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冠脉支架植入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择行冠脉支架植入术的冠心病患者40例,于支架植入术前及术后分别测定C反应蛋白(CRP)含量.比较PCI术前后CRP水平的变化.结果 冠脉支架植入术前血清CRP平均浓度为(7.86±3.58)mg/L,术后平均浓度为(13.91±3.61)mg/L,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C反应蛋白水平在冠心病患者冠脉支架植入术后较术前有显著升高,C反应蛋白水平可能对防治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冠心病患者冠脉支架植入术前后白细胞介素18水平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冠脉支架植入术治疗冠心病、冠脉狭窄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为探讨冠脉支架植入对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明确金属裸支架的再狭窄和药物涂层支架的血栓再形成是否与炎性细胞因子有关,笔者测定了冠心病患者冠脉支架植入术前后  相似文献   

3.
<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目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常见病。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对冠心病的治疗已被临床广泛应用,近期效果较明显,远期并没有显著降低心血管终点事件的发生。术后再狭窄是影响其远期疗效的主  相似文献   

4.
近年研究表明 ,血清C反应蛋白 (CRP)是机体炎症反应的敏感指标 ,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与炎症反应关系密切 ,常规支架植入 (CS)即球囊扩张后支架植入术后患者血清CRP水平升高已有报道 ,而直接支架植入 (DS)对患者CRP水平和预后的影响及与CS的比较 ,尚未见报道。本文就此对我院 1998年5月~ 2 0 0 1年 5月行冠脉介入治疗的 10 8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一、对象 :10 8例住院患者 ,排除急慢性感染疾病及影响血清CRP水平因素 ,经CAG证实至少一支冠脉血管狭窄≥ 5 0 % ,按支架植入治疗分组 ,CS…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血管内超声(IVUS)了解冠脉内支架植入的满意程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30例冠心病患者行冠脉内支架植入,IVUS测量植入前狭窄段血管直径和截面积(CSA)、斑块性质,植入后最小支架CSA,远端参照血管段管腔CSA.结果14/30例(47%)未达到理想的支架植入术后IVUS诊断标准,表现为支架扩张不全或与血管壁间有明显空隙.最小支架CSA示狭窄钙化Ⅱ~Ⅲ度的8例(4.76±1.88mm2)明显小于钙化≤Ⅰ度的22例(7.69±3.17mm2),P<0.01.结论冠脉内支架植入术中的应用IVUS,有助于选择支架植入的适应证和合适的支架,评价支架扩张是否满意,以达到最佳的支架植入效果.  相似文献   

6.
1996年9月至1998年6月,我们对16例冠心病患者施行经皮腔内冠脉成形术(PTCA)和/或冠脉支架植入术(CASI),单纯性PTCA5例,PTCA+CASI11例,直接CASI3例,扩张病变血管15处,植入支架14枚,完全性血运重建8例,部分血运重建7例无死亡病例。术中严重内膜撕裂1例,做冠脉内溶栓后行冠脉搭桥术。讨论PTCA的优点及初步开展介入性冠脉治疗应用CASI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冠脉造影后直接冠脉内支架植入1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南医药信息》2001,9(7):13-14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冠脉支架植入术后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至2012年9月入住我院的80例行冠脉支架植入术的临床资料,采用常规的护理及健康教育,并按照患者的个别情况,采用针对性的护理,以消除患者不良的心理状况.通过简易精神评估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标准(MoCA)对患者的认知功能加以评定.结果 本组护理前后MMSE、MoCA量表评分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随访时间地不断增长,本组患者数字符号替换分值逐渐增大(P<0.05).结论 针对性护理及健康教育,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精神状况及生活质量,应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9.
