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仝小林教授认为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多属本虚标实之证,本虚多为脾肾两虚,标实多为湿热为患。亦有虚实夹杂者,即下焦湿热与脾肾两虚俱存者。在临症治疗中,根据"症—证—病"结合的思路潜方用药,以清利湿热、补益肝肾为主以标本兼顾,并重视选用具有降糖和抗感染作用的靶药。从去除病因、解决发病高危因素、兼顾症状等多方面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证候分型及与骨折的相关性。方法:对117例围绝经期骨质疏松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收集各证型的基本资料、中医证候积分、BMD值及骨折特点。结果:三种证候的腰椎及股骨BMD值进行比较,脾肾两虚兼血瘀及脾肾两虚型的BMD值显著小于肝肾不足型;三种证候的积分比较,脾肾两虚兼血瘀型脾肾两虚型肝肾不足型;三个证候的骨折发生率为脾肾两虚兼血瘀型脾肾两虚型肝肾不足型;分析总体证候积分与BMD的相关性,中医证候积分与股骨BMD存在负相关,而与腰椎BMD则不存在相关性。结论:脾肾两虚兼血瘀证是围绝经期骨质疏松症三种中医证候中积分与骨折发生率最高的一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候分布情况及与骨折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20例原发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中医辨证,统计骨折发生率,并进行证候评分。结果:320例患者中肝肾不足证占6.88%,脾肾两虚组证20.62%,脾肾两虚兼血瘀证占72.50%,各证候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肾两虚证与肝肾不足证骨折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脾肾两虚兼血瘀证骨折发生率显著高于肝肾不足证及脾肾两虚证骨折的发生率(P〈0.05);脾肾两虚兼血瘀证积分显著高于其余两证(P〈0.05);三证间骨密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脾肾两虚兼血瘀证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高发证候,同时伴有较高的骨折发病率。  相似文献   

4.
《陕西中医》2015,(7):901-902
目的:探讨陕西省名老中医王素芝治疗风湿寒性关节痛的临床经验。方法:跟师学习,收集整理其医案、临床心得,归纳总结。结论:风湿寒性关节痛多因气血两虚、阳气不足、营卫失调、风寒湿邪乘虚侵袭所致,属本虚标实,多属寒证,王素芝主任医师将本病分为风寒痹湿阻证、气血两虚证及脾肾阳虚证三个证型辨证施治,治疗主张扶正祛邪,扶正为主,从脾肾论治,久病多郁,用药兼顾疏肝解郁,并结合心理疏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IL-1β水平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中医各证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9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按肝肾不足、筋脉瘀滞证;脾肾两虚、湿注关节证;肝肾亏虚、痰瘀交阻证分为3组,每组各30例,另设正常对照组(选择无膝骨性关节炎、无内分泌疾病及其他疾病,年龄在40岁以上健康自愿者)30例,观察比较各组血清IL-1β水平。结果:(1)证型分布。9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中,肝肾不足、筋脉瘀滞证37例(41.1%);脾肾两虚、湿注关节证28例(31.1%);肝肾亏虚、痰瘀交阻证25例(27.8%)。(2)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血清IL-1β水平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按肝肾亏虚、痰瘀交阻证,脾肾两虚、湿注关节证,肝肾不足、筋脉瘀滞证呈逐步增高趋势;其中肝肾不足、筋脉瘀滞证组与肝肾亏虚、痰瘀交阻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脾肾两虚、湿注关节证组与另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证型与血清IL-1β水平具有一定相关性,可用于辅助辨证中医证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膝骨关节炎中医证候与生物标志物的相关性,为膝骨关节炎的证候提供新内容。方法:2012年5月-2013年12月收集膝骨关节炎病例120例:男57例,女63例;分为肝肾不足、筋脉瘀滞证,脾肾两虚、湿注骨节证,肝肾亏虚、痰瘀交阻证。整理临床特征资料,采用ELISA法用酶标仪测定I型和Ⅱ型胶原抗原表位C1,2C(C1,2C)、Ⅱ型胶原抗原表位C2C(C2C)、Ⅱ型前胶原C末端肽(PIICP)、硫酸软骨素846(CS846)、软骨寡聚基质蛋白(COMP)、血清透明质酸(HA),整理KOA中医症候的生物标志物和临床症状特征,研究KOA中医症候与生物标志物的相关性。结果:BMI、WOMAC评分、关节活动度等指标肝肾亏虚、痰瘀交阻证和脾肾两虚、湿注骨节证明显高于肝肾不足、筋脉瘀滞证(P〈0.05),并且CS846和HA在明显高于肝肾不足、筋脉瘀滞证。结论:血清蛋白多糖在肝肾亏虚、痰瘀交阻证和脾肾两虚、湿注骨节证明显高于肝肾不足、筋脉瘀滞证,关节活动度和生活质量低于肝肾不足、筋脉瘀滞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中药熏洗联合针刺辅助治疗小儿脑瘫肝肾亏虚、气血不足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医院收诊的小儿脑瘫肝肾亏虚、气血不足证患儿为观察对象,总计5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组,对照组25例,予以常规康复疗法;试验组25例,予以中药熏洗联合针刺辅助治疗。观察症状积分改善情况及总有效性。结果:治疗前,两组肝肾亏虚及气血不足证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肝肾亏虚及气血不足证积分低于参考组(P<0.05)。基于两组总有效率统计,试验组92.0%(23/25),高于对照组64.0%(16/25)(P<0.05)。结论:小儿脑瘫肝肾亏虚、气血不足证采用中药熏洗联合针刺辅助治疗,可促进症状转归,整体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朱南孙教授认为脾肾不足、气血亏虚、天癸亏耗为本病主要病理机制。肾乃先天之本,元气之根,藏精主胞胎,肝藏血而主疏泻,肝肾同居下焦,相火寄于肝肾,肝肾乃冲任之本,肾阴亏虚,癸水不足,肾水不能上济于心,心肾不交,心肝火旺,肾虚肝旺。故而出现烘热出汗,烦躁易怒,腰膝酸软,胸闷心悸、失眠多梦等更年期症状;提出"治肝必及肾,益肾须疏肝",肝肾为纲,肝肾同治的观点。同时考虑本病对更年期妇女精神情绪的影响较大,药物治疗同时,还要注重进行心理疏导,这样才能真正让妇女怡然自得、神情愉悦地摆脱更年期烦恼,此乃"怡情更年汤"怡情之本意。  相似文献   

