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运用计算机网络药理学技术筛选昆明山海棠-益母草药对治疗RA的的主要活性成分,预测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建立药物成分-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进一步探讨昆明山海棠-益母草药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通过Dis Ge NET,TTD,Drugbank数据库收集RA疾病作用靶点;从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获得昆明山海棠、益母草的潜在活性成分及其对应的靶点;使用Image GP平台筛选药物与疾病共有靶点;使用String数据库构建共有靶点互作(PPI)网络模型;采用Cytoscape软件建立"药物-活性成分-关键作用靶点"网络;采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利用Clue GO插件对靶点进行基因功能(GO)分析和基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通过筛选得到9个药物活性成分,共涉及235个作用靶点,与疾病靶点有关的活性成分为7个,得到昆明山海棠-益母草药对-疾病共同靶点24个,共同靶点主要富集于278个生物过程和141条信号通路上发挥治疗RA的作用。结论:昆明山海棠-益母草药对对RA的治疗作用体现了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为阐释其治疗RA的作用机制与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土茯苓-金银花"药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有效成分和作用靶点,探究其主要成分-核心靶点-疾病的复杂网络关系.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平台(TCMSP)收集"土茯苓-金银花"药对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及OMIM、Drugbank数据库收集RA的疾病相关基因,构建"核心成分-核心靶点-核心通路"网络并筛选出"土茯苓-金银花"药对治疗RA的核心靶点,然后进一步行蛋白互作网络分析(PPI)、GO生物功能注释、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①在TCMSP数据库初步提取土茯苓化学成分75种,金银花化学成分240种,经ADME筛选后共获得土茯苓15种,金银花23种活性成分,包括紫杉酚、槲皮素、山萘酚、香茅醇、豆甾醇等.土茯苓主要成分作用靶点基因252个,金银花主要成分作用靶点基因352个.②在GeneCards数据库、OMIM的两个数据库、Drugbank数据库检索得到671个RA靶点.③土茯苓、金银花与RA的共同靶点基因55个.PPI网络分析发现JUN、AKT1、IL-10、VEGFA、TNF等可能是"土茯苓-金银花"药对治疗RA的关键靶点.④在DAVID数据库提交基因序列,得到富集分析结果KEGG Pathway 96条信号通路,"土茯苓-金银花"药对治疗RA主要参与的信号通路包括TNF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NOD样受体信号通路、破骨细胞分化、雌激素信号通路、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等.GO富集分析包括生物过程(BP)355条结果,涉及RNA聚合酶Ⅱ启动子转录的正调控、一氧化氮生物合成过程的正调控、炎症反应、对脂多糖的反应、脂多糖介导的信号通路、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正调控、血管生成、细胞对脂多糖的反应、血管新生的正调控、以DNA为模板的转录正调控等;细胞成分(CC)27条结果,分子功能(MF)50条结果,主要涉及酶结合、细胞因子活性、转录因子结合、相同的蛋白质结合、蛋白质结合、序列特异性DNA结合、类固醇激素受体活性、蛋白磷酸酶2A结合、转录激活子活性,RNA聚合酶Ⅱ核心启动子近端区域序列特异性结合、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结合等.结论 "土茯苓-金银花"药对的主要活性成分通过TNF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NOD样受体信号通路、破骨细胞分化、雌激素信号通路、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过参与RA发病的炎症反应,从而发挥了缓解RA病情的临床作用.本研究初步探究了"土茯苓-金银花"药对治疗RA的作用靶点和作用通路,为进一步更深入地挖掘其治疗RA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乳香-没药药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作用机制。方法:依托GEO、GeneCards、OMIM数据库挖掘RA相关基因并进行合并。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检索乳香-没药的有效化学成分和相关靶点,使用Cytoscape 3.8.0软件绘制“药物-成分-靶标-信号途径”的可视化网络。运用STRING数据库构建化合物靶点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运用R软件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GEO、GeneCards、OMIM数据库筛选出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基因4 655个,共筛选出乳香-没药药对主要活性成分46个,对应靶点90个。获得乳香-没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靶点60个,核心靶点6个。