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齐秉慧是清代医家,其治疗脾胃病证,从六经、阴阳、先后天图说出发,主张太阴阳明,分治脾胃;明辨阴阳,脾胃证治;脾胃调治,妙用升提;论治脾胃,推崇温补的观点,体现出治疗脾胃病证时有章可循的辨证论治体系及独特的辨治心法.  相似文献   

2.
涌泉穴为常用救逆解危之要穴,是治疗下焦疾病的重要穴位。因此,根据上病下取,中病也可下取,可统治上、中、下三焦之病,故妙用之。妙用除针刺外,余则用药物外敷,此法为内病外治另辟蹊径,不失为临床常用法。 内病外治是中医学的专门学科,为历代医家所重视,特别为不能口服药物的患者所乐于接受,且无不良反应,具有很高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伤寒论》一书流传至今,经历代医家不断的临床实践和理论发掘,数千年来百家争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后世堪称其为"医方之祖"。厚古思今,肾脏病学家杜雨茂教授在治疗肾脏病方面开创独特理论,逐渐形成杜氏理论关于肾脏病的认识,历年来,经过弟子及其门人不断努力挖掘,业已形成理、法、方、药具备的理论框架,"背反偕同"理论只是杜雨茂理论的冰山一角,是杜雨茂根据《伤寒论》的辨证论治精神在运用古方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妙用心得总结出来的理论。理论的核心思想是:"明病机,重方药,效法自然,遵从天地法象"。  相似文献   

4.
附子,味辛气温,走而不守,是温经逐寒,彻内彻外,宣通气血之第一利器。历代医家常用于治疗少阴阳虚证、风寒湿痹证等,取其温通、温阳祛寒、回阳救逆之功效。经查阅资料,除应用于上述疾病外,其它妙用可谓数不胜数,尤其是医圣张仲景经方中对附子的应用更令人叹为观止。笔者在临床工作中,根据疾病的病因、病机,在咳嗽、瘀症、顽  相似文献   

5.
通过收集《二续名医类案》中桃核承气汤的医案,建立资料数据表,对其药味总数、加味药物、方药剂数、各药物用量、主要药物配伍比例、病种以及不同病种主药用量、不同医家药物用量等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发现清至民国时期医家应用桃核承气汤总体呈现出加减变化少、用量范围广、方药剂数少、配比多样化、主治范围扩大的特点,且病种和医家个体认识、经验的不同是影响其方药用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卢秉久教授从医数十载 ,在肝病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尤其在中医辨证思路及中药药性的理解上都非常具有独道的见解。该文论述的就是卢教授在治疗肝病中妙用大黄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7.
脉诊是中医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代医家在整理前人文献和临床实践中不断形成、发展、完善的诊断方法。新安医家余国珮在《医理》中提出以脉象刚柔辨燥湿病证,强调诊脉以圆遏神气为首要,以浮沉缓数大小为行度变化,对脉象的分类理论和临床应用具有一定的新颖性。  相似文献   

8.
大黄在肝病治疗中的应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秉久教授从医数十载,在肝病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在中医辨证思路及中药药性的理解上都非常具有独道的见解。该文论述的就是卢教授在治疗肝病中妙用大黄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9.
<正>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积淀出堪称人类瑰宝的中医药生育文化。故灵、素以降,着眼于优生优育之法,强调摄养之术,以延续后嗣的著作不乏其数;而明代医家俞桥所著《广嗣要语》就是其中一部。故本文对该书版本源流及学术思想进行探析。1《广嗣要语》考述1.1版本源流及现况《广嗣要语》是一部专论男女生育的著作,其作者为明代医家俞桥[字子  相似文献   

10.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为临床常见病,我国传统医家对其有着数千年的认知历史,经过长期的医疗实践,已积累了极为丰富的诊疗经验。尤其是现代医家在中西医汇通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分类方法和新的治法治则。现将历代医家的经验进行整理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汪机是明代著名新安医家之一,通过探析其《石山医案》13例血证医案以及《医学原理·血门》,总结其辨治血证的特色。汪氏认为血病之因有四:虚、滞、热、寒,治疗以补血调血为基本大法,妙用四物汤法,调营血助血运。临床治疗中,多用参芪归术之类甘温益气活血健脾,少佐引经药物,清泻脏腑经络之血热。同时汪氏还强调远色节食,养性存心。  相似文献   

