D组(13例),同期选择门诊体检的3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患儿及门诊健康体检儿童血清、尿液中的RBP表达水平及血清BUN、Scr等指标。结果:PNS组及不同疾病类型亚组患儿血清、尿液RBP及血清BUN、Scr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肾炎型患儿血清、尿液RBP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单纯型(P0.05),而各亚组血清BUN、Scr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亚组血清、尿液RBP及血清BUN、Scr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各亚组血清、尿液RBP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病理损害程度加重,血清、尿液RBP表达水平呈明显升高趋势(P0.05),而各亚组血清BUN、Scr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血清及尿液RBP表达水平有助于判断PNS患儿疾病类型及肾小管间质病变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4.
张亚男 《医学综述》2013,19(12):2236-2237,2240
目的分析原发肾病综合征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尿液及肾组织中肾损伤因子1(KIM-1)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诊治的52例原发肾病综合征患者(试验组)和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检测两组受试者的KIM-1水平,探讨其与患者病理类型及尿毒氮等临床相关指标的关系。结果试验组患者的KIM-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试验组患者尿液KIM-1水平与肾组织KIM-1、血β2微球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和尿素氮呈显著正相关(r=0.281,P<0.05))。结论原发肾病综合征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尿液及肾组织中的KIM-1表达显著增高,可作为反映患者急性肾小管坏死的一个较为敏感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5.
MCP-1在IgA肾病患者肾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IgA肾病患者肾活检组织中的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表达,并对其表达水平与病变类型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88例IgA患者肾活检组织,根据?plusmn;砀谋浞治嵛⒉”湫汀⑾的ぴ錾汀⒕衷钣不秃兔致不?组,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MCP-1和CD68在肾组织中的表达,采用图像分析法对其表达进行半定量分析,同时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结果:肾小球中MCP-1表达在4组中无统计学差异,而在肾小管间质中MCP-1的表达分别为轻微病变组1.43±0.60、系膜增生组5.98±0.92、 局灶硬化型组10.60±0.76、弥漫硬化型组11.65±0.39,局灶硬化型组、弥漫硬化型组明显高于轻微病变组、系膜增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肾小球内几乎未见CD68+细胞;而肾小管间质中CD68的表达在4组中分别为:0.75±0.71,5.87±0.96,10.42±0.61,11.40±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CP-1在肾小管间质内的表达与CD68在肾小管间质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688,P<0.01);MCP-1在肾小管间质内的表达与24 h尿蛋白量呈明显正相关(r=0.531,P<0.01)。结论:MCP-1对IgA肾病患者肾组织中单核细胞的浸润起重要作用,MCP-1的表达水平与肾脏损害的程度及临床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黏附分子P选择素(CD62P)和细胞表面糖蛋白(CD44)在儿童IgA肾病(IgAN)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肾小管间质损害的关系。【方法】46例IgAN患儿按临床表现分为3组:孤立性血尿组14例,血尿蛋白尿组17例,肾病综合征组15例;按病理分级分为3组:病理Ⅰ+Ⅱ级组23例,Ⅲ级组14例,Ⅳ级组9例。设肾活检正常对照组4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病例组与对照组肾组织CD62P和CD44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①正常肾组织仅有少量CD62P和CD44表达。IgAN患儿肾组织中,CD62P在肾小管上皮细胞显著表达,CD44在肾小球、肾小管和肾间质均有表达。②IgAN患儿肾组织中CD62P和CD44的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不同临床表现组中,肾病综合征组最高,孤立性血尿组最低,且与IgAN患儿的病理分级密切相关。③IgAN患儿肾组织CD62P和CD44的表达与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呈正相关。【结论】CD62P和CD44参与了儿童IgAN的发病和肾小管间质损害,与IgAN的进展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7.
