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古代医家对疾病的認識,是从观察自然界客观存在的矛盾現象所产生的感性認識而作出的原則性总結,应用到人体就必然有其旣定的学說,即陰陽学說。同时其实际上的結果和目的,就是要如何来預防疾病(养生之道),进一步的問題还要消灭已罹患的疾病,这就是疾病的治疗,換句話說,也就是要通过实踐,反复的实踐,来具体掌 相似文献
2.
自从党中央号召西医学習中医以后,由于自己是一个病理工作者,很想找一本中医的病理学來看,学習一些中医的理論,可是当我把巢元方諸病源候論打开一看,里面充滿陰陽,風寒暑湿燥火等,加上文字深奥,不独內容接受不了,甚至不易断句,以致無法繼續看下去,后來經常閱讀有关中医药的什誌,如中医对黄疸,症狀和体征的描述,非常深刻和細致,其分类方法亦別开生面,但看到發病机制中之“害在湿热,病在脾經”却搞不通,脾和黃疸有什么关系呢?湿热的含义又是什么?諸如此类,确实存在有不少的問題,因此,認为中医对症狀的認識是有独特的一套,療效也是卓著,学習中医对臨床大夫倒 相似文献
3.
1.对祖国医学端正了认识我在没有学习中医以前,过去因误听别人的说法,错误地认为:1.中医因根据阴阳五行的学说,故而是不科学的.2.中医诊病,端赖切脉(在1954年美国出版的Major氏"世界医学史"中,第93页述及中国之诊断法则完全依赖切脉),从切脉里就可以道出一切病情,因此认为中医的诊断,亦就非常粗糙.3.中医治病,好像并无常规,只是对症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当时虽略见效,但根本未能愈病.通过初步学习了"内经知要"以后,即知以上的看法是毫无根据的,显然是出于误解.今天我们要实事求是,看看内经里到底怎样说法,就我个人体会约有下列几点:1.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是阴阳五行学说,也就是从阴阳里指出一切事物的两方面,是相 相似文献
4.
內經是我國医学中最早的一部偉大著作。它包括了解剖、生理、病理、診断、治療等各方面的知識,通过內經知要的学習,使我对祖國医学遺產的宝庫找到了第一把鑰匙。由于自己的專業是有关解剖及發生学,所以在这一方面,特别感覚到远在二千多年前,我國解剖学已有了輝煌的成就。如上古天眞論說:“女子七歲腎气盛,齒更 相似文献
5.
“藏象”篇实质上是祖国医学的生理学和病理生理学基础。学过现代医学的人,对本篇最容易产生抵触情绪,感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贤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等是讲不通的,于是有些热心的人就用“中医所谓五脏是‘气化’的,并非解剖学的五脏”的说法来解决这矛盾。我认为这种说法不全面,容易给人造成诡辩的印象。应该肯定,早在内经以前,中医即已开始了解剖工作,因而对各主要脏器的位置和形状都是有认识的,甚至通过解剖也知道了一部分内脏的生理功能,例如从胃内有食物而知道“脾胃者仓之官,五味出焉。”和“胃为五谷之府。”发现结肠内的成粪物质,即提出“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发现心脏和大血管的关系而说“心主血” 相似文献
6.
道生篇 [上古天真论](第5面第2行——页教及行数据人民卫生出版社1956年版内经的篇名,梁全元起注本,把这篇列第九卷,唐王冰注本,则移在第一卷卷首。上古天真论主要讨论摄生的远大目标和基本原则,着重贯彻“上工治未病”的精神。 [虚邪、贼风](第5面第3行) 古代病因学名词。“虚邪“亦指“风”而言(参考马元台注)。“虚邪贼 相似文献
7.
过去,当我在学医的时候,父親曾經对我說:“你在医学院畢業后,可回家向你伯父学一点中医理論和經驗,这样你既掌握了科学知識,又能吸取中医的精華,就可以成为一个好医生了”。那时我这对一点虽沒有表示反对,但心里不免有些奇怪,为什么学西医又要我学中医呢?解放以后我在医学院畢業了,政府分配我做病理解剖的师資,沒有机会能留在家里,也就沒有机会再向我的伯父学習中医了。可是这时的我呢?对中医沒有絲毫的認識,一方面虽 相似文献
8.
9.
(一)关于内经知要这部书的出处 1.内经的发源内经托名于黄帝,根据文献考据,并不是黄帝时代的著作,但其发源甚远。从文献上探索,可以推想早在春秋时代,可能已有片段的记载。查内经之名,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一般推测,这部书可能在先秦时代,已有人在断续写作,到了汉代,又有人不断的加以补充与修正。(因此书中有后世的地名与官名)说明内经的形成,不是成于某一人之手,亦不是成于某一 相似文献
10.
(一)什么是色诊?中医诊断学是由望、闻、问、切四诊组成的一个统一体,色诊是望诊的一部份,也是主要的部份,是观察人体外表的色泽和神气的变化作为推断疾病的根据之一的一种方法。古代色诊的方法很多、有观察眼睛的色泽和神气的, 相似文献
11.
