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静新  罗冬华  雷迎  陈琼  周亮 《护理研究》2017,(9):3184-3186
[目的]探讨多学科合作的出院计划模式对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HSLE)病人睡眠与情绪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59例HSLE病人,按照时间段分为对照组29例和干预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制定并实施个体化的多学科合作的出院计划模式。比较两组病人入院后24h、出院前24h、出院后1个月和出院后6个月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得分差异。[结果]出院后6个月两组SAS和SDS得分均降低,且干预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出院前24h比较,出院后1个月和出院后6个月两组PSQI得分均降低,且干预组病人PSQI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学科合作的出院计划模式的实施有效地改善了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病人的焦虑、抑郁状态及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2.
病例女,36岁。因间歇性吸食及静脉注射海洛因2年。戒毒后全身乏力、精神不振1月入院。体检:行走不稳,神志恍惚,有幻觉,记忆力、计算力下降,抬鼻试验(+),并有意向性震颤。MRI检查:双侧幕上半球脑白质、双侧内囊后肢、双侧丘脑、胼胝体压部、双侧小脑半球及现国内报道较少。刘文等将其分为2型:脑白质受累型及神经核团受累型。前者病理改变为脱髓鞘及海绵状变性。其MRI表现绝大多数病变为双侧、对称性分布,病变均同时累及幕上及幕下结构,主要侵犯小脑半球、幕上半球各叶(主要为放射冠区及半卵圆区)的脑白质、内囊后肢、胼胝体压部或膝部以及中脑导水管周围白质区,以小脑半球病变显著。小脑半球灰质核团形态正常,信号与正常脑灰质近似。而神经核团受累型主要以丘脑外侧核和小脑齿状核改变为主,与文献报道的吸毒性中毒性脑病的病变形态完全相同犤1,2犦,具有明显的相似性和特征性,这在其他病变中尚未见到如此改变。因此,对称性小脑齿状核和丘脑外侧核病变可以认为是吸毒性中毒性脑变的特征性改变,本例患者即具有上述2型的典型特征性改变。本病例在对症治中脑导水管周围脑白质均可见异常信号区,上述病变在T1像上呈低信号,T2像呈均匀或不均匀高信号改变。双侧丘脑外...  相似文献   

