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电图检查在心房纤颤诊断中的效果,研究在临床治疗上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曾收治的60例听诊出现心律不规则、第一心音强弱不等的患者,并对其进行心电图检查,总结患者的心电图特点。结果60例患者主要包括:风湿性心脏病12例,冠心病25例,高血压心脏病15例,肺心病4例,甲亢性心脏病4例。通过心电图可以观察到患者f波,但是P波消失,室上性QRS波, R-R间期不规则。结论心电图检查可以清楚的反映出患者的心房纤颤特有的心电图图形,明确诊断出心房纤颤,使其检查更加方便、快捷,在临床应用上比较广泛。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心电散点图诊断心房纤颤伴宽QRS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86例心房纤颤伴宽QRS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查,并根据动态心电图结果绘制心电散点图,以经食管超声心动图为"金标准",分析心电散点图诊断心房纤颤伴宽QRS波的临床应用价值,并比较不同类型心房纤颤伴宽QRS波的B线斜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特发性心房纤颤患者体表心电图P波离散度对心房纤颤发生发展的价值。方法 :特发性心房纤颤患者 18例 ,16例健康人为对照组。平卧位采集 12导联心电图 ,测得各导联P波时限并分析其离散度。结果 :特发性心房纤颤患者各导联中最长P波时限及P波离散度与对照组有特别显著差异 ,P <0 0 0 1。结论 :应用体表心电图P波最长时限和P波离散度 ,可以作为区分特发性心房纤颤患者和健康人一项心电图诊断指标 ,并可用于预测心房纤颤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特发性心房纤颤患者体表心电图P波离散度对心房纤颤发生发展的价值。方法:特发性心房纤颤患者18例,16例健康人为对照组。平卧位采集12导联心科,测得各导联P波时限并分析其离工用度。结果:特发性心房纤颤患者各导联中最长P波时限及P波离散度与对照组有特别显著差异,P〈0.001。结论:应用体表心电图P波最长时限和P波离散度,可以作为区分特发性心房纤颤患者和健康人项心电图诊断指标,并可用于预测心  相似文献   

5.
风湿性心脏病伴心房纤颤容易导致脑栓塞,但在临床上发现老年人患脑梗塞之前已有非瓣膜性的心房纤颤(NVAF)史者并不少见,分析我院自1992年1月~2001年1月的32例心房纤颤并发脑梗塞患者,占此期间收治的急性脑梗塞762例的4.2%,并与随机选出的46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对比,发现心房纤颤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符合全国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心房纤颤经病史及心电图证实,  相似文献   

6.
黄其梅 《福建医药杂志》2002,24(6):218-218,214
心房纤颤是心律失常一种严重表现 ,可导致心力衰竭、栓塞、昏厥等甚至危及生命。现将 1例左肾盂结石伴心房纤颤麻醉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 ,女 ,4 5岁 ,ASA 级 ,诊断为心房纤颤伴肾盂结石。术前血生化检查正常 ,心房纤颤 ,经治疗后心电图为 S- T段改变 ,控制心率 76次 /分左右。拟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左肾盂切开取石术。入手术室后用 5 0 7SD监测 ECG、BP、SPO2 。T1 1~ 1 2 穿刺置管顺利 ,麻醉平面 T6 ~L5,辅以芬太尼 0 .1mg+异丙嗪 2 5 m g,iv,gtt。 15分钟后 ECG提示 P波消失 ,代之以形态不等纤颤扑动波 ,P- R间期…  相似文献   

7.
心房纤颤在老年人疾病的发病率中占8%左右,并可发生于各种心血管疾病,鉴于老年人心房纤颤的发病情况,特将我院自1990年10月至1992年8月门诊及住院患者,经心电图检查证实为心房纤颤的46例老年人,对其特点进行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电图检查在急诊危重病诊治中的价值。方法对我院8年来的急诊危重病患者中的420例心电图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420例急诊危重病患者中的异常心电图有284例,占总数的67.6%。在异常心电图中分别有ST段抬高或T波高尖、ST段压低、T波倒置或异常Q波、房室传导阻滞、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纤颤、肺性P波等表现。有胸闷、胸痛或呼吸困难、神志改变患者的心电图中以ST段改变居多,其次表现为心房纤颤。有心悸患者的心电图中以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为主。在脑血管意外患者的心电图中可表现为ST-T改变。在多发性外伤患者的心电图中有部分患者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有部分表现为ST-T改变,但大多数未见异常。结论心电图检查有助于急诊危重病患者的快速诊断、鉴别诊断和监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冠心舒通胶囊对冠心病心房纤颤患者静息心室率、心肌缺血及心悸等症状的影响。方法 108例确诊为冠心病心房纤颤接受冠心舒通胶囊足疗程治疗的患者为治疗组,另选择冠心病心房纤颤未接受冠心舒通胶囊治疗的患者104例为对照组,均配合给予冠心病规范治疗。治疗前后对比观察心悸、胸闷症状、静息心室率(RHR)、心电图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后冠心病心房纤颤冠心舒通胶囊治疗组症状、心电图心室率、ST段、T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冠心舒通胶囊辅助治疗可改善冠心病心房纤颤患者症状,降低冠心病心房纤颤患者心室率,心肌缺血得到改善,有助于冠心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李淑敏  郭涛 《云南医药》1999,20(6):451-452
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62岁,因反复心悸,胸闷8年,加重2月收住。发作时心电图为心房纤颤,曾用过倍他乐克、乙胺碘呋酮、心律平、异搏定和洋地黄类等药物治疗。初期约3~6月发作1次,随后发作频繁,持续时间延长,入院前2月约1~2天发作1次,持续时间最长达12小时。入院后加用索他乐尔治疗半月,仍1~2天发作1次,发作时心电图为心房纤颤,心室率109~150次/分。基础心电图为窦性心律,部分导联P波呈双峰,P波时距>011″(012″~014″),胸片正常,彩色超声心动图正常,临床诊断为特发性心房纤颤。因药物治疗不佳,征得病人及其家属同意后准备行双房起搏治…  相似文献   

