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尉建红 《新中医》2021,53(12):189-192
目的:观察在乳果糖口服溶液治疗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艾灸联合耳穴压豆干预老年习惯性便秘患者的效果。方法:将108例功能性便秘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2组均口服乳果糖口服溶液,并给予调整生活方式指导和心理护理。观察组加予艾灸及耳穴压豆进行干预。2组均治疗4周。治疗前、治疗4周后评定便秘主要症状评分和便秘患者症状自评量表(PAC-SYM)评分,统计平均每周自发完全排便次数(SCBM)、SCBM正常率和SCBM恢复正常的时间,出院时由患者自行评价护理满意度。结果:治疗后,2组便秘主要症状评分、PAC-SYM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SCBM均较治疗前增加(P0.01);观察组便秘主要症状评分、PAC-SYM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SCBM多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SCBM正常率为96.30%,高于对照组的79.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SCBM恢复正常的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乳果糖口服溶液治疗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艾灸联合耳穴压豆干预老年习惯性便秘患者,可进一步减轻便秘主要症状,促进排便功能恢复正常,缩短病程,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对护理措施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河北中医》2021,43(3)
目的 观察通腑散穴位贴敷联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慢传输型便秘(STC)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STC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5例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治疗组4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通腑散穴位贴敷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4 d后统计疗效,比较2组首次排便时间情况,比较2组治疗前后便秘症状(包括粪便性状、排便费力、排便时间及排便频率)评分、便秘患者生活质量自评量表(PAC-QOL)(包括身体不适感、心理社会不适感、担忧与焦虑及满意度)评分及结肠传输试验结果变化情况,比较2组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5. 56%(43/45),不良反应发生率8. 89%(4/45),首次排便时间(20. 13±10. 35) h,对照组分别为82. 22%(37/45)、6. 67%(3/45)、(30. 20±10. 56) h,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 0. 05),首次排便时间短于对照组(P 0. 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当(P 0. 05)。2组治疗后粪便性状、排便费力、排便时间及排便频率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 0. 05),且治疗组治疗后均低于对照组(P 0. 05)。2组治疗后PAC-QOL身体不适感、心理社会不适感、担忧与焦虑、满意度评分及总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 0. 05),且治疗组治疗后均低于对照组(P 0. 05)。2组治疗后结肠传输试验服药24、48、72 h标记物数量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减少(P 0. 05),且治疗组治疗后均少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通腑散穴位贴敷联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STC临床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便秘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增强结肠动力,促进肠蠕动,操作简单方便,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枳实导滞丸加减治疗慢传输型便秘(STC)热积秘证的疗效及对胃肠激素和肠道内菌群的影响。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口服麻仁丸,6 g/次,2次/d;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5 mg/次,3次/d。观察组以枳实导滞丸加减内服治疗,1剂/d。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进行治疗前后便秘主要性状评分和便秘患者症状自评量表(PAC-SYM)评分;记录平均每周自发完全排便次数(SCBM);进行治疗前后结肠传输试验;进行治疗前后肠道菌群和胃动素(MTL),血管活性肠肽(VIP),P物质(SP),胃泌素(GAS)检测;对治疗后SCBM≥3次患者进行12周随访,计算复发情况。结果:经秩和检验分析,观察组临床疗效好于对照组(Z=2.275,P<0.05);治疗后观察组便秘主要症状评分,PAC-SYM各维度评分和PAC-SYM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2,3,4周的SCBM次数均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24,48,72 h残留标志物比例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肠球菌和肠杆菌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1),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计数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GAS,MTL和S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VI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复发率为33.85%,低于对照组的57.69%(χ^2=6.653,P<0.05)。结论:枳实导滞丸加减治疗STC热积秘证可明显减轻便秘等症状,增加SCBM次数,调节胃肠激素和肠道内菌群,提高结肠传输功能,临床疗效好,并具有复发率低的特点,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4.