IgA肾病(IgAN)是我国乃至亚洲地区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也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主要病因之一。本病常伴不同程度的肾小管间质病变(TIL),而业已证实,肾小管损伤和间质纤维化(RIF)作为独立危险因素,比肾小球病变对肾脏病预后的影响更大。目前研究表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可直接诱导单核/巨噬细胞在肾间质聚集、活化,引起肾间质炎症反应,进而导致RIF;而国内、外已有文献报道,尿液MCP-1水平可反映肾脏局部表达和分泌MCP-1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黏附分子P选择素(CD62P)和细胞表面糖蛋白(CD44)在儿童IgA肾病(IgAN)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肾小管间质损害的关系。【方法】46例IgAN患儿按临床表现分为3组:孤立性血尿组14例,血尿蛋白尿组17例,肾病综合征组15例;按病理分级分为3组:病理Ⅰ+Ⅱ级组23例,Ⅲ级组14例,Ⅳ级组9例。设肾活检正常对照组4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病例组与对照组肾组织CD62P和CD44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①正常肾组织仅有少量CD62P和CD44表达。IgAN患儿肾组织中,CD62P在肾小管上皮细胞显著表达,CD44在肾小球、肾小管和肾间质均有表达。②IgAN患儿肾组织中CD62P和CD44的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不同临床表现组中,肾病综合征组最高,孤立性血尿组最低,且与IgAN患儿的病理分级密切相关。③IgAN患儿肾组织CD62P和CD44的表达与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呈正相关。【结论】CD62P和CD44参与了儿童IgAN的发病和肾小管间质损害,与IgAN的进展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9.
肾小管间质病变在成人PNS患者中的病理与临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者肾活检中不同程度肾小管间质病变与临床的关系,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96例成人PNS的临床与病理,按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发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组,比较三组的高血压、血红蛋白、血尿、血肌酐、肾小球病变程度及激素的疗效,并观察重度病变组的病理特点。结果 重度病变组其高血压、贫血、血肌酐升高的发生率较高,激素疗效差,与轻度病变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尿较常见,仅少数患者对激素联合CTX等免疫抑制剂有效;重度病变组均伴有明显的肾小于硬化,部分还有血管病变,病理类型以弥漫性重度系膜增生性肾炎、膜性肾病Ⅱ-Ⅲ期、IgA肾病Ⅳ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居多。结论 对有重度肾小管间质病变的PNS患者应规应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减少尿蛋白、积极控制血压,保护肾功能;而对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疗效差的,应以保护肾功能为主,不可过分强调激素有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可应用其他药物减少尿蛋白。  相似文献   

10.
辛伐他汀对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易  贾汝汉  陈玲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27(4):478-480,488,i0004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实验性1型糖尿病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作用。方法: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糖尿病组及治疗组。治疗组给予辛伐他汀[5 mg/(kg.d)]治疗12周。于实验第6,9,12周检测24 h尿蛋白(24 h TP),12周检测血清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和NAG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各组肾小管间质中-αSMA,MCP-1,CD44表达水平。结果: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αSMA,MCP-1和CD44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治疗12周后,辛伐他汀可明显降低1型糖尿病肾病大鼠肾小管间质中-αSMA,MCP-1和CD44表达(P<0.01),并降低蛋白尿(P<0.01),改善肾功能各指标及肾组织病理学损害。-αSMA表达分别与MCP-1,CD44表达及24 hTP呈正相关(r=0.998 5,0.976 3,1.000 0,P<0.01)。结论:辛伐他汀对糖尿病肾小管间质病变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至少部分与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下调肾小管间质中-αSMA,MCP-1和CD44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高脂血症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其受体CCR2 mRNA的表达及辛伐他汀治疗影响。【方法】根据患者肾移植术后6个月的血脂水平,从167例肾移植受者中选择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0例为血脂正常组(A组),30例为血脂增高组(B组),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各组外周血MCP-1及CCR2 mRNA表达水平。血脂增高组给予辛伐他汀治疗,分别于1.5个月、3个月时复查血脂水平及MCP-1、CCR2 mRNA表达水平。【结果】肾移植受者外周血MCP-1及其CCR2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B组增高更为显著。辛伐他汀治疗1.5个月时.B组患者血脂水平及外周血MCP-1、CCR2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3个月时进一步降低。【结论】肾移植后高脂血症患者外周血MCP-1及CCR2 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高,可能参与了移植后心血管疾病及慢性移植肾排斥的发生。辛伐他汀治疗可显著降低肾移植受者外周血MCP-1及其CCR2 mRNA表达水平,此可能有助于减少或延缓移植后心血管疾病及慢性移植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 探讨IL 17在原发性膜性肾病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8年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43例原发性膜性肾病的患者,按照病理分期分为Ⅰ、Ⅱ、Ⅲ期3组,对所有患者的一般情况、实验室检查以及肾活检病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另将43例患者按照有无肾小管及间质损伤分组,分析IL 17与原发性膜性肾病患者肾小管及间质损伤的关系。结果 Ⅱ期和Ⅲ期血清IL 17水平高于Ⅰ期(P<005),Ⅲ期尿液IL 17水平高于Ⅱ期(P<005),Ⅲ期高于Ⅰ期和Ⅱ期(P<005);不同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的患者血清和尿液IL 17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 17与原发性膜性肾病患者肾小管及间质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3.
