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甲状腺叶全切与次全切治疗甲状腺结节的效果。方法:选取68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甲状腺叶单侧或双侧全切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甲状腺叶单侧或双侧次全切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血钙浓度、甲状旁腺激素浓度、甲状腺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血钙和甲状旁腺激素及甲状腺功能指标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叶单侧或双侧次全切手术治疗甲状腺结节患者的效果优于甲状腺叶单侧或双侧全切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甲状腺全切术与甲状腺次全切术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NG)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10月邓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双侧NG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行甲状腺全切术,观察组行甲状腺次全切术。统计两组治疗效果、手术情况(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69%(3/39),低于对照组25.64%(1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23,P<0.05)。结论甲状腺全切术与甲状腺次全切术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均可取得显著效果,但甲状腺次全切术手术时间较短,且可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比甲状腺全切术与甲状腺次全切术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140例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分别应用甲状腺全切术(对照组,70例)与甲状腺次全切术(观察组,70例)治疗.对比2组患者术后治疗效果的差异,同时统计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镇痛剂使用剂量、整体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随访期间复发率等.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100%)与对照组(97.1%)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镇痛剂使用剂量、整体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0.0%)低于对照组(24.3%),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复发率(4.3%)与对照组(2.9%)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甲状腺次全切术与甲状腺全切术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均有较好的效果,但甲状腺次全切术患者手术指标更为优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甲状腺全切术治疗多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3年4月至2015年8月长垣县中医院收治的98例多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根据术式不同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观察组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1 a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引流量均小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1 a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保证术者精确掌握切除部位的前提下,甲状腺全切术治疗多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 a复发率较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甲状腺叶全切术在甲状腺结节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该院接受手术的10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使用甲状腺叶全切术,对照组使用甲状腺次全切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并对患者进行1年随访,观察结节复发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比对照组低[(45.27±2.41)min比(68.56±2.83)min,(74.42±3.05)ml比(99.85±3.16)ml,(6.23±1.04)d比(8.11±1.24)d,(6 856.75±431.53)元比(8 569.28±638.51)元],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8.0%(4/50)比32.0%(16/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复发率明显比对照组低[4.0%(2/50)比20.0%(10/5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甲状腺叶全切术在甲状腺结节患者中效果明显,可以使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得到减少,住院时间短,费用低,并且手术后患者不易出现复发,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甲状腺全切术与甲状腺次全切术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效果。方法:选取新余市人民医院拟行手术治疗的50例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接受甲状腺全切术治疗,观察组接受甲状腺次全切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手术及术后一般情况、手术前后创伤应激指标[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检测结果、术后并发症及随访12个月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的优良率为96.00%,与对照组的88.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前后WBC、CRP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00%,低于对照组的28.00%,数据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随访期间复发率为8.00%,与对照组的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次全切术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手术效果和复发率与甲状腺全切术相似,...  相似文献   

7.
宋宗生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20):3738-3740
目的探讨甲状腺全切术对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4月方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接受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接受甲状腺全切术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测定患者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和血钙水平,记录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两组患者血清PTH及血钙水平均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血清PTH及血钙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6.25%,低于对照组的3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全切术能有效根除癌变组织,降低患者血清PTH及血钙水平,不影响患者康复,复发率低,临床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8.
徐洁莲 《求医问药》2014,(16):285-285
目的:探讨用甲状腺全切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外科收治的8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按照随机双盲对照的分配原则将这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0例患者。我院用甲状腺全切术对观察组的患者进行治疗,用甲状腺次全切术对对照组的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手术持续的时间,术后病情的复发率均明显高于观察组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用甲状腺全切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不仅可以缩短患者手术持续的时间,而且可以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103例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文峰  苏习文 《海南医学》2013,24(14):2069-2071
目的探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采用甲状腺次全切术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103例作为观察组,与同期采用甲状腺全切术4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疗效、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83.6±22.4)min、镇痛剂使用量为(76.2±10.6)mg、住院时间为(9.3±1.4)d,对照组分别为(113.2±24.7)min、(162.5±15.1)mg、(12.1±1.2)d,观察组手术时间、镇痛剂使用量、住院时间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为2.9%、暂时性甲状旁腺损伤为4.9%、甲状腺功能减退为1.9%,对照组分别为11.1%、15.6%、11.1%,观察组的术后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暂时性甲状旁腺损伤、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比例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9.0%,对照组为100.0%,两组术后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疗效好,术后恢复较快、住院时间短、治愈率高、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贾宝新 《基层医学论坛》2014,(13):1705-1706
