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总结20例躯体活动障碍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手法复位的护理经验.根据受累半规管及躯体活动障碍部位采用个体化手法复位治疗,实施手法复位要点包括:手法复位前护士了解患者病情,做好手法复位的健康教育,复位前环境及物品准备,做好心理护理和体位管理,手法复位后注意事项.20例患者实施手法复位后,分别于治疗后1周及1个月后复查,20例患者均痊愈,随访12~18个月后未见眩晕复发.  相似文献   

2.
卢慧颖  于吉友  李美英 《全科护理》2016,(21):2211-2212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联合体位训练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对首次就诊时手法复位未能治愈的72例BPPV病人,在体位训练后再行手法复位治疗,并给予系统护理。[结果]在体位训练后,39例经3d治愈,18例经7d治愈,15例经14d治愈。[结论]首次就诊时手法复位未能治愈的BPPV病人可在体位训练后再行手法复位治疗,针对性护理有利于治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Epley法治疗后半规管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精细护理。[方法]对60例后半规管性BPPV的门诊及住院病人采用Epley法手法复位及药物综合治疗,在治疗过程中给予精细护理,加强相关知识宣教及配合医生手法复位。[结果]治疗1周后有效率80.00%,2周后有效率93.33%,无意外发生。[结论]用Epley法手法复位及药物综合治疗后半规管性BPPV的同时给予精细护理,能提高疗效及减少复发,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葛晓丹 《全科护理》2020,18(3):335-337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联合放松训练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病人的效果。[方法]将80例BPPV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体位训练后给予手法复位,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比较两组病人临床效果、焦虑情绪的变化、复位次数等。[结果]观察组病人复位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干预后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跌倒风险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法复位联合放松训练能够提高BPPV病人的治疗效果,减轻病人的焦虑情绪,降低跌倒风险。  相似文献   

5.
刘君  张奕 《华西医学》2012,(1):70-72
目的比较单纯手法复位和手法复位合并口服抗眩晕药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短期和长期疗效。方法将2004年1月-2011年6月期间收治的236例BPPV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12例采用单纯手法复位,观察组124例在手法复位基础上配合口服抗眩晕药治疗,两组均于1周和3个月后复查,并随访观察1年,且比较其疗效。结果观察随访1年后,对照组总治愈率92.86%(104/112),观察组治愈率为93.54%(116/124),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纯手法复位和手法复位合并口服抗眩晕药治疗BPPV其疗效相当,但可作为BPPV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经手法复位治疗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BPPV患者200例,并给予手法复位治疗,之后随访3月,统计治愈后30、60、90 d的复发情况,并分析复发危险因素。结果:183例患者完成随访。复发组和未复发组的年龄、BPPV病程、发作次数有显著性差异(P0.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BPPV病程(OR=2.171,95%CI为1.194~3.946,P=0.011)、复位次数≥10次(OR=3.040,95%CI为1.249~7.403,P=0.014)是影响手法复位后BPPV复发的独立因素。结论:随着治愈后时间的推移,BPPV复发的患者例数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残余症状病人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7月—2017年2月耳鼻喉科门诊确诊就医的62例BPPV病人按就诊前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病人全生命周期的综合护理干预。治疗前及治疗15d后分别对两组病人采用眩晕残障评定量表(DHI)进行评分。[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后DHI评分总分(DHIT)、功能性得分(DHIF)、情绪性得分(DHIE)和躯体性得分(DHIP)降低,且观察组病人评分低于对照组。[结论]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地缓解和避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在功能、情绪、躯体残余症状的障碍。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进行治疗,探讨不同类型BPPV适当的治疗方案。方法2012年3月至2014年5月在长江航运总医院神经内科、耳鼻喉科及心理科会诊后确诊的180例BPPV患者,按2006年(贵阳)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的诊断标准进行定侧和分型,以变位试验时根据眼震特点进行分型,并根据汉密尔顿量表评分对焦虑抑郁评分≥14分为BPPV伴情绪障碍组(56例),<14分为BPPV组(124例)。两组患者确诊后给予手法复位治疗:后半规管、前半规管BPPV采用Epley法或Semont法,水平半规管BPPV采用Barbecue翻滚法,根据患者症状缓解程度可3 d后行多次手法复位。伴情绪障碍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同时行抗焦虑抑郁治疗。两组患者均于1周、1个月、3个月后进行随访。结果手法复位1周、1个月、3个月后,BPPV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5.5%、90.3%、94.4%;BPPV伴情绪障碍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0.7%、75.0%、96.4%。BPPV组手法复位后1周、1个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PPV伴情绪障碍组(P<0.01)。手法复位后3个月BPPV伴情绪障碍组效果明显提高,总有效率略优于BPPV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其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同组1周和1个月(P<0.01)。结论合并情绪障碍良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单用手法复位效果不理想时,合用调节情绪障碍、抗焦虑抑郁等治疗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管石复位法(Epley法)和嵴顶耳石解脱法(Semont法)两种手法复位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的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9月-2011年1月就诊的后半规管BPPV患者6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配到两个治疗组,分别采用Epley法和Semont法进行治疗,观察患者眩晕改善情况,并随访3~12个月。结果两种方法的治愈有效率在治疗后1、2、3周,3个月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随访3~12个月,均无复发,治疗后均无不良反应。结论两种方法治愈有效率相近。治疗时可先选用Epley法,疗效不佳,再选择Semont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人(≥60岁)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手法复位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及其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方法]将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在本院脑病科确诊并经手法成功复位的130例老年BPPV患者,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并详细记录相关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发病累及半...  相似文献   

