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头针结合艾灸对脑瘫幼鼠学习记忆能力的作用以及对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的影响。方法 7日龄清洁级新生SD幼鼠7窝共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模型组(B组)、头针组(C组)、艾灸组(D组)和头针结合艾灸组(E组),造模成功后,采用头针、艾灸治疗2周后,对幼鼠的运动功能进行评价,行为学观察各组幼鼠Y迷宫实验结果;术后18 d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大脑皮质BDNF阳性表达结果。结果假手术组Y迷宫实验耗时和BDNF阳性表达结果均低于模型组;各治疗组之间比较,Y迷宫实验结果头针结合艾灸组(67.71±7.60)优于头针组(74.73±8.06)(P=0.390.05)和艾灸组(81.18±10.1)(P=0.000.01);BDNF阳性表达结果头针结合艾灸组(20.46±2.03)与头针组(18.95±1.62)相比,P=0.430.05。结论治疗组均能改善幼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和提高BDNF阳性表达结果,以头针结合艾灸组效果最好;头针结合艾灸治疗可以提高BDNF水平的表达并发挥其生物活性,从而促进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改善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朱琏针刺兴奋法在不同时点对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幼鼠脑组织中MDA、单氨氧化酶(monoamine oxidase, MAO)、NO、GSH-PX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日龄大鼠幼鼠5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兴奋法针刺I组、兴奋法针刺II组、模型组、假手术组、正常对照组各10只。兴奋法针刺I组和正常对照组从造模后24 h开始给予朱琏针刺兴奋法一型手法刺激;兴奋法针刺II组从造模第8天开始给予朱琏针刺兴奋法一型手法刺激。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不做针刺处理。各组于造模后第21天处死,检测脑组织中MDA、MAO、NO及GSH-PX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兴奋法针刺I组MDA[(3.4±0.87)nmol/mg比(5.50±1.58)nmol/mg]水平降低(P<0.05);兴奋法针刺II组NO[(12.43±3.47)μmol/mg比(17.10±5.82)μmol/mg]水平降低(P<0.05);兴奋法针刺 I 组及兴奋法针刺 II 组 MAO[(32.12±11.15)U/mg、(31.01±9.92)U/mg 比(40.90±11.02)U/mg]水平降低(P<0.05);GSH-PX[(2.61±1.20)U/mg、(2.61±1.37)U/mg比(1.43±0.49)U/mg]水平升高(P<0.01)。结论朱琏针刺兴奋法一型手法可降低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幼鼠脑组织中MDA、MAO、NO水平,提高GSH-PX水平,促进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幼鼠的脑组织代谢产物的清除,保护脑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3.
头针治疗小儿脑性瘫痪104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9年 8月— 2 0 0 2年 8月笔者对 10 4例脑性瘫痪 (CP)患儿行头针治疗 ,并进行了对比观察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6 6例均为门诊与住院CP患儿 ,诊断与分型符合第 1届CP座谈会制定的标准[1] ,治疗均在 3个月以上 ,男 132例 ,女 34例 ,随机分为 2组。治疗组 10 4例 ,予头针加功能训练 ;对照组 6 2例 ,采用功能训练。其中痉挛型14 5例 ,手足徐动型 9例 ,混合型 12例。CP的高危因素中缺氧窒息 116例 ,早产 35例 ,新生儿颅内出血 8例 ,核黄疸 2例 ,不明原因 5例 ;年龄 4~ 6个月 12例 ,~ 1岁 5 7例 ,~ 3岁75例 ,…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头针联合脑循环功能治疗仪对痉挛型双瘫脑性瘫痪(以下简称脑瘫)患儿肌张力及微量元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0例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2组均予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45例加用头部穴区推拿联合脑循环功能治疗仪治疗;治疗组45例予头针联合脑循环功能治疗仪治疗。2组均以治疗20次为1个疗程,治疗5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前后肌张力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MAS)评分及微量元素血钙、锌、铁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肌张力MAS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钙、锌、铁水平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增加(P0.05),且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后仅锌、铁水平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明显增加(P0.05)。结论头针联合脑循环功能治疗仪治疗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临床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儿肌张力状况,增加微量元素水平,促进患儿运动功能的建立及病情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头针结合艾灸对大脑缺血缺氧幼鼠基因蛋白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造模成功的120只幼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头针组、艾灸组、头针结合艾灸组,每组各40只。空白对照组不予以任何治疗,头针组给予头针治疗,艾灸组给予艾灸治疗,头针结合艾灸组给予头针结合艾灸治疗。结果:造模后头针结合艾灸组NGF、BDNF水平高于头针组、艾灸组、空白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头针组、艾灸组NGF、BDN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造模后头针结合艾灸组反应时间短于头针组、艾灸组、空白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头针组、艾灸组反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头针结合艾灸可有效上调幼鼠海马区缺血缺氧脑组织中NGF、BDNF基因蛋白水平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7.
