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4月至2015年11月我院共接诊黄疸新生儿527例,从中随机抽取180例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口服茵栀黄口服液治疗,观察组采取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培菲康)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和黄疸的复发状况及患儿的胆红素(TCB)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1%)明显高于对照组(6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黄疸复发率(15.6%)明显低于对照组(2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TC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明显,能显著降低患儿胆红素水平,复发率低,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双歧杆菌活菌胶囊联合茵栀黄佐治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2月本院收治的84例黄疸患儿,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采用蓝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双歧杆菌活菌胶囊联合茵栀黄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及黄疸消退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7.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95%(P〈0.05);治疗组的黄疸消退时间、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胆红素日均下降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歧杆菌活菌胶囊联合茵栀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迁延性腹泻患儿随机分为酪酸梭菌组和胃蛋白酶组各65例,胃蛋白酶组给予复方胃蛋白酶散联合蒙脱石散治疗,酪酸梭菌组给予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蒙脱石散治疗,治疗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酪酸梭菌组的总有效率为98.46%明显高于胃蛋白酶组的8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2组患儿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蒙脱石散能清除肠道内过多水分和黏液,酪酸梭菌活菌散修复肠道黏膜和恢复肠道菌群平衡,两药协同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效果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对作用机制继续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5.
6.
本文通过探讨茵栀黄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治疗中的效果,得出结论:茵桅黄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茵栀黄、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辅以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47例新生黄疸患儿予以蓝光照射治疗,实验组47例在此基础上联用茵栀黄、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口服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疗效、黄疸消退时间,治疗前后总胆红素水平。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3.6%相较于对照组的72.3%显著更高(P0.05);实验组患儿的黄疸消退用时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总胆红素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均有所降低(P0.05),而实验组的下降幅度显著更大(P0.05)。结论: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施以茵栀黄、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收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茵栀黄颗粒联合双歧三联活菌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2月至2011年9月在我院儿科住院的73例病理性黄疸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茵栀黄颗粒联合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进行治疗,对照组则单纯采用茵栀黄颗粒进行治疗。评价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血清胆红素下降、黄疸消退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茵栀黄颗粒联合双歧三联活菌胶囊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疗效明显,能缩短病程,可作为治疗新生儿黄疸的辅助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儿迁延性腹泻应用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甘草锌颗粒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110例小儿迁延性腹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单纯给予酪酸梭菌活菌散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甘草锌颗粒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8.18%)显著高于对照组(87.2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症状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CD4+水平及CD4+/CD8+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CD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甘草锌颗粒治疗迁延性腹泻患儿的疗效显著,能够缩短临床症状恢复正常时间,提高免疫功能,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蓝光联合茵栀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10月—2016年8月儿科收治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实施常规对症治疗,同时对照组给予蓝光治疗,治疗组给予蓝光和茵栀黄治疗.记录两组疗效、不良反应、黄疸消退时间以及血清胆红素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0%(46/50),高于对照组的72.0%(36/50,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胆红素含量均较治疗前下降,治疗组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治疗组患儿黄疸平均消退时间为(4.01±0.83)d,对照组为(5.91±1.01)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肝肾功能、血常规及尿常规检查均无显著变化,且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蓝光联合茵栀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1.