【原文语译】“素问”热论上帝问:“现在的热病,都是仿於寒邪的一类。有痊愈的,也有死亡的,它的死亡期多在六、七天间,痊愈期在十天以上,是什么道理呢?”岐伯说:“太阳是三阳经的总(?),它的经脉连及督脉风府穴,督脉主持一身的阳气,故太阳成为阳气最旺的一支经脉。人们感受寒邪后发热,由於邪伤在表,热势虽高,不会死亡,只有表里同病,那就不免危险了。伤了寒邪的病程:第一天是太阳受病,太阳经沿头项下行挟脊抵腰,故为头项痛,腰脊牵强;第二天是阳明受病,阳明主肌肉,经脉挟鼻络目,故为壮热目痛,鼻孔干燥,不能安卧;第三天是少阳受病,少阳主胆,经脉沿脇肋至耳,故为胸脇疼痛,耳聋。凡是三阳经受病而没有传 相似文献
12.
八、病能本篇叙述内,外科的一般病症和预后,还附述了一些病理、鑑别诊断、疾病分类法和经验方剂等。“能”通“态”,“病能”即“病态”,阴阳应象大论有“此阴阳更胜之变,病之形能也”句,因採作篇名。也有就本来字面,解作能力和机能的,姑存一说。【原文语译】“素问”至真要大论上说:一般风症震颤晕眩,都属肝经;一般寒症收缩拘急,都属肾经;一般气症喘逆痞闷,都属肺经;一般湿症浮腫胀满,都属脾经;一般热症昏闷抽搐,都属心经。一般四肢厥冷、二便或闭或不禁等症,都属下焦;一般肺痿、气喘、呕吐等症,都属上焦;一般口噤、鼓颔战慄、不能自主等症,都 相似文献
13.
七、治则本篇叙述治疗上的基本法则,包括约物、针刺、按摩和温浴法等,特别指出方剂的组织及其适当应用。[原文语译]“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上说:(上略)治病必须从根本上求得解决,求本的方该是:细心地掌握“病机”,辨别其属于那一部门。这部门里有的,应该寻求它的原因,没有的,尤其要寻求它别的原因。不论实症和虚症,都需要两方面来究诘根源。然后结合五胜气候,疎通血气,排除障碍,使它回复正常。 相似文献
14.
名词浅解疽篇:灵枢内篇名,专论外疡症并及治法。骨空:骨节交会的空隙处,内经另有“骨空论”。豕膏:即炼净的猪油。“类经”记载:“万氏方有治肺热暴瘖者,用猪脂一斤炼过,入白蜜一斤再炼,滤净冷定,不时挑服一匙即愈,若无疾服此,最能润肺润肠,即是豕膏之属。”渊液:足少阳经穴名,在腋下三寸。:音爇,即艾灸一类。砭石:古代取石片有锋芒的用代针刺,发展为九针中的铍针,故玉版篇里说:“疽已成脓血者, 相似文献
15.
【原文语译】“灵枢”本神篇上说:天所赋予我的是德,地所赋予我的是气,天地絪缊,然后成形。故人生的原始叫做精,经男女交媾而有生机叫做神,阴阳二气由此发展,在阳而近乎神的叫做魂,在阴而近乎精的叫做魄。等到脱离母体以后,靠他自主的叫做心,心里想而未定叫做意,意已决定叫做志,因志而反复打算叫做思,因思考而由近及远叫做虑,因考虑而毅然处理叫做智。由於这些意识都靠精神活动,故七情的刺激最易损害内脏,例如:警惕思虑能伤心,心藏神,神伤便会失其自主,久而大肉消瘦,皮色枯悴,死於冬季;忧愁不解能伤脾,脾藏意,意伤便会胸膈烦闷,手足无力,皮色憔悴,死於春季;悲哀过分能伤肝,肝藏魂,魂伤便会狂妄而不能精明公正,使人前阴萎缩,筋腱拘急,两 相似文献
16.
17.
经络篇[鸠尸](第34面10行) 骨名,即蔽心骨,今名剑状突起。[孤拐骨](第35面16行) 踝骨的通俗称呼,足跗后两傍圆骨,内侧为内踝,外侧为外踝[目锐皆](第36面7行) 目外角也;目内角则为目内(此月)。[髀枢](第36面下栏4行) 髀、即股骨,捷骨之下,髀之上,为髀枢,当环(王丕)跳穴。[腘](第36面下栏11) 膝后曲处为腘。 相似文献
18.
[龙釉](第26面6行) 古代四方星宿名词之一,东方为青龙、西方为白虎、南方为朱雀、(或朱鸟)北方为玄武,这里用以代表内脏,青龙代表肝、由虎代表肺、朱雀代表心、玄武代表肾。 [十二脏](第26面9行) 总括六脏(心、肝、脾、肺、肾之外,再加心胞络为六脏;一说心、肝、脾、肺、及左右两肾为六脏,见难经39难)六腑而言,分言之则阳为腑,阴为脏;合言之则皆可称脏。十二脏均有它一构造、功能。在古代生理学说中,对各个脏腑都封了一定的官职,如“君主之官’、“将军之官”等,因此十二脏又被称“十二 相似文献
19.
病能篇 [掉眩](第45面2行) 病症名词·“掉”为包括震颢、舞蹈动作等的运动障碍,“眩”为自觉的平衡感觉障碍。刘守真云:“掉眩旋运皆生风属阳,……其为病也;胃脘当心痛,上支两胁,隔咽不通,食饮不下。甚则耳鸣眩转,目不识人,善暴僵仆,里急緛戾,胁痛呕泄,甚则掉眩巅疾,两胁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也。 相似文献
20.
<内经知要>卷下治则篇的<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其本. 相似文献