此外,KEGG通路富集结果主要包括流体剪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AGE-RAGE信号通路、白细胞介素-17信号通路。结论:乳香-没药药对可通过多靶点、多通路来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薏苡仁-苍术“异病同治”类风湿关节炎(RA)和痛风性关节炎(GA)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数据库筛选薏苡仁-苍术的主要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利用UniProt数据库进行靶点名称规范及转化,通过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搜集RA和GA相关疾病靶点,将疾病靶点与药物靶点取交集,利用Cytoscape3.7.1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网络,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交集靶点的蛋白相互作用网络;运用Rx4.0.5软件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借助Cytoscape3.7.1构建中药成分-靶点-通路网络。结果 筛选后得到薏苡仁-苍术活性成分10个,作用靶点70个;RA、GA疾病靶点分别为4 763个、1 572个,疾病和药物交集靶点24个。GO富集分析得到生物过程1 238条,细胞组分9条,分子功能38条;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123条通路,与RA及GA相关且排序较靠前的通路有AGE-RAGE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及TNF信号通路等,主要与炎症反应、免疫调节和抗氧化等相关。结论 薏苡仁-苍术治疗RA和GA具...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预测苗药黑骨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TCMSP)数据库、CNKI、PubMed以及文献查阅的方法筛选黑骨藤活性成分,在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中预测活性成分的靶点,采用Genecards数据库、OMIM数据库检索RA疾病靶点,构建"药物-成分-疾病-靶点"网络图,构建核心靶点的蛋白-蛋白互相作用(PPI)网络图,并进行基因本体(GO)生物过程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检索出黑骨藤治疗RA的活性成分10个,主要为甾类及萜类,药物-疾病的共同靶点352个,如AKT1、IL-6、VEGF、MAPK3等,涉及细胞凋亡、一氧化氮(NO)合成、血小板激活、蛋白磷酸化、细胞增殖、T细胞聚集等多个GO生物过程,以及PI3K-AKT、ErbB、催乳素、雌激素、VEGF等多个信号通路。结论:黑骨藤可能通过介导PI3K-AKT、ErbB、雌激素、VEGF等信号通路参与抑制细胞凋亡、促进细胞增殖、促进NO合成、抑制炎症反应等过程,发挥抗RA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探究全蝎、益母草、金钱草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药理机制,为祛湿通脉法的临床运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TCMSP、TCMID数据库搜集全蝎、益母草、金钱草成分及靶点,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成分-靶点网络;通过TTD、DrugBank数据收集RA相关靶点,在STRING数据库构建靶点互作PPI网络。在Genomics数据库分析药物和疾病共有靶点,并利用Cytoscape软件中Cluego插件分析共同靶点的信号通路,最后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并分析。结果益母草、金钱草、全蝎发挥治疗RA的成分可能是槲皮素、山柰酚等;发挥治疗作用的靶点可能包括IL-6、TNF、JUN、PTGS1、PTGS2、PIK3CG等;其关键作用通路包括L-17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等13条。结论益母草、金钱草、全蝎治疗RA作用的药理学机制可能是通过多组分、多靶点、多通路实现,祛湿通脉法运用于RA治疗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和技术,研究"当归-菟丝子"药对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主要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等药理学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数据挖掘获得PCOS肾虚血瘀型核心药对当归-菟丝子;检索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筛选出当归和菟丝子的活性成分和潜在靶点;查询NCBI数据库获得PCOS疾病靶点,找到药物和疾病的共靶点;通过David数据库和Omicshare数据库对共靶点进行基因功能GO富集分析和KEGG富集分析;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成分-靶标-通路网络。结果:从"当归-菟丝子"药对中筛选得到42个候选活性分子,作用于719个靶点,其中与PCOS重合的22个疾病靶点主要涉及炎性反应、细胞因子、雌激素、胰岛素抵抗等生物学过程中的多条信号通路。结论:当归-菟丝子药对治疗PCOS是通过补肾活血化瘀达到抗炎、抗肿瘤、调节血脂、促进微循环及改善胰岛素抵抗,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之间的协同作用来恢复机体的平衡,与现代治疗PCOS的作用机制相符合。  相似文献   

8.