祝红霞 《新中医》2021,53(6):180-183
目的:观察在常规医护措施基础上加用耳穴压豆、按摩治疗慢传输型便秘(ST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2组均予莫沙必利片、聚乙二醇4000散剂治疗,并给予调整生活方式、心理护理、运动指导和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等综合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观察组加予耳穴压豆、按摩。2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治疗4周后评价便秘主要症状评分、便秘患者症状自评量表(PAC-SYM)评分,记录2组患者排便恢复正常时间、治疗前后的平均每周自发完全排便(SCBM)次数,并进行12周的随访,统计复发率。结果:治疗后,2组粪便性状、排便费力等6项便秘主要症状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观察组6项症状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2组SCBM次数均较治疗前增加(P<0.01),PAC-SYM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观察组SCBM次数多于对照组(P<0.01),PAC-SYM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排便恢复正常时间较对照组加快(P<0.01)。观察组排便恢复正常率为91.67%,高于对照组的78.33%(P<0.05)。观察组复发率25.45%,对照组复发率46.8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现代医学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加予耳穴压豆和按摩治疗STC患者,可进一步减轻便秘主要症状,缩短病程,提高临床疗效与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5.
《河北中医》2021,43(3)
目的 观察壮医立体综合疗法治疗湿热闭阻型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湿热闭阻型R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5例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4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壮医立体综合疗法治疗。2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4、8周关节压痛数、肿胀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免疫球蛋白A(Ig A)、Ig M、Ig G及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变化情况,统计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 33%(42/45),对照组总有效率77. 78%(35/4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4、8周2组关节压痛数、肿胀数均较本组治疗前减少(P 0. 05),疼痛VAS均降低(P 0. 05),治疗8周2组关节压痛数、肿胀数均较本组治疗4周减少(P 0. 05),疼痛VAS均降低(P 0. 05),且治疗4、8周治疗组关节压痛数、肿胀数均少于对照组同期(P 0. 05),疼痛VAS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 0. 05)。治疗4、8周2组ESR、CRP、RF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治疗8周2组ESR、CRP、RF水平均较本组治疗4周降低(P 0. 05),且治疗4、8周治疗组ESR、CRP、R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 0. 05)。治疗4、8周2组Ig A、Ig M、Ig G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治疗8周2组Ig A、Ig M、Ig G水平均较本组治疗4周降低(P 0. 05),且治疗8周治疗组Ig G水平低于对照组同期(P 0. 05)。治疗4、8周2组DAS28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治疗8周2组DAS28评分均较本组治疗4周降低(P 0. 05),且治疗4、8周治疗组DAS28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 0. 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壮医立体综合疗法治疗湿热闭阻型RA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明显减轻关节症状,降低炎症及免疫指标水平,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6.
《河北中医》2021,43(5)
目的 观察耳穴贴压疗法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伴便秘的疗效。方法 将57例慢性精神分裂症伴便秘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8例予王不留行籽耳穴贴进行贴压治疗,对照组29例予不含王不留行籽的贴布进行贴压治疗。2组均治疗8周,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4、8周排便 3次/周例数变化情况,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4、8周Bristol粪便性状量表(BSFS)评分及便秘患者症状自评量表(PAC-SYM)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治疗4、8周和对照组治疗8周排便3次/周例数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增加(P 0. 05),且治疗组治疗4周排便 3次/周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同期(P 0. 05)。治疗组治疗4、8周和对照组治疗8周BSFS评分及PAC-SYM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P 0. 05),且治疗组治疗4、8周BSFS评分和治疗4周PAC-SYM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同期(P 0. 05)。结论耳穴贴压疗法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伴便秘疗效确切,可能明显促进患者排便,改善粪便性状,改善便秘症状,且使用王不留行籽耳穴压贴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起效更快。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基于“肝脾同治”理论治疗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肝郁脾虚型UC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30例予怡情止泻汤口服治疗,对照组30例予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前和治疗2、4周中医症状评分、疾病活动性指数(DAI)、结肠内镜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炎症性肠病患者生活质量量表(IBDQ)评分,肠道大肠杆菌、乳酸杆菌及双歧杆菌数量,并统计疗效。结果 治疗2、4周2组各中医症状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治疗4周2组均较本组治疗2周降低(P 0. 05),且治疗2、4周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 0. 05)。治疗2、4周2组疾病活动度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治疗4周2组均较本组治疗2周降低(P 0. 05),且治疗2、4周治疗组疾病活动度低于对照组同期(P 0. 05)。治疗2、4周2组结肠内镜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治疗4周2组均较本组治疗2周降低(P 0. 05),且治疗2、4周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 0. 05)。治疗2、4周2组HAMA、HAMD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治疗4周2组均较本组治疗2周降低(P 0. 05),且治疗2、4周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 0. 05)。治疗2、4周2组IBDQ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 0. 05),治疗4周2组均较本组治疗2周升高(P 0. 05),且治疗2、4周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同期(P 0. 05)。治疗2、4周2组肠道大肠杆菌数量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量均升高(P 0. 05);治疗4周2组肠道大肠杆菌数量均较本组治疗2周降低(P 0. 05),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量均升高(P 0. 05);治疗2、4周治疗组肠道大肠杆菌数量低于对照组同期(P 0. 05),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量均高于对照组同期(P 0. 05)。结论 以“肝脾同治”为理论基础,采用怡情止泻汤治疗肝郁脾虚型UC,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者肠道溃疡愈合,调节肠道菌群,有效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史荟杨  徐丽  郝欧美 《河北中医》2020,42(4):567-571