3.
目的阐述吸食海洛因所致海绵状白质脑病的影像学表现及CT、MR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15例具有吸食海洛因病史患者的CT与MR影像资料。其中12例患者进行了MR检查,检查序列包括T1WI、TWI,FLAIR序列;6例进行了CT横断面检查。结果(1)MR表现:12例患者中,双侧幕上半球脑白质、小脑半球、内囊后肢和膝部及胼胝体压部表现为对称性均匀或不均匀的长T1低信号、长T2高信号病变,小脑齿状核形态信号正常。其中4例患者中脑中央可见椭圆形长T1、长T2信号影。(2)CT表现:双侧幕上半球、小脑半球、内囊后肢及膝部均见对称性、沿白质分布的低密度4例。双侧小脑半球类圆形,双侧内囊后肢条形对称性低密度伴左侧放射冠区多发斑片状低密度1例。双侧内囊后肢和膝部、胼胝体膝部及双侧幕上半球脑白质密度对称性减低1例。结论吸食海洛因所致海绵状白质脑病具有典型的影像学表现,MR较CT更能揭示病变的特征,高压氧治疗有助于病情缓解。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HSLE)的临床特点及护理相关对策.方法 对1例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患者进行对症治疗及相应护理包括:一般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安全防范,用药护理,营造良好环境,稳定患者情绪,心理护理以及功能锻炼.结果 经过28 d的治疗、护理后好转出院,生活基本能够自理.结论 早期识别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的临床症状及早期治疗,精心、细致护理是获得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HSLE)的临床特点及护理相关对策。方法对1例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患者进行对症治疗及相应护理包括:一般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安全防范,用药护理,营造良好环境,稳定患者情绪,心理护理以及功能锻炼。结果经过28 d的治疗、护理后好转出院,生活基本能够自理。结论早期识别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的临床症状及早期治疗,精心、细致护理是获得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陈强 《临床误诊误治》2002,15(6):442-442
海洛因作为毒品已广为人知 ,和吗啡一样 ,是强麻醉镇痛剂 ,滥用可致人体多脏器损害。医学上有关报道一般都集中于过量中毒所引发的急性症状 ,主要有昏迷、瞳孔改变、呼吸抑制三联征 ,而海洛因引起的脑白质变性比较少见。我院 1992年 2月~ 2 0 0 2年 2月共收治4例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 ,均被误诊。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3例 ,女 1例 ;年龄 2 5~ 37岁 ,平均 2 9 5岁。 4例均有烫吸海洛因史 ,吸食时间 8个月~ 6年不等。 3例病人在吸毒期间发病 ,1例在戒毒后2 0天发病。1 2 临床表现  1例在戒毒治疗期间急性起病 ,…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家庭随访对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患者家庭功能和共济失调程度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4例海洛因海绵状脑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2组患者出院后均常规电话随访,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家庭随访1次/2个月,给予为期3年的康复训练指导及心理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随访后1年及3年时的家庭功能、共济失调程度和回归社会率的差异。结果2组间比较:随访后1年时共济失调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组得分优于对照组;家庭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后3年时共济失调程度、家庭功能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社会率在随访后1年时及3年时均较低,但干预组高于对照组。结论家庭随访可改善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患者家庭功能及共济失调程度,提高患者社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谢惠芳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5):2232-2233
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是近年引起人们关注的一类少见海绵状白质脑病,有其独特的病理及影像学改变。现就其功能障碍,病理特点,影像学改变及诊断特点等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9.
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是近年引起人们关注的一类少见海绵状白质脑病,有其独特的病理及影像学改变。现就其功能障碍、病理特点、影像学改变及诊断特点等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0.
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的临床和综合康复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前 ,吸毒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严峻社会问题。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 (heroinspongiformleukoencephalopathy,HSLE)正在引起医学界的重视[1 ,2 ] ,如何对其实施康复治疗 ,国内外鲜有报道。近年来我们连续收治 3例HSLE患者 ,采用综合康复治疗取得满意的近期疗效 ,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一、临床资料3例 2 0 0 1年 1~ 8月在我科住院的HSLE患者 ,均为男性 ,均有烫吸海洛因史 ,否认静脉吸毒史 ,无其他药物应用史及家族遗传病史 ,均于戒毒过程中发病。 (1 )一般情况 :见表 1。 (2 )临床症状与体…  相似文献   

11.
背景:以往磁共振波谱研究多用点解析波谱或单体素波谱,其兴趣区主要集中在MRI可见的病灶区,不能显示病灶边缘区的改变状况,而化学位移成像磁共振氢波谱(1H-MRS)检测方法可将检测范围扩大至整个脑部区域。目的:观察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患者的1H-MRS表现,分析其脑内N-乙酰天门冬氨酸、肌酸和胆碱的代谢规律。设计:病例-对照观察。单位:南方医院神经内科。对象:病例组为2005-08/2006-08南方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经临床和影像诊断的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3例(男2例,女1例),对照组为10例同龄健康志愿者。方法:使用Siemens Megnetom Vision Plus1.5T超导MR系统和标准头部线圈,应用化学位移成像法对所有受试者行1H-MRS检查。主要观察指标:观察额、顶和枕叶白质中N-乙酰天门冬氨酸、肌酸和胆碱的水平、代谢图以及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结果:13例受试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N-乙酰天门冬氨酸:病例1的额、顶和枕叶白质低于对照组(79.50±21.65,96.75±16.14,77.05±22.47;146.07±15.49,117.77±14.56,120.83±16.02;P<0.05,0.01),病例2、病例3的顶叶白质低于对照组(87.50±7.89,80.65±11.73,P<0.01)。②肌酸:病例组和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胆碱:除病例1额叶白质以外,病例组中均低于对照(P<0.01)。④病例组N-乙酰天门冬氨酸/肌酸比值在各部位均较对照降低,而胆碱/肌酸降低更明显。⑤病灶处N-乙酰天门冬氨酸和肌酸在代谢图中均为低信号。⑥在病灶边缘区,胆碱/肌酸比值有明显反转现象。未见乳酸波。结论:1H-MRS发现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患者脑的物质代谢变化明显大于MRI病灶范围,病灶周围影像正常部位已经有代谢改变。  相似文献   