《陕西中医》2016,(11):1539-1541
目的:观察探讨头针及上肢阳明经穴治疗痉挛型小儿脑性瘫痪上肢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痉挛型小儿脑性瘫痪上肢功能障碍的患儿5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采取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其基础上增加头针及上肢阳明经穴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粗大运动功能、关节活动度,QUEST、Peabody-FM评分。结果:治疗12周后,治疗组的粗大运动功能GMFM量表、关节活动度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QUEST、Peabody-FM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治疗组改善程度更为显著,P0.05。结论:针刺头部及上肢阳明经穴治疗痉挛型小儿脑性瘫痪上肢功能障碍可有助改善其关节及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头针益智康复疗法对痉挛型脑性瘫痪(以下简称脑瘫)患儿智力障碍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予头针益智康复疗法,包括头部重点穴区推拿、头针、口服益智中药、智力训练及言语训练;对照组50例,仅采用头部重点穴区推拿、智力训练及言语训练。2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5个疗程后统计疗效,并比较2组患儿治疗前后发育商(DQ)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88.0%,对照组总有效率74.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DQ水平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增加(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DQ水平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DQ水平高于对照组。结论头针益智康复疗法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临床疗效确切,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增加患儿DQ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头针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CP)的临床疗效,并基于脑白质纤维束及神经生长相关蛋白、炎性细胞因子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90例痉挛型CP患儿随机分成头针组与假头针组,每组45例。两组均予常规综合康复治疗,头针组针刺患侧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及顶中线,假头针组于上述穴线旁开1寸处行假针刺,均留针30 min,每日1次,每周5 d,连续治疗1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儿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指标[大脑脚部位皮质脊髓束(CST)、内囊前肢(ICAL)、内囊后肢(ICPL)、内囊膝部(ICGL)、胼胝体膝部(GCC)、胼胝体体部(BCC)和胼胝体压部(SCC)的分数各向异性(FA)值]、血清神经生长相关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髓鞘碱性蛋白(MBP)、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UCH-L1)]及炎性细胞因子[白介素33(IL-3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脑血流动力学指标[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动脉收缩期峰流速度(Vs)及血管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表面肌电(SEMG)信号指标[股直肌、腘绳肌、腓...  相似文献   

10.