目的观察麻杏石甘汤加减对风邪犯肺型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T淋巴细胞亚群、炎症因子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14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70例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7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2组均治疗2周。比较2组疗效;观察2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2组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炎症因子、肠道菌群含量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 36%(60/61),对照组总有效率62. 50%(40/64),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组咳嗽、哮鸣音、憋喘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提前(P 0. 05)。2组治疗后CD4~+、CD4~+/CD8~+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 0. 05),CD8~+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治疗组治疗后CD4~+、CD4~+/CD8~+均高于对照组(P 0. 05),CD8~+低于对照组(P 0. 05)。2组治疗后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 0. 05);治疗组治疗后IL-6、TNF-α均低于对照组(P 0. 05),TGF-β1高于对照组(P 0. 05)。2组治疗后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含量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 0. 05),大肠杆菌含量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治疗组治疗后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 0. 05),大肠杆菌含量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通过调节免疫功能、改善患儿肠道菌群而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强肾保心汤联合托拉塞米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6例CHF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2组均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43例予托拉塞米片口服,治疗组43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强肾保心汤治疗。2组均治疗1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中医症状评分、超声心动图相关参数[左房内径(LA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心率、血压及血浆脑利钠肽(BNP)、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并统计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0. 70%(39/43),对照组总有效率76. 74%(33/4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2组SF-36各项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 0. 05),且治疗后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2组各项中医症状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且治疗后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2组LADD、LVESD、LVEDD均较本组治疗前缩小(P 0. 05),LVEF升高(P 0. 05);治疗后治疗组LADD、LVESD、LVEDD均小于对照组(P 0. 05),LVEF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2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且治疗后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2组血浆BNP、NT-pro BNP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且治疗后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强肾保心汤联合托拉塞米治疗CHF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心功能,降低血浆BNP、NT-pro BNP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及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0.
《河北中医》2021,43(5)
目的 观察启宫丸加味联合二甲双胍片、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治疗肾虚痰瘀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肾虚痰瘀型PCO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50例(后脱落4例)予二甲双胍片、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治疗,治疗组50例(后脱落2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启宫丸加味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2组治疗前后比较中医证候评分、血清性激素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睾酮(T)、雌二醇(E2)及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并统计2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 75%(45/48),对照组总有效率78. 26%(36/46),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各项评分及总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且治疗后治疗组月经周期、经量、腰膝痠软、畏寒肢冷、肢体困倦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2组血清IL-17、TNF-α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IL-10水平均升高(P 0. 05),且治疗后治疗组血清IL-17、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 05),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2组E2、FSH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 0. 05),T、LH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且治疗后治疗组E2、FSH均高于对照组(P 0. 05),T、LH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启宫丸加味联合二甲双胍片、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治疗肾虚痰瘀型PCOS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可能与拮抗炎性反应、调节性激素水平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1.