12.
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是与摄取海洛因相关的选择性中枢神经系统白质损伤的脑病,临床以小脑受损和运动障碍为主要表现。本文将我院收治的1例报告如下,并结合文献对临床、影像学特点、发病机制、戒断和发病关系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HSLE)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病理特点及治疗。方法报告1例HSLE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本例为35岁女性患者,以失眠、躯体不适及言语不流利为主要临床表现,既往有烫吸海洛因史,头颅MRI:双侧额顶枕叶、双侧基底节区、双侧小脑及脑干内可见对称性斑片状T2高信号T1低信号,经抗抑郁剂、改善血液循环及神经营养等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结论HSLE是烫吸海洛因罕见的并发症,其诊断依靠明确烫吸海洛因史及具有特征性的MRI征象。  相似文献   

14.
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急性意识障碍的临床及病理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强  陆兵勋  周亮  尹恝  宋景贵 《中国急救医学》2007,27(4):302-304,387
目的 探讨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heroin spongiform leukoencephalopathy,HSLE)急性意识障碍的临床及病理改变并进行病因分析.方法对2000-03~2006-10入院的39例HSLE患者中伴急性意识障碍的9例进行临床、CT和MRI分析.死亡的其中4例病例进行脑局部解剖,检查 HE染色、MBP免疫组化染色、caspase-3免疫组化染色以及TUNEL染色.利用显微镜观察分析脑不同部位细胞凋亡数及与caspase-3阳性细胞之间的关系.并选4例非脑部死亡病例作为对照.结果 9例以意识障碍起病的HSLE患者中,死亡5例.9例影像学均表现为广泛的白质损害,并合并有脑干病灶.HE染色及MBP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脑白质广泛脱髓鞘改变.在深层白质TUNEL阳性细胞和caspase-3阳性细胞的表达明显高于浅层白质(t=43.64,P<0.01;t=13.78,P <0.01)和正常对照组.结论广泛的白质损害和脑干受累是HSLE急性意识障碍的主要原因,基础病因可能为HSLE少突胶质细胞凋亡导致白质空泡样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HSLE)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治疗情况。方法对5例HSLE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及血浆置换治疗进行分析。结果3例临床症状改善,1例无变化,1例死亡。结论HSLE患者均有海洛因吸食或静脉注射史,临床主要表现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影像学显示受累部位多位于双侧小脑半球,脑干桥脑、中脑,丘脑、内囊后肢,额颞叶,枕顶叶,皮层下白质和脑室周围白质,胼胝体压部、血浆置换(PE)可能有效。  相似文献   

