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颅磁刺激在帕金森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作为一种新的电生理技术,近十年来在神经病学的诊断和治疗中有较大的进展。经颅磁刺激最早仅用于神经科疾病的诊断,主要是单脉冲磁刺激,以后发展了成对磁刺激亦用于PD的诊断和疗效评定。而重复经颅磁刺激可以影响大脑皮质的兴奋性,主要用于某些神经疾病如抑郁症的治疗、卒中后康复等。其应用于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无论是发病机制还是诊断评估及治疗,都有了一些重要发现。以下就TMS在PD的诊断、评定和治疗方面的研究给予介绍。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后失语症是因脑损伤所引起的原已习得的语言功能的丧失, 是脑卒中后所引起的最严重的后遗症之一。经颅磁刺激是近年来新兴的非侵入性脑调控手段, 通过与功能成像技术的结合, 能够为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提供个体化的精准治疗方案, 在失语症的治疗中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和意义。本文通过整合国内外经颅磁刺激结合功能成像治疗脑卒中后失语症的最新研究进展, 以期为在脑卒中后失语症的临床康复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脑卒中作为我国成人死亡和致残的首位病因,降低其致残率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急需探索康复治疗新技术破解脑卒中带来的沉重负担。经颅电刺激技术通过非侵入性的直流、交流、脉冲、随机电刺激等调节皮质兴奋性和节律特性,是调控人脑可塑性的前沿研究热点。经颅电刺激主要包括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经颅交流电刺激(tACS)、经颅脉冲电刺激(tPCS)和经颅随机噪声刺激(tRNS),且刺激参数及个体间差异是影响其疗效的关键因素。本文主要从经颅电刺激技术的作用特点、神经生理机制、临床研究证据及应用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等4个方面系统性地介绍了该技术在脑卒中后功能障碍康复中的研究进展。本次文献回顾发现,绝大部分证据(7个系统性评价和1个临床指南)均支持tDCS对脑卒中后运动、认知及言语等功能障碍的康复有益,但tACS、tPCS和tRNS尚处于无法确认其康复疗效的探索性研究阶段。展望未来,该领域急需基于精准的“患者个体画像”以及最优刺激参数和靶点开展国际多中心循证研究,以明确这项技术的康复获益及适宜的应用对象。  相似文献   

4.
卒中后语言功能恢复的神经机制仍不明确,目前认为左侧大面积脑损伤的失语患者语言功能恢复主要通过激活右侧半球的同源脑区进而改善言语功能。旋律音调疗法(MIT)可以通过旋律音调和左手拍击激活右侧半球的额颞叶脑区,特别适用于左侧大面积脑损伤的非流利性失语患者的语言康复。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NBS)通过刺激病灶侧或病灶对侧改变脑电活动,已被用于促进卒中后语言功能恢复。兴奋性经颅刺激作用于右侧半球同源性语言功能区联合MIT可一定程度上促进左侧大面积脑损伤的卒中后严重失语患者的语言恢复。未来可尝试将传统的言语治疗联合MIT及外部的经颅刺激(包括经颅直流电刺激及经颅磁刺激)促进语言相关功能区域的激活,从而更大限度地改善脑卒中患者言语功能。  相似文献   

5.
张淑婷  沈悦娣  刘兆宇 《护理研究》2023,(21):3886-3889
综述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抑郁症病人认知功能影响的相关研究,指出未来的研究应更深入了解rTMS治疗的作用机制,评估新的刺激模式,刺激参数的安全性、耐受性和有效性,并促进建立个性化rTMS治疗方案,提高抑郁症病人的反应和缓解率,改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6.
<正>由中国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分会、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北京康复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联合举办的"2015年康复医学新进展学习班"将于2015年7月在北京举行。届时将邀请美国、德国及国内著名专家教授讲授最新的康复治疗技术和新进展,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国际脑卒中康复的新进展;髋关节置换、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技术和理念;欧洲神经康复治疗技术;中国现阶段建设分层级分阶段康复医疗体系的技术环节和要素;植物状态患者的评估及治疗进展;经颅磁刺激在康复医学中的  相似文献   