《河北中医》2021,43(3)
目的 观察降糖解郁汤治疗2型糖尿病共病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2型糖尿病共病抑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60例予盐酸帕罗西汀片口服治疗,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降糖解郁汤治疗。2组均治疗1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额上回、海马旁回、半卵圆中心区各向异性分数(FA)。结果 治疗后2组HAMD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且治疗后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2组血清TNF-α、IL-6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且治疗后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2组血清ACTH、COR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且治疗后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2组FPG、2 h PG、FINS、HOMA-IR、LDL-C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且治疗后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2组额上回、海马旁回、半卵圆中心区FA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 0. 05),且治疗后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降糖解郁汤可以促进2型糖尿病共病抑郁患者糖脂代谢水平,下调机体炎性反应,调节体内神经内分泌功能,防治脑组织神经重构,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吴晞  谭雯  蒋琳 《河北中医》2020,42(3):410-414
目的 观察丹芪益肾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42例早期DN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71例,最终完成研究135例。对照组68例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67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芪益肾汤治疗。2组均治疗6个月后统计临床疗效,并观察2组治疗前后尿蛋白指标[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ACR)、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TP)]、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营养学指标[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血红蛋白(Hb)]、肾功能指标[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肌酐(Cr)、尿酸(UA)]及氧化应激指标[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变化,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1. 04%(61/67),对照组总有效率69. 12%(47/68),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2组ACR、24 h UTP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且治疗组24 h UTP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2组FPG、Hb A1c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但2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2组Alb、PA及Hb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 0. 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2组β2-MG、Cr及UA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2组T-AOC、SOD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 0. 05),且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2组MDA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 99%(2/67),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3. 53%(16/68),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丹芪益肾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早期DN疗效确切,可降低尿蛋白含量,改善肾功能及营养状况,减少机体氧化应激反应,降低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唐甜  张军  张卫东  王敦英 《河北中医》2020,42(4):517-521
目的观察青宝散外敷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予清热解毒散结方口服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青宝散外敷。2组均治疗30 d。比较2组治疗前后免疫指标CD8~+、CD20~+、CD68~+及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2、IL-6水平,各症状、体征评分及总分变化,并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27/30),对照组总有效率60%(18/3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组治疗14 d和30 d后,各项症状、体征评分及总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对照组治疗14 d后创周肤色、疼痛程度及总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治疗30 d后各项症状、体征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2组治疗30 d后各项症状、体征评分及总分均低于本组治疗14 d(P 0. 05)。治疗组治疗14 d后肿块形态、创周肤色、疼痛程度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 0. 05),治疗30 d后各项症状、体征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 0. 05)。治疗后2组CD8~+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 0. 05),CD20~+、CD68~+水平均降低(P 0. 05);治疗组治疗后CD8~+水平高于对照组(P 0. 05),CD20~+、CD68~+水平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2组IL-1β、IL-2、IL-6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且治疗后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青宝散外敷通过调节免疫紊乱,改善局部炎症反应,达到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的效果,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河北中医》2021,43(3)
目的 观察清心活血消瘀方对稳定性冠心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炎症标志物、血脂、血压的影响。方法 将136例稳定性冠心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68例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68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清心活血消瘀方治疗,2组均治疗6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危险评分、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评分变化;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抗凋亡多肽(HN)、半乳糖凝集素3(Gal-3)水平变化;比较2组血脂、血压指标变化;观察2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GRACE危险评分、Gensini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治疗组治疗后GRACE危险评分、Gensin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 05)。2组治疗后血清HN、Gal-3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 0. 05)。治疗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 0. 05);对照组治疗后TC、TG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治疗后治疗组TC、TG、LDL-C均低于对照组(P 0. 05),HDL-C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组治疗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且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 0. 05)。治疗组MACE总发生率8. 82%(6/68),对照组MACE总发生率22. 06%(15/68),2组MACE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清心活血消瘀方治疗稳定性冠心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可降低HN、Gal-3水平,改善血脂、血压水平,减少MACE发生,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小青龙汤加减联合有氧运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肺功能及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60例AECOP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小青龙汤加减联合有氧运动治疗。2组均治疗1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第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及FEV1/用力肺活量(FVC)变化;比较2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动脉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及血氧饱和度变化;比较2组治疗前后6 min步行距离及Borg量表评分变化。结果 2组治疗后FEV1、FEV1%、FEV1/FVC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 0. 05),且治疗组升高更明显(P 0. 05)。2组治疗后p(O2)、血氧饱和度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 0. 