16.
海洛因白质脑病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海洛因白质脑病的CT特点及CT对本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0例海洛因引起的白质脑病的CT表现与临床资料,男6例,女4例,年龄13-38岁。有吸毒品海洛因史2-4年。其中5例做了增强CT扫描。结果:海洛因白质脑病的CT表现为小脑齿状核、大脑后部脑白质、内囊后肢、胼胝体压部、大脑脚、中脑、桥脑对称的低密度影8例,以小脑损害为重,小脑中线两侧对称性边界的类圆形蝴蝶样病灶为特征。其中2例表现为双侧豆状核、内囊区对称性低密度灶。增强扫描无强化。结论: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的CT表现有特征性,CT对本病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18.
背景有关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国内外文献报道极少,目前在诊断及 MRI特征性改变方面国内已有人作概括,有关病理特点也正在探讨 ,如何对其实施康复治疗,国内外鲜有报道. 目的探讨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的病理机制及综合康复治疗方案. 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回顾性分析研究. 地点和对象 2001-01/2003-06在深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 4例确诊海洛因中毒性脑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 干预对 4例确诊海洛因中毒性脑病患者实施包括药物(地塞米松、脑多肽、胞二磷胆碱、 B族维生素等 )、低强度激光血管内照射、高压氧、平衡功能训练、针灸、心理疏导等系统综合康复治疗,评价疗效,探讨综合康复治疗方案. 主要结局观察指标治疗后患者的认知、心理、语言等方面的恢复.同时采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像( 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评价血液供应和功能恢复. 结果治疗 10周后临床评价,患者在认知、心理、语言、平衡功能、步行、日常生活能力等方面均有显著改善.认知长谷川式量表智力测定, 4例患者治疗前评分分别为 9, 8, 28, 26分,治疗后分别为 35, 32, 35, 35;心理病例 1、 2对毒品戒断、成瘾症状、心理渴求均消失;语言治疗后病例 1构音清 ,语言流利,病例 2、病例 3小脑性语言明显减轻;平衡上田敏平衡反应试验治疗前分别为 3, 7, 10, 11分,治疗后分别为 18, 20, 16, 17分; ADL生活能力( MBI评分)治疗前为 35, 40, 30, 40分,治疗后分别为 95, 100, 90, 95分. SPECT评价上述 4例治疗前脑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SPECT)显像均示双侧小脑、双基底节区等脑血流灌注障碍,脑细胞功能严重受损,治疗后复查,上述区域血供和功能明显提高. 结论对海洛因中毒性脑病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方案,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其病理机制,除与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和免疫反应有关外,也与脑缺血缺氧有关.  相似文献   

19.
背景:有关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国内外文献报道极少,目前在诊断及MRI特征性改变方面国内已有人作概括,有关病理特点也正在探讨,如何对其实施康复治疗,国内外鲜有报道。目的:探讨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的病理机制及综合康复治疗方案。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回顾性分析研究。地点和对象:2001-01/2003-06在深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4例确诊海洛因中毒性脑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干预:对4例确诊海洛因中毒性脑病患者实施包括药物(地塞米松、脑多肽、胞二磷胆碱、B族维生素等)、低强度激光血管内照射、高压氧、平衡功能训练、针灸、心理疏导等系统综合康复治疗,评价疗效,探讨综合康复治疗方案。主要结局观察指标:治疗后患者的认知、心理、语言等方面的恢复。同时采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像(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评价血液供应和功能恢复,结果:治疗10周后临床评价,患者在认知、心理、语言、平衡功能、步行、日常生活能力等方面均有显著改善。认知:长谷川式量表智力测定,4例患者治疗前评分分别为9,8,28,26分,治疗后分别为35,32,35,35;心理:病例1、2对毒品戒断、成瘾症状、心理渴求均消失;语言:治疗后病例1构音清,语言流利,病例2、病例3小脑性语言明显减轻;平衡:上田敏平衡反应试验治疗前分别为3,7,10,11分,治疗后分别为18,20,16,17分;ADL生活能力(MBI评分):治疗前为35,40,30,40分,治疗后分别为95,100,90,95分。SPECT评价:上述4例治疗前脑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显像均示双侧小脑、双基底节区等脑血流灌注障碍,脑细胞功能严重受损,治疗后复查,上述区域血供和功能明显提高。结论:对海洛因中毒性脑病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方案,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其病理机制,除与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和免疫反应有关外,也与脑缺血缺氧有关。  相似文献   

20.
海洛因白质脑病的影像学特点与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海洛因引起的海绵状白质脑病(spongiform leucoencephalopathy)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 对6例海洛因白质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有吸食海洛因病史,在突然戒断复又吸食后发病,有小脑症状和白质病变的体征。CT,MRI表现为对称性片状白质损害。部位在小脑,基底节,内囊后肢和半卵圆中心,脑脊液检查为阴性,结论 海洛因引起的海绵状白质脑病有自己独特的流行病学特点,根据临床征象及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生前诊断海洛因白质脑病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