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过敏性紫癜相关发病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邱卫娟  张维真  张雅媛 《河北医药》2003,25(12):909-910
目的 分析过敏性紫癜 (HSP)相关发病因素。方法 对所观察 12 1例HSP患儿 ,通过病史、体格检查和血过敏原测定等方法寻找发病诱因 ,根据临床分型 ,分析相关发病因素。结果 在HSP患儿中 ,发病秋冬季较春夏季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HSP的混合型和紫癜性肾炎 (HSPN)患儿学龄儿童发病较学龄前儿童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 ;发病诱因中 ,感染和过敏多见 ;HSPN患儿伴多器官损害者较只伴皮肤损害者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HSP临床各型发病男女性别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HSP的临床发病与年龄、季节、感染及过敏有关。学龄儿童多见 ,秋冬季发病率明显上升 ,感染和过敏是主要诱因 ,HSPN多发生于混合型HSP患儿。HSP的发病与性别无关。  相似文献   

2.
陶松雪  潘家华 《安徽医药》2007,11(3):241-242
目的 分析过敏性紫癜发病季节性、诱发因素、辅助检查及各种临床表现和相关鉴别要点.方法 对118例患儿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 1~3月份发病占31.4%,10~12月份占39.8%.32.2%的患儿发病前有明确的上呼吸道感染史.腹痛占62.7%,关节痛占55.9%,血尿或蛋白尿占33.9%,血便占19.5%,WBC计数>10×109/L者占56.8%,血小板数正常或升高.结论 过敏性紫癜好发于冬春季节,上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诱因.腹型和关节型紫癜,如紫癜出现在后,易引起误诊.肾脏损害的严重程度直接决定该病的远期预后,应及时检查尿常规及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64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男女比例1.45∶1;9月份至次年3月份发病高峰期;有呼吸道感染诱因40例(62.5%);均有皮肤症状,消化道症状48例(75%),关节症状30例(46.9%),肾脏症状10例(15.6%)。结论本病临床特点为紫瘢,常伴有关节肿痛、腹痛、便血、血尿和蛋白尿。多发于2~8岁的儿童,男孩多于女孩,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以春秋季居多。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小儿过敏性紫癜(HSP)的临床特点,总结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119例HSP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病季节、诱因、发病年龄、临床表现、重要脏器受损情况、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总结在诊治该病过程中的临床经验教训。结果 119例患儿中发病年龄2~8岁65例,>8~14岁48例,14岁以上6例。其中男75例,女44例,男∶女为1.7∶1。以春、冬两季发病最多,占70.59%(84/119)。发病诱因:感染93例(78.15%),进食及接触致敏物6例(5.04%),无明确诱因20例(16.81%)。腹型HSP在病初易误诊,肾脏损害是HSP后期治疗和随访重点。结论 HSP是一种在皮肤体征未出现前极易误诊的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急性期需积极治疗皮肤、消化道、关节等部位的症状、体征,以减轻患儿痛苦;恢复期需随访并检查小便、肾脏功能等;部分肾型HSP(HSPN)患儿病情迁延可达数年,但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过敏性紫癜 (HSP)患儿肾损害的发生率、临床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 14 7例 HSP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 7例 HSP中肾损害 5 1例 ,发生率为 34.6 9% ,其中单纯血尿 11例 (2 1.5 7% ) ,蛋白尿伴或不伴血尿 37例 (72 .5 5 % ) ,肾病综合征伴或不伴血尿 3例 (5 .88% )。单纯皮肤紫癜者肾损害发生率为 16 .0 7% ,皮肤紫癜加关节症状者为 2 8.5 7% ,皮肤紫癜加消化道症状者为 5 8.0 6 % ,皮肤紫癜加消化道症状加关节症状者为 6 6 .6 7%(P<0 .0 1)。结论  HSP患儿易发生肾损害 ;HSP早期出现较多肾外症状特别是消化道症状与肾损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儿童过敏性紫癜37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 (AP)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 376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肾损害相关因素及少见症状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病季节 :第 1、2、3、4季度的发病率依次为 32 .7%、8.77%、6 .38%、5 2 .12 %。诱因 :感染 341例 ,占 90 .5 9% ,食物过敏 18例 ,占 4 .78%。出现肾脏症状 16 3例 ,发生率为 4 3.35 %。结论 :AP发病率以第 1、4季度发病人数较多 ;发病诱因以感染为第 1位 ;AP早期出现较多肾外症状 ,特别是并发少见症状者 ,易发生肾损害 ;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 AP易误诊为急腹症  相似文献   

7.