11.
<正>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最常见外周性眩晕疾病,占眩晕患者17%~42%,其中水平半规管BPPV(horizontal canal-BPPV,HC-BPPV)是仅次于后半规管BPPV的常见临床亚型[1]。手法复位是临床上治疗BPPV的重要手段[2]。研究发现,HC-BPPV患者虽然可以进行成功复位治疗,  相似文献   

12.
孟娟  尹蓉  郑虹  刘世喜 《实用医学杂志》2009,25(24):4194-4195
目的:评价耳石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效果.方法:对30例BPPV患者进行耳石复位治疗,进行3个月随访观察.结果:30例患者中后半规管BPPV 22例(73.3%),水平半规管BPPV 4例(13.3%),后半规管合并水平半规管BPPV 4例(13.3%).治疗当日,症状完全消失者9例(30%),改善18例(60%),无效3例(10%).1周后痊愈19例(63.3%),改善9例(30%),无效2例(6.7%).3个月痊愈26例(86.7%),改善3例(10%),无效1例(6.7%).3个月内复发3例(10%),再次进行耳石复位治疗,效果好.结论:耳石复位治疗BPPV有效、简便、安全,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非典型眼震表现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36例非典型眼震表现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18例。对照组给予手法复位及一般内科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结合中医辨证治疗。治疗2周后,分别对2组患者的疗效、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HI评分)进行比较,并在3个月内随访患者的复发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4.45%和6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眩晕残障程度DHI评分(11.25±2.88),对照组眩晕残障程度DHI评分(19.72±5.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3个月后治疗组复发率为16.67%,对照组复发率为3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手法复位结合中医辨证疗法治疗非典型眼震表现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可以提高患者临床疗效,改善眩晕残障严重程度并减少手法复位后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突发性聋伴发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给予巴曲酶辅助下手法复位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我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70例ISHL合并BPPV患者为研究对象,首先给予ISHL常规治疗,然后在巴曲酶辅助下进行手法复位治疗。分析患者治愈时间、疼痛程度、巴曲酶辅助下手法复位治疗效果。结果 70例ISHL合并BPPV患者治愈时间4.4±1.2个月;治疗后VAS疼痛评分为2.3±0.7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愈率为100.00%(70/70);随访半年未见复发病例。结论突发性聋伴发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给予巴曲酶辅助下手法复位疗效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李氏复位法、Epley法和Semont法三种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的疗效。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78例BPPV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李氏法、Epley法和Sement法进行治疗,评定其疗效,随访6个月。结果三种方法治疗有效率在治疗后1、2、6个月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随访6个月,均无复发。治疗过程中仅3例出现呕吐,休息后好转。结论三种方法治疗有效率相近(P〉0.05),治疗时可依据患者情况选择不同复位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表现和治疗。方法对我科103例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患者进行分类,使用改良Epley复位及Barbecue翻滚法复位。结果 103例BPPV中后半规管BPPV 81例(78.7%),水平半规管BPPV 18例(17.5%),前半规管BPPV 1例(0.9%),混合型BPPV 3例(2.9%),治疗7 d成功率为97.3%。结论凡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患者若诊断明确无禁忌均可以进行手法复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临床特征和误诊原因,提出防范误诊措施。方法回顾分析BPPV误诊7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75例主要临床表现为改变头位时出现短暂性眩晕、呕吐及眼震。误诊为颈椎病41例,后循环缺血17例,躯体形式障碍7例,梅尼埃病6例,动脉硬化4例,误诊时间8 d~6年。经Roll试验及Dix-hallpike试验诊断为后半规管BPPV 59例,水平半规管BPPV 12例,混合型BPPV 4例;予Epley复位法及Barbecue翻滚法复位治疗1周治愈率达100%,3个月治愈率达93.3%。结论 BPPV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误诊,手法复位对BPPV效果显著。临床医生应加强对本病的认识,提高诊断水平及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18.
赖琼英  熊菊芳 《全科护理》2009,7(23):2087-2088
[目的]总结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结合夹板固定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桡骨远端骨折病人手法复位结合夹板固定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8例病人随访6个月~12个月,均无并发症及后遗症发生,肢体功能均恢复良好。[结论]中药熏蒸、低强度超声理疗为主的综合护理干预能促进桡骨远端骨折愈合,减轻病人疼痛程度并有利于腕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王吊霞  魏红侠  王亚芬 《全科护理》2016,(16):1680-1682
[目的]探讨个体化营养护理对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病人生活质量和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将74例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个体化营养护理。护理1个月后比较两组病人的营养状况,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I 74)对两组病人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病人护理1个月后体重指数(BMI)、三角肌皮褶厚度(TSF)、转铁蛋白(TFN)、前白蛋白(PA)、血清白蛋白(ALB)指标恢复均高于对照组,GQO-LI 74评分中社会功能、物质生活、心理功能以及躯体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病人进行个体化营养护理可改善病人的营养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误诊原因,提出防范误诊措施,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首诊误诊为其他疾病的126例BPPV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特发性BPPV 84例,继发性BPPV 42例,早期误诊为后循环缺血54例,颈性眩晕32例,突发性耳聋6例,前庭神经元炎5例,梅尼埃病、耳带状疱疹各3例,其他药物或治疗不良反应23例。126例均经详细询问病史及Dix-Hallpike变位试验和(或)滚转试验检查,并行耳石手法复位治疗。本组眩晕症状均缓解,首次复位治愈率72.2%(91/126),观察随访3~24个月,总治愈率94.4%(119/126),复发率5.6%。结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为常见周围性眩晕,在眩晕患者诊治过程中,应注重病史采集和变位试验检查,以降低BPPV的误诊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