9.
总结吴良村治疗卵巢癌的经验,认为卵巢癌的根本病机在于正虚体弱致寒、湿、毒、痰、瘀等病理产物积聚,终成气、血、阴、阳俱虚之证。临证重视益气养阴、顾护脾胃及重情志调气机,将卵巢癌辨证分为气血亏虚、肝肾不足、气阴两虚、气滞血瘀四型,气血亏虚型投以八珍汤加减,肝肾不足型以六味地黄汤加减,气阴两虚型以沙参麦冬汤加减,气滞血瘀型以柴胡疏肝散化裁,但亦告诫勿拘泥于证型,需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0.
临证观察发现儿童抑郁症的病位主要在心、脾两脏,其病机之本为心脾两虚,标为肝郁痰阻。在儿童抑郁症的治疗上,基于小儿稚阴稚阳、心常有余之相对有余和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以及心主神明、脾藏营、营舍意的中医理论,运用补益心脾法,并佐以少量疏肝化痰药,临证以“补益心脾,解郁化痰”之“养心解郁汤”为基础方,随证加减,并配合心理疏导,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中医证型骨关节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软骨寡聚基质蛋白(COMP)及红细胞免疫功能指标变化,并分析痹祺胶囊对骨关节炎的干预机制。方法选取骨关节炎患者80例,按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分为3组:肝肾不足、筋脉瘀滞组30例,脾肾两虚、湿注骨节组24例,肝肾亏虚、痰瘀交阻组26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痹祺胶囊与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口服12周,观察3组治疗前后血清IL-1、MMP-3、TIMP-1、COMP及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RBC-ICR)、红细胞C3b受体花环(RBC-C3bRR)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肝肾亏虚、痰瘀交阻组血清IL-1、MMP-3、COMP水平均显著高于肝肾不足、筋脉瘀滞组和脾肾两虚、湿注骨节组(P均0.05),脾肾两虚、湿注骨节组均显著高于肝肾不足、筋脉瘀滞组(P均0.05);肝肾亏虚、痰瘀交阻组血清TIMP-1水平及RBC-C3bRR均显著低于肝肾不足、筋脉瘀滞组和脾肾两虚、湿注骨节组(P均0.05),RBC-ICR显著高于肝肾不足、筋脉瘀滞组而显著低于脾肾两虚、湿注骨节组(P均0.05);脾肾两虚、湿注骨节组血清TIMP-1水平显著低于肝肾不足、筋脉瘀滞组(P0.05),RBC-ICR显著高于肝肾不足、筋脉瘀滞组(P0.05)。治疗后,3组患者各项检测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均0.05);肝肾不足、筋脉瘀滞组IL-1、MMP-3、COMP下降及TIMP-1上升程度最大,其次为脾肾两虚、湿注骨节组,最后为肝肾亏虚、痰瘀交阻组,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不同证型的骨关节炎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改变程度不同,其随着病变的加重而逐渐下降;痹祺胶囊适用于任何一型骨关节炎患者,尤其对肝肾不足、筋脉瘀滞型治疗效果好,其治疗机制可能与显著降低血清IL-1、MMP-3、COMP水平,提高TIMP-1水平,改善红细胞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2.
温阳利水法治疗高血压病举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血压病属中医"眩晕"、"头痛"范畴,临床常见分型为肝胆实火证、肝阳上亢证及肝肾阴虚、虚阳上浮证,而对气阴两虚、脾肾阳虚、水湿瘀阻证往往忽视,尤对温阳利水之法治疗高血压病更是极少采用.笔者运用潜阳利水之法治疗高血压病有所感悟,兹摘2例病案与同道相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的中医辨证治疗方法以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2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5例糖尿痛肾病患者,根据其不同的辨证类型分为四组,分别为气阴两虚型、肝肾不足型、脾肾两虚型和湿浊瘀血型。其中气阴两虚型患者35例,肝肾不足型患者27例,脾肾两虚型患者33例,湿浊瘀血型患者30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四组患者不同的中医疗法。治疗结束后,观察每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气阴两虚型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6.3%,肝肾不足型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6.3%,脾肾两虚型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3.9%,湿浊瘀血型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63.3%。治疗总有效率为87.2%。气阴两虚型、肝肾不足型以及脾肾两虚型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湿浊瘀血型患者,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医结合中医辨证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气阴两虚型、肝肾不足型以及脾肾两虚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倪加哲  海英 《江苏中医药》2015,47(10):21-22
五脏皆令人不寐,李德新教授首辨五脏,善调脾胃论治失眠颇具特色。肝之不寐,多见心肝火旺和肝血不足之证,以加味逍遥散、柴胡疏肝散、酸枣仁汤养肝安神;心之不寐,多见痰火扰心、心脾两虚、心胆气虚之证,以黄连温胆汤、归脾汤、安神定志丸宁心安神;肺之不寐,多见肺阴不足、肺脾气虚之证,以麦门冬汤、玉屏风散润肺安神;肾之不寐,多见肝肾亏虚、脾肾两虚之证,以四物汤合左归丸、四君子汤、六味地黄丸补肾安神。李师善"调脾胃安五脏",强调"土为万物之母",治疗其他四脏不寐注意顾脾。李师用药精炼,注重病机演变,临床中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15.
于振宣教授认为颤证的病机总与肝肾阴血亏虚,经脉失养,虚风内动密切相关。肝肾乙癸同源,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亏虚,下虚则高摇。故治疗应以扶正为本,以补肝肾为根本要务,同时注重平调气血、兼顾脾胃,并佐以祛风止痉之品,标本同治。对药的应用乃于师治疗震颤的一大特色。除药物治疗外,尚应重视生活调护及心理疏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主观认知下降(SCD)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为该类患者的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频数描述为计数资料,应用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对计量资料进行正态性分析。结果:SCD患者证型分布以虚证居多,肝脾肾虚为主,病理产物如气滞、痰浊、瘀血等均占有一定比例。由四诊总频数分析提示SCD患者以虚证指标居多,以气虚、肾虚、肝虚和脾虚为主。中医辨证肝肾亏虚、脾肾不足分别聚为第1、2类,其中肝肾亏虚证出现频率最高,聚为第1类,其次为脾肾不足。结论:SCD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具有自身特点,其证型以肝肾亏虚、脾肾不足为主。  相似文献   