《新中医》2020,(3)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和技术,研究"当归-菟丝子"药对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主要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等药理学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数据挖掘获得PCOS肾虚血瘀型核心药对当归-菟丝子;检索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筛选出当归和菟丝子的活性成分和潜在靶点;查询NCBI数据库获得PCOS疾病靶点,找到药物和疾病的共靶点;通过David数据库和Omicshare数据库对共靶点进行基因功能GO富集分析和KEGG富集分析;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成分-靶标-通路网络。结果:从"当归-菟丝子"药对中筛选得到42个候选活性分子,作用于719个靶点,其中与PCOS重合的22个疾病靶点主要涉及炎性反应、细胞因子、雌激素、胰岛素抵抗等生物学过程中的多条信号通路。结论:当归-菟丝子药对治疗PCOS是通过补肾活血化瘀达到抗炎、抗肿瘤、调节血脂、促进微循环及改善胰岛素抵抗,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之间的协同作用来恢复机体的平衡,与现代治疗PCOS的作用机制相符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陈皮-半夏药对治疗慢性支气管炎(CB)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BATMAN-TCM数据库和文献检索获得陈皮-半夏的潜在活性成分及其对应的靶点;从基因组数据库(GeneCards)收集慢性支气管炎疾病的作用靶点,整理得到陈皮半夏活性成分与疾病的交集靶点;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图,借助String数据库平台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PPI);进一步利用David数据库对筛选得到的靶点进行GO和KEGG分析;利用Autodock-Vina软件进行活性成分和核心靶点对接验证。结果:研究获得陈皮活性成分12个,半夏活性成分9个,取交集获得91个治疗CB的靶点,其中AKT1、MAPK3、TP53、HSP90AA1、JUN、IL1B、MAPK1等为核心靶点;靶点主要分布于细胞表面、质膜等,与酶、血红素、蛋白质结合分子功能有关,参与缺氧、脂多糖、药物、外源性刺激反应等生物过程,涉及AGE-RAGE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陈皮-半夏药对中主要活性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黄芪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技术平台(TCMSP)筛选出黄芪中的潜在活性成分,整合TCMSP数据库、靶点预测网站(Swiss Target Prediction)、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GCBI文献数据库和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s),预测和筛选其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作用靶点,运用韦恩图(Venny 2.1.0)对药物靶点和疾病靶点进行匹配。通过Systems Dock Web Site对主要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运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绘制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并用DisGeNET数据库对作用靶点进行类型归属。采用DAVID数据库对黄芪核心作用靶点进行生物功能和代谢通路分析,借助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核心靶点-通路-疾病"网络。结果筛选得到黄芪25个潜在活性成分,涉及9个作用靶点,与疾病靶点有关的活性成分有3个,主要通过调控TNF、NF-κB、MAPK、Toll样受体、TGF-β信号通路发挥治疗作用。结论黄芪对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治疗作用体现了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为阐释其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大黄-甘遂药对治疗急性胰腺炎(AP)的作用机制。方法:从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中检索大黄、甘遂,获取主要活性成分;从化合物靶标预测(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TCMSP中获取主要活性成分治疗AP的作用靶点;从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s)、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获取AP的疾病靶点;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获取大黄-甘遂药对治疗AP的主要活性成分7个,核心作用靶点19个,涉及的通路主要包括TNF、MAPK、PI3K-Akt、NOD样受体、VEGF、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结论:大黄-甘遂药对治疗AP具有多靶点、多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可能通过抗炎、抗氧化活性、反向调节细胞凋亡及调节胰腺分泌等途径治疗AP。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金荞麦治疗慢性咽炎的有效成分、关键靶点、相关通路信息。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检索,找出药物金荞麦的主要成分及作用靶点;利用人类基因组数据注释系统(Gene Cards)和联机孟德尔人类遗传数据库(OMIM)找出与疾病相关的作用靶点,将金荞麦的主要成分的作用靶点与慢性咽炎的相关靶点取交集,将交集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得到PPI网络,对该网络进行拓扑分析找出关键靶点,且通过Cytoscape3. 7. 0软件构建"药物-主要成分-疾病-作用靶点"网络图;把关键靶点导入DAVID数据库,找出金荞麦治疗慢性咽炎关键靶点参与的生物学过程、分子功能、细胞组分和KEGG通路。结果:通过TCMSP数据库的口服利用度(OB)和类药性(DL)条件筛选出15个金荞麦主要化合物,相应作用靶点100个;与慢性咽炎发病机制有关的作用靶点40个,经拓扑分析得到14个关键靶点; GO分析富集得到生物过程109个,分子功能30个,细胞组分9个,47条KEGG信号通路。结论:采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初步判断金荞麦治疗慢性咽炎是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实现的,可进一步揭示金荞麦的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对五苓散(WLS)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探讨。方法:通过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平台对五苓散进行活性成分筛选、在Drag Bank数据库进行靶点预测,应用Cytoscape3. 2. 1软件构建成分-靶点网络;在TTD,Drug Bank及Dis Genet数据库中进行检索,获取疾病靶点;构建韦恩图,得到五苓散治疗RA的作用靶点;并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注释和东京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构建五苓散中药-成分-靶点-信号通路网络,使用Network Analyzer进行网络特征分析。结果:研究显示共挖掘到五苓散中52种成分及297个潜在靶点,RA疾病1 845个相关靶点,得到五苓散-疾病共同靶点49个,共同作用靶点主要富集于322个生物过程和31条信号通路上。结论:五苓散可能是通过调节前列素内环氧化物合成酶2(PTGS2),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转录因子p65(RELA),孕激素受体(PGR)等靶点,调控癌症相关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白细胞介素17(IL-17)信号通路,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Th17细胞分化等通路,从而抑制炎症反应、调节免疫功能及调控细胞凋亡来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相似文献   

14.