11.
心房纤颤(AF)伴二度房室阻滞(AVB)的心电图诊断,因其既可能是房颤波受阻导致隐匿性传导而引起干扰之生理现象,亦可能为明显或严重的心脏病。一旦诊断对医疗指导及对患者的心理压力均至关重要而特别敏感和慎重,常以"心房纤颤伴长R-R间期"描述。了解与结合临床是关键,当断则断,及时帮助和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2.
心房纤颤的心电图诊断可以出现以下错误: 1、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伴有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时,可被误认为是心房纤颤,特别是当P波很小或者看不见的时候。仔细的研究将发现这种心律失常并不是完全不规则的。右房导联可以证明有P波存在。  相似文献   

13.
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纤颤的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纤颤(以下称预激并房颤)是最危险的心律失常之一,部分预激并房颤可演变为心室纤颤而猝死。预激并房颤的宽ORS波心动过速心电图表现与室性心动过速较难鉴别,如将其误诊为心房纤颤并束支传导阻滞则可导致治疗的严重错误。所以,正确及时的作出预激并房颤的诊断对临床的紧急处理及患者的预后影响极大。本文对我院13例预激并房颤的心电图进行分析,总结其心电图改变特征,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是探讨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P波离散度的变化规律。方法 :统计我院收住的 2 3例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的最宽P波 (Pmax)和P波离散度 (Pd) ,并与 2 6例无阵发性心房纤颤者对照 :结果 :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Pmax和Pd值及Pmax≥110ms和Pd≥ 4 0ms阳性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极显著性 (P均 <0 0 0 1)。P波离散度对预测阵发性心房纤颤的敏感度较高 ,其特异性低于国内资料报导 ,这可能与对照组年龄普遍较大有关。结论 :P波离散度是预测阵发性心房纤颤 ,特别是老年人阵发性心房纤颤的一项无创的、较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流行性出血热并心房纤颤4例报告古田县医院金永春,张志馨我科于1986年6月~1992年1月共收治流行性出血热189例(均按1986年南京EHF学术会议的临床诊断分型标准),心电图普查异常者111例,其中并发心房纤颤(下称心纤)4例(占3.6%),报告...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心电图心房纤颤伴Ⅱ°房室传导阻滞 (Ⅱ°AVB)诊断标准的可靠性。方法 :统计 10 2例心房纤颤患者的心电图 ,用以往的诊断标准报告。结果 :4 3例伴有Ⅱ°AVB ,其中 2 8例并未用过洋地黄制剂。结论 :心房纤颤伴较长间隙的出现不能排除生理性干扰及隐匿性传导因素。提示原心电图诊断标准可靠性较差 ,而平均心室率减慢在诊断中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7.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目前发生率很高,但在基层医院药物复律仍作为治疗房颤的首选方法,现将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用胺碘酮治疗房颤98例的临床观察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98例均为住院患者,心电图符合心房纤颤的诊断:①P波消失,心房除极混乱,见小而不规则的f波,频率约350~600次/min;③心室律极不规则;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应用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纤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94例阵发性心房纤颤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7例。采用厄贝沙坦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厄贝沙坦与胺碘酮联合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阵发性心房纤颤疾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心房纤颤症状表现消失时间、心电图表现复常时间、用药总时间短于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人数少于对照组,结束治疗后阵发性心房纤颤病情再次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纤颤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盐酸胺碘酮转复持续性心房纤颤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22例持续性心房纤颤患者,所有患者均经24h动态心电图诊断后给予口服盐酸胺碘酮治疗,疗程为1周。观察患者停药后转复心房纤颤为窦性心律的成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本组22例患者,转复为窦性心律17例,转复成功率为77.27%;2例患者出现Q-T延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9%;治疗后患者的左房内径、收缩压及舒张压得到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胺碘酮转复持续性心房纤颤临床效果较好,不良反应较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超声心动图测定左房内径大小与心房纤颤的关系。方法对本院住院的60例持续性心房纤颤(研究组)及60例非房颤患者(对照组)行心脏超声和心电图检测,检测左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室间隔厚度(IVSTd)及心房纤颤(AF)的发生的相关性。结果心房纤颤患者较非房颤患者患者LAD显著增大。结论左房内径大小与心房纤颤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