He YN  Yang JR  Jiang JX  Zhou P  Liu DW  Shen HY  Chen J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21):1804-1809
目的探讨白蛋白刺激肾小管上皮细胞表达细胞趋化因子的分子机制。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例肾病综合征患者和8例单纯血尿患者肾组织白蛋白沉积和MCP-1、RANTES的表达,常规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以DOTAP分别将空载体、正义或反义Cubilin核酸转染至HK2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HK2细胞对白蛋白的摄取情况,Western blot检测HK2细胞Cubilin、MCP-1和RANTES的表达变化。结果对照组肾组织中肾小管上皮细胞胞浆可见少量白蛋白沉积,MCP-1、RANTES有微弱表达;肾病综合征组肾小管上皮细胞胞浆可见大量白蛋白颗粒,MCP-1和RANTES表达明显增强,并可见肾间质单个核细胞浸润等组织学改变。体外实验,与正义Cubilin组、空载体组和DOTAP组比较,反义Cubilin组Cubilin表达显著下调,HK2细胞的白蛋白吞饮以及MCP-1、RANTES的表达减少。结论肾小管上皮细胞对白蛋白的重吸收增加可能与其趋化因子表达上调有密切关系,其中Cubilin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在狼疮性肾炎(LN)肾组织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的表达和单核巨噬细胞(MΦ)的浸润,探讨其与相应的肾脏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按照ISN/RPS 2003年狼疮肾炎病理学分型标准进行分型,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8例正常及42例LN患者肾组织MCP-1及CD68的表达。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狼疮性肾炎(LN)组肾小球、肾小管间质MCP-1表达量及CD68标记的单核巨噬细胞的浸润数量高于正常对照组,尤其在Ⅳ型的表达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MCP-1在肾小球、肾小管肾间质的表达与MΦ在肾小球、肾小管肾间质浸润数量呈正相关(r=0.621和r=0.630,P<0.01);结论:(1)巨噬细胞参与LN肾小球和肾间质小管的炎症病变,其表达与LN进行性损伤有关;(2)LN肾小球和肾小管间质中浸润的巨噬细胞可能受MCP-1趋化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缬沙坦对大鼠阿霉素肾病肾小管间质病变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大鼠尾静脉单剂量注射阿霉素7.5mg/kg建立阿霉素肾病模型,雄性Wistar大鼠96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阿霉素肾病组、缬沙坦治疗组各32只。于7、14、28、56d4个时间点依次各宰杀8只大鼠留取标本。光镜下观察肾小管间质形态学改变;生物化学方法检测血清肌酐、胆固醇、白蛋白、24h尿蛋白定量;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组织TIMP-1、Ⅳ型胶原的表达。结果与肾病组相比缬沙坦治疗组大鼠肾小管间质病变减少,肾组织TIMP-1、Ⅳ型胶原的表达上调减少。结论 缬沙坦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肾小管问质病变具有保护作用,可能通过抑制TIMP-1的表达而实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阿霉素(ADM)诱导大鼠肾小管间质病变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16只SD大鼠随机分为肾病组和正常组,分别于尾静脉注射ADM针5mg/kg和等量的0.9%氯化钠溶液,并于不同时点检测24h尿蛋白排泄量(24hUP),注射第6周末时检测Scr、Alb、TG、TC、尿N-乙酰-β-葡萄糖氨基酶(NAG)和肌酐清除率(Ccr),同时观察两组肾脏病理改变和检测肾组织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阳性表达面密度.结果 肾病组大鼠注射ADM后第2、4、6周时24hUP水平均较正常组增高(均P<0.05)肾病组第6周末时尿NAG、血TG和TC均较正常组增高(均P<0.05),血Alb水平较正常组降低(P<0.05).而两组间Scr和Ccr水平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肾病组大鼠肾间质纤维化面密度和肾间质炎性细胞面密度均较正常组增高(均P<0.05),且肾间质α-SMA、TGF-β1、MCP-1、ICAM-1的阳性表达面密度均较正常组增高(均P<0.05).