<正>过敏性紫癜肾炎(APN)是儿童常见的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减少蛋白尿,保护肾功能是其治疗的重要环节。APN多在紫癫性肾炎(HSP)起病的6个月内发病,临床表现各异,主要以血尿和蛋白尿为主,预后大多良好,但部分病程迁延,少数患儿可进展至肾功能不全或终末期肾病(ESRD)[1]。近20年来广泛应用雷公藤多苷治疗APN,有一定疗效,但大量的研究表明,其主要的毒性成分也是主要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8.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21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HSP)的临床表现与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0年10月在大理州人民医院住院的213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肾损害相关因素及预后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根据不同分类类型进行常规治疗与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结果①HSP发病诱因以感染为第一位,与上呼吸道感染和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有关。②HSP诊断目前尚无实验室检查金标准,其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容易出现误诊误治,同时要重视儿童过敏性紫癜的多系统的损害,如关节、肾脏、消化道等。③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紫癜方法简单,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9.
儿童过敏性紫癜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韩勇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4):3392-3393
过敏性紫癜(Henoeh-Schonlein purpura,HSP)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小血管炎性疾病,非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关节肿痛、腹痛、便血及血尿、蛋白尿等是本病的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了解过敏性紫癜临床特点,笔者对116例HSP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过敏性紫癜(HSP)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该病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60例HSP患儿临床表现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发病年龄在3~14岁,多见于5~10岁,女性多于男性(比率为2:1),冬春季好发;以呼吸道感染为主要诱因.(2)所有患儿均有典型皮肤紫癜,累及双下肢(100%),其次是臀部(30%)、双上肢(13%)、颜面(7%);80%以皮肤紫癜为首发症状,30%皮肤紫癜于病程中反复出现;少数以胃肠道及关节症状首发.(3)60%患儿关节受累;胃肠道症状发生率47%;肾损害发生率13%.结论 HSP皮肤紫癜的发生率100%,关节症状和胃肠症状在大多患儿均可发现,紫癜性肾炎(HSPN)是其严重的并发症,肾脏受损程度直接影响HSP患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提高对过敏性紫癜(HsP)的临床认识和诊治水平,探讨肾损害的高危因素.方法 对2003年12月~2007年12月间1 22例HSP住院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发病季节冬春季占77.05%.发病年龄多为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3~14岁占81.14%.主要诱因感染占45.05%.多数病人以双下肢紫癜为首发表现占66.39%,部分病人以消化道症状及关节肿痛为首发表现,分别占18.85%、14.75%.以消化道症状及关节肿痛为首发表现者易误诊,误诊率18.03%.紫癜多在1个月内消退.34.43%病人有肾损害.紫癜超过1月者,肾损害占84.61%,复发者肾损害占88.89%,3例患者因紫癜严重导致皮肤坏死,此3例患者均有肾损害.结论 HSP好发于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冬春季多见,感染为主要诱因,以消化道症状与关节肿痛为首发表现者易误诊,HSP病人易出现肾损害,紫癜持续时间长、复发、紫癜严重可能是肾损害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儿过敏性紫癜(HSP)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曾在本院门诊和住院治疗的48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从48例患儿的起病病因、临床症状、肾损害相关因素及预后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发病年龄在6~13岁有34例,发病时间多在9月~次年3月份。主要诱因为感染29例,占60.42%。皮肤紫癜是主要临床表现,可同时伴有胃肠道、关节及肾脏损害症状。结论过敏性紫癜首发症状以皮肤紫癜为主,少数病例以腹痛、关节痛为首发症状。皮肤紫癜出现在其他症状之后者易引起临床误诊。紫癜性肾炎是影响儿童过敏性紫癜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紫癜性肾炎患儿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和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紫癜性肾炎临床分型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过敏性紫癜患儿65例(HSP组);其中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 51例,无肾损害者14例(HSP单纯型).51例HSPN患儿分为:孤立性血尿或孤立性蛋白尿18例(HSPN 1型),血尿和蛋白尿14例(HSPN 2型),急性肾炎型11例(HSPN 3型),肾病综合征型8例(HSPN 4型).对照组为我科门诊体检的健康儿童19例.分别测定血浆TM、vWF、IL-8水平,分析血浆TM、vWF、IL-8与紫癜性肾炎临床分型的关系.结果 HSP组血浆TM、vWF、Ⅱ-8高于对照组(P<0.05),HSPN 2、3、4型患儿血浆TM、vWF、IL-8明显高于单纯型(P<0.05).结论 紫癜性肾炎患儿血浆TM、vWF、IL-8水平随着临床分型不同而变化.联合测定有助于紫癜性肾炎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4.