夏镭 《海峡药学》2011,23(6):178-179
目的评价茵栀黄颗粒口服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疗效。方法 62例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颗粒口服,对照组29例单纯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结果日均血清总胆红素下降值治疗组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下降至85μmol.L-1以下所需时间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茵栀黄颗粒口服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析茵栀黄颗粒联合蒙脱石散和茵栀黄颗粒联合双歧三联活菌胶囊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156例病理性黄疸新生儿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行茵栀黄颗粒联合蒙脱石散,一组行茵栀黄颗粒联合双歧三联活菌胶囊,并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茵栀黄颗粒联合蒙脱石散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8.7%,茵栀黄颗粒联合双歧三联活菌胶囊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1.0%。结论两种治疗方法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都可以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其中前者的治疗效果更优于后者,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张学萍 《中国基层医药》2014,(23):3628-3630
目的:观察酪酸梭菌活菌联合间断蓝光照射对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并分析两者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新生儿黄疸患儿146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间断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在给予同等剂量蓝光照射基础上,加用酪酸梭菌活菌治疗,两组均治疗5d。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价,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胆红素下降情况。结果观察组治愈37例,有效3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4.5%;对照组治愈29例,有效34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86.3%,两组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056,P<0.05)。治疗前,两组胆红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分别下降78.1%、80.7%、64.2%,对照组下降70.5%、71.5%、41.8%,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均P<0.05)。结论酪酸梭菌活菌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具有良好的疗效,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与分析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茵栀黄治疗新生儿黄疸中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按照随机抽签法将376例产科母婴同室新生儿黄疸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88例。对照组采用茵栀黄口服液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第1、3、5天检测2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统计2组临床药物起效时间和黄疸消退时间及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2组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P>0.05);治疗第1、3、5天,2组血清胆红素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但第1天,2组组间比较(P>0.05);第3、5天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P<0.05。观察组临床药物起效时间和黄疸消退时间分别为(1.1±0.4)d、(3.5±1.6)d与对照组(2.7±0.5)d、(5.2±1.9)d比较,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均未发生明显性不良反应。结论:采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茵栀黄治疗新生儿黄疸,其可明显降低患者血清胆红素,且起效快,加速黄疸消退,具有较高安全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合并茵栀黄颗粒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效果的观察。方法新生儿黄疸的88例患儿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则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合并茵栀黄颗粒治疗,在结束治疗后观察两组患儿的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在结束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的胆红素下降值及其治疗时间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7.7%高于对照组的8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合并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的黄疸,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张庆地  冯伊利 《中国药业》2008,17(22):60-61
目的评价茵栀黄注射液对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疗效。方法选择患儿73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7例采用苯巴比妥+蓝光照射,治疗组36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注射液。结果对照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日均下降值为(29.33±16.78)μmol/L,下降至102.6μmol/L以下需要(6.8±1.1)d;治疗组TBIL日均下降值为(48.67±24.12)μmol/L,下降至102.6μmol/L以下需要(4.1±0.8)d。两组治疗时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茵栀黄注射液对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茵栀黄口服液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采取数字随机法将收治的96例黄疸患儿分成A、B两组,各48例。A组给予其常规西医治疗+蓝光治疗;B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蓝光治疗+茵栀黄口服液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B组患儿治疗后TBIL水平改善情况明显优于A组,且黄疸消退时间也明显早于A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2.92%,B组为95.8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与蓝光治疗基础上,给予黄疸患儿茵栀黄口服液,可更好地缓解患儿症状,整体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酪酸梭菌、双歧杆菌二联活菌散(常乐康)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4例新生儿黄疸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纯蓝光照射组(蓝光组)、单纯常乐康治疗组(常乐康组)和常乐康联合蓝光照射治疗组(联合组),每组各38例,疗程5~7d。观察各组患)Ltl~床症状变化及血清总胆红素变化。结果治疗前各组间血清Tbi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各组血清Tbil均呈下降趋势,治疗5d后蓝光组和常乐康组问Tbil无统计学差异f(182.45±18.56)VS(183.45±18.65),仁一0.948,P〉0.05],而联合组与蓝光组和常乐康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156.34±14.78)VS(182.45±18.56),(156.34±14.78)VS(183.45±18.65),t值分别为6.324及7.226,均P〈0.05]。联合组(3.86±1.33)血清Thil降至正常所需天数较蓝光组(5.82±1.65)和常乐康组(5.78±1.62)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107及8.924,均P〈0.05)。治疗后联合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蓝光组和常乐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4.74%vs71.05%,94.74%VS73.68%,x‘=11.586,P=0.021)。结论酪酸梭菌、双歧杆菌二联活菌散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优于单用蓝光照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分析和研究采用口服茵栀黄方法(中西医结合)对新生儿黄疸进行临床治疗的情况和效果。方法随机择取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儿科进行治疗的黄疸新生儿70例,将他们根据数字表法分成平均的两组(每组35例)。其中,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西医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中西医结合(常规西医+口服茵栀黄)方法进行治疗,并统计、分析和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97.14%)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82.86%),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治疗中,选择口服茵栀黄方法进行治疗,其疗效明显,是一种有效、理想、安全的临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