12.
古今医家青龙摆尾针法技术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古今医家青龙摆尾技术特点的对比分析,认为徐凤的青龙摆尾针法是最基本的行针方法,汪机在继承的基础上,提出在天部施术;李梃提出针尖朝向病所,行针配合九阳数补法;杨继洲提出补泻结合,寓补于泻;现代医家在继承的前提下,结合了九六补泻,开阖补泻,呼吸补泻等针法,对青龙摆尾技术进行了新的发挥.归纳古今各医家的观点,总结出青龙摆尾针法技术的三要素:如扶船舵,一左一右,慢慢拨动.  相似文献   

13.
中医药学的形成和发展,上自先秦,下及近代,历经数千年,著述数万部,这是历代中医药学家留下的宝贵财富。在中医药学的发展过程中,历代医家将中国古代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与中医结合,通过不断的临床实验,逐步形成了对生命、疾病、治疗、康复内容的认识,构建了完整的独特的中医药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4.
去腐法是中医外科领域中很具特色的一种治疗方法.数千年来,经历代医家的不断发展、充实,该法内容更为丰富,疗效更为可靠,应用更为安全.20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重金属导致人体伤害事件日益受到重视,许多含砷、汞、铅等成分的去腐药物逐渐被禁用.而去腐法曾在中国医学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数千年先贤们的宝贵经验不应由于因噎废食而湮没、消失.多种多样的去腐方法源远流长,历代医家不断提出新的创见,尤其是明清时期医家们的学术争鸣,使去腐治疗方法得到丰富和发展,他们的学术思想和经验,至今仍值得总结、学习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内经·素问五脏别论》中说:“余闻万士,或以脑、髓为脑,或以为府,敢问更相反,……。”这段经文论述了在《内经》年代或以前,曾经有过一派医家,在中医基础理论领域中,提出过将“脑、髓”做为人体的主要脏器的论点。然而,由于学术争鸣,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派医家力量较弱,这种论点被“心主神明”一派医家所击败。事隔数百年之久,今天旧话重提,在两派论点的争鸣中,笔者参阅有关历代书藉以及临床实践体会,站在纯学术角度,仍以为“以脑为脏说”言之有理,今冒味提笔,以就正于同道。从历代各家论述谈脑的概念参阅历代著作,自数千年起,言脑者颇  相似文献   

16.
中国医学,典籍浩繁,而传世佳作应推《内经》、《本草经》、《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数千年来,学者奉为圭臬,医家据为准绳,长期指导着中医的临床实践,功效卓著,而被后世医家誉为  相似文献   

17.
先贤云:“药有个性之特长,方有合群之妙用。”方剂学作为中医临床的基石,是介于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之间的桥梁,流传于世的名方无一不是历代医家毕生临床的结晶,有志于中医者无一不藉此登堂入室,从《五十二病方》迄今,方剂数以万计,著作汗牛充栋,今读贵阳中医学院主编的西南西北片区高等中医院校试用教材《方剂学》,良有清新之感,展卷之余,乃即兴点评一二。  相似文献   

18.
医家创方,指的是医家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针对某些病证首次总结出的方剂,或者是根据前人方剂再结合自己临证经验化裁出的方剂。首载方,是指在某位医家书籍中记载的方剂而在其之前医籍中未见记载的方剂。新安医家创方或首载方的选择标准包括:作者明确自称创方者;方剂出自新安医籍,未见于其他医籍者;众多方源中,新安医籍最早记载者;方名相同而来源、组成和功效均不相同者;工具书中未见来源于新安医籍记载,所载方剂组成、功效均相同,但成书晚于新安医籍者;见载于新安医书,但工具书中方源漏列者。  相似文献   

19.
缓脉的定义及脉形、兼脉,历代医家各持已见,众说纷绘,或从脉的至数来描述,或从脉的形状及至数二者兼而言之,临床给人一种心中难了,指下不明之感,我们通过临床实践和对历代医家论述的理解,就缓脉的定义、脉形及兼脉加以阐述,望同道共同商讨。  相似文献   

20.
<伤寒论>中浮紧、浮缓、浮数都是表寒证的具体脉象表现,后世医家往往未能很好理会表寒证出现浮数脉的事实,或者是忽略这些细节,直至将浮数脉作为表热证的对应脉象,而把浮数脉剔出表寒证,所以用辛凉解表方药统治浮数脉.就<伤寒论>中浮数脉之表寒证证治作了解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