结论 ADM肾病大鼠肾小管间质损害可表现为较严重的肾小管损伤、肾间质纤维化和肾间质炎症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患者肾组织中NALP3的表达变化与肾小管间质炎症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及激光共聚焦技术检测DKD患者肾小管上皮细胞NALP3及IL-1β的表达变化及其相互关系,ELISA法检测尿液IL-1β水平,生化方法检测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LDL)、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24 h尿蛋白,计算出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对各指标与DKD时肾小管间质损伤、eGFR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DKD患者尿液IL-1β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肾小管上皮细胞NALP3及IL-1β的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且二者的表达与肾小管间质损伤显著相关(P<0.01);激光共聚焦显示DKD患者NALP3表达增高的同时伴有IL-1β的增加;NALP3及IL-1β阳性细胞比例与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舒张压、LDL、24 h尿蛋白、总胆固醇无显著相关性,但与血肌酐、尿IL-1β、eGFR显著相关(P<0.01)。结论 DKD患者肾小管上皮细胞NALP3表达与炎性细胞因子IL-1β水平、肾间质损伤及肾功能改变明显相关,提示NALP3的表达变化很可能与DKD肾小管间质炎症反应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患者肾组织中NALP3的表达变化与肾小管间质炎症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及激光共聚焦技术检测DKD患者肾小管上皮细胞NALP3及IL-1β的表达变化及其相互关系,ELISA法检测尿液IL-1β水平,生化方法检测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LDL)、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24h尿蛋白,计算出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对各指标与DKD时肾小管间质损伤、eGFR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DKD患者尿液IL-1β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肾小管上皮细胞NALP3及IL-1β的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且二者的表达与肾小管间质损伤显著相关(P<0.01);激光共聚焦显示DKD患者NALP3表达增高的同时伴有IL-1β的增加;NALP3及IL-1β阳性细胞比例与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舒张压、LDL、24h尿蛋白、总胆固醇无显著相关性,但与血肌酐、尿IL-1β、eGFR显著相关(P<0.01).结论 DKD患者肾小管上皮细胞NALP3表达与炎性细胞因子IL-1β水平、肾间质损伤及肾功能改变明显相关,提示NALP3的表达变化很可能与DKD肾小管间质炎症反应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并发重症特发性急性肾衰(iARF)的临床病理特点与治疗。方法:采用腹膜透析(PD)联合激素、免疫抑制剂、抗凝、降脂等综合治疗7例PNS并发重症IARF患者,总结分析其临床病理资料。结果:患者均有典型的NS表现,其中少尿型IARF6例、非少尿型1例;4例伴大量腹水,血肌酐(Scr)316~18579mol/L,5例血清纤维蛋白原升高。病理改变为局灶节段系膜增生性肾炎及弥漫系膜增生性肾炎各3例,微小病变l例。均伴有不同程度肾小管间质病变。3例IARF后肾活检者均有肾问质水肿。炎细胞浸润,其中2例小灶性肾小管上皮坏死。PD1040天,1例死亡、6例iARF治愈;PNS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及无效(NR)各2例;随访15~96个月.CR4例、PR及NR各1例。结论:PNS并发iARF重症患者以步尿型为主.伴高凝状态.多见于肾小球病变较轻者,且伴小管间质的急性病变。PD联合激素、抗凝等治疗可使多数患者病情逆转。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肾小管间质损害在IgA肾病足细胞损伤中的意义.方法 45例IgA肾病患者根据Banff分级半定量进行分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肾组织足细胞表面特异性标记物Wilms'肿瘤蛋白(WT1)及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表达变化,并和患者尿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IgA肾病患者肾组织TGF-β1表达与肾小球系膜的增殖程度、肾小球硬化程度呈正相关,且随着肾小管间质病变逐渐加重,肾组织WT1表达减少越明显,肾小管间质TGF-β1表达及尿β2-MG活性水平也越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改善肾小管间质损害可能成为治疗IgA肾病足细胞损伤的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