17.
蒋峰 《江苏中医药》2017,49(3):30-31
陈玉根教授治疗便秘首重诊断,衷中参西,科学诊断,辨证分为气阴两虚证、脾肾阳虚证、脾虚湿热证,施治强调以脾胃为核心,虽有所侧重,终不离脾胃,在此基础上重用生白术独具匠心,结合西医理论合理运用益生菌,同时注重心理疏导,全方位治疗便秘。  相似文献   

18.
针药并用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3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眩晕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以肝肾不足、气血亏虚为主;标实与风、火、痰、瘀有关。治宜调治肝、脾、肾为关键多以扩张血管,改善供血为主,采用静脉滴注,中药汤剂,针刺等综合疗法。治疗33例,痊愈8例,有效24例,无效1例。  相似文献   

19.
眼肌型重症肌无力证属虚证,病变与肝、肾、脾功能失调密切相关,临床治疗当根据肝肾不足、脾气亏虚的病机,予以滋肾养肝、健脾益气升清法治疗.  相似文献   

20.
帕金森病中医证型与病程各期关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帕金森病的中医证型与病程早、中、晚期的关系,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将46例患者分为痰热动风证、血瘀动风证、气血两虚证、肝肾不足证、阴阳两虚证5型,并按其功能障碍程度,将病程分为早、中、晚期,观察各期证型问的变化规律。结果:早期以痰热动风证、血瘀动风证为主,中期以气血两虚证、肝肾不足证为主,晚期以阴阳两虚证为主。结论:帕金森病病程各期的中医证型有一定规律,对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