黄琼艳  蒋军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0):3123-3124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对60例CHD和正常对照者40例检测血清hsCRP的浓度,并比较分析彼此间hsCRP水平的变化.结果:CHD组的hsCRP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其他疾病组的hsCRP亦明显增高(P<0.05).结论:患者血清中hsCRP的测定可作为CHD的早期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冠心病患者接受冠脉支架介入治疗的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00例成功接收经冠脉支架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分析患者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以及发生不良心脏事件的影响因素。结果 100例成功接收经冠脉支架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中发生不良心脏事件35例(35.00%)。经单因素分析,发生不良心脏事件患者的年龄(67.55±1.11)岁、病变血管支数(1.56±0.51)支、有糖尿病史占比91.43%、有高血压史占比88.57%、有吸烟史占比94.29%均高于未发生不良心脏事件患者的(62.12±0.45)岁、(1.41±0.21)支、7.69%、6.15%、7.69%,支架数目(1.44±0.61)支少于未发生不良心脏事件患者的(1.63±0.22)支,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多因素分析,年龄、支架数目、病变血管支数、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吸烟史均为成功接收经冠脉支架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发生不良心脏事件的独立影响因子。结论 对于成功接收经冠脉支架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而言,需要掌握好影响其预后效果的相关因素并加以预防、控制,以此达到改善预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白细胞、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等炎症因子对冠心病(CH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支架再狭窄的影响。方法对748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管腔狭窄≥50%)证实为CHD患者进行PCI治疗,其中22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随访,造影证实原支架内血管直径狭窄≥50%,定为支架内再狭窄。再狭窄组86例,无再狭窄组136例。入院当日详细记录2组患者病史,进行体格和血常规检查;次日晨空腹取静脉血检查血脂、血糖、血浆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和肝、肾功能等。对2组各项数据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再狭窄组与无再狭窄组比较,年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计数和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狭窄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比例以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浆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均高于无再狭窄组[吸烟:63.9%(55/86)比48.5%(66/136),高血压:77.9%(67/86)比64.7%(88/136),糖尿病:50.0%(43/86)比22.8%(31/136),白细胞计数:(8.8±1.2)×10^9/L比(7.1±2.5)×10^9/L,C反应蛋白:(15±26)mg/L比(7±16)mg/L,纤维蛋白原:(3.6±0.8)g/L比(3.3±0.9)g/L,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糖尿病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对支架内再狭窄有明显影响(P〈0.05)。结论炎症因子白细胞、血浆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对PCI术后支架再狭窄有明显影响,传统危险因素吸炯、糖尿病、高血压明显影响PCI术后炎症的恢复,增加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其心电图缺血性J波变化,为临床无创检查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2013年1月至2015年7月期间收治的冠心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81例,包括54例不稳定性心绞痛(心绞痛组)和27例急性心肌梗死(心梗组),对患者PCI手术前后24 h内12导联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测量记录各导联J波时限和振幅,并分析患者手术前后J波参数.结果 81例冠心病患者在PCI手术前后其五个导联组的J波发生导联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患者巨大J波和大J波比例明显下降,小J波比例明显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J波可作为冠心病患者近期预后的可靠评估指标,但是对于PCI手术前后冠心病患者缺血性J波时限、波幅的变化有待于在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冠心病患者PCI术后的影响。方法将PCI术后的冠心病患者依据多导睡眠呼吸监测结果随机分为不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组(对照组,90例)及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组(SAS组,90例),之后再依据阿托伐他汀应用剂量,分别随机分为10 mg、20 mg、40 mg剂量组各30例;分别检测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随访6个月内各剂量组心血管事件发生例数;PCI术后6个月复查冠脉造影,利用Gensini评分系统,分别对各剂量组患者进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评分。结果入院时,SAS组患者的CRP及IL-6水平高于对照组;PCI术后6个月,SAS 10 mg、20 mg剂量组CRP、IL-6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后,SAS 10 mg、20 mg剂量组心绞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发生例数多于对照组(P<0.05),但40 mg剂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SAS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随着阿托伐他汀剂量的增大逐渐降低,且不同剂量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6个月时,SAS组10 mg、20 mg组患者的Gensini积分较对照组明显偏高(P<0.05),但40 mg剂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他汀治疗可以降低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冠心病患者PCI术后的炎症因子水平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同时可以有效降低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三联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166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80例)和观察组(86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100mg/d、氯吡格雷75mg/d;观察组在双联基础上加西洛他唑100mg/d。