何喜平  饶高峰 《新中医》2020,52(16):111-114
目的:观察在醒神头针、靳三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性瘫痪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2组均采用Bohath疗法和Vojta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醒神头针、靳三针治疗。2组疗程均为12周。治疗前后应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GMFM)量表和精细运动能力测试(FMFM)量表评定运动能力,以韦氏幼儿智力量表(WPPSI)评定智力功能,以综合痉挛量表(CSS)评定肌肉功能。结果:治疗后,2组GMFM量表与FMFM量表的A、B、C、D、E区评分和总分均较治疗前上升(P<0.01);观察组2个量表的各区评分和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2组WPPSI评分增加、CSS评分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WPPSI评分高于对照组,C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痉挛程度均较治疗前减轻(P<0.05),观察组痉挛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采用醒神头针和靳三针治疗脑性瘫痪,可提高患儿的智力和粗大运动功能、精细运动功能,有效减轻肌肉痉挛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析头穴丛刺法联合川芎嗪对大鼠脑梗死后神经元突触重建的影响。方法:行简单随机法将72只SD大鼠分组,备制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脑梗死模型,A组18只(MCAO模型对照),B组18只(头穴丛刺法),C组18只(川芎嗪),D组18只(头穴丛刺法+川芎嗪)。B组、D组取百会及穴位邻近左侧与右侧2 mm处针刺;C组、D组以盐酸川芎嗪注射液20 mg/(kg·d);A组以同剂量0.9%氯化钠溶液注射。于MCAO建模7、14、28 d比较各组星形胶质细胞、突触个数,检测突触素、GFAP的含量。结果:随时间延长,各组神经元突触、星形胶质细胞个数均有增长,突触素、GFAP表达均有提高,其中B、C、D组增长明显(P<0.05)。14 d、28 d D组神经元突触、星形胶质细胞个数及突触素、GFAP表达均显著高于A、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次B、C组14 d、28 d显著高于A组(P<0.05),B、C两组7、14、28 d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芎嗪联合头穴丛刺可促进MCAO脑梗死大鼠神经元突触增殖,增强突触素、GFAP表达,提高突...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头针配合Bobath技术及运动想象疗法对脑梗死患者平衡功能及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47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均予常规治疗,同时治疗组23例加头针配合Bobath技术及运动想象疗法,对照组24例加Bobath技术。2组治疗143、0d时运用Fugl-meyer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评分法测定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改善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14、30dFugl-Meyer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后2组组间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配合Bobath技术及运动想象疗法,能更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障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头针配合体针与单纯体针治疗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急性期的疗效差异。方法:将42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分为2组,分别采用头针配合体针和单纯体针治疗,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神志、语言、肢体运动功能等进行综合评分并比较。结果:2组疗后积分均比疗前明显减少,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头体针组治疗前后积分差异显著大于体针组(P〈0.05);2组临床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而愈显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头体针组疗效明显高于体针组。结论:针刺可明显改善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神志、语言和肢体运动功能状态,头针配合体针疗效优于单纯体针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艾炷灸对D-半乳糖衰老小鼠大脑组织抗氧化与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3月龄昆明雄性小鼠72只,随机区组分为6组:生理组、模型组、艾炷灸"足三里、悬钟"(简称艾灸1组)、艾炷灸"关元、百会"(简称艾灸2组)、电针组、尼莫地平组,每组12只。模型组及干预治疗组,连续42d颈背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生理组连续42d颈背部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造模第13d开始干预治疗,1次/隔日,共15次。水迷宫行为测试、脑组织匀浆一氧化氮(NO)含量、一氧化氮合酶(NOS)、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及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的活力检测。结果:①模型组"潜伏期"较生理组、艾灸1、2组、尼莫地平组延长(P<0.01或P<0.05),模型组"原象比"、"跨台次数"较其他各组缩短、降低(P<0.01或P<0.05);②模型组脑组织NO含量、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力较其他5组显著升高(P<0.01),其他5组脑组织NO含量、TNOS、iNOS活力比较无明显差异。模型组脑组织TSOD、CuZnSOD活力较其他5组显著降低,其他5组脑组织TSOD活力无明显差异;电针组、尼莫地平组脑组织CuZnSOD活力低于艾灸2组、艾灸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其余各组间比较无差异。结论:艾炷灸可以通过提高脑组织总SOD、CuZnSOD的活力,保护脑细胞免受NO自由基损害,提高学习记忆,延缓脑组织老化。  相似文献   

15.