屈悦  屈文萍  李瑶  麦炜彬  秦艳虹 《辽宁中医杂志》2020,47(8):22-28,后插2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技术,探索麻黄-甘草药对治疗小儿哮喘的作用机制。方法基于中药系统药理学技术平台(TCMSP)获取麻黄、甘草的化学成分及其作用靶点,UniProt数据库提取作用靶点的基因名称,通过OMIM数据库获取哮喘相关靶点,将疾病靶点与药物靶点进行交集,筛选得到疾病-药物成分共同靶蛋白。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化合物-靶点网络,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中药活性化合物-关键靶标-主要通路"多维网络关系图。结果筛选出115个活性成分,12个作用于小儿哮喘的蛋白靶点;GO富集(P0.01)提示有24个生物过程条目、3个分子功能条目、3个细胞组分条目,KEGG富集29条通路(P0.01),关键靶点包括TNFRSF1A、TNF、IKBKG、TP53、NFKBIA、IKBKB等,关键通路包括细胞凋亡、NF-κB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小细胞肺癌、脂肪细胞因子信号通路、RIG-I样受体信号通路、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等。结论该研究通过网络药理学初步揭示了麻黄-甘草药对治疗小儿哮喘的多维调控网络,从多角度探索了麻黄-甘草药对治疗小儿哮喘的潜在分子机制及药理作用,为其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对二至丸进行生物分子网络分析,探究其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药理机制,为后续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检索二至丸活性成分,TCMSP及STITCH数据库挖掘有效成分作用靶点,TTD、DisGeNET、OMIM数据库获取RA相关基因。运用Cytoscape 3.2.1绘制PPI网络、成分-关键靶点网络图,通过网络拓扑结构分析挖掘关键靶点及核心活性成分。采用David 6.8工具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运用autodock4.0软件将核心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共筛选出二至丸口服生物利用度、类药性达标的活性成分21个,其中核心活性成分12个;二至丸治疗RA靶点共75个,其中关键靶点有24个;分子对接提示核心成分槲皮素、木犀草素、β-谷固醇、山奈酚与关键靶点TP53、MAPK1、JUN、SRC自发结合并相互作用。二至丸治疗RA通过介导TNF信号通路等13条信号通路,涉及的生物学过程主要与细胞增殖、凋亡、炎症反应和血管生成相关。结论二至丸对RA的治疗作用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性,可同时抑制滑膜炎症、滑膜成纤维细胞(RA-FLS)的增殖、骨质破坏等。雌激素信号通路被抑制可能是肾阴虚介导RA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葛俊德  黄娜娜  李晓骄阳  孙蓉 《中草药》2020,51(16):4223-4235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并结合中医理论探讨火把花根片(HuoBaHuaGen Tablet,HBHGT)"异病同治"红斑狼疮(LE)和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共同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Chinese Herb Dictionary等数据库并结合文献,搜集并获取HBHGT中的化合物及其作用靶点。利用CTD、PubMed、Drugbank等数据库并结合文献搜集LE和RA的疾病相关靶点。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单味药-成分-靶点"网络和"药物-靶点-疾病"相互作用(PPI)网络,并对构建网络的基因功能和信号通路进行分析。运用Cytoscape软件中的Clue GO插件进行GO分析和Pathway分析。结果共收集到火把花根主要成分为表儿茶素、雷公藤甲素、雷公藤内酯酮,且获得其关键靶点138个。通过GO分析和Pathway分析发现HBHGT"异病同治"LE和RA涉及EGFR、CRK、LCK等17个共有靶点,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磷蛋白结合、ERBB2信号通路、肽基酪氨酸自磷酸化等生物过程有关,并通过受体酪氨酸激酶信号通路、FGFR3信号通路、Fcε受体(FCERI)信号传导通路等实现。其中受体酪氨酸激酶通路为HBHGT"异病同治"最主要通路。结论从靶点和通路2个方面证实,HBHGT在治疗RA和LE存在着极大的相似性,其中EGFR、CBL、LCK等靶点和EGFR相关信号通路为HBHGT发挥"异病同治"作用的关键靶点和通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大黄-黄连药对治疗高血压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数据库,挖掘大黄、黄连的活性成分。利用UniProt数据库校正靶点的官方基因名称。通过OMIM、TTD、Pharmgkb及Disgenet-Gene数据库得到高血压病的相关靶点,并与大黄-黄连药对作用靶点取交集,得到其治疗高血压病的有效靶点。将上述靶点输入到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预测,最后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揭示大黄-黄连药对治疗高血压病的潜在信号通路。结果共筛选出大黄-黄连药对21个药物活性成分以及67个治疗高血压病的靶点。