记录分析2组基线资料、冠状动脉造影和PCI的结果差异,随访观察2组主要终点和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术后随访观察组最小管腔直径明显高于对照组[(2.76±0.53)mm比(1.35±0.32)ml/1,P〈0.05];观察组管腔晚期丢失和再狭窄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28±0.33)mm比(0.71±0.23)mm,2.3%(2/86)比11.2%(9/80),均P〈0.05]。随访1个月及1年,观察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个月:2.3%(2/86)比8.8%(7/80),P〈0.05;1年:5.8%(5/86)比11.2%(1/80),P〈0.05];次要终点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个月:1.16%(2/86)比1.25%(1/80);1年:2.3%(2/86)比2.5%(2/80),P〉0.05]。结论PCI术后预防支架内再狭窄患者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和两洛他唑三联抗血小板治疗,疗效确切,可进一步降低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同时并不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康复治疗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生理、心理恢复的影响。方法平均将64例PCI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康复治疗组、对照组。观察术后2周及3个月时两组6min步行试验时的距离及心绞痛诱发情况。同时调查患者的生活质量满意度。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间6min步行试验距离、满意度均有显著差异,诱发心绞痛的情况也有不同。结论康复治疗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及运动耐量、减少心绞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和冠状动脉球囊扩张加支架植入术对高龄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2011年收治的108例行冠状动脉造影和冠状动脉球囊扩张加支架植入术的75岁以上的高龄冠心病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108例高龄患者全部冠状动脉造影成功,冠状动脉球囊扩张加支架植入手术成功率为95.40%,术中发生并发症7例(6.48%)。结论冠状动脉造影和冠状动脉球囊扩张加支架植入对高龄冠心病患者是安全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安全性,以供临床采取合理的治疗方式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开封市中心医院于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92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桡动脉组(n=42)和股动脉组(n=50),对比分析两组的PCI成功率、手术时间、造影剂用量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桡动脉组的成功率为90.48%,股动脉组成功率为90.00%,且从置入支架数、手术时间等方面看,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从术后并发症看,桡动脉组2例患者出现桡动脉闭塞,股动脉组11例患者出现血管并发症,组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合并高血压病的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治疗后血栓形成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变化并分析其意义.方法 选择32例冠心病患者(A组)及38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B组)进行PCI,分别在介入治疗前与治疗后20 min、24 h及7 d采血测定血栓形成前状态分子标志物水平,并动态随访PCI后冠状动脉病变再狭窄的情况.结果与术前比较,A组术后20 min血清von Willebrand因子(vWF)、凝血因子Ⅷ抗原(Ⅷ:Ag)、抗凝血酶Ⅲ(ATⅢ)、血浆血小板颗粒膜糖蛋白140、蛋白C、凝血酶活性(F.Ⅱa)、血浆纤维蛋白原(Fbg)、血清纤溶酶原(Plg)、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AI)、D-二聚体水平及术后24 h vWF、蛋白C、Fbg、Plg、PAI、D-二聚体水平均有明显改变[术前:(54±19)%、(69±16)%、(208±33)mg/L、(14±3)μg/L、(4.1±0.9)mg/L、(0.46±0.12)kU/L、(4.6±1.1)g/L、(181±42)mg/L、(0.26±0.06)kIU/L、(0.37±0.09)kAU/L、(0.53±0.15)mg/L;术后20 min:(94±34)%、(89±26)%、(188±31)mg/L、(20±5)μg/L、(3.3±1.3)mg/L、(0.58±0.17)kU/L、(5.6±1.3)g/L、(162±45)mg/L、(0.38±0.09)kIU/L、(0.48±0.13)kAU/L、(0.89±0.28)mg/L;术后24 h:(75±20)%、(3.5±0.8)mg/L、(5.3±1.1)g/L、(167±43)mg/L、(0.43±0.11)kAU/L、(0.78±0.19)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术后7 d PCI后血栓形成前状态(PTS)分子标志物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20 min、24 h、7 d vWF、Ⅷ:Ag、ATⅢ、GMP140、蛋白C、F.Ⅱa、Fbg、PAI、D-二聚体水平均较术前有明显变化[分别为:(135±37)%、(128±33)%、(88±19)%比(70±18)%,(120±30)%、(99±24)%、(88±22)%比(77±20)%,(157±34)、(161±31)、(164±33)mg/L比(187±33)mg/L,(23±7)、(22±6)、(20±4)μg/L比(17±4)μg/L,(2.1±1.1)、(2.2±0.7)、(2.5±0.8)mg/L比(3.0±1.1)mg/L,(0.79±0.19)、(0.74±0.18)、(0.69±0.16)kU/L比(0.61±0.16)kU/L,(6.6±1.7)、(6.4±1.8)、(6.1±1.7)g/L比(5.2±1.2)g/L,(0.68±0.15)、(0.66±0.15)、(0.57±0.18)kAU/L比(0.47±0.15)kAU/L,(1.22±0.34)、(1.10±0.30)、(0.94±0.22)mg/L比(0.68±0.18)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术后20 min、24 h、7 d,B组与A组vWF、Ⅷ:Ag、ATⅢ、GMP140、蛋白C、F.Ⅱa、Fbg、Plg、t-PA、PAI、D-二聚体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冠心病患者PCI后出现血栓形成前状态分子标志物指标的变化,这种变化在合并高血压病的患者中更加明显,表明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存在明显的血栓形成前状态,而高血压可以促进这一状态产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96例(冠心病组)及健康体检者35例(对照组),其中冠心病又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亚组3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亚组28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亚组32例。分别对冠心病组及对照组进行血清hs.CRP水平的测定。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冠心病患者各亚组间hs—CRP水平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AMI〉UAP〉SAP,P均〈0.01)。CHD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结论血清hs—CRP水平的测定,对冠心病的发生、发展、病情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