蔡晋  徐美玉 《江苏医药》2012,38(14):1646-1648
目的探讨紫癜性肾炎患儿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和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紫癜性肾炎临床分型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过敏性紫癜患儿65例(HSP组);其中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51例,无肾损害者14例(HSP单纯型)。51例HSPN患儿分为:孤立性血尿或孤立性蛋白尿18例(HSPN 1型),血尿和蛋白尿14例(HSPN 2型),急性肾炎型11例(HSPN 3型),肾病综合征型8例(HSPN 4型)。对照组为我科门诊体检的健康儿童19例。分别测定血浆TM、vWF、IL-8水平,分析血浆TM、vWF、IL-8与紫癜性肾炎临床分型的关系。结果 HSP组血浆TM、vWF、IL-8高于对照组(P<0.05),HSPN 2、3、4型患儿血浆TM、vWF、IL-8明显高于单纯型(P<0.05)。结论紫癜性肾炎患儿血浆TM、vWF、IL-8水平随着临床分型不同而变化。联合测定有助于紫癜性肾炎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64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男女比例1.45∶1;9月份至次年3月份发病高峰期;有呼吸道感染诱因40例(62.5%);均有皮肤症状,消化道症状48例(75%),关节症状30例(46.9%),肾脏症状10例(15.6%)。结论本病临床特点为紫瘢,常伴有关节肿痛、腹痛、便血、血尿和蛋白尿。多发于2-8岁的儿童,男孩多于女孩,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以春秋季居多。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过敏性紫癜(HSP)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对1995年9月至2010年10月广元市中心医院血液科收治的70例HSP患者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相关实验室检查等方面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HSP以青年男性患者为主。冬季为主要发病季节。上呼吸道感染及进食鱼、虾、蟹等为主要诱因。多数患者以皮肤损害为首发表现。混合型HSP多见,所有患者在病程中均先后出现皮肤损害,双下肢为皮疹最易侵犯的部位。有关节损害者30例,有胃肠道损害者40例,有肾脏损害者40例。结论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有其特殊性,易发生严重肾损害和多器官受累。  相似文献   

17.
唐元明 《贵州医药》2007,31(8):725-725
典型的过敏性紫癜(henoch schnlein purpuka,HSP)临床上诊断较为容易,主要依据有较为典型的皮肤出疹(紫癜)。非典型的过敏性紫癜误诊为其它疾病者并不少见[1],特别是腹型过敏性紫癜在皮肤出疹前误诊为急腹症或其它胃肠道疾病而耽误治疗者更为多见。现将我院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以来收治21例腹型过敏性紫癜报告并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同期共收治过敏性紫癜患儿126例,其中腹型过敏性紫癜21例,占16.6%,本组男14例,女7例,年龄5~6岁,平均11岁。从出现腹痛到皮肤出疹(紫癜)时间为1~9d,平均3.66d,见表1。发病有明显诱因的19例,各种诱…  相似文献   

18.
过敏性紫癜(HSP)是以小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系统性血管炎,临床特点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常伴关节肿痛、腹痛、便血、血尿和蛋白尿、春秋季节发病较多。由于本病首发症不一,且易复发,因此,有效的治疗和精心护理极为重要。本院自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共收治了41例HSP患儿,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儿童过敏性紫癜3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HSP)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案.方法:对2001年8月~2007年10月在本院住院的336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肾损害相关因素及预后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001~2007年每年的住院构成比依次为0.91%、1.12%、1.25%、1.28%、1.35%、1.48%及1.71%.(2)农村惠儿213例,占63.39%.(3)诱因:感染因素216例(64.29%).进食特殊食物引起64例(19.04%),药物引起56例(16.67%).(4)冬季发病148例(44.04%),春季发病130例(38.69%).(5)出现肾脏症状64例(19.04%),出现关节症状74例(22.02%).出现消化道症状70例(20.82%).(6)血清IgA升高58例(17.26%),IgE升高102例(30.35%).(7)预后:治愈276例(82.14%),好转32例(9.52%).结论:(1)HSP患病率有逐年升高趋势;农村惠儿发病较多;冬春季好发.(2)发病诱因仍以感染为第一位.(3)要重视儿童过敏性紫癜的多系统损害,如皮肤、关节、消化道、肾脏等.(4)发病与上呼吸道感染和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20.
<正>通过对181例过敏性紫癜(HSP)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HSP肾脏损害的相关危险因素,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2004年1月至2007年7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儿科住院的181例初发或复发HSP患儿,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的HSP诊断标准。收集相关资料。按肾脏受累与否将患儿分为A组(非肾炎组)及B组(肾炎组),其中A组140例(77.3%),B组41例(22.7%)。1.2观察指标:对2组的流行病学特征包括性别、年龄、发病季节、过敏史、近期感染史、相关诱因各指标分别进行分类变量的数据转换,赋值分别为0、1;计量资料包括血小板计数、红细胞沉降率、抗链球菌溶血素(ASO)、血清IgA和C3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