艾灸预处理对全脑缺血大鼠SOD、MDA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艾灸预处理的预防性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4动脉阻断法制备大鼠全脑缺血模型。78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脑缺血组、脑缺血预处理组、艾灸预处理组,各组分别于手术后24、48、72h取脑。采用磺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硫代巴比妥酸法测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艾灸预处理组术后SOD活性明显增高,尤以术后24h升高最明显;MDA含量下降,与缺血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艾灸预处理可通过内源性抗氧化酶活性的增加对缺血缺氧脑组织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不同频率电针刺激对脑出血大鼠血肿脑组织中脑红蛋白(Ngb)及NL-RP3信号通路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90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1组、电针2组、电针3组,每组15只.模型组和电针各组以大鼠尾状核自体动脉血注入法复制脑出血模型.大鼠造模苏醒后,电针各组选取百会、水沟、双侧...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观察胃泰方、吗丁啉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肝郁脾虚型大鼠一氧化氮(NO)、神经降压素(NT)及胃窦5-羟色胺(5-HT)表达的影响,从脑—肠轴途径探讨胃泰方治疗FD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空白组、模型对照组、吗丁啉组、胃泰组,每组10只。以32 mm蝴蝶夹夹鼠尾后1/3处,30 min后放开,每日1次;于每周二、四、六禁食,余日给足量饲料,持续4周。造模成功后第2 d起,胃泰方组大鼠以0.9 375 g/m L胃泰方浓缩液按2 m L/kg灌胃,吗丁啉组以0.5 mg/m L吗丁啉混悬液10 m L/kg灌胃,空白组、模型对照组以0.9%氯化钠注射液10 m L/kg灌胃,日1次,连续28 d。检测血清中NO、NT及胃窦5-HT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对照组NO含量减少,NT含量增加,胃窦5-HT阳性细胞数及灰度值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胃泰组、吗丁啉组NO含量增加,NT含量降低,胃窦5-HT阳性细胞数及灰度值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泰方能纠正NO、NT及胃窦5-HT的异常表达,其作用与吗丁啉基本相当,这可能是胃泰方治疗FD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李瑞杰  白黎明  张哓双 《河北中医》2011,33(10):1551-1554
目的探讨地黄饮子对慢性脑低灌注大鼠学习记忆及海马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地黄饮子大剂量组、地黄饮子小剂量组及养血清脑颗粒组,每组各10只。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制作大鼠慢性脑缺血模型,假手术组同样分离双侧颈总动脉,但不予结扎。每日灌胃给药1次,给药容积10 mL/kg,地黄饮子大、小剂量组分别为20、10 g/kg,养血清脑颗粒为2 g/kg,连续8周。假手术组和模型对照组灌胃等容积蒸馏水。采用Morris水迷宫法进行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测定。并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MMP-2、MMP-9表达。结果以大鼠逃避潜伏期和跨越平台次数代表学习记忆能力,逃避潜伏期越短,跨越平台次数越多,记忆能力越强。模型对照组逃避潜伏期较假手术组长(P〈0.05),跨越平台次数较假手术组少(P〈0.05),说明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模型可导致学习记忆功能下降。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地黄饮子组、养血清脑颗粒组逃避潜伏期均缩短(P〈0.05,P〈0.01),跨越平台次数均增加(P〈0.05,P〈0.01)。与地黄饮子小剂量组比较,地黄饮子大剂量组、养血清脑颗粒组逃避潜伏期缩短(P〈0.05),跨越平台次数增加(P〈0.05)。模型对照组海马组织MMP-2、MMP-9表达较假手术组增高(P〈0.01)。地黄饮子组、养血清脑颗粒组海马组织MMP-2、MMP-9表达均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P〈0.01)。地黄饮子大剂量组海马组织MMP-2、MMP-9表达低于地黄饮子小剂量组(P〈0.05),养血清脑颗粒组海马组织MMP-2、MMP-9表达低于地黄饮子大剂量组(P〈0.05)。结论地黄饮子能改善慢性低灌注大鼠学习记忆力功能,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及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