目的探讨甲状腺全切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8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甲状腺全切术治疗,参考组患者采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参考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复发率明显低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全切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与次全切除术相比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基本无差异,术后并发症少且复发率低,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甲状腺次全切术和甲状腺全切术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NG)合并桥本甲状腺炎(HT)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NG合并HT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甲状腺次全切术组(A组)与甲状腺全切术组(B组),各43例。术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各项指标、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A组患者在手术各项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A组明显低于B组(2.33%VS 11.6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复发率方面,B组明显低于A组(11.63%VS 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次全切术治疗NG合并HT患者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但复发率高;甲状腺全切术复发率低,但术后并发症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甲状腺全切术治疗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3年1月我院甲状腺外科收治的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均采用甲状腺全切术治疗。对大部分病例随访1年,记录手术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情况,并比较手术前、后患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总甲状腺素(T4)、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的变化。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12.52±33.72)min,术中出血量(78.41±14.35)ml。未发生1例喉返神经麻痹、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等严重、永久性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1~2周,平均1.5周。与手术前比较,治疗后T3、T4、TSH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甲状腺全切术治疗多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术后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王华 《吉林医学》2013,34(7):1248
目的:讨论在甲状腺全切手术中加强对甲状旁腺功能保护对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实施甲状腺全切手术的患者63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手术中精确手术部位,细化解剖位置,并对血供的血管加以保护,记录保留下来的甲状旁腺的数量,对比术前、术后甲状旁腺激素变化,以及术后48 h内的血清中Ca2+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保留的甲状旁腺数目多,随访发现应激性低钙血症和甲低的患者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钙和甲状旁腺素的数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甲状腺全切手术中,对甲状旁腺加意保护,可以降低术后甲低发生的可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甲状腺全切术治疗多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许昌市人民医院2012年10至2014年10月收治的70例多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5例。对照组施行甲状腺次全切术,研究组则施行甲状腺全切术。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复发情况。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全切术治疗多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疗效确切,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活性纳米碳对行甲状腺全切术甲状腺肿瘤病人甲状旁腺保护作用.方法:选择甲状腺癌病人102例,随机选择52例术中先注射纳米碳混悬液于甲状腺内,后行甲状腺全切除术(观察组),另外50例仅做常规甲状腺全切除术(对照组),术后3 d检测病人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和血钙水平,并比较2组正常、低PTH以及低血钙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在切除的组织标本中有甲状旁腺病人少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低病人亦少于对照组(P<0.05),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低的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24 h血清PTH和血钙降低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治疗后血清PTH平均水平、血钙正常的病人血清PTH水平以及血钙降低的病人血清PTH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血钙平均水平和血清PTH降低病人的血钙水平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甲状腺肿瘤病人行甲状腺全切除术中应用活性纳米碳可对甲状旁腺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对多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行甲状腺全切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4例多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7例患者行甲状腺全切术;对照组47例患者行甲状腺次全切术。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术后复发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术后复发结节6例(12.77%),观察组术后无复发,观察组术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术后并发症3例(6.38%),对照组发生术后并发症12例(25.53%),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治疗多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临床手段中甲状腺全切术的疗效显著,术后复发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测定甲状腺全切术后第1天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及血钙浓度,结合患者是否出现低钙血症及其伴随症状,判定PTH测定在甲状腺全切术后对于预测低钙血症的发生是否比血钙浓度的测定更具优势,从而为术后长期补充钙剂提供依据.方法 将104例甲状腺全切术后的患者,根据术后第1天PTH值进行分组,A组:PTH <5 pg/ml;B组:PTH介于5~10 pg/ml之间;C组:PTH介于10 ~ 20 pg/ml之间;D组:PTH> 20 pg/ml.同时测量每组患者的血钙浓度,记录每组发生低钙血症患者的数量,及钙剂支持治疗的持续时间.结果 PTH测定的准确率高于血钙浓度的测定,A组患者共26例,其中有7例存在暂时性低钙血症并出现低钙症状,5例出现长期低钙血症,需要长期钙剂支持治疗.A组的阳性预测值为28%,准确率为46%,均高于其他组,同时其阳性预测值及准确率亦高于血钙浓度的测定.结论 甲状腺全切术后PTH的测定比血钙浓度的测定在判断低钙血症的发生上更具优势,且术后PTH<5 pg/ml是预测术后长期低钙血症发生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甲状腺近全切除术在甲状腺癌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甲状腺癌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0例接受甲状腺全切除术,观察组50例接受甲状腺近全切除术。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血清钙离子水平(1.02±0.02)mmol/L以及甲状旁腺素水平(9.11±0.07)pg/ml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甲状腺近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癌的效果显著,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比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与甲状腺全切除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2010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采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的68例结节状甲状腺肿患者的临床疗效,并以同期采用甲状腺全切术治疗的68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及临床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疗效确切,手术并发症少,可作为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甲状腺近全切除术治疗弥漫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可行性,为临床上疾病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100例弥漫性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n=50)。对照组患者接受甲状腺肿全切术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则接受甲状腺近全切术进行,进行半年随访后,对比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为(96.14±2.34)min,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28.36±2.56)min,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为(7.34±2.67)d,而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1.56±2.36)d,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疾病复发人数为9例,复发率为18%,对照组患者疾病复发人数为15例,复发率为30%;实验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人数为4例(8%),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人数为14例(28%),实验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疾病复发以及并发症发生方面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甲状腺近全切术进行弥漫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治疗,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降低了术后疾病分复发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