7.
脓毒症休克病情凶险,致死率高。精准医学作为新型医学概念,其医疗模式影响了众多肿瘤及慢性病患者,也为脓毒症的精确诊治带来曙光。同时临床操作技术、基因检测、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为脓毒症的精准诊治提供了数据和信息,通过对脓毒症患者不同病理生理状态、生物标志物、病原学、基因组学的分析与鉴定来进行个性化精准诊治。本文就精准医学在脓毒症休克诊治中取得的进展进行综述,并对这种新医疗模式的未来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正>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正式引进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燕铁斌教授康复医学团队,双方将在神经康复、骨与关节康复、康复工程3个领域进行深度合作,尤其是借助孙逸仙纪念医院的24家社康,让康复医学走向基层,建立康复分级诊疗体系,探索在社区开展功能性电刺激、经颅磁刺激、太极拳等康复医学适宜技术,让深圳市民在家门口就可以做好康复。  相似文献   

9.
非侵入性神经调控技术在神经康复领域中应用广泛, 其对帕金森病的运动系统及非运动系统症状均有改善作用。本文从作用机制及不同临床症状的治疗方案切入, 对重复经颅磁刺激、经颅直流电刺激及光遗传学技术在帕金森病治疗中的应用进行总结, 了解不同非侵入性神经调控技术的治疗原理、分析其应用现状及困境, 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0.
精准医学是以个体基因信息为基础,结合临床大数据,为患者提供精准诊疗的医疗模式。基因检测是精准诊断的核心,而临床医学、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等技术人员是实现精准医学的重要保障。该文针对精准医学相关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模式提出参考性建议,其关键是定期进行面授和实操培训,提升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其次要调整培养模式,加强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等课程,强化考核,逐步实现精准医学亚专科培养,保障精准医学的临床实践和管理。  相似文献   

11.
精准医学是集合现代科技手段与传统医学方法,更加精准地诊断、治疗和评估个体患者的机能和疾病本质,以期用最有效、最安全和最经济的医疗服务,获取个体和社会健康效益最大化且风险最低化的理想医学范式。循证医学研究是验证相关诊治技术手段精准性的必要过程。本文阐述了精准医学概念及其与循症医学的关系,回顾了精准医学研究方法在脑血管疾病领域的应用现状,并指出现代遗传学技术、生物信息技术、分子影像技术、管理技术等为实现精准医学提供了技术手段,高质量的循证研究证据为精准医学临床实践提供了科学保证。精准医学是基于患者的基因信息、生活环境和临床数据等背景,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精准诊疗策略的个体化医疗模式,但其仍需在循证医学原则指导下经临床验证后才能广泛使用推广,因此,精准医学理想的实现需要长期探索与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 随着康复治疗的不断兴起, 重复经颅磁刺激和外泌体引起了国内外学者们的广泛关注。重复经颅磁刺激和外泌体作为新的神经调控治疗, 其改善脑卒中后运动功能的疗效已被证实。本文通过综述了重复经颅磁刺激和外泌体在脑卒中康复中的研究进展, 并进一步探索了重复经颅磁刺激通过影响外泌体表达水平来促进脑卒中后运动功能恢复的可能机制, 以期为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康复提供新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3.
<正>由中国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分会、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北京康复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联合举办的"2015年康复医学新进展学习班"将于2015年7月在北京举行。届时将邀请美国、德国及国内著名专家教授讲授最新的康复治疗技术和新进展。内容包括:国际脑卒中康复的新进展;髋关节置换、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技术和理念;欧洲神经康复治疗技术;中国现阶段建设分层级分阶段康复医疗体系的技术环节和要素;植物状态患者的评估及治疗进展;经颅磁刺激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失语症心理语言评价;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在神经康复中的  相似文献   