05),p(CO2)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且治疗后治疗组p(O2)、血氧饱和度均高于对照组(P 0. 05),p(CO2)低于对照组(P 0. 05)。2组治疗后6 min步行距离均较本组治疗前延长(P 0. 05),Borg量表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且治疗后治疗组6 min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P 0. 05),Borg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小青龙汤加减联合有氧运动治疗AECOPD,能改善患者肺功能及动脉血气,提高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安神促眠方联合调督安神针法对围绝经期心肾不交型失眠的改善及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4例围绝经期心肾不交型失眠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7例予安神促眠方治疗,治疗组47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调督安神针法治疗。2组均治疗4周后统计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围绝经期综合征生活质量评定量表(MENQOL)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及血清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9. 36%,对照组总有效率72. 34%,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2组PSQI各项评分及总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且治疗组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障碍、日间功能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 0. 05)。2组治疗后MENQOL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 0. 05)。2组治疗后E2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 0. 05),FSH和LH水平降低(P 0. 05),且治疗组E2水平高于对照组(P 0. 05),FSH和LH水平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安神促眠方联合调督安神针法治疗围绝经期心肾不交型失眠疗效显著,可调节激素水平,改善失眠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头穴丛刺联合高压氧对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能量代谢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6例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65例予常规神经内科常用药物加高压氧治疗;观察组61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头穴丛刺。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血浆黏度、全血黏度(低切、中切、高切)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纤维蛋白原]及其能量代谢(血糖、乳酸、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情况,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其神经功能。结果 2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全血黏度(低切、中切、高切)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纤维蛋白原]较本组治疗前均降低(P 0. 05),且观察组降低优于对照组(P 0. 05)。2组治疗后血糖、乳酸水平较本组治疗前均降低(P 0. 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 05)。2组治疗后血氧饱和度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 0. 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 05)。2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 0. 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头穴丛刺联合高压氧治疗能很好地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脑能量代谢,改善血液流变学,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综合康复疗法对缺血性卒中早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下肢痉挛、弛缓性麻痹及脑血流的影响。方法将112例缺血性卒中早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56例采用综合康复疗法;治疗组5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2组疗程均为3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脑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流峰值流速(Vs)、平均流速(Vm)、血管阻力指数(RI)]、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红细胞比容、红细胞沉降率(ESR)]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统计下肢痉挛、弛缓性麻痹发生率,并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5. 71%(48/56),对照组总有效率69. 64%(39/56),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2组各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且治疗后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2组大脑中动脉Vs、Vm均较本组治疗前加快,RI均降低(P 0. 05);治疗后治疗组Vs、Vm均高于对照组,RI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2组ESR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 0. 05),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红细胞比容均降低(P 0. 05);且治疗后治疗组ESR高于对照组,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红细胞比容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组下肢痉挛、弛缓性麻痹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2组NIHS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且治疗后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针刺配合综合康复疗法能明显改善缺血性卒中早期患者神经功能,降低下肢痉挛、弛缓性麻痹发生率,改善脑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加快肢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药序贯治疗联合DA化疗方案治疗成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减毒增效效果。方法将60例成人AML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0例行DA化疗方案;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中药序贯治疗。2组均30 d为1个周期,2个周期后比较2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结果治疗组食欲减退、呕吐及肝功能异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反应程度较对照组轻(P 0. 05)。化疗过程中治疗组出血、感染及骨髓抑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化疗后2组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及血小板计数(PLT)均较本组化疗前降低(P 0. 05),化疗后治疗组WBC、Hb及PLT水平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组骨髓抑制时间较对照组短(P 0. 05),WBC减少持续时间及粒细胞减少持续时间短,机采血小板量及升白药、悬浮红细胞、红细胞输入量少,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中药序贯治疗联合DA化疗方案治疗成人AML能提高近期疗效,减轻化疗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理胃疏志汤治疗慢性胃炎伴情感障碍患者临床疗效及对炎症细胞浸润程度的影响。方法 将80例慢性胃炎伴情感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理胃疏志汤治疗。2组均治疗4周,并于治疗结束后1、3个月进行随访。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治疗前后及治疗后1、3个月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治疗前后及治疗后3个月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并统计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5. 0%(38/40),对照组总有效率77. 5%(31/4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2组各中医症状评分及总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且治疗组治疗后各中医症状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及治疗后1、3个月,2组SOD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 0. 05),MDA水平均降低(P 0. 05),且治疗后及治疗后1、3个月治疗组SO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同期(P 0. 05),MD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 0. 05)。治疗后及治疗后1、3个月,2组SAS、SD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且治疗后及治疗后1、3个月治疗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 0. 05)。治疗后及治疗后3个月,2组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下降(P 0. 05),且治疗后及治疗后3个月治疗组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 0. 05)。结论 理胃疏志汤能有效改善慢性胃炎患者临床症状、机体炎性反应和焦虑、抑郁状态,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