通过PPI网络分析,大黄-黄连药对治疗高血压病可能与IL6、VEGFA、JUN、TNF、TP53、PTGS2、IL1β、EGF、EGFR、NOS3等蛋白有关。GO和KEGG分析结果显示,大黄-黄连药对治疗高血压病的靶点显著富集于HIF-1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钙信号通路、cGMP-PKG信号等通路。结论大黄-黄连药对治疗高血压病具有多靶点、多途径、多通路的特点,HIF-1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钙信号通路是其降压作用的主要通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及分子对接技术探究地黄饮子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和帕金森病(PD)的共同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为其"异病同治"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和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检索地黄饮子组方药物有效成分,并通过SwissADME进行筛选,结合Swiss TargetPrediction、UniProt数据库得到药物靶点,利用GeneCards、OMIM、TTD数据库分别得到AD、PD相关疾病靶点,使用Cytoscape3.8.0构建疾病-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将药物靶点与疾病靶点的交集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利用Cytoscape3.8.0的Bi NGO、Clue GO插件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将疾病-药物-成分-靶点网络的关键成分与交集靶点PPI网络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筛选得到地黄饮子有效成分127种(重复成分10种),相关药物靶点926个;AD疾病靶点4 523个,PD疾病靶点3 733个;药物与AD、PD直接相关的交集靶点分别为653、466个;地黄饮子治疗AD的信号通路主要有TNF信号通路、神经营养信号通路、雌激素信号通路等,治疗PD的信号通路主要有TNF信号通路、神经营养信号通路、甲状腺激素信号通路等;关键靶点与关键成分分子对接大多可形成稳定结构。结论地黄饮子主要通过干预TNF信号通路和神经营养信号通路治疗AD/PD,地黄饮子"异病同治"AD和PD有其共同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威灵仙-牛膝药对有效活性成分、潜在靶点及其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作用机制。方法 TCMSP数据库检索威灵仙-牛膝药对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GeneCards、DisGeNET数据库检索RA相关靶点,得出交集靶点,运用Cytoscape 3.7.1软件,构建“疾病-药物-有效成分-靶点”网络图,构建PPI网络并进行GO和KEGG分析,并运用Auto Dock软件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得到威灵仙-牛膝药对有效活性成分19个,对应靶点94个,RA相关靶点5589个,交集靶点72个;主要作用靶标有CAS P3、TP 53、CCND1等;涉及PI3K-Akt、MAPK及p53通路等。结论 本研究以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为基础,阐明了威灵仙-牛膝药对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治疗RA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泽泻-白术药对治疗血脂异常的活性成分、靶点及通路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和文献检索收集泽泻、白术的活性成分,基于TCMSP、Swiss 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相关成分的作用靶点;通过OMIM、DisGeNET、DrugBank数据库获取血脂异常相关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靶点蛋白相互作用网络,筛选关键靶点;采用DAVID6.8数据库进行GO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Cytoscape3.8.0构建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网络,筛选核心活性成分;利用SwissDock数据库对核心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筛选出泽泻醇A、23-乙酰泽泻醇A、白术内酯Ⅲ等10个核心活性成分,VEGFA、IL6、EGFR等11个关键靶点,KEGG分析得到影响基础代谢率的HIF-1信号通路,抑制脂肪生成的AMPK信号通路,影响食欲、脂肪代谢的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等103条信号通路(P0.05)。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泽泻-白术药对核心活性成分与治疗血脂异常的关键靶点可紧密结合。结论泽泻-白术药对的泽泻醇A、23-乙酰泽泻醇A、白术内酯Ⅲ等活性成分可能通过调控VEGFA、IL6、EGFR等靶点的表达,激活或抑制相关信号通路,发挥抑制食欲、抑制胆固醇转运及合成、抑制脂肪细胞生长等作用,从而治疗血脂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