14.
<正>由中国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分会、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北京康复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联合举办的"2015年康复医学新进展学习班"将于2015年7月在北京举行。届时将邀请美国、德国及国内著名专家教授讲授最新的康复治疗技术和新进展。内容包括:国际脑卒中康复的新进展;髋关节置换、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技术和理念;欧洲神经康复治疗技术;中国现阶段建设分层级分阶段康复医疗体系的技术环节和要素;植物状态患者的评估及治疗进展;经颅磁刺激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失语症心理语言评价;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在神经康复中的  相似文献   

15.
陈文  周洲 《协和医学杂志》2021,12(4):445-449
精准医疗是在诊疗过程中充分考虑患者个体在基因、环境、生活方式等方面差异的医学手段,基因检测是实现精准医疗的重要方式。自人类基因组数据成功解析以来,人们对遗传因素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中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迅速崛起的精准医疗围绕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转化医学有机结合,不仅推动了心血管疾病遗传学研究的快速进展,且为制定个体化疾病诊疗方案奠定了基础。遗传变异和基因多态性是冠心病的重要发病因素,基因检测不仅可识别冠心病高危人群,且能够针对不同分子病理途径制定最佳预防和治疗策略,进而促进精准医学的应用。本文将着重介绍基因检测在冠心病及其相关危险因素预防、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肿瘤精准医学是一种基于肿瘤病人"定制"的医疗模式,是应用现代遗传技术,分子影像技术,生物信息技术结合患者生活环境和临床数据实现精准的治疗与诊断,制定具有个性化的疾病预防和治疗方案。循环肿瘤细胞(CTC)作为近年兴起的液态活检技术,具有实时、方便、微创的特点,对肿瘤的早期诊断、临床分期、方案制定、疗效及预后评价均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主要对CTC在肿瘤精准医学中的应用及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长程经颅磁刺激(TMS)对脑梗死大鼠梗死灶周围皮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和脑损伤体积、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为经颅磁刺激在脑梗死治疗及康复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TMS组与假刺激组大鼠各48只,于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MCAO/R)90min后的3周内每日接受1次TMS(200脉冲)与假刺激治疗。检测2组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梗死灶周围皮质BDNF免疫阳性细胞表达及脑损伤体积,对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治疗2周和3周时,TMS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假刺激组相比均明显降低(P〈0.01)。TMS组在治疗3d、7d、14d、21d时梗死灶周围皮质BDNF阳性细胞计数与假刺激组各对应时间点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2组治疗21d时梗死灶周围皮质BDNF阳性细胞计数与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877,P〈0.01)。治疗3周后,TMS组脑损伤体积明显小于假刺激组(P〈0.05),2组脑损伤体积与最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相关(r=0.859,P〈0.01)。结论长程TMS有促进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的作用,其作用通过持续上调梗死灶周围皮质BDNF阳性细胞表达、减小梗死后脑损伤体积等作用而实现。  相似文献   

18.
康复工作在综合性医院中的作用康复医学是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以外的又一大医学体系,在近10多年中得以迅速发展。从诊断、功能评价、治疗、训练和预防等技术上已形成一套完整的康复医学理论。康复工作就是在康复医学理论指导下,对康复对象所实施的一般和专门的康复医疗...  相似文献   

19.
经颅磁刺激(TMS)近年来的发展已逐渐成熟,并被中国脑瘫康复指南推荐为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在儿童神经康复治疗中广泛应用。目前,对TMS的了解仍有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对TMS的相关临床应用和作用机制仍在深入研究中。本文旨在通过TMS治疗脑瘫的理论基础、诊断、评估和治疗应用等最新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TMS的相关临床应用和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提升运动员竞技能力的传统方法主要体现在如何提高运动员的肌肉力量和肌肉工作效率。经颅神经刺激技术可以训练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也有利于受试者运动能力的提升。经颅神经刺激技术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得到了很大发展,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这种非损伤的脑刺激技术就已经被相关科研人员所熟知。经颅直流电刺激技术(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是神经刺激技术中的一种,它通过特殊的神经刺激器在大脑头皮的特定区域施加一定强度的电流刺激,从而提高大脑的工作效率。近年来,经颅直流电刺激以无创、安全和经济的突出优点,在脑损伤修复、神经疾病治疗、认知与情绪调控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发展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